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108課:《詩經》「苕之華」裡的「苕」是什麼?

2021-02-13 三個小布丁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08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1、薔。在現代漢語薔是繁體字。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sè。給的解釋是:「薔,薔虞,蓼。」顯然,這個字的本義跟我們現代漢語裡說的薔薇的「薔」不是一字,因為薔薇的薔,古字已經講過,是「蘠」(見72課)。雷浚的《說文外編.俗字.廣韻》裡有這樣一段:「薔,薔虞,蓼。……蘠靡,虋冬也。……二字截然不同。薔薇之薔,為蘠之俗省,適與薔虞相犯,俗字往往如此。」因此,薔的本義是蓼科植物澤蓼。《爾雅.釋草》:「薔,虞蓼。」郭璞作注說:「虞蓼,澤蓼。」澤蓼為蓼科植物水蓼的全草,生在溼地,水邊或水中,入藥可化溼,行滯,祛風,消腫。樣子如圖:

(澤蓼)

本義之外,(1)它還指另一種草的名字。《管子.地員》:「山之材,其草兢與薔。」尹知章註:「音嗇,草名。」(2)薔還是一個姓氏。《潛夫論.志氏姓》有載。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qiáng。這是後起讀音,就是指薔薇。《廣韻.陽韻》:「薔,薔薇。」薔薇,薔薇科落葉灌木。莖硬多刺。羽狀複葉。初夏開花,有單瓣、復瓣之別,色有紅、粉紅、白、黃多種。是著名觀賞植物。樣子如圖:

(薔薇)

2、苕。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讀音tiáo,給的解釋是:「艸也。」《爾雅.釋草》:「苕,陵苕」邵晉涵《爾雅正義》:「謂之陵苕,所以別於《陳風》之『旨苕』也……《本草》有紫葳,《唐本》注謂之凌霄。蔓生,依大木,久延至顛。」顯然,苕的本義就是指的凌霄花。凌霄花,又名紫葳。是紫葳科、凌霄屬攀援藤本植物。落葉木質藤本,借氣根攀附在其他物上。羽狀複葉,小葉卵形,邊緣有鋸齒,花鮮紅色(亦黃色),花冠漏鬥形,結蒴果,喜歡排水良好土壤,較耐水溼、並有一定的耐鹽鹼力。有藥用價值,可行血去瘀、涼血祛風,也具有不錯的觀賞價值。樣子如圖:

(凌霄花)

《詩經.小雅.苕之華》裡有經典詩句:「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其中的苕就是凌霄花。詩句的大意是凌霄開花啊,顏色鮮黃。心裡真憂愁啊,痛苦又悲傷!這是饑民自傷不幸的詩。

本義之外,苕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苕菜。又叫翹搖。即紫雲英,是豆科,黃耆屬二年生草本植物,紫雲英是一種重要的綠肥作物,其固氮能力強,利用效率高。同時,它還是一種牲畜飼料,適口性好,各種家畜都喜歡吃,營養豐富。另外,它還是重要的蜜源植物。它的種子還可入藥,有補氣固精、益肝明目、清熱利尿之效。樣子如圖:

(紫雲英)

《詩經.陳風.防有鵲巢》:「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裡的「苕」就是指紫雲英,與上面《小雅》所指的凌霄花不同。

(2)指蘆葦的花穗。這個意思,我們在前面的課程中已經提到過。《荀子.勸學》裡有:「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楊倞注說:「苕,葦之秀也。」這段話的大意是:(蒙鳩)用羽毛編製做窩,還用毛髮把窩編結起來,把窩系在蘆葦的花穗上,風一吹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蘆葦花穗樣子如圖:

(蘆葦花穗)

(3)水名。苕溪的簡稱,在浙江省境內,就是著名書法家寫《苕溪帖》的那個苕溪。

(米芾《苕溪帖》局部)

此外,苕還是姓。《萬姓統譜》有記載。

苕的小篆寫法如圖:

(苕的小篆寫法)

3、<上艹下楙>。這個字GBK字庫沒有。讀mà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也。」萺的本義就是一種草,至於是什麼草,實在無據可查。只能暫時存疑。

<上艹下楙>的小篆寫法如圖:

(<上艹下楙>的小篆寫法)

4、萺。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mào。給的解釋是「艸也。」萺的本義就是一種草,具體是什麼草,同樣沒有資料可查。也只能暫時存疑。

本義之外,萺還指草覆地的樣子。《正字通.艸部》有:「萺,艸覆地貌。」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mù。專用於「萺蓿」即現在的苜蓿,苜蓿是苜蓿屬植物的通稱,俗稱金花菜,是一種多年生開花植物。苜蓿的營養價值很高,有清脾胃、利腸、下膀胱結石的功效。樣子如圖:

(黃花苜蓿)

萺的小篆寫法如圖:

(萺的小篆寫法)

5、茆。讀mǎ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鳧葵也。……《詩》曰:『言採其茆』」這裡指的《詩經.魯頌.泮水》裡的:「思樂泮水,薄採其茆。」《毛傳》解釋說:「茆,鳧葵也。」陸德明釋文:「鄭小同云:『江南人名之蒪菜,生陂澤中。』」所以茆的本義就是蓴菜。這種菜50課講「䖂」字時已經說過:蓴菜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性喜溫暖,適宜於清水池生長。《齊民要術》上記載:「蓴性純而易生,種以淺深為候,水深則莖肥而葉少,水淺則莖瘦而葉多。其性逐水而滑,故謂蓴菜」。樣子如圖:

(蓴菜)

本義之外,茆字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草叢生,形容茂盛。《玉篇.艸部》:「茆,茂盛貌」。(2)藥草女菀。記載在《名醫別錄》:「(女菀)一名白菀,一名織女菀,一名茆,生漢中川谷或山陽。女菀是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女菀的根或全草。有溫肺化痰,健脾利溼的功效。樣子如圖:

(女菀)

(3)通「茅」。茅草,如:茆屋。《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楚國之法,車不得至於茆門。」陳奇猷註:「茆,茅字同。」張藉的詩《送韓侍御歸山》裡有:「新結茆廬招隱逸,獨騎驄馬入深山。」

此外,茆還是姓。《萬姓統譜》有載。茆的小篆寫法如圖:

(茆的小篆寫法)

6、荼。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t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荼,苦荼也。」《爾雅.釋草》:「荼,苦菜。」邢昺作疏說:「葉似苦苣而細,斷之有白汁,花黃似菊,堪食,但苦耳。」《詩經.邶風.谷風》裡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誰說荼菜菜苦無比,我吃著卻甜似薺菜。苦菜是菊科植物苦定菜的嫩葉。藥食兼具,多年生草本植物。味感甘中略帶苦,可炒食或者涼拌。樣子如圖:

(苦菜)

本義之外,還有他意,舉常用的說說:(1)因為荼菜味苦。荼又用來比喻苦,痛。(2)另外有個重要的字義是茅草、蘆葦之類的白花。《詩經.豳風.鴟鴞》有:「予手拮据,予所捋荼。」《毛傳》解釋說:「荼,萑苕也。」萑、苕都是我們學習過的字,意思當然很明白,萑是荻,苕是葦花。總之是茅、蘆、荻之類的花叫荼。蘆葦花盛開之後遠遠望去一片潔白。如圖:

(蘆葦花)

由此有個成語叫如火如荼,其中的荼,指的就是蘆葦或茅、荻的白花,出自《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左右都是萬人方陣,一邊穿白裝,一邊穿紅裝,一邊看上去如火,一邊看上去如荼。因此,如火如荼的意思就是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比喻軍容之盛。現在用來形容旺盛,熱烈或激烈。

(3)雜草。《詩經.周頌.良耜》有:「其鎛斯趙,以薅荼蓼。」孔穎達疏引王肅稱:「荼,陸穢,蓼,水草。」(4) 通「塗」。即爛泥,比喻苦難。生靈塗炭,現在寫作生靈塗炭,所謂的塗炭指爛泥和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裡。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chá。《爾雅.釋木》有:「檟,苦荼。」郭璞作注說:「樹小如梔,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採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顯然,字義上,荼也有茶的意思。魏了翁《邛州先茶記》:「茶之始,其字為荼」也就是說,茶字是由荼發展來的。據顧炎武的《唐韻正》解說:茶荼因為古時沒有麻韻,所以荼讀為徒,到梁以後,有了茶的讀音。又把荼字減了一畫,成了現在的茶。

(茶樹)

(三)這個字的第三個讀音讀作yé。用于姓氏,《地理志》載:「長沙國荼陵。」師古曰:「荼,音弋奢反,此正琅邪者之邪同音。蓋人地名物自有此讀。」

(四)這個字的第四個讀音讀作shū。有幾個意思:(1)玉扳,古朝會時諸侯所持的器物。《荀子.大略》:「天子御珽,諸候御荼,大夫御笏。禮也。」不同的人拿不同的器物上朝。(2)通「舒」,徐緩的意思。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有:「荼,假借為舒」《周禮.考工記.弓人》:「析角無邪,斷目必荼。」鄭玄注引鄭司農去:「荼讀為舒,舒,徐也。」

荼的小篆寫法如圖:

(荼的小篆寫法)

讀《說文解字》為什麼必須以小篆為標準字形做線索是有原因的:1、《說文》以篆字為體系撰寫,每個字條都以篆字居先,部首也是根據篆字字形來劃分的;2、《說文》分類歸部,總結出篆字構形的總體規律,勾畫出篆字構形的完整系統,對後續的隸書、楷書演化起了指導和規範作用,也是現代人研究古代文字的經典,作用無可替代。3、《說文》對正確識讀篆字不可或缺,是判斷篆字(特別是小篆)正誤的主要標準。

(【說文解字】之108,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紅安苕
    什麼是紅安苕?介紹說,紅安苕,顧名思義,這是產於紅安縣的紅薯,在當地,農民們都把紅薯稱作「苕」。好在我哥後來考上了大學,成為我們村子裡第一個大學生。大家羨慕地說:「終於不再吃紅安苕了。」偏偏,我哥今天最愛吃的,還是紅安苕。他學醫,大學畢業那年,好苕啊,本來可以留到大城市,卻非要跑到老家去,說把知識奉獻給人民。所以直到今天,他還是縣城某醫院的一名醫生,好在水平不錯,為人忠厚,口碑又好,深受病患歡迎。我侄女常說:「當年你要是留在大城市,今天就不得了了。」
  •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裡「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06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 《說文解字》第84課:《詩經》「芃芃其麥」,「芃」為何意?
    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4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芃。《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盛也。從艸凡聲。《詩》曰:「芃芃黍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依照《韻會》認為應當是「艸盛貌」,不管第三個字是「也」還是「貌」,芃的本義大致是草茂盛的樣子的意思。《詩經.鄘風.載馳》裡說:「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毛傳》給的解釋:「芃芃然方盛長」。《詩經》這一句大意是:田野裡的麥子繁盛茂密,我慢慢在其中穿行。
  • 湖北人說「苕」,真不一定是罵你
    跟朋克感十足的「個斑馬」相比,「苕」的確要顯得溫柔寵溺許多,由於吐槽程度沒有那麼重,慢慢也成了「愛稱」,當男女朋友互相笑著說對方「你個苕貨」的時候,咦,戀愛的酸臭味兒撲面而來~至於「苕」在湖北的另外一個意思,是紅薯,能把一個普普通通的食物名字變成常用的方言
  • 小芳和二苕的私房話(上)
    特别致意因為疫情滯留在外地的黃岡老鄉,願你們聽聽家鄉話,聊慰思鄉之情!小芳跟二苕的私房話(上) 小芳:苕哥,你翻來翻去,像個烙粑一樣,怎麼啦?是不是睡不著?我倆聊聊天要得嗎?你莫嫌我囉嗦哈!我要是不跟你咵幾句,就快憋死了!二苕:天天吃了困,困了吃,現在才九點鐘,怎麼睡得著啊?
  • 《說文解字》第76課:《詩經》裡「四月秀葽」中的「葽」是什麼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76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芒。這個字有三個讀音。徐鍇的《說文系傳》裡說:「藍、蓼屬華作穗也。」藍、蓼,我們在41課、44課已經講過「蓼」、「藍」兩字,是植物,那麼,就是指這類植物開的花。花狀如穗,所以,徐鍇說「作穗也」。如圖:
  • 從《詩經》裡走出的這五種植物,現在叫什麼?
    《詩經》裡記錄了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六世紀的詩歌,詩經裡有大量關於植物的描寫,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裡面的「荇菜」就是現在的水鏡草,也叫金絲荷葉。關於《詩經》裡的植物還有很多描述,下面就挑五種《詩經》裡提到的植物,你知道它們現在叫什麼名字嗎?(一)堇(jǐn)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 《說文解字》第91課:《詩經》裡的「如履薄冰」,你能讀準嗎?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fà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浮水中皃。」(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bó。給的解釋是:「木薄也。」僅看這句,很難理解。好在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吳都賦》:『傾數薄。』劉注曰:『薄,不入之叢也。』按: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就是林木密集叢生處,密集的程度到了「不可入」的程度。《楚辭.九章.涉江》有:「露申辛夷,死林薄兮」露申(有人考證說露申就是玫瑰)、辛夷花死在荒野裡,因為林木密集,它們受逼迫得不到營養而死。
  • 《說文解字》第102課:《詩經》裡「卉木萋萋」,「卉」是何意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02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 夾江一村民用倆小時挖出一個「大腳板苕」!
    近日,樂山市夾江縣的村民冷正華的家人從地裡挖出了一個約40斤重的「腳板苕」,引得全村人嘖嘖稱奇。日前,小編來到冷大爺的家裡,他迫不及待地擺出了前幾天剛收穫的「腳板苕」。「腳板苕」外觀比較完整,表皮油潤,由10多個大分叉組成,這些大的分叉又延伸出了更多的小分叉。大家你看看我摸摸,都很好奇。有熱心鄰居搬來了臺秤,要秤秤它到底有多重。冷大爺的兒媳婦黃桂芳說:「剛挖出來的時候還要重一點,放在家裡幾天時間水分蒸發了一點,現在過了一個星期還有近40斤。」
  • 《說文解字》第85課:《詩經》「蔋蔋山川」,」蔋蔋「是何意?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5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 《說文解字》第114課:《詩經》「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先把標題裡問題的答案放在前面:(1)《詩經》裡的「汔可小康」,「小」指的是稍微、稍稍;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的「小」是「輕視」的意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14課,同樣是講三個字,其中兩個是「茻」部漢字,一個是「小」部部首漢字小,具體如圖:
  • 陸居仁的草書《苕之水詩》
    釋文 苕溪之水天目來,月華倒浸瓊瑤臺。士龍雲孫住溪穴,生禽玉兔出明月。玉兔秋毫勁於鐵,崑崙嶰竹昆刀截。束毫管竹齊且尖,脫穎不數毛錐銛。來供雲窗才一執,逸興橫生風雨意。 陸居仁 ,生卒年不詳,字宅之,號巢松翁,又號雲松野褐,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元泰定三年(1326年)舉鄉試,隱居不仕,教授以終。工詩,與楊維楨、錢維善相唱和,死後與楊、錢同葬千山東麓,人稱「三高士墓」。善書法。有《雲松野褐集》傳世。《苕之水詩》 陸居仁書,紙本,手卷,縱28.2cm,橫130.7cm,草書,41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凌霄丨苕之華,芸其黃矣
    ↑非洲凌霄,攝影:蔣某人查詢非洲凌霄資料之餘,重溫了《詩經名物圖解》中的凌霄——苕。翻到「苕之華」,上世紀中葉日本人細井徇彩繪的凌霄,頗有古意。想起夏天那次夜遊恭王府,因找不到正門,騎著小黃車在胡同裡穿梭,一拐角,眼前突然出現一片藤蔓,瀑布一樣從二樓的陽臺傾瀉而下,橘紅色喇叭狀的花朵翹立枝頭,一齊迎向斜陽。雖然戲馬上就要開演,還是忍不住停下車拍照。
  • 《說文解字》第78課:「遍插茱萸少一人」裡的茱萸是什麼?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78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 《說文解字》第71課:歐陽修「蔚然而深秀者」裡的蔚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71課,講的是「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如圖:(今天要解說的六個漢字)
  • 《說文解字》第97課:《詩經》裡「薄採其茆」中的「茆」是何意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爾雅.釋言》裡說:「若,順也。」郝懿行《爾雅義疏》說:「若者,《釋詁》云:『善也。』善者,和順於道德,故又訓順。」比如《詩經.小雅.大田》:「播厥百穀,既庭且碩,曾孫是若。」大意就是:播下黍稷等穀物,苗兒既挺拔又茁壯,曾孫和善又開心。這還是祈年詩,曾孫是周王的自稱。(2)通「諾」,應允。比如《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名理》裡有:「若者,言之符也;已者,言之絕也;已若不信,則知大惑矣。
  • 《說文解字》第87課:「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mà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細草叢生也。」《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覆蔓。從艸毛聲。《詩》曰:『左右芼之。』」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給的解釋是「覆地蔓延。」這是芼字的本義。就是草鋪地蔓延的意思。此外,芼字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拔取。《爾雅.釋言》裡說:「芼,搴也。」郭璞作注說:「謂拔取菜」《詩經.周南.關雎》裡的「參差荇菜,左右芼之。」《毛傳》給的解釋是「芼,擇也。」
  • 詩經裡的植物,美了3000多年,有圖有真相!
    我們從小就背詩經,詩經距今天已經有3000年了,裡面有很多經典詩句裡都會提到某一種植物,小時候只覺得那些植物美,卻根本不知道長什麼樣,今天花花就來帶大家一一認識!1、荇菜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