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假臉王生成!新一代GAN攻破幾乎所有人臉識別系統,勝率95%

2021-01-11 新智元

新智元報導 來源:Arxiv 編輯:文強,三石,大明

【新智元導讀】根據一篇針對計算機生成的假臉假視頻DeepFake較為全面測評的論文,現有的先進人臉識別算法在面對計算機生成的假臉時基本束手無策,假臉生成算法和人臉識別軍備競賽已經開始。不過,目前還有些小技巧,可以幫你用肉眼來分辨計算機生成的假臉。

2015年,現任教皇方濟各 (Pope Francis) 訪美,他是首次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的教皇,還將主持在美國領土上的首次封聖,並在國會發表演講。時任美國總統和副總統的歐巴馬及拜登,分別攜各自的夫人,一起在美國安德魯斯空軍基地 (Andrews Air Force Base,也是總統機隊「空軍一號」的駐地) 迎接了教皇專機的降臨。

訪問期間,方濟各「一個出人意料之舉」震驚了世界:只見他在向聖壇禮拜後,轉身順手將桌布一抽,上演了一出絕妙的「抽桌布」戲法,動作之行雲流水,令人膜拜。

教皇竟然還會這一手!相關視頻很快就火遍了全美乃至全球。

2015年現任教皇訪美,上演絕妙「抽桌布」戲法,美國主教看後表示不爽。當然,這段視頻是假造的,但這並不影響其流行。來源:CNN

世人震驚之餘,幾乎都沒有懷疑——這個視頻當然是假造的。

在「毫無PS痕跡」的說法還十分流行的2015年,這個「毫無PS痕跡」的視頻成了後來被稱為DeepFake視頻的始祖。

現如今,DeepFake已被用於指代所有看起來或聽起來像真的一樣的假視頻或假音頻。

日前,Idiap 生物識別安全和隱私小組負責人 (註:Idiap研究所是瑞士的一家半私人非營利性研究機構,隸屬於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和日內瓦大學,進行語音、計算機視覺、信息檢索、生物認證、多模式交互和機器學習等領域的研究)、瑞士生物識別研究和測試中心主任 Sébastien Marcel 和他的同事、Idiap 研究所博士後 Pavel Korshunov 共同撰寫了論文,首次對人臉識別方法檢測 DeepFake 的效果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測評。

他們經過一系列實驗發現,當前已有的先進人臉識別模型和檢測方法,在面對 DeepFake 時基本可以說是束手無策——性能最優的圖像分類模型 VGG 和基於 Facenet 的算法,分辨真假視頻錯誤率高達 95%;基於唇形的檢測方法,也基本檢測不出視頻中人物說話和口型是否一致。

Pavel Korshunov 和 Sébastien Marcel 指出,隨著換臉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加逼真的 DeepFake 視頻,將對人臉識別技術構成更大的挑戰。

「在 DeepFake 方法和檢測算法之間的一場新的軍備競賽可能已經開始了。」

面對假臉生成算法,現有人臉識別系統幾乎束手無策

針對 Deepfake 視頻中人臉識別的漏洞,兩人在論文中對基於VGG和Facenet的人臉識別系統做了漏洞分析,還使用SVM方法評估了 DeepFake 的幾種檢測方法,包括嘴唇動作同步法和圖像質量指標檢測等。

結果令人遺憾——

無論是基於VGG還是基於Facenet的系統,都不能有效區分GAN生成假臉與原始人臉。而且,越先進的Facenet系統越容易受到攻擊。

VGG模型是2014年ILSVRC競賽的第二名,第一名是GoogLeNet。但是VGG模型在多個遷移學習任務中的表現要優於googLeNet。而且,從圖像中提取CNN特徵,VGG模型是首選算法。它的缺點在於,參數量有140M之多,需要更大的存儲空間。但是這個模型很有研究價值。Facenet該模型沒有用傳統的softmax的方式去進行分類學習,而是抽取其中某一層作為特徵,學習一個從圖像到歐式空間的編碼方法,然後基於這個編碼再做人臉識別、人臉驗證和人臉聚類等。

直方圖顯示了基於VGG和Facenet的人臉識別在高質量人臉交換中的漏洞。

檢測Deepfake視頻

他們還考慮了幾種基線Deepfake檢測系統,包括使用視聽數據檢測唇動和語音之間不一致的系統,以及幾種單獨基於圖像的系統變體。這種系統的各個階段包括從視頻和音頻模態中提取特徵,處理這些特徵,然後訓練兩個分類器,將篡改的視頻與真實視頻分開。

所有檢測系統的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

說明一下表格中各種「符號」和數字的意思,你也可以直接跳過看本節最後結論:

在本系統中,使用MFCCs作為語音特徵,以mouth landmarks之間的距離作為視覺特徵。將主成分分析(PCA)應用於聯合音視頻特徵,降低特徵塊的維數,訓練長短期記憶(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網絡,將篡改和非篡改視頻進行分離。

作為基於圖像的系統,實現了以下功能:

Pixels+PCA+LDA:使用PCA-LDA分類器將原始人臉作為特徵,保留99%的方差,得到446維變換矩陣。IQM+PCA+LDA:IQM特徵與PCA-LDA分類器結合,具有95%保留方差,導致2維變換矩陣。IQM + SVM:具有SVM分類器的IQM功能,每個視頻具有20幀的平均分數。

基於圖像質量測度(IQM)的系統借鑑了表示域(domain of presentation )的攻擊檢測,表現出了較好的性能。作為IQM特徵向量,使用129個圖像質量度量,其中包括信噪比,鏡面反射率,模糊度等測量。

下圖為兩種不同換臉版本中性能最好的IQM+SVM系統的檢測誤差權衡(DET)曲線。

IQM + SVM Deepfake檢測

結果表明:

首先,基於唇部同步的算法不能檢測人臉交換,因為GAN能夠生成與語音匹配的高質量面部表情;因此,目前只有基於圖像的方法才能有效檢測Deepfake視頻。

其次,IQM+SVM系統對Deepfake視頻的檢測準確率較高,但使用HQ模型生成的視頻具有更大的挑戰性,這意味著越先進的人臉交換技術將愈發難以檢測。

假臉生成和真臉識別算法軍備競賽已經開始

之前,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如何提高「換臉」技術上,為了響應公眾對檢測」換臉「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研究資料庫和檢測方法,包括使用較舊的換臉方法Face2Face 生成的圖像和視頻數據,或使用Snapchat應用程式收集的視頻。

在 Pavel Korshunov 和 Sébastien Marcel 寫的這篇最新論文中,作者提供了首個使用基於開源GAN方法進行換臉的開源視頻資料庫。

他們從公開的VidTIMIT資料庫中,手動選擇了16對長相類似的人,將這32個目標都訓練兩種不同的模型,分別為低質量 (LQ) 模型,輸入/輸出大小為64×64,以及高質量 (HQ) 模型,輸入/輸出大小為128×128尺寸的模型(參見圖1)。

圖1:來自VidTIMIT資料庫原始視頻,以及低質量(LQ)和高質量(HQ)Deepfake視頻的屏幕截圖

為了讓其他研究人員能夠對其成果進行驗證、複製和擴展,作者還提供了他們在研究中使用的Deepfake視頻資料庫、人臉識別系統和Deepfake檢測系統,並將相應的分數一起以Python開源包的形式放出。

肉眼分辨計算機生成假臉的一些技巧

就在不久前,英偉達發表論文,展示了計算機生成的逼真到恐怖的人臉圖像。對於虛假視頻泛濫的網絡來說,這可能導致一場迫在眉睫的「真相危機」。

英偉達新一代GAN生成的人臉,全都是不存在的人

以下圖片是從Nvidia的最新論文中獲取的截圖。看看這份指南裡是怎麼說的吧。

不對稱的面部特徵、配飾

上面的圖片有一堆可疑的線索。最簡單的就是,此人頭頂位置出現的大塊的怪異斑點。這種現象或像差在AI生成的圖像中很常見,與幾年前谷歌的DeepDream實驗的表現一致。

但是,當你環顧這個人的耳朵時,會發現圖像略微不對稱。一側頭髮顯得模糊而且看上去很奇怪,且一隻耳朵上沒有耳環。

算法不具備常識,並且不懂規則,比如不知道耳環一般要兩隻耳朵都戴。因此,AI算法有時無法生成足夠真實的面部特徵或首飾等。

牙齒

AI算法不知道正常人應該有多少顆牙以及這些牙齒的朝向。一般AI算法不會選擇多角度描繪出這些牙齒的樣貌,而是亂來一氣。圖中的虛假頭像的牙齒就是典型例子。

上面這張圖可能稍微難辨別一點,但如果你仔細看她的牙,會發現她中間第三顆牙異常地小,而且耳朵也非常不自然,所以這也是一張生成的假頭像。

衣服和背景

上邊圖中的女性的衣服明顯有問題,此外注意這張圖片的背景也很奇怪,此外右側的頭髮和耳環部分都很不自然,而且耳環只有一隻。

上圖中,人物的衣服實在太奇怪了,圖中左側的耳朵上並未戴耳環等配飾,但衣服上方卻出現了一個懸在空中的「不明裝飾物」,這種現象在AI生成的虛假圖像中也不少見。

更多閱讀:

突發!中國法院初步裁決禁售多款iPhone,高通告贏了蘋果?孟晚舟終獲保釋!抱律師哭泣,現場掌聲雷動禁售iPhone再升級!高通尋求美國禁止進口蘋果,5G大戰英特爾躺槍

新智元AI技術+產業社群招募中,歡迎對AI技術+產業落地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_2 入群;通過審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加入社群後務必修改群備註(姓名 - 公司 - 職位;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相關焦點

  • GeekPwn2020完美落幕,清華-RealAI聯合戰隊斬獲虛假人臉AI識別大賽冠軍
    本次大賽聚焦雲、AI、5G等前沿技術,結合社會熱點安全話題,發起首屆CAAD虛假人臉AI識別大賽,RealAI與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聯合戰隊TSAIL以絕對比分優勢拿下該賽目的冠軍。AI遇上假臉傻傻分不清楚?
  • 「00 後」攻破廈門銀行人臉識別系統,偽造76個假帳戶,如何做到?
    這一「偷梁換柱」之計算不上高級,俗稱抓包技術,將銀行系統下發的人臉識別身份認證數據包進行攔截並保存,使用自己的人臉識別身份認證數據包換掉虛假身份的人臉識別身份認證數據包,然後使用本人的臉完成人臉識別比對。與利用 3D 人臉識別通過「活體」人臉識別相比,可謂是「雕蟲小技」。
  • 人臉識別再曝安全漏洞:清華創業團隊推出全球首個AI模型殺毒軟體
    當前較為領先,且廣泛被採用的多家人臉識別技術,現在可以被輕易破解了。RealAI 研究團隊選取了一組不同的人臉圖片,通過 RealSafe 平臺對其中一張圖片生成對抗樣本,但不影響肉眼判斷,添加「對抗樣本」前後分別輸入微軟、亞馬遜人臉比對平臺中。
  • 給照片穿上隱身衣,最強人臉識別算法失靈!最新AI工具Fawkes來了
    Fawkes的正是為照片添加防識別「隱身衣」的AI軟體,經檢測,它已經在最先進的面部識別技術中取得了百分百的勝利。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相信你很難看出兩組照片有任何差別。事實上,後者已經過了Fawkes處理,並能夠屏蔽任何人臉識別算法。
  • 黑客用一副紙眼鏡,就能「弄瞎」人臉識別算法
    若以「假臉」論英雄,深度偽造,可謂風光一時。殊不知,人工智慧暗藏一股更強大的力量——對抗樣本(adversarial sample)技術。掌握了對抗樣本,只戴一副列印的紙眼鏡,就可以「弄瞎」手機鎖屏的人臉識別。掌握了對抗樣本,破解APP人臉識別功能,可以分分鐘假冒支付寶用戶消費、授權網銀轉帳、冒充滴滴專車司機。
  • 中科院AI生成模型,人臉識別的正確用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個AI人像生成模型。該模型可以依據簡筆畫生成逼真的人臉肖像。這在日常當中,可以被人當做娛樂遊戲來進行消遣,但是其實它有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幫助警察叔叔了解嫌疑犯的面容形象。
  • 2019年美洲杯所有比賽賽場將使用人臉識別系統
    2019年美洲杯所有比賽賽場將使用人臉識別系統 原標題: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4月25日電(記者趙焱 陳威華)2019年巴西美洲杯組委會25日宣布,在今年的美洲杯賽期間,所有體育場入口處將使用人臉識別系統以保障安全。
  • 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應有法可依
    (12月29日 中國新聞網)小區以管理更安全、更高效為由,安裝人臉識別系統,不是一無是處。作為一項新興技術,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適當的地方,有一定的意義。譬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小區可以對外來人員實現精準化防控,拒絕非本小區居民進入小區。這一辦法,同樣適用於小區防盜安全等問題上。
  • 微信偷偷上線AI功能?自動人臉識別生成卡通頭像,超好玩!
    最近小雷發現微信也推出了一個AI功能,自動人臉識別後,不僅能分析我們的顏值還可以轉換成卡通漫畫照片,不僅如此還能運用此項技術來製作卡通動態圖,具體效果如下:至於人工智慧顏值檢測,就是我們打開頁面上傳好自己的正臉照後,系統會自動分析你的五官,然後給出中肯的評價(彩虹屁)!
  • 審視人臉識別:一種AI技術的全球性濫用
    抵制人臉識別的關鍵詞之一:偏見根據任務,現代人臉識別系統可以簡單劃分為兩類:將人臉與大型資料庫進行匹配的一對多識別系統以及更簡單的一對一驗證系統。相較前者,一對一驗證只涉及確認一個人與自己的照片相匹配,主要應用於解鎖智慧型手機、護照檢查之類的場景。
  • ...3D結構光方式,最終生成3D深度圖,這個過程類似於人臉識別中的...
    簡單說,它是智慧型手機新一代身份認證系統,基本替代上一代Touch ID方案,下面我將從簡入深進行介紹。3D深度圖與FaceID我們知道深度相機系統是通過3D結構光方式,最終生成3D深度圖,這個過程類似於人臉識別中的人臉檢測環節,但這個深度圖到底是屬於誰的,其實蘋果並不關心,只要圖像能保存在本地安全區域,接下來的人臉識別工作就交給FaceID來解決了。
  • 日本全家攜手鬆下推出人臉識別購物系統便利店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4月4日報導,日本全家和松下運用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的新一代模式便利店試點門店2日在橫濱市都築區開業,向媒體相關人士等亮相。隨著人手短缺問題趨於嚴重,要求調整24小時營業模式的呼聲高漲,公司致力於提升門店的運營效率。
  • 「假臉」橫行!這個良心網站教你如何成為「打假」專家
    你可以打開下面的網址,自己進行更多的圖片識別測試👇http://www.whichfaceisreal.com/index.php生成對抗網絡(GAN)自從2014年Ian Goodfellow提出之後,到今天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早期生成的圖片還非常「辣眼睛」,遠不能騙人。比如2004年的這批「假臉」。
  • 微模式動態人臉識別布控系統解決方案
    微模式動態人臉識別布控系統解決方案微模式動態人臉識別布控系統,智能視頻監控在原有的視頻監控基礎上增加智能視頻分析功能,系統能夠根據設置的布控方案自動判斷每一路監控場景是否存在異常情況,當產生異常情況後系統將自動產生告警。一、人臉識別技術1、人臉檢測「人臉檢測(FaceDetection)」是檢測出圖像中人臉所在位置的一項技術。
  • 人臉識別系統中的人臉配準是什麼概念?
    在人臉識別系統中人臉配準是十分重要的一步,那麼,人臉識別系統中的人臉配準是什麼概念?暢熒智能(www.changyingai.com)將通過本文和您一起來了解人臉配準感的概念,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人臉配準」是一項圖像預處理技術,能夠定位出人臉五官關鍵點坐標。人臉配準算法的輸入信息為「人臉圖片」和「人臉坐標框」,輸出的信息為五官的關鍵點坐標序列。五官的關鍵點數量為預先設定的固定值,我們可根據不同的語義情形來定義(通常有5點、68點、90點等固定值)。
  • 武漢大學開源口罩人臉識別數據集,AI「讀心術」直譯腦電波
    01口罩抗疫,技術護航武漢大學開源口罩人臉識別數據集>「 對抗疫情進行中」3月初,武漢大學國家多媒體軟體技術研究中心,開放了一個特殊的人臉識別數據集——口罩遮擋人臉數據集:Real-World Masked Face Dataset,簡稱 RMFD。
  • 人臉識別,禁!
    三個月來,持續升溫的民憤、種族主義和警察暴力猶如一道道旋渦, 攪得時局天翻地覆,但更讓人驚訝的是,就在這樣的混亂中,波特蘭市議會卻通過了一項立法,該立法被廣泛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激進的人臉識別技術市政禁令。 兩項法令不僅禁止波特蘭所有市政部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還禁止私人公司在公共場所使用這項技術。人臉識別系統在美國基本上不受監管,特別是私人企業的使用。
  • 人臉識別下的隱私讓渡,代價有多大?
    2D人臉識別算法孕育了2D人臉識別技術系統,而繼承了2D人臉識別技術自然識別過程的3D人臉識別技術則同時具備了高效率與高識別正確率。當下,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嵌入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財務行為、工作場所監督、安全防控等領域得到普遍應用。從2015年到2019年,人臉識別、視頻監控的專利申請數量從1000件飆升到3000件,其中四分之三在中國。
  • 微眾人臉識別對抗亞軍開源方案
    在人臉識別越來越常用的今天,如何避免假人臉的攻擊呢?本文是微眾銀行人臉識別對抗比賽的亞軍方案,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人臉識別是「AI+金融」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而人臉識別面臨的攻擊多種多樣。在深度學習領域,有一類攻擊技術稱之為對抗樣本。對抗樣本通過對輸入樣本故意添加一些人無法察覺的細微幹擾,從而導致模型以高置信度輸出錯誤的結果。舉例如:在人臉識別場景中,攻擊者通過偽造攻擊樣本,使得模型對兩個不同人的照片,識別成同一個人。
  • 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先回答五大安全問題
    小區人臉識別系統的安裝需求來源、目的眾多小區開始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甚至有小區強推人臉識別系統,導致很多不願意接受人臉識別系統的住戶不能回家。如此這般操作,小區住戶非但沒有體驗到安全、便利,甚至還有家難回、生了氣、鬧了彆扭。給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困擾,這顯然不是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的初衷。做一件事,首先要明確的是需求方和目的。那麼到底是誰提出安裝小區人臉識別系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