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前葉切除手術慘無人道,竟還獲獎?這是對諾獎極大的諷刺

2020-12-18 歷史文談

1949年,沃爾特·赫斯與埃加斯·莫尼茲成為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而埃加斯·莫尼茲之所以會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則是因為他發現腦葉白質切斷術對治療精神病有幫助。

精神病一直是科學家們攻克的難題,由於精神病人未發病前與常人無異,而發病後卻爆發出與自身素質不相匹配的力量,科學家們始終很難知道精神病人的發病機制,不過科學家就得具備敢為人先、堅持不懈的精神。終於在1935年時,一位名為埃加斯·莫尼茲的葡萄牙醫生看到了一個有關黑猩猩做腦葉白質切斷術後攻擊行為大為降低的報告。這讓莫尼茲仿佛看到了曙光,他開始思考這個手術能否應用在人身上,是不是就可以改變精神病人的行為。

莫尼茲在1935年11月開始進行第一次手術,他用酒精燈破壞一部分大腦神經,但這個方法並不可取,酒精燈除了可以破壞神經,還會對大腦其他地方產生影響,於是莫尼茲便發明了一種專門用於切斷腦白質的器械,這個器械其實有點類似鐵針,是從患者的眼部插入頭顱內,然後再旋轉一下就可以很好的切斷腦前頁與大腦其他神經之間的聯繫。最初,莫尼茲用這個手術治療過20位精神病患者,這些患者不再像之前那樣攻擊人,而是變得異常安靜,這讓莫尼茲一時名聲大增。

並且由於做過此手術的精神病人變得安靜了,於是莫尼茲便說這些人是被治癒了,還宣稱這是一種簡單安全又高效的手術,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一手術,也更多人使用這一手術來進行治療精神病人。1945年,一位美國醫生弗裡曼改進了這一手術,從此小診所的醫生也有能力做這個手術。由於手術效果極為顯著,後來除了將它應用在精神病人身上,一些犯罪分子、不良青年、政治犯也被施以此手術。

1949年,莫尼茲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伴隨著他名氣大增的同時腦前葉切除手術也變得更加普及,越來越多病人做這個手術,不料很快醫生和患者家屬便發現一個嚴重問題,這個手術雖然使精神病人安靜下來了,但同時他們也存在著溝通障礙,他們的語言系統和思維能力受到了極大影響。後來有學者便對此前進行過此手術的病人進行研究,發現這個手術雖有效,但十分不人道,破壞了一個人的思維能力,人一旦沒有思維能力自然也就安靜了。

於是在1950,蘇聯政府率先宣布禁止實施此手術,1970年,幾乎所有國家都宣布禁止了這個手術。然而從1936至1970年之間的幾十年,全球已經有差不多30萬人做過這種手術,這幾十萬人從此沒有思維,如同行屍走肉般。而這種慘無人道的手術竟還讓莫尼茲獲得了諾獎,簡直是極大的諷刺。

相關焦點

  • 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被認為是諾獎一生的汙點
    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同時,也為了手術的精確性,他選擇從手術器械入手:開發出一種被稱為腦白質切斷器的手術儀器來完成額葉的切除工作。當時其實還是精神病外科的起步階段——也就是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時候,在那時候的美國是有很多人支持腦前葉手術的。
  • 島葉膠質瘤切除手術究竟難在哪?手術技巧及前沿進展解讀
    島葉屬於新皮層和古皮層之間的結構,屬於邊緣系統的一部分,與自主神經功能、前庭功能和語言功能關係密切,構成了介於舊皮質和新皮質之間的一個解剖學、細胞學和功能學界面。手術全切除島葉膠質瘤而又不引起腦正常結構和功能的破壞,對於神經外科醫師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
  • 切除腦前葉剝離靈魂,一度成為治療精神疾病的教科書,方法太殘酷
    ,仿佛靈魂都已經被抽離,難道神秘無比的靈魂真的寄居在我們大腦腦前葉裡面嗎? 1935年,倫敦一場神經學大會上,來自耶魯大學的神經學教授約翰·福爾頓和卡拉爾·雅各布森,一起發表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據說他們做了一個實驗,切除了兩隻黑猩猩的腦前葉,發現這兩隻本來非常狂躁和暴戾的黑猩猩,突然竟然變得像小狗一樣溫順。
  • 不同類型腦膠質瘤 如何做到最大化安全切除-馬曉東 孫國臣
    腦膠質瘤的手術切除範圍,經過了不斷演變的過程。除了醫生的理念和技術之外,還得以於目前的多模態輔助。 我認為無論低級別還是高級別膠質瘤,都應該在保留功能的前提下,做到最大化切除。復發之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應該儘快再次手術。
  • 濟寧曲阜市人民醫院完成高難度腦前床突腦膜瘤手術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日訊近日,曲阜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醫療團隊完成一例高難度腦前床突腦膜瘤切除的手術。此次手術不僅成功地幫助患者拆除了腦內「炸彈」,同時也標誌著神經外科手術技術又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患者,女,68歲,因「右眼視物不清」入住曲阜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住院後經過相關檢查,明確診斷為「腦前床突腦膜瘤」,腫瘤位於腦幹(呼吸中樞所在處)附近,手術空間非常狹小,另外腦膜瘤包繞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後交通動脈,還與視神經有黏連,想要整塊切除腫瘤,手術難度非常大,任何一條大血管破裂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 立體定向電磁導航手術微創切除腦腫瘤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支配和調節我們的一切活動。1、立體定向神經導航技術神經導航技術以CT、磁共振醫學圖像信息為基礎,通過重建精確大腦三維地圖,這種技術不僅可以直觀地發現腫瘤在大腦所處的位置、範圍,還可以清楚地顯示腫瘤與腦結構的關係。在手術中通過紅外線或電磁原理,實時跟蹤腫瘤、手術器械的位置信息,具有微創精確切口、實時監控、術後併發症少等優點。
  • 神跡:腦切除後的吉他手
    馬蒂諾居然能從一場移除了相當一部分腦組織並導致失憶的手術中恢復過來,吉他技巧還與以前一樣出色,這讓醫學專家們和馬蒂諾的粉絲們都感到震驚。在2014年發布的一份《世界神經外科》(World Neurosurgery)報告中,來自西班牙穆爾西亞大學附屬醫院的加拉爾薩,和來自歐洲、美國的同事們一起寫道:「就我們所知,這一案例研究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觀察到病人完全從長期失憶症中恢復,並且找回了自己手術前的藝術專業能力。
  • 冰錐療法:20世紀的精神病人如何治療,切除腦葉還是切除人格?
    一種毫無人道的手術,一位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1949年,葡萄牙神經科醫生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以下簡稱為莫尼茲),獲得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他發現了「前腦葉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而獲此殊榮。後來,這也成為了諾貝爾獎歷史上最【眼瞎】的一次頒獎。
  • 2020年拉斯克獎停發,「諾獎風向標」不指風向了……
    圖片來自lasker foundation 撰文 | 葉水送 每年9月初,拉斯克獎網站推送的獲獎消息如同時鐘一樣精準 這應該是拉斯克獎自創立的第75年來第一次停發獎項。至於拉斯克獎為何今年不頒發,想必大家都知道答案: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由於每年拉斯克獎都是在9月初公布,比諾貝爾獎提前大半個月,因此被譽為「諾獎風向標」。不過,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科學家看來,這個美譽有些低估了它,拉斯克獎的分量在他們眼中並不亞於諾貝爾獎。
  • 2020年拉斯克獎停發,「諾獎風向標」 不指風向了……
    ●  ● 每年9月初,拉斯克獎網站推送的獲獎消息如同時鐘一樣精準。 這應該是拉斯克獎自創立的第75年來第一次停發獎項。至於拉斯克獎為何今年不頒發,想必大家都知道答案: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由於每年拉斯克獎都是在9月初公布,比諾貝爾獎提前大半個月,因此被譽為「諾獎風向標」。不過,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科學家看來,這個美譽有些低估了它,拉斯克獎的分量在他們眼中並不亞於諾貝爾獎。
  • 精準手術破解島葉癲癇困局 復旦兒科MDT團隊為患兒除頑疾
    據悉,星星致癇區緊鄰左側優勢半球的語言功能區,手術稍有偏差就會導致右側肢體偏癱以及語言功能損傷等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因而此前島葉癲癇手術僅在成人醫療中心開展,對於兒童病人鮮有嘗試。此次,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挑戰困難,破解島葉癲癇困局,在國內兒童專科醫院中成功完成這一手術。
  • 孕婦患多髮膠質瘤累及腦幹,輾轉國內外名院終得巴特朗菲手術切除
    值得一提的是,質子治療這一新興放療手段可以針對目標腫瘤進行高效且可能更高劑量的射線照射,而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則更少,從而降低了因放療而出現新的神經功能缺損,激素缺乏或智力障礙的風險,極大限度地控制腫瘤,同時極大程度地減少附帶損害,提高治療效果。
  • 小夥開顱切除腫瘤,手術中突然醒來,唱了首歌…
    樓林團隊通過對小陸病情的詳細評估以及與其本人的溝通,決定施行術中喚醒、聯合術中電生理功能監測的技術精準切除腫瘤病變。鑑於小陸想要保留歌唱以及朗誦詩歌的特殊「要求」,專家與小陸相約:開顱後,來一次特殊的「詩歌表演」。在完善術前必要的檢查評估後,10多天前,手術按計劃進行。
  • 細微處見真功夫微創手術切除惡性食道癌
    部位特殊,手術難度極大  入院後,李金躍副院長組織醫院多名醫生進行術前會診,考慮到病變部位位於食管上段、血管密布,如果進行傳統手術,困難重重,同時又考慮到施大爺年事已高,手術風險很大,並且傳統手術還對施大爺術後生活質量影響較大。經過慎重考慮,傳統手術被否定,經過再三評估施大爺的情況,決定採用最新微創技術——ESD(食管惡性腫瘤內鏡下黏膜剝離術)!
  • 72歲經濟學家獲諾獎由83歲鄰居通知,鄰居今年也獲諾獎了
    72歲經濟學家獲諾獎由83歲鄰居通知,鄰居今年也獲諾獎了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2020-10-13 07:54 來源
  • 瀋陽民生耳鼻喉醫院完成一例巨大甲狀腺腫物切除手術
    魯網5月11日訊 4月25日下午,瀋陽民生耳鼻喉醫院完成一例高難度、高風險、高技術含量的甲狀腺腫物切除手術,成功切除在患者體內生長20餘年,大小約為7*7*10cm的巨大腫物……    二十年前,本溪滿族自治縣的劉女士在頸部發現一個小包塊。
  • 手術前交代遺言 老公愣住焦急守門外
    記者李欣容/臺北報導小蠻(王承嫣)和邵翔今年3月結婚,兩人即將開設YouTube頻道,第一支影片內容是小蠻為了懷孕開刀切除8.5公分的巧克力囊腫,進手術房前一刻竟還跟老公交代遺言,讓老公愣住,所幸手術成功。▲小蠻手術切除巧克力囊腫。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過不久,錢德拉塞卡因為坍縮星的研究獲得諾獎,學界認為這個獎來得太晚了——錢氏做出研究成果約50年後才得到,那時他已經73歲了。如今看來,還是比彭羅斯獲獎的89歲年輕多了。愛因斯坦於1921年獲獎是因光電效應的理論研究,而非相對論。錢德拉塞卡獲獎的坍縮星工作主要屬於天體物理方面。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1992 年,他與他的團隊成員同獲美國血庫協會卡爾 · 蘭德斯泰納紀念獎。他還獲得了 1994 年美國胃腸病協會威廉 · 博蒙特獎。2013 年獲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但霍頓拒絕領獎,因為兩位同事沒能一起獲獎。他和Qui-Lim Choo,George Kuo 先後發表了一系列論文,他們共同發現了C型肝炎。
  • 諾獎之外,還有更多世界級文學大獎佳作值得閱讀
    除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國際以及國家級文學獎項呢?為您推薦諾獎之外的文學獎項及名家名著。卡夫卡文學獎:Franz Kafka Prize卡夫卡文學獎是最著名的諾獎風向標,凡是獲得卡夫卡文學獎的作家,都會成為諾獎熱門人選,登上當年的諾獎賠率榜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