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化旅遊研究中心 民生智庫
今年「五一」假期,是我國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後的第一個小長假,不同於往年「說走就走的旅行」,「無預約,不出遊」成為今年「五一」旅遊的新亮點。近期,疫情的發生促使我國全面預約旅遊時代加速到來。那麼全國各地景區「預約旅遊」的推行情況如何?公眾對「預約旅遊」的態度如何?「預約旅遊」是否可以成為今後國人出遊的新常態?為進一步了解這些情況,民生智庫文化旅遊研究中心開展了大數據盤點和公眾問卷調研。
一、背景趨勢
1、景區門票預約制度的推行來自於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
從2015年起,國家相關部門就開始倡導景區實施門票預約制度。2019年8月,文旅部提出「到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希望藉助預約制度的推廣,更好地保護景區資源,提升遊客出行品質。
目前在文旅行業有序復工復產的過程中,景區恢復開放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要實行預約旅遊制度。據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關於做好旅遊景區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工作的通知》,目前旅遊景區接待遊客量不得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同時旅遊景區要建立完善預約制度,推行分時段遊覽預約,引導遊客間隔入園、錯峰旅遊等。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4月30日(星期四)17時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也表示,旅遊景區開放關鍵要做到錯峰開放、限量開放、預約開放、有序開放,確保景區實現安全、平穩、有序。
2、「五一」假期全國旅遊市場持續回暖,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的50%
2020年「五一」假期我國旅遊市場出現反彈回暖,總體運行平穩。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綜合測算,2020年「五一」假日期間全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15億人次,同比減少41.0%,是清明假期旅遊人數(4325.4萬人次)的2.6倍,且達到去年「五一」假期的59.0%;實現旅遊收入475.6億元,同比減少59.6%,是清明假期旅遊收入(82.6億元)的5.8倍,且達到去年同期的40.4%。此外,從2017-2019年五一假期來看,我國旅遊市場假日經濟消費不斷提高,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人數及旅遊收入實現雙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調研結論
1、全國近七成A級旅遊景區復工開放
據不完全統計,「五一」小長假首日,全國A級旅遊景區開放8498家,約佔總數的70%。全國各地旅遊景區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有序開放,其中新疆440家A級旅遊景區全面恢復開放,開放率達100%;黑龍江85家A級旅遊景區恢復開放,開放率僅達21.1%。此外,貴州、山西、重慶、四川4個省市A級旅遊景區開放率均在九成以上;山東、吉林、河北、西藏4個省份A級旅遊景區開放率均在五成以下。
圖:「五一」假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A級景區復工開放情況
(華北、東北、華東)
圖:「五一」假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A級景區復工開放情況
(華中、華南、西南、西北)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各大行政區域來看,全國各地區A級旅遊景區復工開放情況存在差異。其中,西南地區旅遊市場穩步復甦,A級旅遊景區復工開放率達84.5%;其次為西北地區,A級旅遊景區復工開放率為74,1%;第三為華中地區,A級旅遊景區復工開放率達71.7%;東北地區旅遊市場復甦緩慢,A級旅遊景區復工開放率僅42.3%。
圖:「五一」假期各大區A級景區復工開放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重點旅遊城市的A級景區普遍推行預約制度
預約制度成為景區管理的剛性措施,「無預約不出遊」逐步成為景區和遊客的共識。民生智庫文化旅遊研究中心對全國20個重點旅遊城市A級旅遊景區推行預約制度的情況進行盤點,整體來看,七成(70.5%)A級旅遊景區推出預約通道,並採取了嚴密的疫情防控措施,比如實行限量開放,分時段預約遊覽,引導遊客間隔入園、錯峰旅遊,嚴格限制現場領票、購票遊客數量,做好遊客信息登記等工作,提前制訂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配齊配足防疫物資,設置臨時隔離場所,開展疫情防控專項培訓和應急演練、所有的演職人員都佩戴口罩+面紗等。有的城市對境內所有的A級景區全部推行了預約制度,如西安、深圳、石家莊、青島、太原、南寧、泉州、大連、呼和浩特、宜昌等城市的A級旅遊景區預約開通率達到100%。
圖:「五一」假期重點旅遊城市A級景區預約制度推行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周邊短途自駕遊成為主流
今年「五一」假期,因疫情防控被壓抑近半年的出遊需求集中釋放,再加上加長版假期的加持,公眾出遊熱情高漲,近九成受訪者有出遊意向,但受疫情影響,跨省、長途與出境旅遊受到限制,眾多遊客選擇省內遊、本地遊、周邊遊。調查數據顯示,48.6%受訪者選擇本市/本地遊,39.4%受訪者選擇省內遊,選擇國內跨省遊的受訪者僅佔11.9%。此外,自駕出行成為主流,72%受訪者選擇自駕遊。總體來看,旅遊行業疫後復甦趨勢明顯,近郊周邊自駕遊率先復甦,引領市場回暖。
圖左:遊客出遊目的地 圖右:遊客出遊方式
數據來源:民生智庫
此外,受疫情影響,自然風光類、名勝古蹟等旅遊產品受到更多遊客青睞。其中,54.1%受訪遊客選擇遊覽自然風光類景區;33.1%受訪遊客選擇遊覽名勝古蹟類景區;僅有12.2%受訪遊客選擇遊覽主題樂園景區。
圖:遊客選擇前往的景區類型情況
數據來源:民生智庫
4、景區「在線預約」普及率較高
當下,疫情防控要求正在倒逼景區加速落地預約制度。就此次調研情況看,景區「在線預約」預約普及率較高,約九成以上的受訪遊客在出遊之前提前預約景區門票。預約制度有效控制了熱點景區的客流量,實現了景區的分流。調查數據顯示,未提前預約景區門票的受訪遊客中,61.3%去往了「不需要預約的景區」。今年是全國景區全面推行預約制度的首年,預約流程和政策宣傳還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從調查數據看,「預約太麻煩,懶得操作」、「不了解預約政策」、「未找到預約方式/渠道」是部分遊客在出遊前未進行提前預約的原因,優化預約流程、大力宣傳預約政策是今後需著力提升的方面。
圖左:遊客景區「預約旅遊」情況
圖右:未提前預約景區門票的因素分析
數據來源:民生智庫
5、公眾對景區預約制度的滿意度和接受度較高
旅遊景區全面實行預約制度,不僅僅是疫情防控期間的應急舉措,也是緩解假期旅遊中景區擁擠的有效措施,預約制度的推行可真正落實旅遊大數據管理、實現熱點景區削峰填谷、有效控制人流,讓遊客享受更好的旅遊體驗。從調研結果看,公眾對景區實行預約制度具有較高的認可度,89.6%受訪遊客對今年「五一」假期景區預約制度的實施情況表示滿意,且有76.5%的受訪遊客贊同將「景區旅遊預約」常態化。由此可見,旅遊景區實施預約制度具有紮實的群眾基礎,有望進一步推動中國「預約旅遊」時代的來臨。
圖左:「預約旅遊」實施情況的滿意度評價
圖右:「預約旅遊」常態化的接受度
數據來源:民生智庫
三、存在問題
1、景區整體限流與局部景點擁擠之間存在矛盾
景區遊客接待量降低,大大改善了過去「人擠人」的旅遊現狀,但在一些景區仍然出現了景區內部 「冷熱不均」的現象,導致景區局部擁擠。這種現象的發生與景區尚未制定與「預約制」相匹配的管理措施有關,景區雖然通過「預約制」實現了總量控制,但對景區內遊客的流動缺少預案,未建立局部優化措施,比如局部導流不到位、重要節點的管理存在短板等。若要全面推行「預約制」,僅僅靠總量控制不能全部解決景區擁擠問題,景區還應從自身特點出發,配套出臺局部優化方案。
2、景區限流方案與遊客體驗優化之間存在矛盾
面對客流限制,一些景區並沒有遊刃有餘,而是出現了各種問題,嚴重影響了遊客的遊玩體驗。一方面,遊客在景區熱門景點過度扎堆,影響旅遊體驗指數,這與景區內部管理不夠精細密切相關。在很多景區,只對總體客流量進行了限制,但缺少對景區內部的優化管理,以至於造成內部熱門參觀點出現「人滿為患」的現狀,與當前疫情防控實施的限流初衷也不相適應。另一方面,有的旅遊景區為避免局部過度擁堵,觸發限流應急預案,臨時取消了一些演出項目,使人們的旅遊體驗打了折扣。
3、景區預約制度與遊客出遊習慣之間存在矛盾
「預約制」在短時間內迅速鋪開,不但給遊客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也讓景區本身存在的管理漏洞顯現了出來。比如對於未強制實行預約的景區,遊客既可提前預約購票,也可現場購票入園,由於對現場購票入園的遊客規模無法精準估算,當現場購票遊客過多時,會導致後來的預約遊客因實行限流措施無法及時入園;對於實行強制預約制度的景區,遊客未提前獲知景區預約政策,來到景區無法入園,產生投訴和抱怨;有的地方預約流程複雜、預約渠道隱蔽,遊客不了解預約流程,或對網絡操作不熟悉、不知道如何預約,也會降低遊客滿意度和旅遊體驗。
四、對策建議
實名制預約不但是非常時期加強疫情防控的一把利器,也是改善遊客旅遊體驗,解決以往景區景點諸多弊端和痛點的利器。從長遠看,景區預約制是保障景區良性運營,確保遊客遊覽品質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品質旅遊的重要基礎和有效途徑。因此,需要政府和業界持續關注景區預約制如何更好地落實。
1、政府:循序漸進推進預約制度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一切問題都要用「常態化」思維去處理,旅遊預約制常態化也十分必要,但在實施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實現人流控制和提升消費之間的平衡。一是預約制旅遊不能「一刀切」,要根據景區客流量循序漸進地推進,可以從4A級以上景區和年遊客量超過一定數量的景區開始試點。二是針對部分相對滯後,暫時實現不了預約旅遊的景區,應加強其智慧景區的硬體和軟體建設。三是針對部分遊客對預約旅遊知曉度不高的情況,景區可設置一定時間的緩衝期,為因不了解情況而到達景區的遊客提供現場購票服務。四是針對部分遊客不習慣「預約旅遊」的情況,通過完善景區預約制度、統一預約渠道、簡化預約流程等手段提升遊客預約體驗,逐步養成「預約旅遊」的習慣。
2、景區:科技手段助力客流管控
推廣實名制預約的主體是旅遊部門和景區管理者,所以全國各地的景區景點,應該秉持「無預約不旅遊」的理念,抓緊完善技術和渠道,為遊客實名制預約創造條件。一是景區應儘快形成制度化的預約機制,與遊客之間提前進行信息銜接,由以前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二者之間的「零和」關係成為共贏關係。二是景區不僅要通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等渠道發布門票實名制預約的操作流程,還要引導越來越多的遊客,通過第三方購票平臺購買景區門票,及時開通分時段預約功能,以方便遊客預約購票。三是提升景區信息平臺的綜合運行能力,增強門票信息傳播渠道的暢通性,避免出現遊客到達景區而不能進入的情況。同時,應建立區域內景區預約信息共享平臺,統籌協調,實現區域內分散遊覽。
3、企業:探索創新共推預約旅遊
「預約旅遊」時代,善於發現和把握機會,企業才能在逆境中贏得主動。一是掌握「預約旅遊」核心資源的企業,可以控股景區及運營、票務獨家代理、掌控目的地旅遊資源等。二是專為「預約旅遊」提供量身定製服務的企業,可以進一步開發完善「一機遊」、智慧平臺、信用平臺、景區金牌語音解說等系統。三是經營「預約旅遊」預訂的企業。比如,OTA旅遊電商、在線預約平臺等,可以進一步優化預約小程序,遊客可以點擊預約「歷史記錄」輕鬆預約、減少操作時間。四是提供「預約旅遊」一站式服務的企業,可提供「導遊+車+景點」、「住宿+車+遊覽」、「專業地接」等服務。五是產品不受「預約旅遊」限制的企業,優質服務是根本。旅遊經營者要強化提供信息指引、品質保證的義務,走出對低緯度「人海」的依賴,轉向差別化、精細化的運營,把更多的功夫下在平時,細水長流、提質增效。
附:調研樣本概況:
本報告公眾問卷調研於2020年5月6日至5月9日通過在線問卷調查的方式開展,調查範圍涵蓋全國各地,共回收1138份有效問卷。此次調查的樣本中,男性較多(71%),女性較少(29%);23-35歲的受訪者較多(62.2%),56歲及以上的受訪者較少(0.2%);學歷為大專/本科的受訪者較多(58.9%),初中及以下的受訪者較少(4.0%);月收入在3000-10000元之間的受訪者較多(57.4%),20000元以上的受訪者較少(2.6%)。
圖:受訪遊客背景信息
數據來源:民生智庫
——END——
往期精選
關於我們
民生智庫是中國最早專注於公共事務領域的社會研究智庫,也是國內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政府合作智庫之一,連續兩年成為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退出評估唯一社會智庫,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委託單位,擁有國內唯一專注於民生領域的大數據研究院。
智庫秉持「真實社情民意、權威評估諮詢」宗旨,以「為社會思考、為國家獻策」為己任,關注民生,體察民情,聚焦民意,深入研究中國社會發展實際,破解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難點問題,為我國政府提供政策決策依據和諮詢建議,為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在公共事務研究領域獨樹一幟。
原標題:《民生智庫 | 「五一」假期「預約旅遊」實施情況調研報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