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天氣,好多人會發現,手上突然長出了那種透明「小水泡」,還特別癢,總想用手去抓,一抓還會起泡,伴隨著脫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中醫上把這種透明小水泡稱作「汗皰疹」,多半是屬於常見的皮膚病。汗皰疹又被叫做「不良性溼疹」,所長部位多為手掌、足底、腳趾側,會反覆發作,還伴有手足出汗,春末夏初多發,夏季病情加重。
按中醫所講:突發汗皰疹的主要根源,多是由於體內溼氣過重導致的,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上火,而要想消除汗皰疹,祛溼才是關鍵。
【中醫認為,溼氣分為4級,你屬於哪一級?】
一、初級溼氣:
1、頭髮經常油膩膩、有頭屑、經常脫髮;
2、常常感到口乾、口苦,口臭,有異味,泛酸。
3、嗓子痰多、總感覺不清爽;
4、手腳心特別愛出汗,還發熱;
5、常常覺得呼吸費力,胸口悶悶的;
二、中級溼氣:
6、無精打採、疲乏無力,愛睡覺;
7、眼袋明顯、黑眼圈很重;
8、全身無力、昏昏欲睡、身體沉重;
9、睡著愛流口水、愛打呼嚕;
10、牙齒不白,發黃無光澤;
三、高級溼氣:
11、動不動愛出汗、汗味很重。
12、外陰瘙癢、陰囊潮溼;
13、白帶異常、瘙癢、有異味;
14、性功能下降,提不起精神;
15、臉上長斑、長痘,面黃髮暗,愛出油;
四、殿堂級溼氣:
16、食欲不振、不欲飲食、噁心嘔吐;
17、皮膚長溼疹、油膩、泛油光;
18、腰酸背痛,關節疼痛;
19、小便短赤、異味大、大便粘馬桶;
20、肚子贅肉多,減不掉;
以上就是體內溼氣重的症狀,看看你到哪一級了?如果佔了5—8個以上,說明你正處在溼熱帶來的「水深火熱」當中,及時祛溼非常關鍵。
溼氣重除不掉,身體會受到各種危害!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邪本就難除,再夾雜上熱邪,病情也會更複雜,而中醫講:溼為陰邪、熱為陽邪,兩者結合形成「溼熱證」,對身體危害加倍。
當溼熱在身體裡蔓延泛濫,會導致氣血紊亂,還會損耗津液,從而導致百病,比如風溼性關節炎,脂肪肝、肥胖、哮喘、溼邪長時間體內停留,甚至會引發惡性腫瘤,所以,祛溼刻不容緩。
打蛇打七寸,祛溼也要抓住關鍵。
中醫認為:脾虛是導致溼氣重的根源。主要是因為脾主運化,一旦脾胃功能受損,就會導致運化功能失調,溼邪大量停留在體內,所以,要想祛溼,最重要的是健脾,而提到健脾,不得不提食療,取食物藥性,對症解決脾虛,效果極佳。
老中醫推薦「祛溼小金方」,主要的材料和功效如下:
1、赤小豆:性平,通腸潤便、解毒消腫;
2、薏苡仁:性甘淡,健脾利溼,清熱排膿;
3、紅豆:性平,利尿消腫,養心補血 ;
4、梔子:寒性,消腫護肝、利膽止血。
5、甘草:性溫,養胃健脾,護肝補腦;
祛溼小經方原料:紅豆、赤小豆、甘草、薏苡仁、菊花、梔子、芡實、茯苓8種食材,科學配比,配成茶包,燒開水後衝泡5分鐘,祛溼消腫,還你一身輕鬆。
以上都是藥食同源的食材,經過中醫精心調配、君臣佐使,祛除體內溼氣效果顯著,堅持喝1個月後,幫助身體去溼利尿、排毒消腫,溼氣沒了,肚子贅肉少了,整個人精神了,氣色也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