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恆水經》

2021-02-08 迷樂院


聞如是:

一時,佛與大比丘僧、諸弟子、菩薩俱行到恆水。諸天人民、鬼神、龍、人非人,及初發道意者無央數,各持華香伎樂皆追從佛,已到恆水,施座而坐,眾會皆定。月十五日說戒時,阿難從坐起,正衣服,前作禮,以頭腦著佛足,卻長跪叉手白佛言:「諸弟子坐安定,願佛可說戒經。」佛默然不應,阿難還就坐甚久。到夜半,阿難復起前,長跪叉手白佛言:「夜已半,諸弟子坐皆安定,願聞佛說戒經。」佛復默然不應,阿難復還就坐大久。鷄向欲鳴,阿難復起前,長跪叉手白佛言:「鷄欲鳴,諸弟子願欲聞說佛戒經。」

佛告阿難言:「人生死展轉五道以往來,在世間甚大勤苦,不自識知前世宿命本末者,皆坐心意不端故。人身甚難得,已得人身,佛經戒復難得值聞,已得聞佛經戒,信入佛道復難,已入佛道,守持經戒復難得。佛欲說戒經,今坐中有一弟子,不能持佛戒經,用是故佛不說戒經。」

阿難白佛言:「我不知何所弟子不持佛戒經?」

摩訶目幹連三昧徹視,見不持戒弟子,即起往至其前謂之言:「卿為佛作弟子,不能持戒法,是為捐棄之人,不應與尊者共同坐席,當起出,不得復入眾中。」佛告摩訶目幹連:「汝好曉令出不持戒弟子。」即自慚愧出去。

佛告諸弟子:「善聽今說法。」諸弟子皆叉手言:「唯然受教。」

佛言:「大海水有朝夕來往時不過故際,還去亦不過故際。諸弟子皆當端心正汝意,還自視中表五藏,思惟生死甚勤苦,當奉持戒經不當缺犯。持五戒者,還生世間作人。持十善者得生天。持二百五十戒者,現世可得阿羅漢、闢支佛、菩薩、佛泥洹大道。以道以受人身,當奉持經戒,死死不當缺犯大如毛髮;譬如海水朝夕來往時不敢過故際。海中有七寶。何謂七寶?一者白銀,二者黃金,三者珊瑚,四者白珠,五者車璩,六者明月珠,七者摩尼珠,是為海中七寶。今佛道中亦有七寶。」

佛言:「道寶是也。一者須陀洹,二者斯陀含,三者阿那含,四者阿羅漢,五者闢支佛,六者發意念度一切菩薩,七者佛泥洹大道,是為七寶。欲得道寶者,皆當棄捐婬泆、瞋恚、愚痴,持戒精進累積功德,中外清淨自守,無常高士如是。海水不受惡露,若有死人、汙穢臭處、不清潔者,疾風吹著岸上。今佛道中不受汙穢不持經戒惡人,諸有犯經戒者,乃牽臂出之。譬如四輩鼠:一者屋間鼠,二者家中鼠,三者野田鼠,四者清溷中鼠。屋間鼠不能居平地,平地鼠不能居屋間,野田中鼠不能居人家,人家鼠不能居野田,清溷中鼠不能出清溷中也,不知倉中饒谷故也。人復有四輩。何謂四輩?一輩人端心正意持戒不犯,欲得阿羅漢道。二輩人者持戒精進,欲得闢支佛道。三輩人持戒學問明經智慧,念度一切欲得佛道。四輩人託名為弟子,不能奉持明戒不欲學問,心意猶豫恐不得道故。是為前卻弟子,如是四輩鼠。」

佛言:「諸弟子!天下有五江,東流一江字沙祿,南流一江字阿夷,西流一江字恆,北流一江字默徘徊,中流名字為江;轉流入海皆棄本名字,當為海水。」

佛言:「諸弟子!有婆羅門種,有剎利種,有工師種,有田家種,有乞人。有若於輩,各自道說言:『我種豪貴。』如愧富樂貧賤,當如五江水入海,若干輩為佛作弟子,皆當棄本名字,乃為是佛弟子耳!安得復有貴賤自貢高?先知當教後知,不得言:『我知道。』自憍貴;不得言:『學久知經多。』不得言:『我所作意應道,彼所作非作。』是者皆為犯戒,不得入眾中也。道法長幼相教護,當相承用,有未解經道者,不得向說深事,此為大過。天下大雨水,水流入水溝,水溝流入溪澗,溪澗流入江,江流入海中,海水不增不減。諸弟子!學道得須陀洹者,有得斯陀含、阿那含者,有得阿羅漢者,有得闢支佛者,有得阿惟越致者,有得佛泥洹道者,來者去者,佛道亦不增亦不減,如海水不增不減也。」

佛言:「海中有大魚,一者長四千裡,二者長八千裡,三者長萬二千裡,四者長萬六千裡,五者長二萬裡,六者長二萬四千裡,七者長二萬八千裡。學問不值明師,安知天下有大道乎?乘船遊於洿池泉流,安知天下有江海?佛經如江海,一切世間經書皆因佛經而出,經難得再見聞,當取諷誦讀,卻後數千萬億歲,乃復有佛經戒耳。日月星宿當有壞敗時,奉行佛經戒無有壞滅時。自今已後,佛不復說經戒。佛經戒甚重,中有受持戒犯惡者,頭破作七分故也。」

佛說經訖,諸弟子皆一心重持戒法,諸天人民、鬼神、龍皆起前,以頭面著地,為佛作禮而去。


相關焦點

  • 《佛說卻溫神咒經》《佛說避瘟經》《南無佛說秘瘟經》《佛說斷溫經》
    行是諸佛所說神咒。若有咒神不隨諸佛教者。頭破作七分。如阿梨樹枝。若人得病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熱病煩悶先咒神水。以與病者飲之。當三七遍誦此咒經。病毒五溫之病。並皆消滅。若亦立門書著氣病者。當額書七鬼神名字。復取五色縷線各各結其名字。繫著門上。大吉祥也。若能勤誦此經。專心受持齋戒。不吃燻辛。誦此七鬼神名字。溫鬼永斷。不過門戶。自進至患家鬼見皆走。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南nán方fāng世shì界jiè,有yǒu日rì月yuè燈dēng佛fó、名míng聞wén光guāng佛fó、大dà焰yàn肩jiān佛fó、須xū彌mí燈dēng佛fó、無wú量liàng精jīng進jìn佛fó,如rú是shì等děng恆héng河hé沙shā數shù諸zhū佛fó,各gè於yú其qí國guó,出chū廣guǎng長cháng舌shé相xiàng,遍biàn覆fù三sān千qiān
  • 《佛說八吉祥經》《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
    聞已受持,為他人說。今世、後世、常有神通、得樂說辯。深修禪定具陀羅尼。六根清淨,恆值聖人。無天龍、夜叉、人、及非人、盜賊、水火、毒藥等畏。一切怖畏皆悉除滅。臥覺常安無諸惡夢。常為諸天之所守護。聞佛所說,歡喜奉行。佛說八吉祥經終。《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毗耶達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隨,四眾圍繞。
  • 佛說淨飯王般涅盤經
    時諸王等皆以敬意,長跪叉手,同共白言:大王素性,不好作惡經彈指頃,積德無厭,護養人民,莫不得安,名聞十方。大王今日何故愁惱?我子成佛,以大慈悲,恆以神通,天眼徹視,天耳洞聽,救接眾生應可度者,如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水所溺,以慈愍心,為作船筏而度脫之,終不勞疲。譬如有人,為賊所圍,或值怨敵,惶怖失計,不望自濟;唯求救護,依有勢者,欲從恐難而得解脫。譬如有人,時得重病,欲得良醫以療其疾;如我今日望見世尊,亦復如是。所以然者?世尊晝夜,常以三時,恆以天眼,觀於眾生應受化者,以慈愍心,如母念子。
  •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No. 176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新為失譯人名附三秦錄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白話解說
    西xī方fāng世shì界jiè,有yǒu無wú量liàng壽shòu佛fó、無wú量liàng相xiàng佛fó、無wú量liàng幢chuáng佛fó、大dà光guāng佛fó、大dà明míng佛fó、寶bǎo相xiàng佛fó、淨jìng光guāng佛fó,如rú是shì等děng恆héng河hé沙shā數shù諸zhū佛fó,各gè於yú其qí國guó,出chū廣guǎng長cháng舌shé
  • 淨土佛音 | 佛說阿彌陀經(3D動畫+注音版)
    東dōng方fāng亦yì有yǒu阿ā閦cù鞞pí佛fó、須xū彌mí相xiàng佛fó、大dà須xū彌mí佛fó、須xū彌mí光guāng佛fó、妙miào音yīn佛fó,如rú是shì等děng恆héng河hé沙shā數shù諸zhū佛fó,各gè於yú其qí國guó,出chū廣guǎng長cháng舌shé相xiàng,遍biàn覆fù三sān千qiān大dà千qiān世shì界jiè,說shuō
  • 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
    柔軟者少,剛強者多。布施者少,慳貪者多。信實者少,虛妄者多。被使世俗淺薄,官法荼毒,賊役煩重,百姓窮苦,取求難得。良由信邪倒見,獲如是苦。唯願世尊,為諸邪見眾生,說其正見之法,令得悟解,免於眾苦。 佛言:善哉善哉!無礙菩薩。
  • 讀誦《佛說阿彌陀經》的功德
    實際上這部經典卻是具足華嚴的十玄門,那些有眼光的這些注經家也都認為這部《佛說阿彌陀經》就是略寫的《華嚴經》。那麼《華嚴經》是甚深廣闊的法門,所以他在,為什麼這個廣的東西用《佛說阿彌陀經》這一千多字來加以宣說?
  • 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耶舍崛多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無量菩薩摩訶薩大眾俱前後圍繞。爾時觀世音菩薩摩訶薩。與無數持咒賢聖俱。前後圍繞來詣佛所。或以此咒咒水澡浴其身。或入陣鬥戰或為毒所中。誦此咒故一切諸橫無所能為。唯宿殃不除。此咒一切諸佛所念。我此咒一切諸佛所說。世尊我憶過恆河沙數劫外。有一佛名百蓮華眼頂無障礙功德光明王如來。我於爾時在彼佛所。作大持咒仙人中王。於彼佛所方得此咒。得此咒時十方諸佛皆睹目前。睹見佛已忽然即得無生法忍。當知此咒有如是神力。亦能利益無量眾生。是故當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晝夜殷勤讀誦勿令忘失。誦此咒時更莫他緣。
  • 佛說十善業道經
    佛說十善業道經唐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 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
  • 佛說般舟三昧經
    便於此間見十方無數佛土,其中人民、天龍、鬼神及蠕動之類,善惡歸趣,皆了知。 所問如是,當云何行?願佛說之,釋一切疑。」 佛告跋陀和:「善哉!汝所問,多所過度,不可復計……汝所以能作是問者,汝乃前世過去佛時,所作功德供養諸佛,樂於經法,守禁戒行清淨所致;常行乞食,不就請,多成就諸菩薩合會教語,令棄眾惡,視一切悉平等所致;常有大慈大悲所致,汝功德不可復計。」
  • 佛說梵網經
    唯梵網經。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薩心地品第十。專明菩薩行地。是時。道融道影三百人等。即受菩薩戒。人各誦此品。以為心首。師徒義合。敬寫一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欲使仰希菩提者。追蹤以悟理故。冀於後代同聞焉。 佛說梵網經卷上   菩薩心地品之上     爾時釋迦牟尼佛。在第四禪地中摩醯首羅天王宮。
  • 《佛說阿彌陀經詳細圖解》
    〖釋義〗    舍利弗,我再告訴你極樂國的周圍有七道帷欄,空中有七層羅網,地上有七重排列整齊的樹木;四面八方都是珍寶圍繞,所以叫做極樂。、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等;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 佛、網明佛等;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等;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 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等;各方都有多得像恆河沙一般的佛,各在各自的國度裡,以無量辯才講經說法,在三千大千世界裡,要眾生們能相 信極樂世界種種不可憒議的功德
  • 佛說阿彌陀經
    播音|水心每日佛音微電臺  |  第86期佛說阿彌陀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頗梨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頗梨、硨磲、赤珠、馬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三
    佛見舍利弗不懂得向佛請法,於是又對他說:『極樂國土內有七寶池,這個池是天然而非人造,故名七寶池。池內充滿八功德水',此水有八種功德:(1)溫涼;即溫暖涼爽之義。若人下了水池後,想其熱則熱,想其涼則涼,此是不可思議之功德。
  • 佛說咒齒經
    🌹🌹🌹🙏🙏🙏附錄「湖心亭看雪客」新浪微博,一篇有關《佛說咒齒經》的文章。神奇的《佛說咒齒經》,治一切牙病!我念《佛說咒齒經》治齲齒的經歷段師兄:你好,寫這篇郵件是想說一說這兩天我念<<佛說咒齒經>>治齲齒的經歷。如您覺得合適,可以貼到博客上。前兩天,我補過的牙齒隱隱作痛,特別是吃東西咬到,更痛——這種感覺很熟悉,我立刻認識到:不會是齲齒復發了吧?
  • 《每日讀一卷經》佛說稱讚如來功德神咒經一卷
    佛說稱讚如來功德神咒經一卷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摩訶薩萬二千人俱。皆是賢劫大菩薩眾。爾時世尊於此眾中。告慈氏菩薩摩訶薩曰。今現在十方諸佛如來勝妙吉祥名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如來名號。憶念受持一心恭敬。
  • 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簡體字版)
    愚人依字信用,無不免其兇禍;又使邪師厭鎮,說是道非,謾求邪神、拜餓鬼,卻福招殃自受苦;如斯人皆返天時逆地理,背日月之光明常沒暗室,違正道之廣路恆尋邪徑,顛倒之甚也。    善男子!產時讀此經三遍,兒即易生,甚大吉利,聰明智慧福德具足而不中夭。死時讀此經三遍,一無妨害得福無量。    善男子!日日好日,月月好月,年年好年,實無間隔。
  • 藏經閣|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
    唯願世尊,為諸邪見眾生,說其正見之法,令得悟解,免於眾苦。佛言:善哉善哉!無礙菩薩。汝大慈悲,為諸邪見眾生,問於如來正見之法,不可思議。汝等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演說天地八陽之經。此經過去諸佛 已說,未來諸佛當說,現在諸佛今說。夫天地之間,為人最勝最上者,貴於一切萬物。人者,真也、正也。心無虛妄,身行正真。左丿為真,右ㄟ為正。常行正真, 故名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