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誰會日語?現急需日語翻譯人員。」1月29日,長寧區華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防控工作群裡,一條消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來,華陽轄區內一位有密切接觸史的(「密接」)居家隔離對象是日本籍友人,社區流調人員不會日語、對方也不會中文和英語,雙方因語言溝通不暢,上門醫學觀察工作遇到了「瓶頸」。於是,中心副主任喬莉華在防控工作群內緊急招募日語志願者。
「我先生是日語翻譯,馬上帶他過來!」門診護士長鄭雯雯主動請纓,並放棄休息火速帶著愛人第一時間從家裡趕到了中心。
高先生經過簡單的消毒隔離培訓後,立即與流調醫護人員一起再出發,前往日本籍「密接」對象家中。流利的日語翻譯建立起了良好的醫學溝通,工作人員在高先生的幫助下,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防疫知識和居家隔離的注意事項一一告知,順利完成了上門流調任務。
中心主任洪春榮介紹,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長寧區更是外籍人士的聚集地,語言溝通是交流的前提,也是做好國際友人的疫情防控和健康宣教工作的基礎。為此,中心團支部迅速臨時組建了「外語」小分隊,發揮青年人外語溝通能力,以應對疫情防控工作的國際交流。
無獨有偶,在虹橋轄區的古北新區內,2名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也遇到了日本籍居民。首次上門時,公衛醫生胡婭用英語表述,「我們會和你們保持聯繫,你們放心,這幾天別出門,做好相關體溫檢測,家裡的生活垃圾請用我給你們的黃色垃圾袋紮緊,每天由我們專業人員進行回收。」
虹橋街道為狹長形地域分布,小區分散、密集度低,同時,由於轄區內古北新區為大型涉外社區,居民來自不同國家,人員流動性高,語言也有多元化的特徵,對此,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這一轄區的上門流調進行了「特殊」人員安排:醫護組合能夠進行英語交流,對於特殊語種的居民,在街道居委的協作下,也能夠進行有效的上門流調配合。據悉,轄區內所有居民第一次完成以上對接後,通過微信與工作人員進行早晚2次體溫測量上報,直至14天隔離期結束,有效保障了這一類居民的居家隔離的工作保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