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經濟」催生新消費 日用品颳起了「Mini風」

2021-01-09 央廣網

不管是家電、住宅,還是快消品、化妝品、餐飲市場,都颳起「Mini風」,瞄準單身群體

「單身經濟」催生新消費

單身,還僅僅意味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嗎?春節相親潮、催婚潮的背後,是中國日益增多的單身群體。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成年單身人群已達2.22億人,佔到總人口15%。其中,近半單身人群集中在20歲~29歲,一部分是由於經濟原因被迫單身,另一部分則是選擇主動單身。而龐大的單身人士則帶動了新的消費態勢——單身經濟。

颳起了「Mini風」

一份來自天貓榜單的「小報告」顯示,過去10年,從快消品、家電、家居,到美妝護膚,人們的日用品在集體變小、功能更細分:迷你微波爐銷量增970%、迷你洗衣機銷量增630%、一人份火鍋銷量增200%……

不知從何時開始,不管是家電、住宅,還是快消品、化妝品、餐飲市場,都颳起了「Mini風」,瞄準「單身經濟」,大力推出為單身人群量身定做的新品。市面上的產品套餐也由原來的「第二份半價」「多人同行一人免單」,到如今隨處可見的單人套餐、自助唱吧和形形色色的「單身必備」「單身之選」的迷你商品。這些變化,正折射「單身經濟」的崛起。

由於單身群體的獨居狀態,使得網際網路、AI快速發展,不想做飯,還可以靜候外賣小哥送飯上門,甚至寂寞時還能跟AI機器人聊天。而在消費增速放緩的今天,與單身消費相關的個性化、小眾化和精緻化的消費,成為不斷湧現的新消費業態。

有媒體這樣給單身群體「畫像」:收入水平上,除了在一線城市新一代消費者月收入在1萬~2萬元區間內佔比較高之外,伴隨城市等級的降低,3000~6000元月收入的佔比越來越高,月入6000~8000元上下可能是1985~1995年單身年輕人更為確切的收入情況;家庭環境上,屬於中國第一代和第二代獨生子女,父母基本為上世紀60~70年代出生,目前基本上都處在在職狀態,無贍養老人的壓力。自己掙錢自己花,部分父母每月甚至還能提供資金支持;消費觀念上,資產價格高企,「與其攢錢買房,不如及時行樂」成為很多單身群體「口頭禪」。個人決策會體現出更多的情緒化與感性化,對價格的敏感程度也會降低,更注重產品品質和安全,追求舒適、便利的購物環境,敢消費甚至超前消費成為群體「標籤」。

「單身群體是拉動消費升級的主力大軍,這個趨勢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有觀點認為,越來越多的新業態出現和快速發展也凸顯出單身人士作為消費新勢力的崛起,未來單身群體帶動的消費體量將會進一步增加,單身人群也將越來越多地成為商家發力的重點。

「悅己」消費下的「月光族」

不可否認,單身一族為拉動內需貢獻了不少力量,但可喜卻也可憂。在國金消費研究中心調研的一線城市單身青年中,一線城市有43%單身青年是月光族,新一線城市有40%單身青年是月光族,三四五線城市月光單身青年則超過了67%。

不難發現,隨著城市等級向下,月收入降低,「月光族」比例反而大幅提升。對於大多數單身一族來說,品質取代價格正成為消費的首選因素。打著「對自己好」的名義追求消費自由,正成為不少單身一族的消費日常。

目前就職於北京市一家培訓機構的小劉儘管每月都要「算帳」,但經常「入不敷出」。

「沒辦法,網上的東西點點手指就買了,太方便了,而且可供選擇的太多了,也導致常常過度消費。」小劉說,參加工作已有5年的時間,但是目前仍未有存款,三張總額度約5萬元的信用卡已透支過半。每月一萬多元的工資除了支付房租、倒騰信用卡帳單外,基本處於「月月光」的狀態。

但這種生活狀態對於小劉來說似乎並無壓力,影響不了日常消費的心情,其每月養寵物、品牌化妝品和朋友消遣聚會的花銷仍然必不可少。

事實上,正是像小劉這樣的單身青年在城市裡越來越多,正在不斷推進單身經濟的崛起。

據媒體公開報導,京、滬、深等16個具有代表性城市單身人口中,不經考慮就購買奢侈品的佔28.6%,31.6%的人每月最大的開銷是自我娛樂或社交消費。

國金消費研究中心認為,作為單身群體,由於沒有家庭負擔,在消費過程中完全以自我為核心,消費動機基本都以自我需求為導向,「悅己型消費」的應運而生形成超大消費力度的同時,也正催生一大批「月光族」。

有專家也指出,「單身經濟」走熱,原因在於隨著未來進入老齡化社會,年輕人群體慢慢變少,生活的壓力和他們的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是家庭觀念在淡化,面對當前高房價、高彩禮、高成本的家庭負擔,許多年輕人害怕結婚後承擔過多的家庭責任,進而陷入無法預測的生活壓力之中,寧可享受單身生活的快樂,注重自身生活的質量,讓自己生活得更舒服。另一方面,既然是單身生活就需要與單身生活相匹配的衣食住行用,如共享單車、迷你電器、一人餐飲等。

潛在的經濟新風口

「三成單身者每月最大開銷來自娛樂聚會」「健身+寵物成更多單身者『標配』」……中國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令電商們敏銳地捕捉著中國「單身經濟」每一點需求變革。尤其是隨著構建大數據平臺的興起,如今大量電商平臺和研究機構都在利用大數據算法幫助商家解鎖單身經濟需求,孵化出越來越小、越發細分的商品。

在國金證券消費升級與娛樂研究中心此次研究報告中,就基於調研結果將1985~1995年出生的未婚人群定義為研究對象,研究提煉出單身經濟趨勢之下的未來大消費行業投資機會。

報告認為,便利店和外賣將成為未來購物的主要場景;具備關鍵意見領袖屬性的社交媒體將成為品牌和商家流量的重要來源;「好看皮囊+有趣靈魂」的認知,將推動旅遊、化妝品、小家電、寵物和職教等行業的高景氣發展;同時,電競、二次元和長短視頻則將成為精神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一方面,單身人群對陪伴的渴求會進一步利好寵物行業。線下朋友聚會場景相關的種種消費品也極有可能會持續受益,比如餐飲、桌遊等。

而如果將龐大的單身群體加以細分,便可發現不同類別的人士,其偏好也會有所差別。因此,商家可以以此為參考,有針對性地提供更具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舉例說明,單身消費者普遍青睞電影電視劇、旅行、運動健身。分性別來看,單身男性對健身、科技和音樂的興趣濃厚;單身女性則更偏好護膚、時尚潮流和健身等領域;中老年單身人士的婚戀、交友、理財等服務匱乏,目前多屬於自發組織,且缺乏活動場地,這些都是潛在的盈利點。

種種跡象表明,單身人群規模的擴張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消費潛力尚未充分挖掘,其中蘊含巨大消費機遇。對於商家來說,在當前的消費升級大環境下,洞悉這一群體的消費偏好與趨勢,有助於在單身經濟市場中搶佔先機。但在一些專家看來,「單身經濟」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長期看並不是國家長遠發展的「正能量」。

因此,儘管單身群體擁有更強的購買力和更強的消費意願,成為娛樂、餐飲、教育等商家熱捧的「單身貴族」,但有專家對崛起的單身經濟也有擔憂,認為「單身經濟」背後,折射了「單身困境」。如果年輕人不婚戀成為潮流,那麼更長遠看,會產生人口、家庭結構和人際關係等一系列其它社會問題。

徐瀟

相關焦點

  • 尼爾森:單身經濟崛起 引發新一輪消費浪潮
    全球化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19日發布《中國單身經濟報告》顯示,隨著單身人口的不斷增長,單身群體的消費實力將引發新一輪的消費浪潮。尼爾森中國區總裁Justin Sargent表示:「『單身經濟』逐漸升溫的背後,是單身者消費意識的覺醒,是他們追求品質生活的體現。」
  • 繼一人食火鍋後,一人食烤肉又來了,單身經濟或成消費新風口?
    「單身經濟」或成消費新風口?經過對數據的分析對比,業內人士指出:一人食經濟崛起,與中國單身人群的高速增長也不無關係。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處於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9200萬人。
  • 【經濟新聞】疫情催生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商貿流通業經受住大考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馬文博)「王府井集團拿下免稅店牌照,美團外賣率先在全國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阿里巴巴直播帶貨……此次疫情催生出了大量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線上消費從吃、穿、用的實物消費,加快向醫療、教育、文娛、旅遊、體育、健身等服務領域擴張滲透。」12月10日,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姜明在第八屆中國商業創新大會上表示。
  • 日本日用品消費的此消彼長
    賣不動? 因為疫情的緣故,大家出門在外都會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所以口罩成了今年最暢銷的日用品,除此之外,與防疫息息相關的消毒液,體溫計等,成了銷售翹楚!
  • 從五菱宏光mini看年輕人的消費心態
    (12月9日《北京青年報》)五菱宏光mini上市即成爆款,上市20天銷量破15000輛,成為全球銷量最快破萬的小型新能源車。市場調研統計數據顯示,其用戶群體中,有80%是90後、80後,尤其受年輕女性的喜愛。此外,所有的訂單中,一、二線城市佔比37%;三、四線城市是55%;僅有8%來自於縣級農村市場。
  • 10萬億「她經濟」催生Ubras、MissBerry等新消費品牌崛起
    這也讓「她經濟」不斷活躍在大眾視野,成為商家為獲取消費者好感不得不關注的話題。據CBNData發布的《2020女性品質生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中國女性網民超4億,女性消費市場超10萬億。數據顯示,全國75%的家庭總消費由女性主導決策,而「她經濟」相關的新增消費預期將會由2017年的人民幣3.3萬億元上升至2022年的人民幣8.6萬億元。
  • 內外催生的新消費時代已然來臨,婚戀社交品牌有緣網全面崛起
    內外催生的新消費時代已然來臨,婚戀社交品牌有緣網全面崛起 今年夏天,芒果臺的一檔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爆火,率真的張雨綺在節目中憨憨的表現十分出圈
  • 新經濟「解鎖」新玩法 國慶消費亮點可期
    新華社上海10月2日電 題:新經濟「解鎖」新玩法 國慶消費亮點可期新華社記者王默玲從線上「種草」帶動線下「打卡」,到發掘小眾景點催生新奇玩法,今年以來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的在線新經濟,在自身迎來新機遇的同時,也給消費領域帶來新變化。
  • 社區團購、直播帶貨、新茶飲……盤點2020年新消費行業十大關鍵詞
    關鍵詞4:單身經濟近年來,隨著單身群體的日益壯大,」單身經濟」之風悄然盛行,」一人食」餐飲、可攜式小家電等等針對單身群體推出的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單身人口已達2.46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7.65%。
  • 時尚圈颳起一陣「復古運動風」 國潮崛起了(圖)
    時尚圈颳起一陣「復古運動風」,國潮崛起了…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射擊運動員許海峰以566環成績拿下男子自選手槍60發漫射冠軍。  這是該屆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國奧運史上的首枚金牌。國際時尚圈也颳起了復古風,最近,有國際品牌就把復古風玩得很6。
  • 商務部報告:消費仍是經濟增長主要拉動力
    《報告》指出,我國消費增速和消費貢獻企穩回升,隨著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的運行及新冠疫苗投入生產,我國消費需求將進一步回升,消費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始終為負,第二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至-73%。
  • 一人經濟:孤獨背後的商業狂歡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他們的消費方式逐漸呈現出與傳統觀念不同的一面——不再集中於房地產、醫療和教育等產業,而是更注重「及時行樂」,更願為眼下的舒適生活方式買單。這種敢消費,甚至超前消費的消費觀念,催生了中國「一人經濟」的起步:一人食、迷你家電和迷你KTV等囊括了各種消費場景和領域的產品,一時間備受熱捧。
  • 數智化催生新消費浪潮 國貨品牌迎空前機遇
    在疫情的衝擊下,數智化轉型成為國內消費市場的核心動能,圍繞著消費者、業態、品牌和營銷場域的變革已然發生。與此同時,新發展格局下,國貨品牌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日前發布的「2020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顯示,理性消費觀下,消費者需求風向發生迭代。
  • 義大利商會報告經濟損失 疫情催生公共健身產業
    義大利商會報告經濟損失 疫情催生公共健身產業 2020-12-18 11:20:07 作者:郭炘蔚 責任編輯:郭炘蔚   中新網12月18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受新冠疫情影響
  • 全民健康時代催生茶葉消費蓬勃發展
    「國家衛生健康部門將「保證每天定量飲茶」明確列入新冠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建議,正是對「科學飲茶、健康飲茶、飲茶健康」理念的充分肯定和重要詮釋。隨著人們健康消費觀念的持續提升,茶必將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
  • 「風」與「變」:2020消費生態十大變化
    美國經濟學家託馬斯·弗裡德曼在今年發明了一個新概念:B.C.和A.C.。它們並非指原本的公元前和公元後,而是「新冠前」(Before Corona)和「新冠後」(After Corona)。 2020年可能的確是很多人第一次清晰感受到歷史正在發生的一年。 作為今年世界經濟的最大變量,疫情將致使全球產出減少超過6萬億美元,全球貿易減少約五分之一。
  • 張明:允許要素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聚集 會催生新一輪的區域經濟...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義博 記者梁喜俊報導12月8日,以「創新無界、開放互聯—變革中的產業機遇」為主題2020中國新產業峰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舉行,峰會由人民日報社、招商局集團指導,由包頭市政府、中國新產業聯盟、人民網、招商局蛇口工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辦
  • 【師董直播年終巨獻】上海灘颳起「博山風」!
    【師董直播年終巨獻】上海灘颳起「博山風」!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師董直播年終巨獻】上海灘颳起「博山風」!》
  • 新經濟、新產業、新消費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
    多年以來,《經濟日報》以經濟界職工和關心中國經濟發展的國內外讀者為對象。以指導經濟工作,提供情況,提供經驗,提供信息,指導消費, 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宗旨。  2.夜經濟開發  疫情常態化,夜遊經濟必將是拉動國民內需經濟的重要動力,是未來旅遊大市場的藍海重地。它把文化藝術、城市商業、景區特色更好地融入夜遊市場,由單一的夜間景觀升級成為具有創意的夜遊項目,形成產業主線。  3.體育新拓展  疫情喚醒了大眾健身意識的深度覺醒,人們對於體育鍛鍊和強身健體的消費需求將會湧現出新動能。
  • ...經濟興起,單人電飯煲成「爆款」!網友:我,一個人也活得精彩……
    半份菜品、單人食盒、迷你小火鍋、一斤裝的大米、200毫升的紅酒……從堂食到外賣,從線下到線上,針對單人消費的餐飲業態正在湧現。 天貓食品行業工作人員 楊箏:從近一年的數據看,在天貓平臺上,像1斤的大米、小瓶的酒這樣的「一人食」商品同比增長高達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