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陽縣馬依足鄉黨委副書記、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辦公室四級調研員鄭偉
封面新聞記者 肖洋 徐湘東
7月28日,在涼山州脫貧攻堅幫扶幹部人才表揚大會上,作為「涼山州十佳幫扶隊員」,金陽縣馬依足鄉黨委副書記、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辦公室四級調研員鄭偉,通過一個人、一顆土豆、一個約定3個故事,從個人思想、產業、移風易俗等方面,講近幾年當地的變化。
涼山州脫貧攻堅十佳幫扶隊員
現場,涼山州委、州政府還對普格縣蕎窩鎮雲盤山村等10個「十佳綜合幫扶工作隊」,劉維等10名「十佳幫扶隊員」,王坤等500名「優秀幫扶隊員」,黎斌等100名「優秀攻堅隊員」,王祖興等50名「優秀駐村工作隊員」進行了表揚。
一個人
貧困戶從精神上「站」起來
2017年,通過專業安置,鄭偉來到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工作,同年12月,他來到涼山州金陽縣馬依足鄉任黨委副書記。
「眼神都是迷茫的。」他說,當時鄉裡有個叫俄日打的貧困戶,很愛喝酒,每天一睜眼就拿著酒瓶蹲牆角曬太陽,活也不做,工也不打,田地都被荒廢了。
他想,這種情況,無論給多少錢、多少幫扶政策,只要精神上「站」不起來,俄日打就不能走出貧困。於是,他主動與俄日打結成幫扶對子,每次到村,首先就去俄日打家。
俄日打聽不懂漢語,他就帶著會漢語的彝族青年到俄日打家,一遍一遍講扶貧政策,宣傳「扶貧不養貧」。逐漸地,俄日打有了脫貧致富的願望。
不過,俄日打還是擔心,自己一沒錢,二沒技術,觀念上有了轉變,但具體怎麼操作才能擺脫貧困呢?此時,他告訴俄日打,沒錢有扶貧信貸,沒技術有農機專家免費上門培訓。經過幾個月的勸說教育,俄日打在觀念上,有了很大轉變,不僅戒了酒,還在土地上種起了烏洋芋和玉米。「只要地裡有了收穫,心裡便有了盼頭。」此外,俄日打還在塑料廠找到了一份工作,2019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1萬元。
鄭偉說,只要貧困戶在精神上「站」了起來,就能從貧困的物質生活中走出來,就能靠雙手摘掉「窮帽子」。
一顆土豆
致富路寬了也長了
鄭偉說,在馬依足鄉,特別是迷科村,大部分村民都依靠烏洋芋的種植來維持生計。烏洋芋,即有著紫色外皮和肉的土豆,有著豐富的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含量是普通蘋果的10倍,一般商場很難買到。不過,在當地,這種土豆因為量大,賣不了一個好價錢,大家並不把它當做一個好東西。
但在鄭偉眼中,烏洋芋卻是個脫貧致富的寶貝。他帶著幫扶工作隊,註冊了「迷科烏洋芋」的商標,還為「迷科烏洋芋」申請了「四川扶貧」標識,從此,當地的烏洋芋走出大山,走進機關事業單位、高校、商超,成為搶手貨。
此外,他們還在各大電商平臺開了網店,並開了兩家線下專賣店。為了保證品質,延長銷售期,鄭偉為鄉上爭取到了150多萬資金,引進了分級洗選設備,並建起了20萬公斤儲量的凍庫。為保障村民收益,他還自掏腰包,為村民買了農業保險,鄉上的種植大戶們,即使遇到天災也能保證基本收益。
一套「組合拳」下來,當地的烏洋芋從自食產品,變成了供不應求的商品如今,每公斤售價在7-30元不等。長在深閨無人識的山藥蛋,一下子就變成了脫貧致富的金疙瘩。
在烏洋芋產業的帶動下,2019年鄉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640元,較2017年增加了4220元。更可喜的是,當地村民有了產業支撐、電商支持、保險兜底,致富的道路更寬了也更長了。
一個約定
移風易俗新風氣
「少則5頭,多則幾十頭。」鄭偉說,當地歷來有老人過世殺牛的傳統。家中有老人去世,家庭成員會殺牛來招待客人,而客人也會牽牛上門隨禮。一場喪事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很多家庭為此背上了巨額「回禮債」,不少家境不錯的家庭,也會因為辦喪事致貧。
了解到情況後,鄭偉帶著村幹部、村民代表制定了《村規民約》,禁止鋪張浪費和喪事殺牛,並規定黨員幹部帶頭執行,同時向村民們大力宣傳厚養薄葬新風尚。
2018年2月,鄉上貧困戶吉魯努古父親去世,準備殺牛厚葬。鄭偉說,村「兩委」立即成立了治喪委員會進駐他們家,幫助他們辦理喪事,阻止其親友牽牛上門隨禮,也勸說他們不要殺牛招待客人。最終,一場喪事辦下來,吉魯努古只花了8000元就辦妥了所有事情。
隨後,鄉上對將吉魯努古樹立為移風易俗先進典型,並把他家治喪經過進行大力宣傳,號召大家向先進看齊。在這種氛圍下,鄉上慢慢地形成了勤儉致富的好風氣,大家再也不鋪張浪費辦喪事。
鄭偉說,3年來,他走鄉串戶穿爛了11雙鞋,累計落實幫扶項目53個、資金900餘萬元,建立起了「公司+合作社+電商+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2018年,鄉裡的貧困發生率從32.5%降為0.9%,鄉裡的貧困村全部退出。他說,這些故事,是他扶貧工作的日常,也是涼山州脫貧工作的一個縮影,這些故事,每天都在扶貧一線發生。
眾志成城 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會上,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說,涼山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民生工程、發展機遇,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制定實施23個扶貧專項,匯聚東西部扶貧協助、各級對口幫扶等資源力量,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貧困群眾從吃穿犯愁到吃穿不愁、從人畜混居到新村新寨、從陳規陋習到文明新風、從缺醫少學到全面保障。大涼山在實現社會制度跨越千年的基礎上,正在實現社會文明的時代跨越。
廣大幫扶幹部積極響應號召奔赴大涼山,紮根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一線,紮根最基層,把他鄉做故鄉,把群眾做親人,和本地幹部群眾一起苦、一起幹、一起拼,用流血流汗的辛苦指數,換來了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
在涼山脫貧攻堅這場大考已接近交卷,到了最後衝刺決勝的歷史關頭,表揚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就是要激勵全州上下,築牢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心、強化擔當作為、保持戰時狀態,眾志成城奪取脫貧攻堅收官全面勝利,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目前,涼山州剩餘的3.7萬戶17.8萬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已經基本實現,300個貧困村已全部達標,涼山脫貧摘帽勝利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