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取勝,而是參與;人生的要緊事不是徵服,而是奮戰。」——顧拜旦
作為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奧運會的存在具有非同凡響的意義。無論是促進運動發展以及世界各國的重視程度等直接影響,抑或著它所傳達而出的奧林匹克精神,對於人類發展而言是必要的。
每一屆奧運會的召開,對於世界人民而言都是一場共同的盛事。源自於世界各地的目光,同一時間落在同一地方懷著同樣的期盼,一如北京奧運會的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一、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召開
「北京奧運會乃是所有奧運會中最好的一屆。在未來應該很少有人可以做到這種程度,可謂空前絕後。這不光是我個人的看法,同時也是絕大部分媒體和國際奧委會的官員的看法。」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對於北京奧運會的盛況做出如此一番評價。
保持同樣觀點的不僅僅是國際奧委會,包括越南、以色列、德國等諸多國家的領導人亦是毫不吝嗇對於北京奧運會成功出色舉辦的推崇備至。除卻廣泛的國際影響之外,北京奧運會在中國內部亦是掀起了狂風驟浪。
申奧成功之時的舉國沸騰,籌備奧運會之時的萬民一心,時至今日回憶起08年中國各個城市小鎮的大街小巷掛滿五星紅旗的壯觀景象,依舊令人深感震撼與自豪。
北京奧運會這一場盛事無論對於中國,尤其是北京實質性的發展與城市建設皆有著非同一般的促進作用。至於精神內在的影響,似乎在不少人的心中那一場盛典,儼然標誌著中國一躍成為運動強國。
無論對於任何經歷了北京奧運會的人而言,皆是難以忘懷的。亦因此有人提出希望能夠在中國重現這一盛況,此外亦有反對聲音。那麼繼08年北京奧運會後,32年奧運會,中國應該再次申辦嗎?
二、發展助力微乎其微
是否再次申奧一事,取決於國家綜合奧運會所能夠為中國帶來的相關效益之後的決策。至於能夠帶來怎樣一番利與弊,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無疑便是前車之鑑。根據北京奧運會的狀況與影響作出推敲,自然可見32年舉辦奧運會的利與弊。
首先從實質作用來看,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無疑是帶動了北京這座城市的基礎建設迅速發展。申奧成功之後的北京雖然作為一線城市,但是許多基礎設施尚且未曾完備。
而奧運會即將在北京展開無疑加大了國家對於北京發展的重視。無論是交通抑或是其它諸多設施,在申奧之後與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夕這一時間段之中,迅速的在北京這座城市相繼拔地而起。
此外,奧運會的舉辦亦被國家「因勢利導」掀起了一場城市風貌風紀的大幅度整改措施。中國現代城市文明便是以彼時作為開端發展而來的。總而言之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為我國實質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促進作用。
那麼若是32年再度舉辦奧運會顯然是達不到這一效果的,若是奧運會在中國舉辦必然是落戶在一線城市之中。從現如今我國一線城市基礎建設來看,大多數一線城市即便在世界之林亦是名列前茅。
任何一座一線城市的基礎建設皆是相對完備的,因此對於城市建設所能夠起到的促進作用微乎其微。
若說城市風紀風貌,中國的大小城市狀況經過近年來的有效治理,相較於彼時的狀況已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明城市已經融入在每個人的生活之中,成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較以往,或許今日之常態便是往日盡力而為之。因此,對於城市風紀風貌建設的作用亦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此,當32年再次舉辦奧運會對於我國發展的實質作用微乎其微,有鑑於此無論是國家抑或者人民對於再次申奧顯然是不感興趣的。
三、舉辦意義可忽略不計
除卻為國家帶來的實質性發展促進,舉辦奧運會的價值更在於其所能夠帶來的積極影響。
縱觀北京奧運會之所以能夠達到空前絕後的萬眾一心,並不僅僅在於其第一次奧運會的特殊地位,更在於它為中國整體帶來的附加價值,因此國家與人民近乎於不計代價的去將北京奧運會推進到了數一數二的高度。
首先,此前圍繞著中國「東亞病夫」一稱,是讓中國人民為之憤恨不已卻又無可奈何的。而通過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我國運動健兒的卓越表現,令這一歧視徹底成為往日之語,令全世界真正認識到了中國人民並非「東亞病夫」,中國亦絕非體育弱國。
其次,彼時的中國經由快速發展之後一片欣欣向榮,而外界對此顯然是一無所知的。因此國家有著較為迫切提升國際影響力、認知度的需求,通過一場全世界人民為之矚目的奧運會將中國的美好面貌呈現而出,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最後,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對於國家內部團結的促進亦是有目共睹的。時年奧運前夕舉國沸騰,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從中不難看出人民團結感、愛國感、自豪感等日益高升。
除此之外08年奧運會的舉辦亦有著諸多附加價值,綜合之後一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為我國帶來了無可估量的附加價值。那麼反觀32年再度舉辦奧運會的話能否帶來這些價值呢?顯然是不行的。
現如今無論是經濟實力抑或體育實力等諸多領域,中國的發展乃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彼時對於中國的羸弱的認知已經消除殆盡,取而代之的則是熱愛和平、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國形象。簡而言之,中國已經無需通過一場世界級盛事向世界彰顯中國實力。
此外,隨著不計其數世界級活動在中國的召開,顯然已經對此見慣司空,實質上能夠促進中國人愛國情緒發展的力度已經越來越小,況且中國人的愛國熱情是不斷呈現著上升趨勢的,並不需要來自於外部的刺激。
那麼綜合以上兩點原因,32年舉辦奧運會能夠為我國帶來的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實無再次舉辦的必要性。當然「螞蟻腿也是肉」或許達不到08年奧運會的盛況,不過32年舉辦奧運會對於我國的積極意義亦是存在的。但是這一部分微乎其微的意義,顯然是與付出不成正比的。
四、高昂成本「入不敷出」
奧運會的舉辦自然代表著需要有巨額資金的投入,其間包括運動場館的建設。然而細數歷屆奧運會舉辦過後的場館多是就此棄之不用,再無任何實際價值。
08年北京奧運會的鳥巢等主要場地尚且存在著一定的遺留價值,但是反觀其他國家便沒有那麼幸運了,12年倫敦奧運會結束之後5.5萬個座位被悉數拆除、裡約奧運會結束半年場館淪為廢墟、遊泳館成為沼澤……
國際性賽事註定不能夠過於寒酸,但是浮盡華失之後所遺留的只是一片空曠場地,鮮能夠重複利用。註定這是一筆不划算的支出。若是32年舉辦奧運會便意味著修建場館,其間支出若是落實在中國的發展之中豈不更好?
此外,現如今的奧運會商業氣息濃厚,已經背離了奧運精神的本質,逐步趨近於商業活動。當然其中亦有積極意義,奧運會舉辦期間將會大幅度帶動國內諸多領域的商業發展,與此同時能夠與諸多國際品牌合作獲取相應的廣告費用。
但是綜合來看依舊是入不敷出的。據統計08年奧運會的舉辦北京奧組委累計收入達到205億元,但是支出方面亦是高達193.43億元,綜合之後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
但是切不可忽略北京奧運會的盛況是整個奧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即便如此收支比例依舊趨近於一比一,又遑論其它?通常舉辦奧運會是一筆穩賠不賺的買賣。
結合以上內容,32年再度舉辦奧運會是無法達到北京奧運會那般盛況的,亦註定了要倒貼舉辦奧運會,似這般並不划算的買賣顯而易見是沒有任何必要的。因此綜合之後,32年舉辦奧運會是不必要的,相對之下整體投入與整體回報不成正比,完全是「賠本賺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