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這首詩含義雋永,既用了典故,又抒發了熾熱的情感

2021-01-09 品詩賞詞

很多詩人們喜歡在詩詞中運用典故,一來可以顯示自己學識淵博,二來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讓語言更加精練、含蓄,有一種張弛感。所以理解詩詞不僅要有點文學素養,還要知道歷史知識、人文常識、天文地理、軍事韜略等等。由此看來雖然寫詩是件苦差事,欣賞詩詞卻可以增長知識、涵養性情。

劉禹錫在一首詩裡就用到了斑竹的典故,「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白居易用過比翼鳥的典故,「在天願為比翼烏,在地願為連理枝」;李白也曾用「東山」這個典故表達隱居生活,「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下面這首詩也是運用典故,但作者卻能活學活用,而且感情真摯,哲理深厚,既能理解成是一種愛情感悟,也能看成是一句勸世良言。

視刀環歌 唐代:劉禹錫

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

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

讀者一定首先對詩文的題目有點費解,到底是個什麼典故,又能說明什麼道理,作者為何要引用它。刀環是大刀的一種裝飾品,一般在大刀的刀頭上,風吹環響,寒氣逼人,英雄不怒自威。

但是還不僅如此,《漢書 李陵傳》記載,漢昭帝即位,掌有大權的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都是李陵當年的好友。他們就派遣李陵的老友任立政等出使匈奴,想暗中勸李陵返回漢朝為國效力。任立政等來到匈奴,單于設宴招待,李陵和衛律都出席宴會作陪。

使者沒有機會與李陵單獨談話,只得以目示意,他屢次撫摸著所佩腰刀的刀環,暗示李陵可以還歸於漢(「環」與「還」諧音)。但李陵擔心返還漢朝後,還得重新遭受羞辱,就拒絕了。

好了,典故知道了,再看劉禹錫的這首詩,應該淺顯易懂,無需多解釋。前兩句看似愛情宣言,但更似勸世良言。所以劉郎的這首詩本來是愛情詩,描寫一種依依不捨的場面,表達戀人間千言萬語難述相思的意境。但是細細琢磨,「人意深」大有講究,涉世未深的人也許不能理解,稍有坎坷的人自然心知肚明。

劉禹錫可是經過幾次大風大浪,既然說出這番話,必然是有一肚子倒不出的苦水,只能化作幾句詩行告誡後來者。一個「深」字概括了多少辛酸和艱難,又表達了怎樣的一種心境,估計只有詩人自己最清楚。

既然「言語淺」,在一個殘酷的環境中,任何表白和忠貞都經不住時間的考驗,一切都顯得如此地蒼白和膚淺,只有人意深啊!

作者雖然在詩的開頭就發出感慨,但並沒有陷入絕望,也沒有讓讀者心灰意冷,「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相信自己的親密愛人,也只有這樣,才能不忘初心。「萬重心」是一種多麼複雜的情感,再加上「脈脈」二字,承載了多少情感和執著。既然已經說了言語淺,也就只能此時無聲勝有聲了。

回到題目,我們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作者的用意了。分離也許是沒辦法,但是不要忘了你有一個堅強的後盾,有一個溫暖的港灣。在外面遇到狂風暴雨,混得不開心,過得不如意,就回來吧。當然,其中一定也暗喻了作者自己的一番經歷,隱含了詩人對自身遭遇的感慨,以及對世人的一種善意的規勸。

相關焦點

  • 劉禹錫歌詠華山,這首詩刻畫細微,更體現了超凡脫俗的襟懷
    有一次劉禹錫遊覽華山,欣賞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內心頗為感慨,於是即興賦詩,抒發了自己的壯志豪情。下面介紹劉禹錫歌詠華山,這首詩刻畫細微,更體現了超凡脫俗的襟懷。華山歌唐代:劉禹錫洪壚作高山,元氣鼓其橐。
  • 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
    有一次詩人作為朝廷的使臣,擔任了一次特殊的任務,他看見沿途的各種場景,卻很有感觸,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白溝行北宋:王安石白溝河邊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蕃馬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
  • 浪淘沙【唐】劉禹錫
    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後又用為詞牌名。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萬裡沙:黃河在流經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動。自天涯:來自天邊。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
  • 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兩首詩,心照神交,跨越千年依然令人感懷
    下面就介紹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兩首詩,心照神交,跨越千年依然令人感懷。酬劉和州戲贈唐代:白居易池邊新種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莫怕長洲桃李妒,今年好為使君開。這首詠梅詩寫於唐敬宗寶曆二年,54歲的詩人任蘇州刺史之時,劉禹錫也在和州任職,這是他們相互酬答之作。當時朝政腐敗,詩人在朝屢遭壓抑,內心十分痛苦,這首詩就是其內心的真實寫照。
  • 「詩豪」劉禹錫,一首回贈白居易的詩,教我們如何笑看風雲
    「詩豪」這個美名表達了當時人們對劉禹錫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詩豪」這個詞,很清楚地說明了劉禹錫寫的詩,詩風豪氣,雄健,以及他為人的豪氣幹雲。他的豪氣廣泛存在於他的作品當中,我們閱讀他的詩文時,就很容易感受到他的「豪」。
  • 劉禹錫這首詩,短短4句,笑中帶淚,道盡一生委屈,令人唏噓!
    受此沉重打擊,同為「二王八司馬」事件中的柳宗元用「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來抒發自己的孤獨和落寞。一改文人悲秋的格調,以高揚的精神和開闊的胸襟,繪出了非同凡響的秋色,唱出了不同尋常的秋歌,字裡行間都洋溢著豁達的情懷和奮發的精神。「一鶴排雲」尤見劉禹錫在逆境中的自信與澎湃的豪情。這哪裡是浪跡偏遠異鄉的謫客,分明是激情滿懷鬥志不減的勇士。
  • 張籍的這首詩,短短八句話,用想像中的景色抒發了對好友的思念
    談到張籍的詩,大家最熟知莫過於他的那首《秋思》了。看著洛陽城裡的秋風四起,心頭間萬千的思緒,想提筆寫封書信為家人報平安,可是寫好的書信在就要寄出的時刻匆忙慌亂的檢查,就是這極盡平常的動作,便刻畫了濃濃的鄉愁。今天給大家分享他的另一首詩寄給好友劉禹錫的詩《寄和州劉使君》。
  • 劉禹錫的這首詩充滿了無限哲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那說起劉禹錫的詩作,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會陌生,例如他的《烏衣巷》、《柳枝詞》、《西塞山懷古》、《秋詞》 等等,那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或深沉,或充滿無限的哲理,每一首都是唐詩裡的名篇佳作。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劉禹錫同樣非常經典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這首詩也是充滿了無限的哲理。
  • 劉禹錫被貶朗州,這首詠懷詩效仿阮籍,卒章顯志,不落下風
    不過唐代一位詩人非要挑戰世俗的觀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因為這兩句詩,他立刻就被貶異鄉,可是回來後他還繼續說,「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下面介紹的是劉禹錫被貶朗州,這首詠懷詩效仿阮籍,卒章顯志,不落下風。詠懷魏晉: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 古詩詞鑑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衝關話文常劉禹錫(72-842),字夢得,洛陽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這首詩是劉禹錫為酬答白居易而作。前一句借用「聞苗賦」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已逝故人的悼念。後一句借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抒發了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用典貼切,感情深沉。五六句修辭:比喻。以「沉舟」「病樹」比喻久道貶謫的自己,本意是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哲理:蘊含了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哲理。
  • 【定州典故】​前度劉郎
    前度劉郎:典出唐《劉禹錫詩》:「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詩中暗含諷刺朝廷反覆無常的喻意。 此詩傳開後,受到權貴嫉恨,他又被貶為連州刺史,離開京城。14年後,他重被召入京師,看到朝廷中政局又有了變動,人事變遷。他再遊玄都觀,但見原來的桃樹已一株無存。唯有燕麥和菜花在春風中搖晃。
  • 【定州典故】 前度劉郎
    前度劉郎:典出唐《劉禹錫詩》:「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詩中暗含諷刺朝廷反覆無常的喻意。 此詩傳開後,受到權貴嫉恨,他又被貶為連州刺史,離開京城。14年後,他重被召入京師,看到朝廷中政局又有了變動,人事變遷。他再遊玄都觀,但見原來的桃樹已一株無存。唯有燕麥和菜花在春風中搖晃。
  • 杜甫解悶時寫的一首詩,憶物思人,劉禹錫讀後也深受啟發
    下面介紹杜甫解悶時寫的一首詩,憶物思人,劉禹錫讀後也深受啟發。解悶唐代:杜甫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絕風流相國能。王維才華橫溢,曾官至尚書右丞,他在陝西藍田有一座輞川別墅。所以杜甫不是悼亡王維,而是解悶時抒發情感。前兩句懷念朋友,「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這兩句既是敘事,也是評價。杜甫坦言不諱地讚美王維,這位「高人」已經不可復見,棲隱之地也日益荒涼,昔日吟詩誦經的聲音,也都隨著這位高人的死亡而消逝。作者因物及人,寫得精練而悲愴。
  • 一期一首古詩詞 | 小學古詩詞,劉禹錫《浪淘沙·其一》
    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後又用為詞牌名。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萬裡沙:黃河在流經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動。自天涯:來自天邊。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
  • 白居易寫下這首詩安慰劉禹錫,沒想到竟催生出一個千古名句
    這一千古名句振奮人心,千百年來不知激勵了多少學子書生奮發上進。眾所周知,這兩句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題既名「酬樂天」,此詩當為和詩,且是與白居易相唱和。那麼白居易的原贈詩又是如何呢?
  • 劉禹錫最著名的十首詩,文採飛揚,是唐詩中的珍品
    這可能是劉禹錫的詩中流傳最廣、萬口傳誦的名作。詩人用自然現象的永恆存在和人事歷史的短暫易變作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斜照,荒涼的景象,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後兩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了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
  • 劉禹錫不可不讀的一首詩,寫盡人世的繁華和滄桑,引人深思
    這大概和劉禹錫在烏衣巷所寫的千古名句有關。《烏衣巷》唐·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烏衣巷》便是《金陵五題》之一,短短四句便寫盡了人世的繁華和滄桑,引人深思。「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開頭兩句描繪了一幅荒涼的景象,為後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筆。
  • 《瀟湘神.斑竹枝》劉禹錫
    作此詞時劉禹錫正值貶官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6)瀟湘:瀟水在今湖南零陵縣西北合於湘水,稱瀟湘。【創作背景】這首詞是作者貶官朗州期間(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過詠湘妃的哀怨而抒發了自己被貶的內心的悽苦。【賞析】《瀟湘神》,一名《瀟湘曲》。
  • 【唐】劉禹錫《瀟湘神》
    作此詞時劉禹錫正值貶官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瀟湘神》,一名《瀟湘曲》。劉禹錫貶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後,依當地的迎神曲之聲制詞,寫了二首,創此詞調,此為其中的第二首。瀟湘,瀟水流至湖南零陵縣西與湘水合流,世稱「瀟湘」。瀟湘神,即湘妃。指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
  • 讀一首詩劉禹錫《竹枝詞》,讀到「東邊日出」句,縱使無情也動情
    ——唐代:劉禹錫《竹枝詞》昔日楚國詩人屈原因嫌楚地祭祀迎神的樂歌太過鄙陋,在其基礎上加以改進而作《九歌》。唐代詩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見巴蜀人民口頭傳唱的民歌《竹枝詞》,俚俗且難以聽懂,於是效仿屈原的做法,在原有的曲譜上填新詞,變俗為雅,創作了《竹枝詞九首》。從此就有了新竹枝詞,將民歌變成詩體,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後人這樣評價他:"道風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