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鍾睒睒實際控制的「萬泰生物」登陸上交所。而就在第二天,同樣由鍾睒睒實控,中國最有名的賣水公司之一,農夫山泉也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這家消費龍頭的成色如何?賣水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我掃了遍招股書,和大家分享幾個亮點:
❶ 農夫山泉的品牌產品線如下:
包裝飲用水市場,「農夫山泉」份額排名第一;
茶飲料市場,無糖的「東方樹葉」搭配有糖的「茶π」,份額第三;
功能飲料市場,老一代口味比較奇怪的「尖叫」搭配果味為主的「維他命水」,份額第三;
果汁飲料市場,「農夫果園」和「水溶C100」相對便宜些。「NFC」和「17.5度」,主打高端,一瓶十幾塊的價格相當肉疼,份額第三;
行業的劃分標準是,除了酒和奶,其它你能想到的所有品類都屬於「軟飲料」,其內部市場規模和增速如下:
在需求最穩定、規模最大、增速較快的包裝飲用水行業,農夫山泉穩坐第一。
❷ 招股書一般會披露近三年的營收數據,農夫山泉近幾年的勢頭非常猛:
營收複合增速17%+,遠超行業平均增速。在收入構成方面,60%的營收來自礦泉水,另兩個主力是功能飲料和茶飲:
一瓶2塊錢的農夫山泉,水的價格是1毛錢,瓶子2毛8,包裝2毛8,製造費1毛7,人工費4分錢。在利潤端,利潤最高的依然是礦泉水,毛利率高達60%。
從「營收」到「淨利潤」的傳導邏輯是:
營收-成本=毛利潤-費用=淨利潤
「成本」是必須花的錢,「費用」是可花可不花的錢。
而且農夫的管理和銷售都非常高效且穩定。體現在數據上,它的銷售管理成本比可口可樂還要低。
淨利潤率高達20.6%,比可口可樂低4個點,是百事可樂的2倍。
如上圖,2018年的淨利潤增速為何如此低,我沒搞清楚。但是2019年淨利潤暴增,隨手就分紅95個億,是大佬沒錯了...
❸ 數據說完,再聊點兒虛的。
今日資本的徐新曾經讓團隊把所有零售公司研究一遍,傳記、採訪、年報都要看,最終在內部總結出了零售業態最重要的三大要素:
控貨—產品能不能滿足需求?
控場—鋪貨渠道穩不穩?
控心智—能不能代表一個品類?
放到農夫山泉這,控貨控場我認為都沒問題。
在品牌方面,現在你渴了,想買瓶白水喝,第一個想到的是誰?農夫?還是怡寶?歡迎在評論區說說。
❹ 在估值方面,港股雖然奇葩,但是對龍頭公司的估值從不摳門。
比如素有「港股小茅臺」之稱的維他奶,哪怕現在股價都崩了,動態PE仍有28倍。
從生意角度看,農夫山泉60%的毛利率雖然比不上高心理附加值的白酒,但絕對比賣牛奶的賺錢。礦水泉的存貨、供應鏈都更簡單,保質期長,食品安全風險小,利潤更高。
唯一讓我意外的是,印象中農夫山泉並不像伊利那樣漫天打廣告,雖然體量不一樣,但兩者的銷售費用率差不多都在24%左右。
2019年伊利營收902億,同比增14%。淨利潤62.8億,同比增6.6%。靜態市盈率28倍,市值1774億。
2019年農夫山泉營收240億,同比增17%。淨利潤49.5億,同比增37.2%。給多少PE合適?比伊利高,合情合理,拍腦門給到30PE,對應1500億市值。
只要招股估值不離譜,這也是我們港股打新的重點申購對象。
❺ 最後有兩個互動:
回到本文第一張圖,大家可以猜猜包裝水的第二名,茶飲料的前兩名,功能飲料的前兩名,果汁飲料的前兩名分別是誰?招股書是不會披露具體競爭對手的。
公眾號底部對話框回覆:可口可樂 能收到芒格最初給可口可樂估值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