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105是什麼概念?
很多人說:「有點胖吧。 也許你可以再瘦一點。」
如果那是105公斤的話?
她可能會成為各種各樣的減肥路線和減肥產品的目標。
可能被迫成為「更好的自己」。
01
30歲的阿娟是幼兒園的廚師,有很好的本領。
做的菜色香味齊全,絕對是一流的水平。
除此之外,她是非常善良的人。
在超市積極地給需要的人東西,在公共汽車上也積極地給老人讓座。
但是,這樣的她,生活到處都很難。
原因很簡單。 因為她體重105公斤,很胖。
胖了,成了她的原罪。
因為胖了,阿娟的好意被別人說「算了吧」,從正面回來了。
因為胖了,阿娟被幼兒園的孩子們起了個大恐龍老師的暱稱。
因為胖了,阿娟轉了一圈,塞了很多減肥傳單。
因為太胖了,路過打籃球的中學生總是給她起個很糟糕的綽號,早上很早就扔雞蛋。
因為很胖,即使被老人性騷擾,也不能相信周圍人的反應。
並且對峙的時候,性騷擾老人的妻子更直言「胖子死了」「噁心」。
阿娟並不認為自己的身體妨礙了誰,但總有人因為她的身體而被她嘲笑、侮辱和攻擊。
在外面,阿娟沒有人抱怨。
在家裡,阿娟被自己的母親各種各樣討厭。
據說精心準備的生日派對不吃,越吃越胖。
即使她一貫有優秀的勺子能力,也總是受到打擊。
對媽媽來說,只要阿娟胖,無論多麼優秀都是失敗品。
所以,在母親威脅的誘惑和周圍環境的逼迫下,阿娟勉強參加了減肥班。
呼籲「成為更好的自己」的口號,減少飲食,增加運動、藥品補助。
減肥班的策略,阿娟幾乎用了。
但是,效果很小。
然後,阿娟快要放棄的時候,她遇到了一個人。
吳先生是陽光快遞負責阿娟家某地區的快遞員。
也是別人對阿娟有疑問時,唯一能為她站著說話的人。
這和吳先生的過去有關係。
曾經,他也是世界人口中的胖人。
雖然不覺得自己胖了有什麼不好,但他會被嘲笑、欺負。
黑肥豬、大飯桶、水肥豬…和阿娟一樣,吳先生也得到了數不清的侮辱性綽號。
因為很難改變世界,他選擇了改變自己。
他妥協後開始減肥,終於瘦成現在這樣了。
從那以後,吳先生成了阿娟的心理支柱。在吳先生的鼓勵下,原來退役的阿娟也決定繼續減肥。
她吃了比以前少的東西,做了更多的運動,開始持續更長的時間。
不管怎麼餓累,身體都變弱了,容易生氣,她決心加油。
但是,她的努力因為自己的體質,還沒有用。
偶然的機會,她發現了驚人的事實。
明明陽光一直這麼支撐著她的小吳,我卻用接近自虐的方法減肥,吐氣了——人。
因為長時間用手摳喉嚨,小吳的手背上連牙齒都摸到了繭。
突然的打擊使阿娟對努力失去了信心。
她選擇了更過激、更不合理的減肥方法——做了手術。
雖然手術成功了,但是副作用還是讓她很痛苦。
作為廚師,她嘗不到味道了。
不僅是自己感到驕傲的專家,自己一直喜歡的食物也有了味道。
她剩下的一切,都伴隨著轟鳴倒塌了。
02
《大餓》是新人導演和新人演員共同完成的第一部長篇電影。
同時也是導演兼編劇謝沛如的半自傳電影。
因為經歷過作為肥胖人受到的偏見和歧視,她可以清楚地說明電影的困境和絕望。
主演蔡嘉線也並不像其他類似電影一樣,因為特效而顯得胖。
因為電影裡的是她最真實的自己。
她的經驗使她能更好地解釋這個人物。
上映前,《大餓》最不引人注目。
上映後,這匹黑馬一舉獲得了臺北電影節《最優秀新人演員獎》和《國際新導演比賽的觀眾投票獎》
不得不說,關於現在社會的現狀,這部新電影很有前途。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看到各種各樣風格的營銷,美麗的營銷。
美容整形、醫療美、健康食品…等不斷地教口號。
身體不美麗,不追求美就像原罪。
店公司樓下的新的醫療美,還用不亞於腦白金的無意義的口號被洗腦了。
這種破壞作用於所有人。
女演員,比如日本「千年一見」的美少女橋本環奈,因為胖而在網絡上被取笑。
現實中,女性胸部發育早被嘲笑,發育晚也被嘲笑的男性,個子不高被嘲笑,皮膚變白被嘲笑,皮膚變黑被嘲笑。
總的來說,趨勢審美朝著「白幼瘦」的方向奔走。
最近網絡火災的BM風,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現。
要求過度的「標準體重計」,有多少人能做呢?
同時,一些商家像血腥蒼蠅一樣,抓住商機。掛著「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旗幟,被糖衣包著的是消費者的內在物化和屈辱。
例如,電影減肥課程的教練。
開課前詢問聽講者為什麼參加減肥課程,大多數人都說自己有壓力。
但是,這個減肥指導者必須把這種壓力強制性地內化到學生自己的意志裡。
在鼓勵他們的同時,別忘了在有小成果的時候繼續打擊他們
——你們還是80公斤以上的胖子!
裸體PUA。
《大餓》電影中有三個這樣異常的角色,他們因為各自的理由而不被世界認可。
吳先生和阿娟因為身體的原因,受到別人的種種嘲笑、嘲笑、騷擾,甚至直接抵消了他們的努力。
另一個少年被性認可,異常了。
他喜歡穿裙子,喜歡化妝,喜歡女孩喜歡的東西,自己也想成為女孩。
但是,周圍的人都以為只有他病了,家人也多次帶他去看醫生。
引進的電影正版也被刪除,不知道接觸哪個門子的禁忌。
吳先生和阿娟最初並不認為自己胖了有什麼不好,男孩也不認為自己的性別身份有什麼問題。
他們可以自我認識,但不能讓周圍人認識。
吳先生選擇了妥協。 因為很難改變世界,所以要改變自己。
但是,雖然他表面很明亮,但是每次吃飯都催吐,背後還是被稱為水肥豬。
男孩不能被周圍的人接受,父母也很著急。
於是,懂事的他也妥協了,控制自己,選擇成為別人認可的人。
女主阿娟最初也一樣。
她不認為自己的身體妨礙了誰,擋住了誰的路。
但是,母親的厭惡、周圍人的白眼視、孩子的綽號、色男的侵害…把她胖了當作原罪。
於是她放棄了自我認識,開始適應周圍人認可的「普通人」,開始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但是,誰定義的「更好的自己」一定是瘦了的孩子?
很多人說電影的結局是輸了。阿娟選擇和自己和解,成為幸福的胖男人。
但是,除了心,她的生活似乎沒有像往常一樣變化。
她所經歷的嘲笑、罵、偏見、敵視,未來也會繼續。
只要我們每個人都不能接受美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