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市委書記劉繼標參加太康代表團審議時,在充分肯定太康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成績的同時,提出太康要在競相發展上爭位次、在轉型發展上做文章、在脫貧攻堅上見實效、在實幹快幹上樹榜樣,要樹好縣域經濟發展的標杆和優良工作作風的標杆,為太康發展規劃了路徑、指明了方向。」近日,記者採訪市人大代表、中共太康縣委書記王國璽時,他如是說。
王國璽說:「我們一定要按照劉書記的要求,把市委、市政府各項重大決策部署在太康落地生根,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務實重幹、敢於擔當、加壓奮進、跨越發展,努力把太康工作做得更好。」
一是實施「一三五」工程,做大做強工業。抓龍頭、創品牌、搭平臺、強鏈條,鑄造鏈條完整、配套設施齊全、要素配置完備、具有太康產業特色的完整產業體系,形成 「三個基地」,即全國鍋爐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示範基地、千億級紡織服裝集群基地和全國紡織產業集群特色基地。建成「五個園區」,即以潤泰服飾為依託的「中國褲都」產業園區;以通泰紡織、萬利源棉業為依託的全省紡紗規模最大的通泰紡織產業園區;以海盟織造、盛鴻紡織為依託的全省布料生產規模最大的盛鴻織造產業園區;以磊磊集團、昊晟紡織為依託的源惠中小企業雙創孵化園區;以志豪鍋爐、斯大鍋爐為依託的全國有影響的鍋爐壓力容器園區。
二是推進「四大調整」,發展現代農業。調優產品結構,順應市場需求變化。以「四優四化」為突破口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強引導,土地流轉面積比重達50%以上,培育發展農業新興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高效農業、綠色農業、循環農業和品牌農業。抓好恆大集團、牧原集團、大用集團、三木集團等合作項目的示範帶動作用,實現畜牧業生產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和產業化經營,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以打造「中國雜交構樹之鄉」為契機,強力推廣以雜交構樹為主的飼料飼草改革。調好生產方式,打造綠色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 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追溯監管綜合服務平臺。調順服務體系,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實施科技推廣「五個一工程」,即抓好一個科技推廣示範鄉鎮、每鄉鎮建成一個科技推廣示範村、每村培養10個科技能手、培育100戶農業經營帶頭人、形成一個完整的科技推廣體系。調準扶貧措施,強力推進脫貧攻堅。紮實實施脫貧攻堅21個專項工作組脫貧攻堅方案和22個示範小康村建設方案,抓好縣處級領導幹部「1155」脫貧攻堅責任工程。
三是完善服務功能,建設「兩個市場」。按照「持續、完善、整合、提升」的原則,大力發展服務業,補齊生產性服務業短板。建設天順紡織家紡商業綜合體和三洋鐵路物流集散中心兩個市場,打造全國重要的紡織服裝集散中心和信息中心。
在談到打造優良工作作風的標杆時,王國璽表示,一是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理論武裝,持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產業集聚區建設的主戰場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前沿、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線錘鍊黨性、砥礪品質。二是樹立用人導向。落實新時期「20字」好幹部標準,改進幹部選拔任用方式,探索「三推三考」選人用人機制,把幹部識準、選準,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三是嚴格考核問責。嚴格執行述責述廉、接受評議制度,完善下級黨組織向上一級黨組織報告黨建工作制度,嚴格落實《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對管黨治黨不到位、不盡責的,及時誡勉、限期整改和責任追究。四是堅決正風反腐。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遵守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開展專項整治,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堅決整治懶政怠政、為官不為、「中梗阻」等問題,堅決整治和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依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違法犯罪行為。五是完善長效機制。在作風建設機制上下工夫,健全完善黨建工作責任機制、述職考評機制和問責機制,推進「4+4+2」黨建制度體系建設,打造「逢九村務日」「固定黨務日」平臺,對軟弱渙散行政村進行治理。
來源:周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