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2月15日電題:鄉村版「滴滴打車」方便山區群眾出行
新華社記者馬麗娟
「您好,我們3個人到縣城,有沒有車?」楊堡村村民楊喜科站在村部院子,仰頭對著屋簷下的攝像頭喊道。
「請稍等,10分鐘左右有輛車過來。」攝像頭那邊傳來回復。
楊喜科進村部坐在火爐旁,邊暖手邊等車,為了進縣城還貸款,他起了個大早。不一會兒,院裡「滴滴」兩聲喇叭響,一輛7座商務車已抵達。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喊話約車」正在成為當地村民出行的主要方式。「錯過公交也不用擔心,攝像頭喊兩聲隨時就能約車,方便得很。」楊喜科說。
去年,固原市運管局與一家科技公司合作,研發推出「全微通」農村交通運輸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並在隆德縣先行試點。得益於此,隆德縣村民率先享受到了鄉村版「滴滴打車」的便利。
農村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居多,「全微通」則以村部為服務站點,在每個行政村村部安裝拾音攝像頭,村民對著攝像頭喊話,「語音訂單」就會傳到隆德縣公交公司智能指揮調度中心,工作人員將根據實時地圖調配附近車輛。當然,村民也可以在「全微通」手機客戶端或微信公眾號,輸入起始地點和乘車人數來約車。
固原市位於六盤山區,當地群眾一直面臨出行難題。經過這幾年脫貧攻堅,固原市實現村村通公路、通客車,但農村客運資源分散,「留不住、難持續」的問題比較突出。
「全微通」則利用網際網路技術解決了人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高農村客運資源配置效率。平臺上線前,隆德縣先對縣內農村客運市場進行了整合,將原來個體掛靠經營的農村客運班線兼併重組,由隆德縣公交公司統一管理。
平臺統一管理的客運車上,還安裝了4G動態監測系統,能自動分析空座率、駕駛員行為、車速等,及時發出預警,保障車輛安全行駛。
「除了跑分配給我的責任線路,從平臺順路接單,每個月可以多掙500多元。」農村客運駕駛員白金龍告訴記者,加入平臺後,司機們的積極性提高了不少。
解決出行難只是開始,「全微通」還拓展了「城鄉帶貨」等物流業務,村民可以更便捷地把農產品帶進城,把工業品帶下鄉。外地遊客還可以通過在線拼車、包車「定製出行」,直達景區和鄉村旅遊景點。
「『網際網路+農村客運』未來將為激活鄉村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更堅實的支撐。」隆德縣道路運輸管理所所長杜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