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新海誠《天氣之子》
在2016年,新海誠導演的《你的名字》在國內收穫了一大波好評,收割了一眾粉絲。三年後的2019年,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自然備受矚目。那股「不管天崩地滅我就要見你一面」、「雨一直下也沒關係」的勁爆發出了最純粹的情感。人要失去很多東西才能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變成所謂的無趣大人,但是在那之前,為了愛,豁出去吧。歸根結底,可能我就是吃這一套,狗血到極致,量變也就引發了質變。
《天氣之子》是由新海誠執導,醍醐虎汰朗、森七菜擔任主要配音的動畫電影,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的是在氣候調節失控的時代,被命運捉弄的少年和少女選擇各自的生活方式的故事。這部電影是新海誠最新的作品,電影的基調還是那種熟悉的年輕氣息與歡快氛圍。
新海誠,1973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長野縣南佐久郡,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國文學專業,日本動畫導演、編劇、作家。他先後執導了《你的名字。》《追逐繁星的孩子》《秒速5釐米》《雲的彼端,約定的地方》等作品,並憑藉《你的名字。》獲得第4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編劇獎、第26屆日本電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導演獎。
《天氣之子》劇情簡介:
「想嘗試前往,那道光芒之中」高中一年級的夏天,從離島離家出走,來到東京的帆高。但是他的生活立馬變得窮困,在度過孤獨的每一天之後終於找到的工作,是為古怪的超自然雜誌撰稿。如同預示著他接下來的命運一般,連日不斷地下雨。
此時,在人潮熙熙攘攘的都市一角,帆高遇到了一位少女。少女·陽菜和弟弟兩人一起堅強生活。而她,擁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吶,現在開始就要放晴了哦」雨停止了,街道籠罩在美麗的光芒中。僅僅在心中祈禱,就能讓天空放晴的力量。
《天氣之子》與幾年前的《你的名字》對比來說可能劇情設計上略有不足,不過比起同年上映的《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好看一些。說到觀影第一感受,大部分人應該是「畫面真的太美」。的確,本作延續了「每一幀都能做壁紙的」的成就,不論是雨水、彩虹、晴空,還是街道、人物、建築都美到了極致。令人不得不嘆為觀止。
在《天氣之子》中,諸多鏡頭都體現著人世冷暖,相比於《你的名字》那種溫和、隱晦的體現,《天氣之子》則是更加露骨的表現出社會的黑暗、大都市的骯髒、悲哀。當然也不乏表現人性暖的畫面,這是一種思維境界上的提升,電影中的一大亮點。
看過大部分新海誠作品的小夥伴應該知道一個道理,「距離」、「想念」與「堅持」一直是新海誠作品的主題。這部《天氣之子》也是繼續圍繞著這個主題來講述的。只不過這一次,「距離」只在影片的最後才突顯。
比起晴空,我更需要你」,在帆高心中,給他激勵和幫助的陽菜或許確實比這個糟糕的世界更重要。當帆高奔跑在鐵路上時,他是幸福的,因為他終於知道了心之所向並可以為之不懈努力了。其他人物也是這樣,在故事結尾,他們都聽到了自己內心的呼喚,也都為之不懈追求著。
《天氣之子》的畫面和音樂還是沒得挑。劇情部分似乎被吐槽很多,但我還挺喜歡的。一部特別中二與少年氣的電影,甚至有點不懂事一般的不管不顧,這反倒是我最受用的地方。小慄旬的角色恰好就是男主的另一種對應,人嘛,有時候就是該瘋一點,顧慮太多就越來越沒勁了。
《天氣之子》和具有一定娛樂性又富有充實感的《你的名字》相比,《天氣之子》並沒能滿足一部分觀眾的期待,但是這部真實反映了人世冷暖,體現了「責任與擔當」又緊扣「距離」、「想念」與「堅持」的電影或許才更像新海誠的作品,更能讓觀眾有空間去思考、去感悟。劇情確實還是有些沒那麼順的地方,但是有喜歡的部分就夠了。你說呢?
感謝你的觀看!關注我~一起來了解更多好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