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馬在歐冠第一場比賽,對手是頓涅茨克礦工,後者本應是實力較差的一隊,加上有多位主力球員受疫情影響,算上其他傷兵,共有十位頓涅茨克礦工球員掛免戰牌。皇馬雖然有拉莫斯等幾位傷兵,他們在人手上仍然有很大優勢。不過賽果未能反映兩支球隊的人員差距。
陣型上,皇馬擺出4-3-3,而頓涅茨克礦工就用4-2-3-1迎戰。一如所料,皇馬是主導形勢的一方,控球也都較多。本場比賽皇馬獲得57%的控球權。由於丹尼爾·卡瓦哈爾和阿爾瓦羅·奧德裡奧索拉同告受傷,齊達內用上費蘭·門迪打右後衛,左後衛是馬塞洛。馬塞洛向來都是攻強過守的邊後衛球員,今場也不例外,然而隨著他年紀開始變大,進去助攻,失去控球後,他也不能夠即刻返回防守位置,導致失位的情況頻生。雖然皇馬名義上是四人後防,但是兩邊後衛不停壓前,我們很少見到四人防線平排防守。
當然,邊後衛助攻有他的好處,皇馬第一個有威脅的射門,就是馬塞洛和阿森西奧配合,拉開對方球員而取得的。小編認為現今足球,要兩邊後衛上前很正常,但他們的主要責任還是防守,不回防,其他做得多好都沒有用。
另一方面,皇馬前場壓迫不強,沒有辦法逼到對手在後場犯錯。雖然他們的前場球員會向前壓,但是速度不快,而頓涅茨克礦工有耐性,甚至會回傳到龍門,再找比較空的隊友。本場比賽可以見到頓涅茨克礦工門將特魯賓取得42次傳球,遠比對面的庫爾圖瓦多。皇馬的前場施壓對他們的作用不大。
再講下頓涅茨克礦工的防守,他們陣型嚴密,可以清楚見到4-5-1的防守布陣,而中場和後防線之間空位較小,皇馬前線幾個球員:盧卡·約維奇丶阿森西奧,羅德裡戈·戈斯在這個位置被包圍,無法拿球。這種防守的缺點是,他們留了很多空間給皇馬中後場。很多球員是沒有人看管的,較難截球和打反擊。可能比賽時間尚早,頓涅茨克礦工目標又未必是全取三分,他們也不太心急,寧願等對手出錯。所以,比賽早段其實很悶,兩邊傳來傳去,又找不到破局方法。
而頓涅茨克礦工真是成功等到皇馬犯錯。今次要看的不是皇馬犯錯的原因,而是頓涅茨克礦工參與反擊的人數,除了四個後衛之外,其餘六位球員都直接向前跑。皇馬後防人數被比下去。雖然頓涅茨克礦工這個攻勢處理得較差,但是已經為皇馬敲響警鐘。
反觀皇馬的防線就沒有這麼整齊,兩個中後衛都站得較前,甚至有時候比兩邊後衛站得更前;此外,皇馬中後衛防守一向較為心急,所以為求搶到球,他們經常主動出擊,拉莫斯缺陣下情況更甚。兩種因素令皇馬後場暴露太多空位。中後衛只要出擊失誤就會有很大機會出事。頓涅茨克礦工進的第一球亦因此而來。
進了第一球之後,頓涅茨克礦工更加有條件慢慢踢,皇馬可能認為自己所謂的逼搶沒有效,就開始放棄向前壓。亦因為這樣,頓涅茨克礦工可以在中場透過轉邊慢慢找空位。
他們的第二個進球亦是在邊路進攻而來,頓涅茨克礦工右翼多多射門,被撲出後,拉斐爾·瓦拉內解圍變成擺烏龍。要留意皇馬禁區邊是沒有人封位的,多多過了一個皇馬球員後可以任意起腳,足以證明皇馬防守之差。
至於他們進的第三球和第一球較為相似,都是因為後場中路暴露太多空位。皇馬中後衛太易被人拉開,和頓涅茨克礦工中後衛的表現差距很大。
換邊後,齊達內第一件事是將本澤馬換入,改打雙箭頭。本澤馬的特色之一是活動範圍大,經常回到中後場拿球。齊達內調他上場的用意明顯:希望靠他的跑動拉開一丶兩名後衛,打開頓涅茨克礦工密集防線的缺口。但是這一招也是無功而回,本澤馬回後,但頓涅茨克礦工球員沒有跟著他走,看完這場比賽之後,可以肯定頓涅茨克礦工今場打區域聯防,而且行之有效。
皇馬之後靠傳中都是無功而還,而且37次傳中,只有7次成功傳到隊友,效率低之外又沒有作用。皇馬最後即使連追兩球,都只是靠遠射和對方犯錯,已經不是頓涅茨克礦工戰術出現問題。反之,頓涅茨克礦工下半場的零星反擊,對大軍壓境的皇馬更具威脅,只是因球員能力所限,他們沒有辦法將這些機會轉為進球。可以說皇馬全場對頓涅茨克礦工的防反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