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比別人笨,而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提升理解能力的方法

2020-12-09 樹根丫丫

領導分配的任務,因為理解不了導致不知道如何執行,常常需要別人指引。跟同事溝通交流任務時老聽不明白,但又怕同事厭煩,只能點頭默默答應,可是等到最後卻發現做錯了,又得重新做過。在項目定製時,由於自己誤解了需求導致最後做出的東西做錯了,造成公司損失嚴重。工作了那麼多年,個人能力一直沒有提升,因為理解不了聽不明白經常出錯導致被領導批評,被同事責怪,渾渾噩噩,工作得非常壓抑,常常會陷入自我懷疑「我真的那麼笨嗎?工作了那麼多年啥都做不好」。前段時間看了方軍老的《穿透式學習》這本書,其中給出了很好的解決辦法:聽不明白不是因為你比別人笨,而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提升理解能力的方法——通過深度閱讀法能更好地提升我們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自我糾錯能力。

為什麼過去的大量閱讀卻看不到成果書中提到,影響提升我們理解能力的誤區有以下兩點:

沒有區分休閒閱讀和求知閱讀 我們經常會犯一個錯誤,覺得只要看書了,就能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所以在選擇讀物時就會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和看得懂的書籍,然而《穿透式學習》書中認為這樣閱讀並不能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他認為讀書應該分為:休閒閱讀和認知閱讀。休閒閱讀是指:閱讀一些自己完全看得懂的資訊書籍,例如我們看報紙、雜誌,小說,閱讀時沒有任何難度的,不用思考就能理解書籍的內容,這些閱讀主要為了消磨時間,拓展自己的思維,並沒有提升我們的認知。認知閱讀是指:閱讀一些超出讀者認知範圍的書籍,試圖讀懂一本一開始並不是很了解的讀物,並對其深入閱讀,花精力去理解微妙的含義,做大量的筆記,把相關知識連接起來,試圖去思考這知識點的前因後果,這樣能增進我們的理解能力,能讓我們理解更多的知識。我們閱讀大多數都是在消遣時間並沒有做到區分休閒閱讀和認知閱讀,認知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能夠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改變自己我們的認知。

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批評讀書「貪多求快,不務深探」的現象,提倡「沉潛往復,從容含玩」。

中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熊十力先生認為「讀書不應該泛泛而讀,只求數量不求質量,而應該仔細斟酌,反覆探究。」 我們想通過閱讀來增進自己的理解能力,貪多求快的讀書方法並不會讓我們有所增進,我們應該把多數閱讀的時間和精力留給少數幾本書,只有有意識地進行深度的閱讀,我們才能從讀書中獲益。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接到工作任務,沒細想看完之後就直接著手安排,但完成效果不是很理想,需要領導多次指導,領導也逐漸對我失去信心,這也源於自己對於任務理解得太淺顯,容易產生誤解,也讓自己職場越發窘迫。

2、通過深度閱讀訓練法能更好地提升我們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自我糾錯能力。

通讀全書,製作書籍思維地圖,進行基礎的理解訓練,提高快速理解的準確性。跟客戶溝通交流我們的大腦在輸入時會快速地進行理解對方的意思,這就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正確的理解;第二種是錯誤的理解。如果理解能力有限,第二種情況會冷不丁的出來做怪,這也導致我們工作會非常不順利,因此提高我們理解的準確性就尤其重要。我們快速通讀全書,帶著問題通讀兩次,製作全書的思維地圖,這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掌握書的全景,就好比是我們到一個旅遊景點在入口處拿了一張景區地圖,從地圖中知道了都有哪些景點(章節)更值得我們遊覽,而哪些景點(章節)是可以忽略不。我們應該如何製作書本的地圖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製作思維導圖,包含書中的各個章節標題,包含一些主要觀點和案例名稱,讓自己能夠一目了然,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書籍的整體知識框架,我們快速閱讀難免會跳讀,很容易會漏掉一些內容,很容易就出現理解不全或者理解缺失的狀況,因此通過製作思維導圖做的目地能更好的過濾非必要閱讀的書籍,再次復讀時也能更加全面的加深自己的記憶。

逐字精讀每一個文字,搞清楚作者描述的所有細節和深入之處,進行刻意的理解訓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考試時,審題如果不仔細,很容易就會審錯題,做題時覺得信心滿滿,考完對答案才發現題目都沒審清楚,答案肯定是錯的,這情況不止在考試才會出現,也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職場中,我與同事在微信用文字溝通同一個項目,我說的話他聽不明,他說的我也聽不明白,經過半個鐘的交流,也總算溝通清楚了,這個錯誤的源頭竟來源於沒仔細看對方的文字,在一開始就看錯了對方文字的意思,理解錯了。其實我們在職場中時常會通過文字來分配任務,如果每次都出現這樣的情況,那簡直是要喊救命的,看錯文字的含義是提升我們理解能力的一大阻礙,因此學會逐字精讀是提升理解能力的關鍵,有意識的放慢速度,細細品嘗閱讀,為了是更好的理解作者觀點,而逐字精讀,不單單是讀書,更是通過用筆記的方式來加深自己的記憶和理解,進一步進行「理解」這一動作,理解能力是需要刻意練習才能有所提升的。我們有時在快速閱讀時會因為追求速度而跳過了作者對於知識點分析的邏輯,精讀就好比細品慢咽,能很好的理解字與字之間的微妙之處,能慢慢的思考每段話所包含的意思,文字組成句子,句子組成文章,我們需要了解文章的主要觀點就得先從每個文字開始讀起,了解每個文字在句子之間的含義,我們不但需要了解文字的含義還需要仔細閱讀書中的圖表,有時圖表會更加直觀的表達出作者的思想。

重要的知識深入閱讀,並擴展閱讀相關材料進行深入思考,進行升華式的理解訓練。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能夠把知識據為己有,我們面對職場困境時,不單單缺乏了對事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缺乏自己對於事物的思考,這個尤其體現在領導對自己執行工作的完成滿意度,我們在接受領導的工作安排,如果只是理解了領導的意思,按部就班的完成,而沒有進行自己的思考:該怎樣才能做得更好,那工作不會有什麼出色的地方,而你的職場生涯也一定不會很出色,提升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對於知識的思考,而重點深讀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它是通過擴展相關的資料,對所學的知識由淺入深的進行探究思考,是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該知識點,對它進行深挖,並不是只停留在我了解明白了這個知識,做到能夠真正的把該知識點學習得融會貫通,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真正的理解該知識點,在重點深入閱讀階段,我們只要在一點上重點深入讀下去,這裡注重一個字「深」,如何才能做到深入?這個「深」需要做到:不只是看一本書,而是根據需要進行主題性的閱讀,讀其他書籍,其他的資料,在網絡上搜索,或者先專家請教,通過這些方法來深挖進行思考。

把所學的知識整合落地,輸出自己的理解,學以致用。我們外出就餐,餐廳的服務員為我們點餐時,都會重複下單明細,就是怕自己下錯單,重複輸出自己的理解能讓我們更好規避犯錯的風險,是提升我們理解能力最重要的一環。

說起讀書方法,人們常說,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

把一本厚書讀薄是指通過泛讀、精讀、深讀之後整理出所學知識點的理解筆記,形成了薄薄的新「書」,而這薄薄的新書就是我們自己對於讀書後的知識輸出,我們做知識輸出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能更好的吸收消化知識,學以致用,所學的知識如果只是看了而不做任何輸出,就好比等同於去旅遊景點遊玩,閱讀坐著旅遊觀光車前行,輸出則不願行走一步,一路驅車前行,所見的景點只是一掠而過並沒有形成深刻的印象,我們看書或者看一些好的文章,看的時候津津有味,覺得哪哪都有道理,如果我們只是收藏點讚,並沒有把所學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說白了就是「白看」,並沒有產生實際的意義,知識輸出有很多種類型,例如幫別人解題、寫作、製作PPT演講、製作課程授課等等,我們只需要選擇合適自己的方式進行輸出即可,我們可以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用自己語言講給某一個具體的人聽,這樣可以強制自己消化吸收該知識點,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

我們完成了以上一系列的閱讀,需要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和方式輸出,旨在檢驗你是否真正理解這一知識點,並通過不斷的輸出加深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通過「快速閱讀—逐字精讀—重點深讀—知識輸出」這一系列的方法,不停運用「理解」這一動作,這一過程就猶如我們小時候讀古詩,不停的背誦直到滾瓜爛熟,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不停的運用「理解」,直至「理解」這一行為越發能為我所用。

相關焦點

  • 別人瞧不起你,不是因為你的能力,而是輸在這3點
    在職場當中,老實人是最容易被瞧不起,最容易被開刀的人,因為就算被放在砧板上了,他也不會發出太大的聲響,不會去抵抗、不會去攻擊,這對於想要宰人的來說,不就是最好練刀子的東西嗎。因為我們容易吞聲,容易沒有底線,所以會被人看不起。覺得你活得很窩囊,活成了所有的人都不想要成為的樣子。
  • 孩子理解能力差,是思維能力沒有培養好,在關鍵期用對方法很重要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成績差,理解能力差時都會認為是孩子不肯學,或者天生笨,其實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錯的,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至於為何後天表現差距這麼大,其實這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培養好孩子的思維能力,導致孩子對很多事情的理解能力都有偏差。
  • 孩子語文教不會:孩子很聰明,你的方法很笨!
    ; 這些家長朋友,也許你還是對語文有些誤解,甚至讓人覺得,你對教育也有誤解! 以閱讀理解來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好語文,最終在於提升孩子的理解力、表達力、思維力、創作力等多維度的綜合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語文是最難的一門學科。
  • 別人尊重你,並不是因為你優秀,而是別人很優秀!
    慢慢的我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對人恭敬其實是在莊嚴你自己。——倉央嘉措 ......................................................................................................................
  • 語文學習基本功:死記硬背不是笨方法,能幫你有效提高語文成績
    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背誦,背課文、背古詩詞、背文言文,哪怕是不理解,各種知識點,也要通過死記硬背的形式去記住。有的同學就有困惑,為什麼老師會推薦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對於語文學習,難道不是先理解再背誦嗎?死記硬背不是笨的學習方法嗎?有這種想法的同學,通常語文學習能力相對可以,他們的差距就是自律。然而對於基礎能力本身就差的學生,死記硬背是唯一改變學習現狀的方法。
  • 【原創】幼兒體育:你不是缺方法,而是沒有方向感!
    昨天,和朋友聊天,朋友希望能夠給老師多介紹一些幼兒園體育具體實施的方法或者策略,簡單說就是一看就能直接上手的東西,我說可以啊,但我覺得我們缺的並不是方法,而是沒有方向感。因為沒有方向感,所有的方法都覺得有些問題,一旦有了方向感,方法自然不缺,在實踐中會不斷的豐富積累起來。
  • 不是孩子笨,而是「空間知覺」能力差
    是因為孩子笨嗎,錯,是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差。孩子方向感差,原因是"空間知覺"能力差生活中有一些孩子的方向感特別差,無論是在認路方面還是在日常生活方面,他們總是分不清東南西北。很多父母以為這是因為孩子頭腦遲鈍,反應不夠敏捷,但其實是因為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差所造成的。
  • 掌握閱讀方法,培養分析和總結能力,讓語文閱讀理解不再難
    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自己都是需要知道,想要學好語文,或者說是想要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的話,那麼就必須要掌握好的閱讀方法,而且還要培養自己的分析總結能力。 所以,想要在語文上有一個好的提升,那麼在閱讀理解上就不能鬆懈,而這個時候掌握好的閱讀方法和培養分析總結能力很重要。
  • 別人尊重你,不是因為你多優秀,而是……
    直到後來,有一位長者告訴我,別人尊重你,其實並不是因為你有多優秀,而是因為別人自己優秀。一個優秀的人,更會懂得去尊重別人,而尊重別人,更是一種教養的體現。乞丐受寵若驚般離開,要知道他從來沒有受過如此殊榮。店老闆的孫子不解,問道:「爺爺,你為什麼對乞丐如此熱情?」店老闆解釋說:「雖然他是乞丐,卻也是顧客呀。
  • 我的孩子天生笨,不是學習的料。成長型思維的父母怎麼想
    「怎麼會笨呢,不笨的,就是有些懶散而已。」父母們站在一起聊天時,總會說「別人家的孩子」多厲害,接著來一句「我的孩子天生笨,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那也就是說成長思維的父母不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天生就笨沒有作為,他們相信孩子只要用對方法努力就會取得成績。那麼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是不是就是兩種不同的人呢?
  • 看錯人,不是因為你瞎,而是....
    -01-有時候看錯人,不是因為你瞎,而是因為你太單純。有時候幫錯人,不是因為你笨,而是因為你太善良。有時候愛錯人,不是因為你蠢,而是因為你太重感情。有時候交錯人,不是因為你傻,而是因為你不懂防備。有時候你沉默,不是因為懦弱,而是因為寒心。有時候你流淚,不是因為傷心,而是因為憋屈。有時候你原諒,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珍惜。
  • 「精準努力撬動財富自由」丨《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
    ——臨公子·《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作者丨謝丹儒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1.努力錯了方向,反而得不償失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庸才猛抄筆記,人才勤寫心得。」現在想想,其實並不是。而且回過頭再去看,當年那些同學,他們並不笨,甚至在很多地方我都自愧不如。那麼,這其中的差別在哪?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他們努力錯了方向。因為努力錯了方向,反而得不償失。而找對了方向,則事半功倍。
  • 別人用這4種方式對你,並不是情商低,而是從心底瞧不起你!
    人活一世,別指望每個人都對你好,有人欣賞你,就有人看不起你。不喜歡的人就遠離,不去討好瞧不起你的人。生活本就不易,不必渴求別人的認同。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憑什麼你看不起我,而我還要去討好你,沒這個道理。如果別人用這4種方式對你,並不是情商低的表現,而是他從心底瞧不起你!
  • 當你發現自己一事無成的時候,不一定是方法不行,而是你不行
    老趙發現有些人做事情會尋找很多的方法,但是往往他們做事情也不會成功。其實老趙覺得有些時候並不是方法不行,而是你不行。打個比方吧,老趙曾經在一篇科普帖上看過一個關於如何在幾個月裡減掉肚子的方法。老趙看完以後心潮澎湃,然後就試著每天去做了很多的運動,但是肚子依舊沒有減下來。然後老趙一個星期下來,發現自己沒瘦。於是老趙仔細的看了一下他做那些運動以及運動的時長,老趙覺得,肯定是這個方法不行,不是因為我不能夠堅持。然後,我朋友看了這個方法後,堅持了幾個月,最後成功練出馬甲線。所以在老趙看來,有很多人的失敗,不是因為他沒有找對方法。
  • 如何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學霸不會告訴你的高效學習法
    在他童年時候因為一次意外,大腦受傷,無論是理解、閱讀還是寫作,他的速度都慢於常人,以至於他身邊所有的人都認為吉姆·奎因的智力有問題。但是吉姆·奎因並沒有放棄自己,他意識到自己在學習上表現差,其實並不是因為他腦子壞掉了,而是因為自己「不會學習」,學校也不會教自己「如何學習」。
  • 多數人的悲傷,不是因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為別人得到了
    多數人的悲傷,不是因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為別人得到了1:放棄同樣是一種選擇,放棄並不是自己無能,而是因為自己有了更好的選擇。有時候,放棄比堅持還需要勇氣2:看到一句話很棒:「孤獨,是給你思考自己的時間,在一個人的日子裡,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把自己變得優秀。」
  • 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差,不僅是單詞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技巧的掌握
    很多的學生和家長可能會想,英語的閱讀理解能力差,記單詞不就是唯一的方法了麼,還有什麼其他的技巧,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差,應該掌握哪些平閱讀理解的技巧。
  • 鬼谷子告誡:做人不能太老實,你不是笨,只是不會揣摩別人的心思
    或許這上半句是我們都知道的,下半句你就沒聽說過了:「在生活中,我們說得越多,我們離對方就越遠,我們之間的矛盾就越多。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吐得很快,卻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和承受能力,根本不了解對方。」這就是我們不了解對方,不理解對方的心理,他或許知道你的目的,但是,你的言語卻對不上他的觀點。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不論你如何付出,別人不僅不理解,還有可能讓別人憎恨你。所以,「足夠了解」這幾個字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 怎樣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以及理解力
    怎樣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以及理解力我們總是羨慕各種大神級別的人物在公眾面前有著良好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清晰,出口成章並且還很有條理。是的,沒錯,我也很羨慕。我還羨慕在各種辯論賽場上叱吒風雲、輕鬆冒出很多金句的選手們。
  • 走神是因為笨?不,是因為太聰明了
    確實,絕大多數時候,我們並沒有輸給別人,而是輸給了自己。穆黛也曾經也是一個並被學習傷感千瘡百孔的人,我初高中的時候走神非常嚴重,做一套試卷的時間,感覺腦袋裡都能過一部電影,屬於那種能說服自己做到趴書桌上去看書但是卻管不住自己大腦的人,效率很低,毋庸置疑,把自己搞得很累,卻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