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在山西晉城市訪古村,有一個名人是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康熙字典》總修官、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陳廷敬。
陳廷敬的故居,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相府現在已經是大名鼎鼎的國家5A旅遊景區了。
這座傳統古村也是一座城堡式古建築群,而且是官宦住宅建築群,有高城牆、有藏兵洞、有連綿的傳統院落,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這座5A景區也是晉城市的驕傲,更是大眾旅遊的一張金名片。可是,卻少有人知道,這座佔地3.6萬平方米的古城堡,卻僅僅是另一座古城堡的翼城!
這座古城堡就是距離皇城相府僅有不到500米的郭峪古城。翼城,就是郭峪古堡的側翼之城。可想而知郭峪古堡的規模是咋樣的。
郭峪古城,就是郭峪村,也稱郭峪古堡,也是太行山麓的一座城堡式古村,和皇城村同批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即便是如此,但這座距離皇城相府如此近的古村,也是在同一條道路邊的城堡式古村,名氣卻遠遠沒有前者大。最新的消息是,2020年底,躋身4A景區。
前幾年去看皇城相府時,完全沒有留意路邊這座古城,雖然它是那麼的高大雄偉,但是車子一路飛馳,只留下一抹古樸的影子。
近距離走訪它,還是在去年的某一天,參觀完附近的天官王府,一路直奔郭峪古堡而來,有一種踐約的期待。
從遠處望去,這座古城堡卻異乎尋常的高大,異乎尋常的壯觀。它依山傍水,土黃色的高大城牆上垛牆林立,城牆上的望樓、轉角處的六角瞭望亭,居高臨下,威嚴以待。
這就是古村郭峪,一座佔地面積達到18萬平方米的古城堡,固若金湯,抵抗了多次流寇土匪的侵襲,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這是一座完全以軍事防禦為目的而建造的城堡,在明末天下大亂的情形下,已經有多位村民死於匪亂的情形下,鄉紳張鵬雲、富商王重新帶頭捐款修建城堡。
這座不到一年就修建起來的高大城堡,這座始建於唐代的古村,在千年的傳承下,文風鼎盛,商貿發達,人才輩出,建築精美,成為一座被古建專家高度讚譽的古建聚集地。
購票入城,沿著東西主街緩坡而上。這條街道明顯新鋪裝過,兩邊是翻新的仿古建築,間或還有一兩座新式民居,沒啥古意。
走到頂頭也就不到150米的距離,從這裡是一條南北方向的古街巷。古香古色的各式古建築,從這條街開始逐漸蔓延出古意來,窄小的街巷藏滿了驚喜。
這條丁字路口處的一座帶屋簷的亭子狀的建築叫做申明亭,亭內有石桌石凳,據說是古代調解村民鄰裡矛盾的,鄉村民主的體現。
從這裡往南拐去,再向西,就是村裡現存唯一的大廟湯帝廟。湯帝廟是供奉商朝的第一代帝王成湯的廟宇。這是晉城地區普遍存在的民間信仰,廟宇遍布城鄉。
而郭峪古堡內原來有大大小小20多座寺觀庵廟,可惜都毀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而湯帝廟因為是生產大隊駐地而倖免。這不能不說是不幸中的萬幸。
和所有古村落裡的大廟一樣,湯帝廟是管理村莊大小事宜的重要場所。這裡除了春祈秋報酬神娛樂外,還作為村社活動場所,從古代的祭神社戲,到民國年間的村公所,一直到後來的鄉公所、大隊部等。
這座湯帝廟位於西城門附近的高坡上,元至正年間創修,後毀於火災,明萬曆年間重修,依地勢分為上下兩院。
這座大廟論規模氣勢雄渾,飛簷挑角的古建築莊嚴肅穆,高高的臺階營造出一種仰之彌高的感覺。
山門戲樓別具特色,是一大兩小的樣式,很少見。而且最特殊的是這座戲樓可升降,堪稱國內唯一的活動式可升降戲樓。
上臺階進入後院,臺階邊的一對鐵獅子也是難得的好寶貝。正殿是一字排開九開間大殿,非常少見,一切都彰顯出不凡的氣勢。
這是村民公共活動的空間,正殿內供奉著湯帝、關帝和高禖神,香火一直很旺。
出湯帝廟,沿來路向北行進。整體平整的石板路帶著胡哥一路向幽深的古老民宅走去。一院連一院的古老宅院,或大或小,都在大大小小的門樓上體現出來。
三步兩步之間,就能看到有高大的門樓,兩邊是一人多高的石雕獅子,門樓屋簷下層層疊疊的鬥拱,以及精美的木雕和含義雋永的門匾,無一不透露出昔日的繁華氣勢。
整個郭峪村至今還保留著明清古民居40院,大約房間超過1000間。它們或是三合院、四合院,或是組合在一起的套院、棋盤院,以財力的大小有不同的規模。
這些院子基本都是樓院,雕飾華麗,處處顯出一種雅致,無論是門樓、影壁還是房屋各處外露的地方,都能看到精美的三雕作品,處處可見的門匾對聯等,又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難怪郭峪村能夠成為明清時期人才輩出的地方。
古巷幽靜深遠,遊人並不多。一個個古樸典雅的院落,深藏著曾經的富庶與氣派。這裡最著名的當屬陳廷敬的祖宅「老獅院」、大富豪王重新宅院、明代順天巡撫張鵬雲的張家大院等。
院落深深深幾許,高牆大院寂寞去。昔日的榮華富貴雨打風吹榮光不再。雖然不少宅院經過簡單修繕,但那些歲月留下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辨,無言述說滄桑。
村裡最惹眼的當屬豫樓。它位於村子中央,巍然聳立,氣勢逼人。它建於明崇禎年間,是一座高30米的7層瞭望樓。
豫樓內部有地道,可通城外。上到頂部,微風拂來,視野開闊。全村盡在眼下,鱗次櫛比的青磚灰瓦的古民居,滿眼的滄桑古意。
繼續在村內穿行,兩邊是斑駁的青磚牆,門樓裡是更加幽深的古民居。轉到城牆內側,突然發現,還有奇觀,那就是兩層乃至三層的一排排窯洞「長」在城牆上。
原來,內城牆並非外部看到的直上直下的,而是以兩三層窯洞層層疊摞,底層的窯洞頂是上層的走廊。排列得整整齊齊的,像是蜂窩。
這些窯洞平時存放糧草彈藥,戰時駐紮守城人員,便於作戰。從樓梯處登上城牆,四下眺望,田野房屋,以及東北處的皇城相府觸目可及。
城牆經過修復,基本恢復了原先雄偉壯觀的樣貌,依山傍水的樣子像一位孤獨的老人,滿身傷痕,穿過歲月的長河,無言地講述光陰的故事。
這座被專家稱為「中華民居之瑰寶」的古建築群,於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美譽之下,是厚重的歷史文化,是精美的古建大觀。
山西晉東南有個小小「懸空寺」,小巧玲瓏石窟美,堪比大同懸空寺全國各地都有城隍廟,但敢叫天下都城隍廟的卻僅此一座,它在山西
山西介休張壁古堡內有一座國內罕見的可汗廟?供奉的是哪位可汗?
1600多年的古堡長啥樣?來山西介休張壁古堡看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