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跨年衝刺計劃#
夫孝悌仁義,忠信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故日,至貴,國爵並焉;至富,國財並焉;至願,名譽並焉。是以道不渝。
說到孝悌仁義和忠信貞廉,這些都是用來對自身進行勸勉並受其役使的,不足以過多地提倡。因此說,珍貴的極致,是國家的爵位都可以不要;富有的極致,是國家的資財都可以捨棄;心願中最大的,是名聲和榮譽都可以不要。所以,才能夠保持大道而不變。
要理解這句話首先就要明白在「道」的面前,任何世俗的標準都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莊子認為「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賺,大勇不忮。
世俗的標準在大道中都是「無」的。世俗的孝、悌、仁、義、忠、信、貞、廉的標準,只是用來拘束真性情的,並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所以至貴、至富、至願是沒有固定標準的,是無法永恆的,只有「道」才是永恆不變的。
範蠡輔佐勾踐打敗吳國後,功成身退,得以保全性命文種因為沒有聽從範蠡的建議,從而遭到了殺身之禍。範蠡來到了齊國,在海邊結廬居住,通過墾荒和經商積累了巨富的家資。如果他想在齊國爭一席之地,那也是能夠做到的,因為齊王曾想請他出任宰相,但卻被他謝絕了。
不過此事使他有了「不祥」之感,於是他便離開了齊國。他帶著門徒來到陶地,通過經商成為巨富,號稱「陶朱公」,至八十八歲壽終。
因為不懂得放下,所以情感最豐富的,反而是最脆弱的;財富最多的,反而是最貧窮的。所以,只有懂得放下,才能真正理解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