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杭州11月23日消息(記者曹文君 魏煒 通訊員虞江晉芳 吳曉飛)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是典型的水鄉古鎮,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工商業的興盛,撤村建居、回遷安置,成了當地的頭等民生大事。自2003年首個安置房小區(望月公寓)順利回遷,三墩鎮至今已陸續回遷15個安置房小區,安置村社16個,涉及拆遷戶6351戶,安置面積約150萬平方米。一幢幢舒適宜居的安置房,一個個配套完善的新小區,融入了這座千年古鎮的萬家燈火。
據了解,西湖區三墩鎮轄區有36個社區、2個行政村、5個社區籌備組,其中撤村建居的社區就有17個。盤子大,涉及人數多,給統籌規劃、回遷安置帶來了很大難度。位于振華路西北側的回遷安置房「和安居」建設項目,目前已經完工進入收尾階段,計劃年底前完成1471套安置房交付。
趁著好天氣,不少居民前來踩點新房。只見安置房小區主體建築線條分明,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清新素雅,綠化、道路、地下停車場等配套建設一應俱全。「這外立面,還有小區配套,一點不輸鎮上的商品房。」塘河社區居民小楊看著即將入住的新房,充滿期待,「就盼著早點分房!」
此外,不少樓道口,還搭起了鋼結構的加裝電梯,特別引人注目。「原來,我們這個小區去年6月就要完成回遷的,可因為沒有設計電梯,居民覺得出行不便利,回遷意願不強烈。」小楊說。
群眾利益無小事,負責安置房建設的西湖城投集團黨委班子領銜破難。「當時,項目已完成,電梯加裝開挖位置為專業管線集中區域,施工難度大,且因考慮到電梯安裝位置及施工工藝,需要對每一臺電梯進行逐一核對,做到『一梯一方案』,同時根據現場開挖情況進行適時調整。」該項目負責人胡洪波介紹說。
拆除開挖、底坑澆搗、鋼結構安裝、電梯安裝、市政景觀綠化修復……直到今年5月底,整個小區97臺電梯的加裝工作終於完成,這也是西湖區加裝電梯體量最大的安置房項目,400餘戶塘河和雙橋居民有望年內拿房。
「現在我們在建的西湖區安置房面積有239萬平方米,其中,三墩鎮就達到了181萬平方米。」西湖城投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讓百姓安心,我們制定了安置房導則及標準,細化入戶區、架空層、地坪漆、欄杆扶手等重要部位、節點的設計和做法,所有安置房都實現了全過程項目管理、全覆蓋質量管控。」
隨著回遷安置房品質逐年提升,配套日益完善,居民也越來越認可,聽說有剩餘房源,不少居民主動要求提前安置。今年5月份,在燈彩街卸紫家園一期,100戶居民,分屬大港橋、蕩王頭、南陽壩、厚誠橋和廚房鬥五個社區,通過抽籤提前喜分新房。「本次回遷安置並不在三墩鎮年度計劃內,是為了解決拆遷群眾過渡困難而提前安置。」三墩鎮區域建設辦主任周承傑說,目前在計劃外已完成卸紫家園一期和五幸家園一期190戶居民的提前回遷安置。
「居民安居樂業是全面小康的一個檢驗標準,我們將通過『陽光回遷』,安置好每一位配合三墩建設發展的村民,做好老集鎮的規劃改造,帶領三墩人民走上幸福小康路。」三墩鎮黨委書記董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