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華僑老故事

2021-02-07 緬華網

(蘇順路 洛杉磯)

大佛坡村稻田風光(2011)

    二十世紀初,中國身處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國弱民窮。東南沿海福建,廣東不少人離鄉背井,漂泊到南洋諸國謀生。成為旅居海外的南洋華僑。當時,東南亞各小國也深受英、法等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統治階級普遍實行對外開放移民政策。中國人來去自由,定居受到法律保護。其中跑的最遠的,來到東南亞最西部的緬甸。

    選擇海路旅居緬甸的華僑,分布緬甸東南西北中,各城鎮鄉村,南部沿海及中部地區,較為集中。仰光及伊江三角洲地區,尤為突出。伊江三角洲平原,大小江河縱橫交錯,城鎮鄉村星羅棋布,物產豐富,人口密集。稻田一望無際,魚米之鄉。經濟比較發達。居民以緬族與克倫族為主。外僑則華人和印度人最多。華僑以福建,廣東人佔絕大多數。

南洋諸國地裡位置

    華僑在所在國遵守法律,對社會發展,經濟繁榮做出積極貢獻。遵重當地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與當地群眾同甘共苦,魚水相融,深得當地百姓尊敬愛戴。

    蘇郭先生本姓蘇,福建閩南人。四個兄弟排行老四。只因姑姑出嫁郭家無子。向其父請求領養老四。答應了,條件是孩子必須蘇郭雙姓。將來長大成人,結婚生兒育女,大兒子姓郭,以傳宗接代。其餘子女全歸蘇姓。

    蘇郭先生深得養母(姑姑)疼愛。長大結婚後得一愛子,取名郭水木。不幸,賢妻早亡。蘇郭先生傷心之餘,畄下養母和幼子。只身前來南洋,投靠二哥謀生。

    其時,二哥居住於經濟繁榮的緬甸伊江三角洲渺名縣英脈鎮。開一間雜貨鋪,掛牌"順盛行"。蘇郭先生幼時在國內讀過書,能書會算。到英脈後,很快成為其二哥的有力助手。店內結算帳目,出外辦貨業務,快手快腳,乾淨利落。常到周圍鄉村送貨收銀,深得其二哥重用。

緬甸專區與邦區分布圖

    蘇郭先生快四十歲時,英脈鎮新村鄉的華商好友,給他介紹當地十八歲緬族女子,名叫馬丹幾。因蘇郭先生有本事,馬丹幾尊稱他先生。馬丹幾膚色較黑,蘇郭先生稱她黑婦。他們成婚後,在英脈租房居住。圈內均為華僑。馬丹幾很快學會講福建話,學做福建菜,過年過節,學會包粽子,拜天地過春節。第一胎得子,出生一個月即夭折。不久先後出生一女一男,金寶與順源。可是愛女六歲大時,突然不明症狀病逝,給父母沉重打擊。特別是母親,過度傷心之餘,抽起煙,吃起檳榔。接著又生一個女兒,取名金治。父母得到很大的安慰。

    孩子一個接一個出生。蘇郭先生覺得光靠打工不行。就到新村鄉大佛坡村開小雜貨店,另立門戶。同時修建倉庫,秋收後向農民購買稻穀,運到鄉裡,輾米轉售。修建豬圈養豬出售。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成為全村首富。期間馬丹幾連續生下三個兒子,最小的兒子出生不久也夭折了。同時,國內的養母去世,把二十幾歲大的大兒子郭水木叫出來。家裡還扶養馬丹幾的年邁祖母。馬丹幾叫同父異母妹妹馬葵來幫忙,協助她料理家務。

緬甸伊江三角洲專區位置圖

    馬葵年輕膚白,手靈口快,煮飯做菜,洗衣領孩。滿口福建話,深得姐夫喜愛。少不了給她好衣服穿,金首飾戴。讓她去仰光旅遊,上栽梯尤奇石塔朝拜。

    蘇郭先生招用若開地區來的中年長工,人稱大若開。他忠厚老實,力氣過人。挑水劈柴,餵豬洗圈,接貨送貨。秋收季節,稻穀入倉,夜間幫守護,主要是防火。蘇郭先生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按時發薪加薪,過年過節,分發紅包,年終結帳,分發紅利,關心之至。顧主與顧員,和諧相處。

    村裡戶數不多,沒有固定街市。農民偶而田間河裡捉到魚蝦。家中少量雞鴨長大。菜地裡種點蔬菜。清晨會到村中心擺攤一會兒。蘇郭先生家裡人多,馬丹幾常會去光顧。

英脈鎮"順盛行"雜貨鋪舊址(2013)

    又是一個秋收入谷季節。蘇郭先生一早起來,埋頭計帳。馬丹幾照例去逛街。聽到有人耳語,大若開挑一擔穀子出售,急忙回家向先生通報。蘇郭先生並沒抬頭,叫她去呼喚大若開過來。

    回來的路上,馬丹幾告訴大若開,聽說你私自將倉庫裡的穀子挑去賣了。你知道先生最恨偷竊,這次叫你過去,我看兇多吉少。大若開緊跟隨後,沉默不語。出乎他們意料,見他們進來,先生問大若開是否家中老婆病了。之後將倉庫鑰匙交給他,叫他再挑一擔穀子賣去,以應急用。吩咐他趕緊去新村鄉找中醫給老婆看病。告訴郎中是蘇郭先生請他過來,看了病開了藥後,麻煩他順便過來取藥費。一時間,大若開心情激動,卻說不出話來。

    之後蘇郭先生告訴黑婦,大若開打工四年有餘,從未出軌做錯事。此次老婆病了,困難重重,心急如焚,可能是先斬後奏吧 。你跟馬葵,攜帶白米油鹽,過去他家看一看。

大佛坡村小雜貨店舊址(2011)

    馬丹幾回來說,大若開的老婆確實臥病不起,三個孩子還沒吃飯。馬葵已經給他們燒飯煮菜了。

    下午郎中來見蘇郭先生。病情並不嚴重,已開藥吩咐熬服,不幾天就會復康。蘇郭先生這才放心。他叫大若開每天遲來早回,多在家照料家務事,照顧好老婆。

    果然,約一個禮拜,大若開的妻子馬維恢復健康,下床勞動了。大若開帶著家人前來拜謝蘇郭先生。馬維還抱著一隻母雞相送。蘇郭先生畄他們在家用午餐,吩咐家人備些好菜。餐桌上有魚有肉。顧主和顧員,不分彼此,一起用餐。和睦相處,有說有笑。

    蘇郭先生告訴大若開一家,此時此刻,稻穀入倉,自已忙於業務,疏忽了關照你們,今後家裡有何困難,要及時相告,一起克服。兩擔穀子和藥費不用還了,當是我支助。謝謝你們有心母雞相送。此雞正是下蛋黃毛良種,殺了可惜,你們還是帶回家養去吧。我每月按時發工資,每年分紅利給大若開。其實我還有一部分紅利記帳畄存,四年下來數目可觀。你們急需時,我會給你們動用。此事連黑婦都不知情。大若開夫婦驚喜之餘,萬分感激,敬佩顧主對顧員如此周到的關懷。

作者重遊大佛坡村出生地(2011)

    蘇郭先生努力做好生意,養活一家人,全家大小披金戴銀,日子好過。妻子的近親遠戚有事,常來找他幫忙。每年抽空去仰光一兩次,不忘帶回燕窩,榴槤等珍貴食品給家人享用。每季去英脈看望二哥,幫助二哥為英脈華校募捐。村裡的佛事,喜事喪事,少不了他的參與支助。按時寄錢到國內扶養恩母愛子,買地建房。他為別人做的事,多過為自己做的事。大家親切地稱他"胞波基"同胞長輩。

    他平時生活過得十分勤儉節約,從不鋪張浪費。控制開支,精打細算,自己的飲食,著重營養,但是不大魚大肉,特別是晚餐,經常只食紅薯稀飯。在當時是最便宜的食物。他抽菸,唯一的愛好是晚飯時喝一點自己泡製的藥酒。

    緬甸有個成語,"弟大丙高聶大叨那乃",意為巨樹支茂葉繁,容納萬鳥棲息。蘇郭先生不遠萬裡,從中國到緬甸,在大佛坡村,成家立業,造福家人,發揚中華文化教育,促進中緬胞波友誼,力所能及的支助地方慈善事業。像他這樣的緬甸華僑,千千萬萬,可歌可泣。

緬甸伊江三角洲專區資料圖

    他的二哥去世之後,他更積極參與英脈鎮華校工作,1940年底,他前往英脈鎮為華校籌款,期間得了傷寒病症,本身又有氣喘,臥病不起,待到家人聞訊趕來,他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不到六十歲,丟下身懷七個月男胎的愛妻,就過早地離開了人間。

****廣而告之*****

緬華網微信號:mhw_mm

緬華網微信二維碼:

掃一掃或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相關焦點

  • 緬甸華人華僑有話要說
    華人華僑和中資企業對緬甸經濟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越來越突出,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也被更多緬甸人民所接受。」緬中交流合作協會主席李伯波對《金鳳凰報》記者說,「我相信『一帶一路』合作不但能惠及緬中兩國人民,也能給世界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 緬甸華僑中學校友會辦捐款活動 支援緬甸抗疫
    中新網10月27日電 據緬甸《金鳳凰報》報導,近日,緬甸華僑中學校友會美國洛杉磯、北加州和緬甸仰光三地共同發起了支援緬甸防控疫情用品的捐款活動,共募集16400 美元善款捐贈給「伊洛瓦底基金會」 的方艙醫院。據介紹,除了校友們以外,他們的後代接班人也積極參與其中。
  • 是緬甸華僑的頂起 一定要看 必須轉
    是緬甸華僑的頂起 一定要看...
  • 緬甸九穀華文佛經學校新樓落成 改善華僑子弟教育
    緬甸九穀華文佛經學校新樓落成 改善華僑子弟教育   中新網瑞麗4月3日電 (吳禹霏 鄧慶飛)2日,棒賽(九穀)華文佛經學校新大樓在緬甸九穀落成,該校辦學環境得到極大提升,當地華僑子弟中小學教育問題獲得改善。
  • 緬甸華僑:「出了國,更愛祖籍國!」
    盛夏時分,趁著熱氣消散的雨後,我開始四處走訪我能接觸到的華僑。期望能解答內心深處一直以來的疑問。密支那華僑眾多。
  •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在廣西華僑學校揭牌
    圖為與會嘉賓合影 林浩 攝  中國僑網南寧5月28日電 (記者 林浩)5月28日,廣西華僑學校舉行「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儀式。  據悉,廣西華僑學校成立於1960年,為幫助從印度尼西亞、緬甸、越南、馬來西亞等8個國家歸國的華僑青年學生克服語言障礙、學習中華文化、實現平穩過渡而創辦,是全國僑務系統五所僑校之一。2000年成為首批命名的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華文教育基地單位。
  • 在緬華僑華人、中資企業熱切期待習近平主席訪問
    應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溫敏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月17日至18日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 連日來,在緬華僑華人對此十分期盼。本報記者採訪了多名在緬華僑華人及中資企業的有關負責人,聽他們暢談對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的熱切期待,並聽他們講述兩國關係友好發展的動人故事。
  • 華僑華人春晚以創意守護傳統 華僑故事彰顯家國情懷
    中國僑網1月23日電 2020全球華僑華人春晚將於1月25日(正月初一)在湖南衛視播出。隨著新年將至,華人春晚也進入了最後倒計時階段,晚會上囊括老、中、青觀眾喜好的嘉賓陣容加上絕美的舞臺設計讓不少觀眾表示十分期待。
  • 緬甸塘蝨魚
    緬甸華僑華人曾一度誤稱為鰍魚。    原產地雖是緬甸、泰國、馬來半島、印尼群島等的東南亞母親河,但現已引進至美國、日本、歐洲。    塘蝨老早已是緬甸、泰國、印尼、新馬、印度等熱帶原住民的飯桌上的食用魚,常用來燒烤、油炸、鹽醃,被食家贊為物美價廉的淡水魚——鍾愛其周身無鱗,體表多黏液,像其他魚一樣營養豐富、肉質細嫩、美味濃鬱、刺少、開胃、易消化,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以及體弱多病者進補強身。             如何選新鮮塘蝨?
  • 南安老華僑黃奕住
    1920年在新加坡投資40萬元叻幣同黃仲鹹合股辦華僑銀行,投資菲幣100萬元,與菲律賓僑領李清泉、薛敏老等創建菲律賓中興銀行。1921年6月在上海創辦中南銀行,第一期收足資金500萬元,認股350萬元,並任該行董事長。隨後在天津、廈門、南京、杭州、香港增設分行。
  • 緬甸的國菜
    一早看了一則朋友發來的視頻,一對緬甸華僑夫妻痛失他們的愛子。看完這則視頻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 緬甸風雲:翁山蘇姬的真實故事.
    作者:哲空空來源:
  • 助力抗疫 緬甸中華總商會為當地捐贈7億緬幣
    中國僑網11月23日電 據緬甸《金鳳凰報》微信公眾號消息,日前,緬甸中華總商會向緬甸新冠肺炎防控國家級中央委員會及仰光省新冠肺炎防控與緊急應對委員會捐款,助力抗擊疫情,捐款儀式在仰光第一醫學大學舉行。在此次捐贈中,緬甸中華總商會向新冠肺炎(COVID-19)防控國家級中央委員會捐資5億緬幣,向仰光省新冠肺炎防控與緊急應對委員會捐資2億緬幣用於市區和縣級的人民醫院,用於醫院升級和改造。捐贈儀式上,緬甸衛生體育部部長敏推博士、仰光省行政長官吳漂敏登、緬甸中華總商會會長林文猛分别致辭。
  • 從緬甸瓦城走出去的HTC智慧型手機創始人周永明
    一說起HTC手機,大家應該都知道,有些朋友甚至用過或正在使用HTC旗下的某一款手機。
  • 5千人民幣換成110萬緬甸元,在緬甸能幹嘛?旅遊「老司機」告訴你
    5千人民幣換成110萬緬甸元,在緬甸能幹嘛?旅遊「老司機」告訴你目前現在最火熱的一個賺錢項目就是旅遊業,因為很多人的工資都漸漸上漲了,在工作之外的空閒時間就會找些別的事情打發時間。如果想出國卻不想距離太過遙遠的話,可以選擇周圍比較近的地方,比如緬甸,如果5000人民幣換成110萬元緬甸元,在緬甸能拿來幹什麼?旅遊「老司機」告訴你。如果想要去出去放鬆一下,就應該選擇環境比較好的地方,南方就是一個溫度非常適中的地方。特別是離我國國境比較近的,像泰國寮國緬甸等地方都很不錯。
  • 原國立第二華僑中學老校友回渝參加「校史展」
    原國立第二華僑中學老校友回渝參加「校史展」   中新網重慶6月4日電 (譚川平 韓璐)記者從重慶市僑聯獲悉,日前,來自廣東、海南、湖北、重慶等地的30餘名國立第二華僑中學(現江津區繼僑小學)老校友齊集一堂,共同見證「僑中校史」展覽的隆重開幕。
  • 南洋華僑在僑居地抗擊日本侵略者(組圖)
    緬甸華僑青年組織戰時工作隊。圖為工作隊高舉隊旗在曼德勒市街頭宣傳抗日。走在隊伍前面的是著名詩人張光年(光未然)。緬甸華僑戰工隊用中緬兩種文字填詞的抗日歌曲。緬甸華僑抗日救亡刊物《新知周刊》和緬華戰工隊的傳單。
  • 僑資企業亞太國際控股集團多舉措馳援緬甸抗疫
    紅網時刻4月14日訊(通訊員 華安)日前,亞太國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佘倫凱把緊急從中國採購的一批抗疫醫療物資捐贈給緬甸克倫邦省政府,支援緬甸人民的「抗疫阻擊戰」,與緬甸人民一道構築抗擊疫情最堅實的堡壘。
  • 節奏部落老司機們帶你逛遍2017華僑華人春節聯歡晚會
    2017年「遠方的思念——華僑華人春節聯歡晚會」今天(1月18日)在福州海峽奧體中心錄製,晚會將於正月月朔在東南衛視、海峽衛視和各大洲華人電視臺同步播出
  • 緬甸政府覺悟吧!危難時刻是華人挺身而出!
    這次病毒考驗的不僅只是衛生服務體系,它考驗了全體人民的團結心及愛心病毒無情,我們(人間)有愛(作者:郭兆永醫師)本人來自克欽邦的八莫(Banmaw)縣,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緬甸醫生,是吃八莫大米,喝八莫水,呼吸緬甸空氣長大的一個緬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