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三
重大經濟數據
1.昨日已公布重要數據
美國10月零售銷售月率0.3%,預期0.50%,前值1.90%修正後1.6%
美國10月進口物價指數月率-0.1%,預期0.20%,前值0.30%修正後0.2%
加拿大9月批發銷售月率0.9%,預期0.4%,前值0.30%
美國10月工業產出月率1.1%,預期1.00%,前值-0.60%修正後-0.4%
美國11月NAHB房產市場指數90,預期85,前值85
美國9月商業庫存月率0.7%,預期0.6%,前值0.30%
2.今日已公布重要數據
美國至11月13日當周API原油庫存(萬桶)417.4,預期195,前值-514.7
英國10月CPI月率0%,預期-0.1%,前值0.40%
英國10月零售物價指數月率0%,預期-0.1%,前值0.30%
歐元區10月CPI年率終值-0.3%,預期-0.30%,前值-0.30%修正後-0.30%
歐元區10月CPI月率0.2%,預期0.20%,前值0.2%
3.今日晚間待公布數據
加拿大10月CPI月率,預期0.2%,前值-0.10%
美國10月新屋開工總數年化(萬戶),預期146,前值141.5
美國10月營建許可總數(萬戶),預期156,前值155.3修正後154.5
美國至11月13日當周EIA原油庫存(萬桶),預期165,前值427.7
國際金融頭條
1.英鎊匯價上行逼近1.33關口,美元持續承壓同時英國有序脫歐希望再燃
英鎊兌美元在周三歐市早盤觸及一周高位1.3290,距1.33關口僅剩一步之遙;一方面因為美元指數在日內繼續受美國政治及經濟顧慮之下承壓,一方面則是因為英國脫歐談判樂觀消息仍在發酵。市場正在憧憬英國與歐盟最早在本周歐盟領導人視頻峰會之後就能達成初步諒解協議,這對於市場信心是很大程度的鼓舞,並且也相當程度上抵消了投資者對於英國本土疫情再度爆發並被迫採取對應封鎖措施的顧慮;
英鎊匯價短線在突破1.33關口後將挑戰上周高點1.3312,之後,若英國脫歐談判戰線繼續傳出捷報,匯價將延續漲勢升至1.34關口。之前分析機構就已經預測,在英歐協議正式敲定後,英鎊匯價將有望在較長時期內持於1.35關口上方
2.澳元兌美元日內超跌反彈,後市或看高至0.75關口上方
澳元兌美元在周三亞市早盤一度因全球避險情緒升溫而跳跌,但此後匯價收復了日內跌幅,並在歐洲時段盤初收復0.73關口轉為上漲,因美元指數日內的下行壓力更為顯著,美元挫跌後美元計價大宗商品價格隨之回升,抵消了商品系貨幣此前面臨的全球經濟風險衝擊;
投資者當前面對美國持續不斷的政治危機,以及同時在多州湧現出的新一輪疫情風波,不得不對美國經濟在年底之際的處境進一步看空,而隔夜的美國零售銷售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這令美元的漫漫熊途仍在延續,在此背景下,非美貨幣也因而出現了「雞犬升天」式的漲勢;
分析師指出,雖然澳元匯價仍不可避免會受到貿易風險和全球經濟困境溢出衝擊,但是澳洲遠離歐美疫情震中的狀況仍意味著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資金的新避風港。在此背景下,德國商業銀行的分析師繼續看高澳元兌美元,認為其在短期內將衝擊9月的高點0.7413,並可能在之後進一步尋求突破至0.75上方
3.美元兌日元持續陰跌失守104關口,全球避險情緒繼續發酵趨勢難改
美元兌日元在周三亞洲時段延續近期以來頹勢,華麗失守104關口,跌至一周半新低103.93,因全球疫情帶來的新一輪顧慮,令之前一度因為疫苗研發樂觀消息受到提振的市場情緒再度惡化,避險主導一切的交易思路令日元繼續成為G10貨幣中的領跑者。而美國政局的持續不明朗也更加推動著美元多頭集中出逃;
在此背景下,美元兌日元日K線正形成堅固的五連陰走勢,並將上周一200點的大陽線走勢回吐了大半,短線下行趨勢料繼續順延向103.20處的前期低位水平。特別地,在美聯儲與歐洲央行寬鬆預期益發顯著,而日本央行當前更多則是因為寬鬆空間已經黔驢技窮而坐壁上觀的背景下,日元繼續走強將是無法避免,除非日本央行此後狠下決心入市幹預匯率,但至少在短期內,美元兌日元仍有足夠的續跌空間
4.滙豐銀行:短線金價或大幅下跌,但長期前景仍向好
滙豐銀行認為黃金短期內可能出現更嚴重的下行,但較長期前景仍然向好,部分風險已消失,美元飆升和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拉開了黃金的帷幕,股市的大幅反彈表明,冒險情緒升溫,也令黃金承壓;短線心理上的釋然和風險情緒的轉變可能仍令金價承壓,接近1800美元/盎司的支撐位,如果美元和美國國債收益率進一步飆升,黃金將面臨更大壓力;不過更廣泛的經濟環境仍對黃金有利,現在的風險是疫情大流行是否會惡化,以及疫苗能多快提供,全球對這一流行病的財政和貨幣反應將保持高度寬鬆,此外美國民主黨政府推出更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的可能性相當大,可能提振金價,所有這些應繼續為黃金中期內走高提供支撐
國內經濟資訊
1.A股收評:指數繼續分化 創業板指再跌1.4%
11月18日,A股三大股指延續分化走勢,創業板指持續走弱。截至收盤,滬指漲0.22%,深成指跌0.54%,創業板指跌1.41%。盤面上,金融、房地產板塊領漲,稀土、軍工、汽車等板塊盤中異動拉升,白酒、鋰電池、創新藥等板塊領跌。兩市成交額約8200億元,北向資金淨買入約2億元。
2.港交所巴曙松:已有150家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 累籌4800億元
港交所董事總經理兼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本港實施上市制度改革後,已有150家新經濟公司在港上市,包括不少未錄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累計集資4800億港元。隨著更多新經濟公司來港,可以將更多資金引導至新基建,支持科技創新及新經濟發展,香港亦可以在離岸債券市場發揮作用。
3.國際油價上漲明顯 成品油零售限價將遇年內第五次上調
本計價周期內,利好與利空因素交織,不過,利好因素主導性更強,帶動國際原油價格處于震蕩上漲的局面,WTI和布倫特重新站上40美元/桶的水平。受此影響,國內參考的原油變化率處於正值不斷上揚,本輪成品油零售限價將遇上調,調價窗口將於11月19日24時開啟。(卓創)
4.滙豐:對收益率的追逐正把外國投資者推向中國市場
滙豐引述其合資公司滙豐前海證券的一項調查稱,有吸引力的收益率,加上全球低利率環境正在推動國際投資者增加中國資本市場風險敞口。根據調查,投資組合向中國的傾斜加大,62%的投資者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平均增加25%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