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儒學街是一個非常有文化底蘊的地方,帶著家人小朋友來這裡旅行參觀,還會有一種博學多識的感覺。
因為在這個地方,自古文風昌盛,從宋至清700多年,儒學街上出生的進士高達34人,這是其它地方沒有的。
據說在這裡的這個石頭烏龜,已經有了800多年的歷史了,如今它送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
自己卻依然還是如守衛一樣,堅守著這一片故土,令人感動。
在儒學街,有很多我喜歡的江蘇園林的建築,還有一些有味道的石牆,
正好朋友帶了一款特別好看的徠卡相機就借來拍個照片 凹個造型~
這條位於老城中心的街道,原先的儒學街說是「街」,其實也就十來步寬,街窄而長,從東門大街南巷的鄭板橋故居一直向西。至西城門口。我覺得叫「巷」反而叫人覺得貼切一些。
裡面更像是一個人家的園林一樣,走在裡面,正好那天下雨,特別有味道。
裡面的一個博物館裡展出了一些關於這裡的介紹,看到同行小夥伴姐姐帶著自己的女兒,在給她講解一些故事。
興化市博物館,也被稱為興化市鄭板橋範仲淹紀念館,
這裡展出了很多興化市當地文人 已經一些歷史上的古董物件,
不過我覺得最令人感到意外的,還是這個博物館的建設本身就是一個特點,
媲美於蘇州博物館的建設風格了,可見這裡的設計師也是個人才啦。
從每一處看,室外的設計風格更加偏向於江蘇園林的風格,現代與古典的融合,
池塘裡錦鯉不斷,這裡的故事也就還在繼續當中。
關於興化,鄭板橋是這裡最為出眾的一個名人了。
他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書畫家、文學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在博物館內有專門的一處關於鄭板橋,還有他生前的一些不同的印章,
最有趣的當屬於這個,他出生那天就是雪神 也就是雪婆婆同一天,所以就刻制了「雪婆婆同日生」的印章。
我最喜歡的還是雨中,蘇式建築下的樣子,所以這裡就是江南呀。
夏末,秋天突然就這樣來了,庭院裡的荷花沒有了,不過蓮葉依然是綠色的,
在這一場雨裡面,夏天悄悄地就溜走了。
最早看到金東門是在圖片上,那是特別古老的樣子,而興化金東門老街距今有著千年歷史。明清以來,由於商業發達,日進鬥金,街區因此得名「金東門」。街區保護面積5.33公頃,發展脈絡分明,街巷肌理清晰,以東城門外大街為主軸,東西走向,長1200米,擁有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和魚骨狀街巷體系,保持和沿襲了明清時期傳統風格特色。
這裡和其他老街不同的是,它不會給人一種特別商業化的樣子,更多是還是生活氣息,
就像是這裡的一個地攤賣臭豆腐的阿姨,在這裡賣了無數年,不過味道就像是它的年份一樣,值得來吃一吃。
在老街上還有一個開了幾百年時間之久的藥房,老街在延續,這裡也在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