氣候賦能生態宜居高地建設川渝16地4產品成功申創國家級氣候品牌

2020-12-14 氣象小秘書

12月8日,2020年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大會在成都召開。

12月8日在成都召開的2020年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大會傳出消息:截至2020年,川渝兩地共有16個縣和風景區成功申創「中國天然氧吧」、4個農產品獲評「中國氣候好產品」。

近年來,氣象力量積極主動融入四川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2019年至今,省氣象局與文化和旅遊廳深入合作,全省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氣象工作者用腳步丈量、用圖文和視頻記錄,共查明天象與氣候景觀旅遊資源245626個。

為幫助各級政府落實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要求,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聯合地方政府推出了「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氣候好產品」「中國氣候康養地」「避寒避暑旅遊目的地」等創建活動,促進全域旅遊,助推地方經濟綠色發展。

四川省氣象局與重慶市氣象局堅定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深耕氣象與文旅融合範式,立足生態氣候資源開發和利用,廣泛開展旅遊氣候資源評估,積極引導各縣(市、區)申創國家級氣候生態品牌,傾力打造「四川生態氣候標誌」「重慶氣候宜居宜遊鄉村」巴蜀氣候標誌,大力推動氣象力量深度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設。

「中國天然氧吧」品牌,為氧吧創建地區帶來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項由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開展的面向全國193個「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的評價項目中,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在包括上述指標的綜合效益排名中列第4位。

當天,川渝16個創建地區發出「共建共享天然氧吧」倡議:共同挖掘靈活運用兩地氣候資源,釋放川渝發展更強動力;共創共建國省兩級氣候生態品牌,構築川渝氣象協作共興新格局;共同深耕氣象與文旅融合範式,打造川渝全域旅遊發展升級版;共推多元融合生態產業體系建設,增添川渝經濟發展新引擎;共同開展氣候認證技術攻關,攜手共育川渝氣象英才團隊。

蒙頂山茶是四川第一個「中國氣候好產品」斬獲者。在剛剛舉行的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暨第二屆「中國天然氧吧」文化旅遊節上,蒙頂山茶贏得了很高的關注度和認可度。來自蒙頂山茶產地的雅安市名山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氣候好產品』稱號將進一步提升蒙頂山茶葉品牌的價值,促進名山區將茶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結合起來,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增值。」

「四川省氣象部門將繼續依託國家級品牌優勢資源和巴蜀標誌性氣候生態品牌,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通道,積極推動氣候賦能生態宜居高地建設,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四川省氣象局局長楊衛東說。

對話

用「氣象+」為人民謀幸福

今年,四川、重慶兩地氣象部門攜手,首次召開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大會。開展這個活動意義何在?下一步發展方向是什麼?四川省氣象局局長楊衛東對此做出了解讀。

問:為什麼要發展川渝地區生態氣候資源品牌?

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四川、重慶兩地氣象部門合力推動川渝地區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打造「氣象+旅遊」「氣象+農產品」等生態氣候資源品牌,正是順應時代發展主題,發揮川渝氣候資源豐富的優勢,為兩地宜居、宜遊、宜養的高品質生活提供更加有力氣象服務的具體行動。

問:發展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一要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的價值追求,讓優質氣候資源提升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二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使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三要加強合作形成合力,努力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新格局。

問:對於發展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有何打算?

答:目前我們有「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氣候好產品」「中國氣候康養地」等國家級氣候生態品牌,也推出了「四川生態氣候標誌」「重慶氣候宜居宜遊鄉村」「氣候優質農產品」等巴蜀氣候標誌品牌創建活動。接下來,四川、重慶兩地氣象部門還將深入挖掘巴山蜀水的獨特氣候稟賦,打造更多的川渝氣候靚麗品牌。

品「中國氣候好產品」味道「這邊獨好」

★蒙頂山茶

地理坐標:雅安市名山區生長氣候條件:茶種植區多雲多霧,具有氣候溫和、氣溫年較差小、降雨充沛、以散射光源為主的農業氣候特點,利於茶葉品質提高。

產品特點:蒙頂山茶「形美、色潤、香鬱、味甘」,富含胺基酸。

★巫山脆李

地理坐標:重慶市巫山縣生長氣候條件:巫山是重慶市日照時數最多的區(縣),整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溫度適宜,能充分滿足巫山脆李各項生長發育要求。

產品特點:巫山脆李果實青、脆、離核,汁多葉香,富含多種胺基酸。

★趕水草蔸蘿蔔

地理坐標:重慶市綦江區生長氣候條件:綦江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作物凍害,滿足蘿蔔喜光、喜溫、半耐寒、不耐熱所需氣候條件。

產品特點:趕水草蔸蘿蔔皮薄肉嫩,入口化渣,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

★江津花椒

地理坐標:重慶市江津區生長氣候條件:產區多雨多霧,具有熱量豐富、氣候溫和、冬季霧霜凍、雨量充沛、溼度適宜等氣候特點,非常適合花椒生長。

產品特點:江津花椒果實清香、麻味純正,富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

來2020「中國天然氧吧」體驗自然深呼吸

★攀枝花市米易縣年平均氣溫20.5℃,空氣負氧離子年均濃度3310個/立方釐米,負氧離子濃度「極有利」人體健康,全年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99%。

★涼山州德昌縣年平均氣溫17.9℃,空氣中負氧離子月均濃度4286個/立方釐米,無霜期300天以上。

★雅安市蘆山縣年平均氣溫15.7℃,年平均負氧離子濃度4182個/立方釐米,全年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96.7%。

★雅安市名山區年平均氣溫15.9℃,年平均負氧離子濃度3043.4個/立方釐米,空氣優良率91%。

★阿壩州九寨溝縣年平均氣溫13.1℃,年平均負氧離子濃度3576個/立方釐米,達「非常清新」級別,近兩年空氣品質優良率100%。

★雅安市寶興縣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負氧離子濃度3995個/立方釐米,超保健濃度臨界值,全年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為97%。

★成都市大邑縣年平均氣溫16.6℃,年平均負氧離子濃度為3289.5個/立方釐米,年平均空氣優良率87.9%。

★重慶市奉節縣負氧離子濃度年平均值3005個/立方釐米,年平均空氣優良天數穩定在340天以上。

★重慶市沙坪垻區年平均空氣負氧離子濃度3004個/立方釐米,一年中空氣優良率達83%。

★重慶市黑山旅遊度假區空氣負氧離子年平均濃度3285個/立方釐米,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利,全年空氣品質為「優良」。

【來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為川渝雙城經濟圈,亮出氣候好名牌!
    12月8日,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大會在成都落下帷幕,四川省氣象局與重慶市氣象局開啟攜手挖掘兩地氣候資源、助力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徵程。川渝兩地地理同域、山水相連,聚合了豐富而獨特的生態氣候資源。目前,川渝兩地共有16個縣和風景區成功申創「中國天然氧吧」,並立足各鄉鎮氣候背景,開展「四川生態氣候標誌」和「重慶市氣候宜居宜遊鄉村」兩大省級推薦認定活動,讓川渝大山深處的好地方匯聚了人氣,把優質空氣變成了促進發展的「財氣」。
  • 四川:敘州區蕨溪鎮榮獲「茶海·特色氣候宜居鎮」稱號
    12月8日,以「打造生態宜居高地,助力川渝經濟騰飛」為主題的2020年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大會在成都召開。大會上,敘州區蕨溪鎮榮獲「四川生態氣候標誌——茶海·特色氣候宜居鎮」稱號。擁有全國最大的高山有機茶園——天宮山茶海,氣候資源獨具優勢,旅遊資源獨特,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毫米,每年積雪時間15天左右,長的時候可達50天,積雪達30釐米。最高海拔1400米,平均海拔900米,山頂四季雲霧繚繞,常年霧期達200天以上。
  • 南川區獲得培育「中國氣候宜居城市」合作機會
    本報訊(記者 羅苑瑜)11月27日,由重慶市氣象局、四川省氣象局聯合主辦的川渝氣候經濟發展大會在重慶舉行。會上,我區獲得培育中國氣候宜居城市合作機會,並現場完成了籤約儀式。
  • 貢嘎雪山下的磨西鎮榮獲2020年四川生態氣候標誌品牌
    海螺溝參加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大會 12月8日,四川省氣象局和重慶市氣象局在成都共同發起 「遊在川渝 共樂共享魅力鄉鎮」活動,奏響巴山蜀水氣候旅遊的「鄉村交響樂」。
  • 《2019年建德氣候宜居指數白皮書》今日發布!
    建成各類區域自動氣象站67個,站網間距小於6公裡,建成4個農業生態小氣候監測站、4個能見度站、5個負氧離子站、5個大氣電場監測點和1個霧霾溫室氣體監測站,在旅遊景區和小氣候敏感區建立和共享41個實景氣象監測點,形成生態氣候環境綜合監測網全覆蓋,確保氣象監測數據科學、系統地反映建德的氣候狀況。攝影/盛利民(二)建立氣候可再生資源機制。
  • 生態築底、綠色賦能 深圳坪山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原標題:生態築底、綠色賦能 深圳坪山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母親河」坪山河上洋斷面年均值達地表水III類標準,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至16.95平方米/人,大萬世居列入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圖書館、美術館、大劇院等高品質亮相,城區品質顯著提升……「綠色發展 生態優先」已經深深融入了深圳坪山經濟社會發展的血脈
  • 國內唯一的「氣候宜居城市」,環境舒適空氣好,是你家鄉嗎?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如今大家對於生活環境也是越來越重視。而我國也有不少宜居城市,比如威海、珠海、昆明、煙臺等,這些城市不僅吸引了許多人的定居,更是吸引了眾多遊客的慕名而來。
  • 青羊區加快打造成都總部經濟高地 建設生態宜居和諧新城
    原標題:青羊區加快打造成都總部經濟高地 建設生態宜居和諧新城   「明年我們會在成都布局更多的社區智慧足球公園。
  • 趨利避害 湖北氣象部門「氣候+」助力脫貧攻堅
    具體而言,從趨利的角度來講,氣象部門主要從宜居、宜遊、宜業等幾個方面,就一些貧困地區特色農業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服務。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尊重當地的氣候資源特點,尊重自然氣候的歷史規律,宜居的地方氣象部門就動員發展宜居產業,宜遊的就建議發展宜遊產業,宜業的就指導發展宜業產業。
  • 福田建設城市中心生態高地
    強力整治九大類空氣汙染源、全力推進重點物種保護、率先開展「清潔護河百日大行動」、將打造濱海特色生態景觀集群和公園式金融中心和產業園區……近年來,福田區有力提升生態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能力,實現GDP較大幅度增長前提下GEP規模總量仍能同步增長。
  • 華雲數據賦能四川信創集約保障中心 助力四川打造信創產業高地
    在安徽,牽頭建設運營了「安徽信息技術創新適配驗證中心」,打造了首個「信創雲數據中心」;在江蘇,由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無錫市人民政府和無錫高新區三級指導共建,華雲數據牽頭,聯合眾多信創產業生態廠商共同建設運營了「江蘇省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攻關基地」;在山東,華雲數據與山東臨沂臨港區聯合建設「信創工業雲數據中心」,打造信創解決方案,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 溫州全力建設「五城五高地」
    12月16日召開的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體 (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中共溫州市委關 於制定溫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 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 建議》。建議提出,以加快建設「五城五高地」為重要支撐,全力「做強第三極、建好南大門」,奮力「續寫創新史、爭創先行市」,全面打牢高質量之基、激活競爭力之源、走好現代化之路。
  • 中國的第一個「氣候宜居城市」隱藏在浙江省中
    宜居城市是出現的中國的概念,他是根據文明度、經濟豐富度、環境優美度、資源承載力和生活廉價度等方面篩選出綜合,宜居城市具有康居的內涵和基本特徵。在宜居城市列表中選擇的城市大多深受遊客喜愛,如廈門、成都、蘇州和其他城市,你知道中國第一個「氣候宜居城市」在哪裡嗎?
  • 新羅:「氣候福地」慶豐收
    東南網10月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戴敏 張杰 通訊員 溫連光)10月3日,走進龍巖市新羅區竹貫村,四周青山環繞,一條小溪蜿蜒而過,溪流兩邊的稻穀地一片金燦燦,給這座深藏於山中的古村落增添了一份豐收的喜悅。
  • 內江市隆昌市:聯合毗鄰 建設川渝合作融合發展試驗區
    9月16日,隆昌市委全會進一步明晰了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成渝雙核重要功能配套區的重點任務。優先發展先進位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圍繞構建工業「3+1」、服務業「5+1」、農業「5+3」產業體系,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加快建設成渝高端裝備製造業配套區、西南國際物流聚散區、內江(隆昌)榮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中國西部魚米之鄉」。
  • 安徽這個城市被譽為「最宜居」的城市,氣候宜人,溫度舒適
    一個城市之所以能吸引人,是和城市的發展潛力分不開的。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城市的宜居性。否則,一個城市即使經濟發展好,如果不適合居住,也沒有人會選擇久留在這。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安徽最宜居城市你知道是哪麼?這個城市就是蕪湖,簡稱「蕪」,或者說江城,安徽省的地級市,雙核城市。蕪湖有著「江東名邑」、「吳楚名區」稱號。蕪湖屬於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蕪湖的氣候特點是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度 ~ 16度。蕪湖承擔著重要交通樞紐的任務。蕪湖雖然人口只有370萬左右,但卻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江南四大米的稱號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 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 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
    《巴黎協定》已達成五年,往事還歷歷在目,尤其是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通過協定那激動人心的一幕,我們對會場上各國同事們的掌聲、歡呼和淚水還記憶猶新,我們有幸見證並參與了這一段歷史進程。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外交思想,堅定維護多邊主義,與各方一道落實好《巴黎協定》,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 松下全球首發「6恆氣候站」智造健康氣候生態
    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上,松下全球首發「6恆氣候站」系統,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全新理念的健康氣候生態。著眼於舒適健康的家居生活環境,松下在調節溫度、空氣清潔度的基礎上,通過融合溼度調節功能,實現業界新突破,恆定40%-60%的溼度設置,有效降低特定空間內病毒傳播的風險。該產品將於2021年3月在中國市場發售。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5年來,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積極承擔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國情的國際義務,建設性地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
  • 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全文發布!
    第四條 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應當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示範地、綠色發展試驗地、自然保護樣板地、生態富民先行地,守護好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面建成美麗中國西藏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