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為了尋找散落的「紅色記憶」

2020-12-14 閃電新聞

在章丘,有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均年逾花甲,白髮蒼蒼,本應在家安享退休後的幸福晚年生活,卻頭頂烈日、不辭辛勞,經常奔波於大街小巷,去尋訪離休幹部和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整理記錄他們的先進事跡,傳承紅色記憶、革命精神。他們就是章丘老幹部先進事跡採訪團群體。

今天,他們走進《一張照片》演播室,與辛凱一起交流探討,近距離聆聽他們講述的感人事跡。

爭分奪秒 尋找散落的紅色記憶

郭際奎是最先開始尋訪搜集離休老幹部和建國前老黨員資料的。2015年,他偶然發現區裡的老幹部們每年都會有十多位相繼離世,內心遺憾無比,便自發地搜尋身邊的抗戰老兵、建國前老黨員和離休老幹部,記錄整理他們的革命事跡。

有一次,他剛剛打聽到一位老黨員的住處,急匆匆趕到他家時,發現老黨員已經不在了。他默默拿出為這位老黨員準備好的相冊,放在小桌上,和同伴一起為這位老黨員默默哀悼。老黨員的家人見狀,哭著說:「組織來人了,組織上來看你了……」78歲的郭老先生聽到這話,頓時泣不成聲。

張傳詩從教學崗位上退休之後,也加入了郭老先生的小團隊。81歲高齡的他,每天都跟著郭老先生一起,上山下鄉,到處尋訪老黨員,採訪整理他們的革命事跡,彙編成冊。

他說,在他採訪的老幹部裡,唯獨孫恆同志讓他印象最為深刻。孫恆15歲就參加抗日,一次在宣傳抗日時,被敵軍偷襲,團長辛銳為了掩護她們20多位戰士撤離,與敵人同歸於盡,年僅23歲。

團長的死讓小小年紀的孫恆更加痛恨日本侵略軍,她因此更加努力地宣傳抗日,激發民眾的抗日熱情。日軍投降後,她被調往東北,隨後跟隨部隊一路南下,打到海南島。新中國成立後,她又調到丹東,在中朝邊境做護士,每天的工作就是搶救負傷的志願軍。長期的忙碌使得她沒有時間照管自己的小孩,孩子們一出生就都被抱走了,其中一個被送往山東濱州地區。

1956年,孫恆的丈夫因病去世,此時正好趕上部隊大裁員。為了不給部隊添麻煩,她毅然決然選擇復員,回到了丈夫的家鄉——章丘刁鎮,並時時刻刻教育兒女:聽黨的話,永遠跟黨走!

紮實採訪 為後人留下真實記憶

63歲的孫其章是這個擁有11位成員的採訪組的組長,他除了採訪整理編寫這些老革命的革命經歷,更多的就是去社區、機關、學校去巡迴宣講老革命的光輝事跡,以此來號召大家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他講的最多的就是女民兵隊長王芸和慕淑娟的故事。

王芸,山東蓬萊人,17歲就加入了抗日隊伍。有一次寒冬臘月,在掩護群眾撤離時,趟過一條帶有冰渣的河水到對岸去狙擊敵人,而她那是恰逢生理期。戰鬥勝利了,王芸卻病倒了,永遠失去了做母親的能力。雖有遺憾,但她並不後悔,她把全部精力都用來研究如何對付鬼子,並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她發明的掐尾巴和挖地雷兩種打鬼子的辦法,常常讓鬼子落荒而逃。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戰鬥永雄張顯宗,用雙手接通電話線的王洪謀,他們個個身經百戰,鐵骨錚錚。

擅長打遊擊的劉世平,更是用手榴彈攪得鬼子兵困馬乏,筋疲力盡,最終被一網打盡!如今,劉世平老人已經九十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神採奕奕。

2015年,在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的紀念會上,劉世平老人被邀請到北京天安門進行了觀禮。看到他戴著大紅花,笑眯眯的樣子,誰有能會想到,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他和戰友們經歷的是怎樣殘酷的炮火洗禮。

宋光明老人是一名醫生,退休後推脫掉各種診所的高薪聘請,加入採訪團。他本身是一名烈士子弟,父親外出執行任務時不幸因公殉職,年僅29歲。幾十年來,母親含辛茹苦把他們兄弟撫養長大。

得知七十多歲的兒子採訪整理抗戰老兵和建國前老黨員的革命事跡,104歲的母親非常支持,還經常跟兒子一起討論。老人家覺得這件事情意義非凡,是在做好事。

「搶救性」採訪 讓紅色記憶永存

歷史因銘記而永恆,精神因傳承而不滅。章丘區現在有147名離休幹部,其中年齡最大的101歲,最小的87歲,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有33名。他們是見證黨和國家發展變遷的「活化石」,現在仍離休不離志、離崗不離責,為章丘的發展建言獻策、貢獻餘熱,展現了充滿正能量的時代風採,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錚錚誓言。

但是,離休幹部和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都已進入耄耋之年,身體每況愈下,人數越來越少。如果這些人離開世界,而後人沒有記錄他們的先進事跡,將是一個無法挽回的遺憾。所以,採訪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鑑於這種情況,採訪團由以前的3個小組擴大到7個小組,並加快了採訪進程。

當然,採訪團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最初採訪時,部分離休幹部表達能力不好、頭腦不清晰,對以前的事記不清、說不出,導致無法形成材料。對此,採訪團事先針對每位離休幹部列好採訪提綱,從生平事跡、個人簡歷、興趣愛好等方面入手,提前做足功課,找準話題切入點,聊家常、說感受,慢慢引導離休幹部談事跡。

採訪的過程,也是受教育的過程。採訪團不僅在離休幹部和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身上學到了對黨忠誠的革命品質和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還學到了「知足常樂」的健康心態。郭老先生說,這些老黨員當年在風華正茂的年齡,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毅然投身革命,為黨的事業、國家的復興作出了重要貢獻。沒有忘記這些老黨員,就是沒有忘記咱們共產黨員的根,這是一種革命精神、革命意志的傳承。

如今,採訪團的行程已經超過3600餘公裡,走遍了50多個村莊、17個鎮街,光鞋子就磨破了十幾雙。

今年是建黨99周年、新中國成立71周年,採訪團計劃再整理彙編成一本書,為更多的老黨員拍攝幸福照、全家福,通過文字、視頻、相冊、錄音等各種形式,將離休幹部和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終身許黨、一心為國的革命情懷傳承下去,把他們的紅色基因編輯在時代發展的血脈中,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周日晚18:40

山東影視《一張照片》

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我們以國之名悼念逝者

不為延續仇恨

只為警醒:吾輩自強!

關注我們

微信號 :shandongyingshi

新浪微博:@山東電視影視頻道

覺得不錯,就給我一個贊吧

相關焦點

  • 在紅色經典作品中尋找時代力量
    近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三集紅色經典題材紀錄片《國家記憶——紅色沂蒙》獲得社會廣泛關注和好評。本節目導演徐敏是第一次承擔《國家記憶》紅色經典紀錄片創作,她說關於紅色沂蒙題材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可以說不計其數,但是我們如何透過歷史遺留的無數瞬間,尋找和發掘不為人知的背後故事和感人情節,如何尊重歷史、科學的講述當時內部矛盾,是創作團隊一直苦心尋找的目標。為此,從2019年初開始啟動選題策劃調研、拍攝製作完成經歷了半年多時間。
  • 【活動推薦】江門電臺名主持邀你「尋找紅色記憶·暢遊遵義赤水」
    樂聽至愛,魅力所在,江門電臺臺慶25周年焦點策劃:名主持邀你「尋找紅色記憶,暢遊遵義赤水」,金秋高鐵往返五天專線團僅需1680感謝貴州赤水旅遊局對本次活動大力支持) 隆重紀念紅軍四渡赤水81周年遵義會議勝利召開81周年茅臺酒巴拿馬獲金獎100周年尋找
  • 「重走抗聯路、凝聚愛國情」 追尋老黑河遺址上的紅色記憶
    「重走抗聯路、凝聚愛國情」 追尋老黑河遺址上的紅色記憶 2020-01-16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國覺醒》爭分奪秒活動怎麼玩 爭分奪秒活動玩法大全
    萬國覺醒爭分奪秒是遊戲當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活動,裡面的話有點像是在和時間賽跑一樣,玩法十分的有趣,不過玩家還是需要遵循相應的規則才行,在有限的時間當中,獲得更高的分數,還是十分講究技巧的,不然的話很容易一下子就失敗了,具體要怎麼玩,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來了解下!
  • 《散落星河的記憶》Chapter 191
    駱尋急忙說:「封林的孩子……」葉玠說:「孩子在你的秘密實驗室裡,只要你恢復記憶,就能找到她。她的發育狀態很畸形,就算現在給了你,你也沒有能力幫她。」「如果我永遠想不起來失去的記憶呢?」葉玠眼裡滿是哀傷,卻溫柔地笑了:「那樣也挺好,做一輩子的美夢。」他轉過身,面朝牆壁站立,表示談話結束,他不會再開口。
  • 尋找海南最美執業藥師|冀紅豔:防疫爭分奪秒 最短時間內配齊物資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8日消息(記者 林師堂)防疫期間,三亞國藥關愛大藥房爭分奪秒,聯繫對接好廠家和政府,最短時間內配齊防疫物資和提早進行藥品儲備,給醫院和周邊居民帶來方便,獲得群眾點讚。看似平凡的事跡,背後卻有著冀紅豔在默默付出。
  • 紅色記憶,紅色豐碑渭北5個「紅色交通站」立牌
    8月17日,陝西省紅色文化研究所紅色交通線項目工作站、陝西省崇德紅色文化研究院陝東工作站,在渭北五個紅色交通站村黨支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隆重舉行了立牌揭牌儀式。臨渭區故市鎮橋馬村黨支部書記淡志敏、渭南綠海花卉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董事長胡代民同志為紅色交通站揭牌。此次立牌活動將永遠激勵渭北青年一代沿著革命先驅的足跡。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重溫紅色經典電影
    在敵人即將到來的危機時刻,李俠爭分奪秒堅持發完情報。面對敵人的槍口,他鎮定地將電報稿吞進肚裡,向戰友深情告別:「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李俠的形象親切、平凡而又使人敬仰。「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經典臺詞也深入人心,流傳至今。《地道戰》(1965)「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地道戰》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地道戰的鬥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 「紅色記憶」雕塑創作營在惠安開營
    10月4日上午,「紅色記憶」雕塑創作營在世界石雕之都--中國惠安開營。縣長賴清正,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培坤、副主任黃泉福,縣政府原副縣長黃松友出席。據介紹,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惠安雕藝將牢牢跟進黨的步伐,講紅色故事,建紅色工程,進一步推介惠安紅色雕藝文化。同時,本次活動還將對接全國黨員幹部、青少年「紅色記憶」專題教育,進一步推動惠安雕藝產業發展。
  • 《九壯士》:用真情演繹紅色記憶
    85年後,英雄的事跡沒有被遺忘——剛剛殺青的紅色題材影片《九壯士》,根據這段「九壯士跳崖」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用真情演繹紅色記憶東南網1月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連續多個晝夜拍攝、踏遍幾十處高山野嶺、完成近千個動作場面……取材於寧德本土的戰爭題材影片《九壯士》上月底殺青。紅色記憶不磨滅,最是真情動人心。
  • 踏訪紅色之旅 重溫革命記憶
    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大數據中心黨支部第二黨小組和第三黨小組黨員們於近日赴寧海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梅花村會議舊址」和「山洋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尋訪紅色記憶,開展了一次有意義的「踏訪紅色之旅、重溫革命記憶、感悟初心使命」的黨員活動。
  • 紅色飄帶------永遠的記憶
    巍然又飄逸靈動的天安門廣場紅色飄帶,隨著北京十月金秋的結束,勝利而美滿的完成了她偉大歷史使命。2019年11月8日,紅色飄帶的製造團隊---泰洋幕牆,在天安門廣場上迎著燦爛的陽光,啟動了大型吊車巨大的吊臂,開始了遷移她的第一吊!
  • 《閃光的記憶》:講述紅色文物背後的故事
    朱淑華講述「半條被子」背後的故事革命歷史文物主題節目《閃光的記憶》近日在湖南第一師範(舊址)大禮堂舉行啟動儀式。《閃光的記憶》將以紅色文物及其承載的故事為切口,邀請各地紅色紀念館的年輕講解員和各行各業青年代表作為「志願講解員」,與來自全國各個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文物一起組成「紅色巡展團」,前往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紅色紀念館和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知名院校,以貼近年輕人的表達方式講述一件件紅色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
  • 《閃光的記憶》在長啟動,講述一件件紅色文物背後的故事
    本報長沙訊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2月4日上午,革命歷史文物主題節目《閃光的記憶》啟動儀式在湖南第一師範(舊址)大禮堂舉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高建民,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宏森參加活動。
  • 沛縣人物:王成啟和他的鄉村紅色博物館
    希望通過藏品展示,與大家一起分享收藏體會、接受國防教育、深化歷史記憶、感悟幸福生活。」王成啟說。散落在民間的紅色文物,如同被遺忘在角落的歷史記憶,這些記憶需要有人去尋找,王成啟就是尋找紅色文物藏品隊伍中的一員。王成啟鍾情紅色收藏40年,跑遍了全國各地,收集了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改革開放近百年歷史的紅色藏品達5萬餘件。2016年3月,他用女兒二層小樓創辦紅色文化展覽館,並免費向社會開放。
  • 紅色記憶 ▏萊西市馬連莊鎮持續推進紅色小鎮建設
    10月23日,青島萊西市馬連莊鎮膠東紅色革命文化館,眾多遊客參觀學習,實地感受紅色記憶。青島萊西市馬連莊鎮紅色底蘊深厚,湧現出了李佐民、劉坦、「顧家一門三烈」等一批沽水先鋒,流傳著夭山戰役、黃金驛站、馬連莊戰役等紅色事跡,至今仍保存了膠東行署、八路胡同、北海銀行和膠東第一個新華書店等紅色舊址。據《萊西縣誌》記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原馬連莊44個村就有在冊登記的英烈2 9 5名。
  • 主題黨日 | 弘揚愛國精神 重溫紅色記憶
    主題黨日 | 弘揚愛國精神 重溫紅色記憶 2020-12-11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畫報·太行頭條】圖訊在線|走進太嶽革命老區 尋找紅色文化...
    【山西畫報·太行頭條】圖訊在線|走進太嶽革命老區 尋找紅色文化記憶 2020-12-14 2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散落星河的記憶》Chapter 106
    三管恢復記憶的藥劑……是她自己研製的……讓她失去記憶的藥劑……很可能也是自己研製的……以龍心的性格、能力和地位,葉玠不可能逼迫她去做任何她不願意做的事。原來,是她自己設計了一切!難怪葉玠聽到她喜歡千旭時,會露出難以置信的荒謬表情。難怪葉玠確信只要她恢復記憶,她在奧丁聯邦經歷的一切就會煙消雲散。
  • 重溫紅色記憶 感受信仰力量
    昨日,由平城區檔案局主辦,平城區檔案館承辦,大同市雕塑博物館、市美術家協會、西街街道黨工委等單位協辦的「重溫紅色記憶 感受信仰力量」主題教育系列展覽在市雕塑博物館開展。從即日起至12月9日,全市各單位幹部職工和市民可前往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