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在最近發布的指南中建議,美國僱主一般情況下可以強制要求其員工接種新冠疫苗。這符合許多就業法專家長期以來的說法。
「該指導意見清楚地表明,法律是站在僱主一邊的。」羅格斯大學法學院教授、就業歧視專家薩哈爾·阿齊茲(Sahar Aziz)說,「除非(真誠的)宗教信仰或殘疾會阻礙你接種疫苗,你的僱主可以強制要求你接種新冠疫苗。」
阿齊茲表示,如果僱員以宗教信仰或殘障為依據拒絕接種疫苗,那麼僱主有義務提供合理的安排,例如讓僱員遠程工作、休無薪假期或改變工作職責。但是如果需要大量費用或存在明顯困難,那麼僱主可以拒絕相關安排請求。
EECO補充表示,如果僱員由於殘疾或宗教信仰而無法接種疫苗,並且沒有合理的安排解決,那麼僱主可以合法地將該僱員從工作場所驅逐出去。
但是,禁止僱員進入實際工作場所並不意味著僱主可以自動解僱該僱員。「僱主將需要確定根據平等就業法律或其他聯邦、州和地方法規,是否還適用其他權利。」EECO表示。
僱主要求僱員進行體檢的能力有限,例如視力檢查,血液和尿液分析以及其他診斷程序。但EEOC表示,僱主要求新冠疫苗接種不是體檢,因為僱主沒有要求提供有關僱員當前健康狀況或健康狀況的信息。
該機構補充說,要求員工提供證明他們已接種新冠疫苗的證據,不能算作與殘疾相關的問詢。
「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釋員工為什麼沒有進行疫苗接種,這可能與殘疾有關或無關。」EEOC表示,「僅索要接種新冠疫苗的證明不太可能涉及有關殘疾的信息。」
但該機構指出,相關後續問題,例如為什麼某人沒有得到疫苗接種,「可能會導致涉及殘疾的信息,這應該遵守相關的《美國殘疾人法》ADA標準,即信息與工作相關,並且符合業務必要。」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本月已經向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研發的疫苗授權了緊急使用許可。根據CDC給出的建議,衛生健保從業人員和長期護理設施人員首先接種疫苗。專家預計,不屬於高優先級的民眾將在明年夏天接種疫苗。
此前法律專家曾預測,僱主會更願意選擇推廣和鼓勵接種疫苗,而不是強制要求來避免衝突或對自己的形象不利。
阿齊茲表示,如果僱主決定冒險,不只是使用軟實力來說服員工和推廣疫苗接種,「這一指導意見允許他們使用大棒,而不僅僅是胡蘿蔔。」如果僱主嘗試實施自願性疫苗接種計劃未能達到理想的合規水平,那麼「他們可以強制執行接種疫苗而不必承擔責任」,但殘疾或有真誠信仰宗教的員工除外。
在醫療機構中,此類命令並非沒有先例:一些州要求醫療健保和長期護理機構中的員工接種流感疫苗和其他可預防疾病的疫苗。
但聯邦政府似乎不願意強制要求民眾接種。當選總統拜登本月早些時候曾表示,他不認為強制接種疫苗接種是必要的。
「作為總統,我將盡一切努力鼓勵人們做正確的事。而當他們做正確的事的時候,指出這樣做是重要的。」拜登說。
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褔契(Anthony Fauci)在8月接受採訪時說,儘管醫療機構可能要求工作人員在與患者接觸之前接種疫苗,但他認為政府不會強制公眾接種疫苗。
「如果對任何普通大眾強制接種疫苗,我會感到非常驚訝,你不能強迫某人接種疫苗。」他說。
親愛的讀者,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有以下兩個,可以幫助您了解更多移民信息
北美洲澳洲移民大全
歐洲移民大全
2018年7月1日起,中國《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這致使螞蟻搬家、地下錢莊、黑市交易等是華人最慣用的幾類匯款方式,自2018年以來,已經很難運作。中國公民在購匯時受每年每人購匯額度不超過等額5萬美元的限制。
在向中國境外匯款時,更需注意「超過等額1萬美元匯款將算作大額交易上報」的新政策。
成都王姓一家在匯款超過1萬美元後,收到外匯局電話,最後匯款行為只能作罷。
南加州聖地牙哥專門從事地下錢莊交易的李威(化名)表示,目前從中國向美國轉移資金,每100萬美金要收取高達10%至20%的手續費。
此前香港是中國向外匯款的「便捷通道」,但由於交易信任問題,目前交易量也在下滑。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進一步完善個人結售匯業務管理的通知》,外管局和中資外匯指定銀行定義:
1、5個以上不同個人,同日、隔日或連續多日分別購匯後,將外匯匯給境外同一個人或機構;
2、個人在7日內從同一外匯儲蓄帳戶5次以上提取接近等值1萬美元外幣現鈔;
3、同一個人將其外匯儲蓄帳戶內存款劃轉至5個以上直系親屬等情況。
這種匯款方式風險較高,稍有不慎就會被列入政府的「關注名單」。
同時,還規定,「其他通過多人次、多頻次規避限額管理的個人分拆結售匯行為」也屬違規。只要銀行或外管機構發現匯款可疑,便會依法懲處。
情節輕微者不予辦理業務,嚴重者則面臨罰款等責罰,罰款金額高達116萬人民幣。
雖然該政策是為了防止國內資本流出,打擊洗錢行為;但與此同時,不少海外華人的正常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首當其衝受到最嚴重的打擊的,將是海外的房地產業。
換匯困難後,海外購房熱猶如當面被澆冷水,許多潛在購房者紛紛望而生畏,那些已經付了首付的更是騎虎難下。
如果繼續支付,將會更加困難;如果不支付,則會損失首付。
那麼,如何才能將自己的合理財產匯到國外呢?
1、利用第三方匯款
投資人將購房資金轉入第三方中國境內的銀行帳戶中;然後,該第三方將同等金額的美元或其他外幣,從其境外銀行帳戶轉入投資人境外帳戶或開發商境外帳戶。
2、通過外匯管理局許可機構辦理大額換匯
外匯管理局近年批准了一些金融機構,如銀行和基金公司等,試點操作超過5萬美元的大額換匯和投資服務,投資人通過這些基金公司設立專項投資計劃。
審核後,投資人將整筆大額人民幣從個人帳戶轉入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在向投資人指定的海外投資帳戶匯款;不過,如果是個人換匯,將不得用於購房。
3. 銀行「內存外貸」或「內保外貸」
作為資金外流的正規渠道,私人銀行高端跨境服務「內存外貸」逐漸成為高端客戶的另一選擇,只是手續較複雜,但基本可以保證合法性。
4. 開多個境外帳戶,預留足夠時間操作
這是一個相對來說安全、成本低,但戰線長、操作有點繁瑣的方法。可以拜託親朋好友幫忙,但最好杜絕陌生人,以免「踩雷」。
5.刷信用卡
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在外留學的留學生,可以使用與父母帳戶綁定的信用卡副卡,自己在海外刷卡,父母在境內償還等額人民幣,更為方便,且能免除許多繁瑣手續。
總而言之,儘管外匯管制嚴格,但畢竟「天無絕人之路」,想要讓錢出來,還是得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