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易悅&璽悅薈人物專訪:橋楓航空創始人李文軍。
李文軍從小成長於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母親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而父親是一名退役軍人,身為家中老么,他更是得到了一家人的關愛。
作為普通家庭,他親眼見證了父母奮鬥的艱辛和拼搏,從小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他堅毅、自信、樂觀的性格。
後來,李文軍成功考入了航空類專業院校並順利畢業,本有機會進入軍航和運輸航空領域,但最後他卻選擇了在中國發展較為落後的通用航空。
在近10年的職業經理人生涯中,他先後服務過三家通用航空公司。
27歲那年,他成為第一家航空公司的總經理,也是整個通用航空行業年齡最小的綜合管理者。
在整個航空生涯中,對他觸動最深的是2011年參加由美國公務機協會和亞洲公務機協會聯合舉辦的中國首屆亞洲公務機展覽,那是他第一次同時見到那麼多公務機和直升機。
「雖然這是在家門口舉辦的國際航空展覽,但我們卻完全是配角的角色。那時,一個來自歐洲的資深公務機銷售,充滿不屑的指著我們的一架直升機稱是『duck jet』。」
當時,由於他們在上海起飛一架通用航空器需要非常複雜的審批手續,所以在老外的眼中,中國的飛機,起不來,落不下,沒配套,沒人才……
他很正式的對李文軍說,這是一隻不能飛的鳥。
雖然這是客觀事實,但卻極大得刺激了李文軍對通用航空的熱情,甚至是傷害了他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
從此,李文軍在心中默默告訴自己:雖然環境給了我們一個相對笨重的身軀,,但我們應該倔強的堅持我們想飛的權利。
帶著這份倔強,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在參與並領導過近10個景區、城市直升機空中旅遊的過程中,他積累了豐富的高端商務包機經驗。
經歷了無數次的飛行和心理起降架次,他漸漸了解到,中國的航空業之所以無法騰飛,是因為中國目前的航空市場太小眾,供給和需求極其不匹配。
基於過往的管理經驗,他決定將低空旅遊市場作為切入口,並創立了橋楓航空。
「這個名字的英文就是『duck』這個單詞的譯文,我要讓那位歐美人看到,中國人也可以飛,將來也會有更多中國人愛上飛行,中國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通用航空私人消費市場。」
易悅:是一個怎樣的契機讓您創辦了橋楓航空?當時創辦橋楓航空的初衷是什麼?
李文軍:其實,航空管理人員自己辭職創辦航空企業,這是極為罕見的,我想當年的那份刺激,可能是我這顆倔強的創業心重要來源。
創辦橋楓航空是基於我在通用航空市場從一名基礎員工奮鬥,到成為三家航空公司的綜合管理者心理路程之後做出的選擇。
除此之外,這十幾年來,我發現普通大眾離航空文化太遙遠,高大上的航空器如果只服務少部分人,那中國的航空業發展作為國之重器,將永遠受制於人。
表面上看,我們缺少專業人才,但這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我們缺少航空產業發展的文化土壤。
所以我決定,成立國內首家創意創新驅動型的通用航空企業,利用不同價格階梯成本的航空器,專注於低空消費市場,讓更多的人了解飛行,走近飛行,讓飛行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
易悅:資料中有闡述,橋楓航空是目前國內第一且唯一一家以熱氣球作為空中遊覽常態化航空器的航空公司。橋楓航空的主要業務有哪些?在您看來,它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李文軍:橋楓航空的主營業務有五大板塊,21個子項目,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從體驗飛行、空中旅遊、飛行培訓、航空俱樂部、航空器採購、航空器託管和代理運營、航空運動營地和通航機場的代批、代報、代建、代管等航空領域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橋楓航空的核心優勢在於極具了一批十分忠誠於祖國的航空事業的專業人才和專家人才,這個團隊包括我在內,都有很深的航空情懷。
更為難得的是銳意進取和創新變更的年輕人走在最前端,資深而又經驗豐富的成熟專家作為基礎的核心團隊結構,構成了橋楓航空安全和效益長遠領先的戰略高地。
易悅:橋楓航空在經營過程中遇到過哪些阻礙?您是在什麼情況下,參加了央視的《創業英雄匯》欄目?
李文軍:橋楓航空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瓶頸是來自於市場資源和政府資源的欠缺。
因為橋楓航空背後不是傳統模式的實力財團作保底,所以需要自己有很強的造血能力。
為了更迅速的完成跨越式發展,由張江高科管委會推薦,通過層層選拔,我參與了中央二臺的創業英雄匯欄目,幸運的是橋楓航空在欄目上廣受關注和認可。
易悅:從資料中也得知,橋楓航空獲得了青創伯樂資本餘柏文的800萬元初步意向投資,您認為節目中您陳述的哪一個關鍵點觸動到了他?
李文軍:我想在節目中打動資本搶投橋楓航空的關鍵點是,橋楓航空團隊在這個潛力市場的領先行業認知和戰略認知。當然更包括我們實實在在的戰略落地能力。
易悅:在拿到投資之後,您會將資金主要投入到哪一個運營環節中?
李文軍:我們把拿到的戰略投資主要用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們產品和服務的進一步升級,我可以自豪的講,很快我們低空旅遊產品的質量將超過很多世界上的領先國家企業;另外一方面是航空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我已經做好了人才自產自銷的準備。
您說過,低空旅遊將成為國內最為炙手可熱的旅遊產品,能否分享下您對於這個行業未來發展的一些思考和洞察?橋楓航空能夠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潛力是怎樣的?
李文軍:我一直堅信中國的低空旅遊市場大有可為,前景無限。
我的這個判斷是基於多個維度的,核心總結基於五個原因,一是時間維度看,低空領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為數不多的沒有開放的領域。
隨著國務院,中央軍委,推動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進程,40年乃至醞釀了幾千年的中國飛行夢想必將迎來巨大的蛋糕市場,只有低空政策一鬆動,消費市場一定是所有航空細分市場最大,最快,最先出現需求紅利的板塊,低空旅遊作為消費市場的主力業務,必將火爆。
第二,從目前旅遊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消費意識的改變,國內旅遊產業經歷了10年快速發展,但我們也很明顯的感到門票經濟,觀光遊市場走到了瓶頸期。
大部分景區管理經營粗放,產品單一,同質化強,體驗差,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對旅遊產品新,奇,特的需求。
空中旅遊作為不同空間的旅遊新品,十分搶眼,改變了二維空間的單子,三維角度提供了不同的視野,是對現有旅遊資源的重新開發,消費者尋求刺激和眼球關注的需求,在這裡得到充分滿足。
低空旅遊尤其是像橋楓航空開發的這種低價格,高品質的旅遊產品,很快成為網絡長紅產品。
第三,從歐美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低空旅遊是國內通用航空產業的主要貢獻者,在美國,通用航空飛行總量的一半以上是由私人消費市場創造的,而空中旅遊是私人消費的主陣地。
在全美有超過1000家航空公司從事低空旅遊,超過100000架航空器用於低空旅遊,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旅遊消費群體,中國成為第一大低空旅遊消費國是毋容置疑。
第四,政府層面的引導和支持,低空旅遊成為極少數獲得中國政府不同層面關注,引導,扶持的產業。
國務院,中央軍委,國家發改委,民航局,體育總局,旅遊局等眾多國家行政機關,將低空旅遊納入放管服清單,明確時間表,責任人,全力推動低空旅遊產業發展,上下同欲者勝,國家的重視和消費者的需求空前一致,為低空旅遊市場的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五,國內航空人的探索,包括但不限於橋楓航空這樣深耕低空旅遊市場的企業和團隊,從沒有放棄過對國內低空旅遊市場的探索和改革。
縱然有市場和固有政策的冷水冰封,但對祖國藍天的嚮往讓航空人一直沒有拋棄和放棄,高品質,創新型,適銷對路,供給和需求的平衡逐漸在形。
未來年輕一代的航空人完全有能力服務好我們的航空產品消費者,經過不斷努力,航空消費文化和氛圍正在形成。
橋楓航空在這一領域有這得天獨厚的優勢,核心團隊的主要成員對低空旅遊市場一直是國內這個領域的領先探索者,航空+旅遊這個市場的競爭力我們十分自信。
我們創造的國內領先的安全運行和運營管理體系,讓我們在這個市場的領先成為可能,總結一句話就是,專業的人專業的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