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總計1654字
閱讀時間7分鐘
首先可能要搞清楚一些比較客觀的內容,性格內向的人,並不是只有一種內向。看似不善於社交的人,並不代表不能社交,也不代表社交能力弱。
內向的人分四種:只喜歡和熟人一起玩的人;充滿想像力和創意懶得社交的人;不喜歡在人多地方出現的人;大家不愛和他玩,導致被動內向的人。
社交型內向——只喜歡和熟人一起玩的人
這是一種常見的內向,有些人說他們是慢熱,其實也不盡然,他們只是更願意和喜歡的人一起玩。所以,陌生人在的場合,他們會比較趨向於沉默,直至熟絡之後,你就會發現他們一點都不內向。
這類人會在一些時候被認為不善於社交,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不「闖實」,沒有給人以特別靈活的感覺。
但是,他們絕不是不能社交,只是不太喜歡和陌生人社交罷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比如公司裡有個同時特別會和人打交道,說話辦事兒好極了,可是一出門就蔫兒了。這也是社交型內向的一種表現。
所以,這類內向的人,比較適合再熟悉的環境中工作,比如辦公室裡面,他們可以很好的處理辦公室內的人際關係,當然,專業分個人的能力。
不過,請不要讓他們出去工作,特別是需要解除陌生人的場合,否則他們會感到不自在,也沒法很好的完成工作。
思維型內向——充滿想像力和創意懶得而社交的人
社交是一種訴求,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社交。有一種人他們可以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來賺錢,比如設計、開發等等領域的工作者,很多時候並不需要交流。
這就是一種內向的表現,叫做思維型內向。
他們有沒有社交能力,這只能說因人而異。有些看似平時工作不太說話,很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在需要社交的場合,照樣可以成為焦點。
當然,去探討這類人是不是內向,亦或者有沒有能力去社交,其實也沒什麼意義。
因為他們值錢的是腦子,並且大多已經找到適合的領域。
而他們更適合的工作,當然是藝術、創意等等,大量能量投入而獲得一次性高產出的行業。
焦慮型內向——恐懼社交
這類內向性格是個人在職業發展中的一大阻礙,他們恐懼和人接觸,喜歡獨處,也要儘量保證自己獨處。
一些心理學家甚至提出了這樣一個研究結論:焦慮型內向的人,甚至需要想像中自己在社交場合可能發生的狀況,特別是醜態,才能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
舉個例子,比如你邀請了一個有這樣性格的人,他會感到焦慮,不願去參加聚會,不願去人多的地方。這時候只有想想自己會在聚會中出醜,才能緩解這種焦慮。
要知道,這種補償機制是十分負向的,但是否處於病態,目前還無法得出結論。
而這類人似乎並沒有什麼適合的工作,他們只能在熟悉且只有自己的環境中,才能夠保持舒適,甚至家人都很難進入他們的世界。
所以,他們在職場中的發展也是很被動的,往往在大量重複性而低經濟價值的工作中,才能夠更多的見到他們的身影。
抗拒型內向——因為被嫌棄而「不善」社交
這類內向的人是有不錯的溝通能力的,但是,他們不太在社交場合受到歡迎。
說說這類人的特質大家就明白,他們行事小心謹慎,喜歡不斷思考各種事物發生的可能性,特別會經常想一些負面的事情。
所以,在表達上他們趨向於兩類,一是反應相對較慢(需要大量時間去思考),會讓別人和其社交的時候,感覺到疲憊;二是負面情緒嚴重,總會想一些不好的事情,最終遭到大家嫌棄。
在我們的職場和社會交往中,其實大家都明白,所謂的負能量,並不是那些經常說反話的人,而是踐行負能量的人。這類人,往往就是那類踐行者。
不過,因為能交流,並且心理上也沒有什麼社交上的負擔,他們是可以從事一切類型工作的,但前提個人技術能力要和崗位匹配。
可是,他們的人際關係往往處理的不太好。
綜上,通過四種內向的心理特點,大家可以發現,所謂的內向,很多時候是將表達內化,不用言語和社交體現自己的價值。這沒錯,也是一個人的選擇。
只不過,在不同情況下產生的選擇,卻會影響到工作。對於愛和熟人外、充滿想像力的內向來說,並不會有什麼影響。
但是後來者,恐懼社交會阻礙自己的發展,負能量太多,也會影響工作的成果。所以,這兩方面需要克服,至少在克服之後,能夠給自己人生比較大的改善。
(本文為原創文章,首發為悟空問答,已籤約維權騎士,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