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題是河南特崗考試中得分的重要題型,2020年特崗考試中一共三道案例分析,涉及考點分別是:教育法規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育現代化對教師的影響、思維定勢。相比之前的考點,材料內容更加靈活,考點逐漸具體化,需要考生依據材料中的內容正確分析出具體的答題要點,梳理好答題思路,方能在這考試的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接下來就帶著大家梳理一下案例分析題的答題思路。
案例分析題,顧名思義,我們要分析案例,結合案例作答。同時題目中在給出案例或材料後,會明確要求作答的考點。所以我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結合最後的問題明確考點,在頭腦中回憶自己學過的相關知識;第二步是閱讀材料,第一遍看材料內容,第二遍結合材料內容匹配相關的知識點,同時要依據材料回憶學過的知識,簡單標註在材料中;最後是整理答案,結合標註好的要點,按照總分總的格式書寫答案,先總寫材料體現的相關知識點,再分寫每一點的答案,寫的過程中按照理論+理論分析+材料中……,方便改卷老師快速找到要點,同時明白要點和材料出處的匹配,最後再結合自己教學進行總結。
下面以本次考試案例分析題的第三問為例呈現參考答案,以便大家參考。
案例分析題第三題題目及答案
阿西莫夫是世界著名的科幻作家,有一次,一位汽車修理工對他說:「有一位聾啞人,想買幾根釘子,就來到商店,對售貨員做了一個這樣的手勢:左手食指立在櫃檯上,右手握拳做出敲擊的樣子。售貨員見狀,想給他拿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搖頭,於是售貨員就明白了,他想買的是釘子。聾啞人買好釘子,剛走出商店,接著進來一位盲人,這位盲人想買一把剪刀,請問:這位盲人將會怎樣做?「阿西莫夫順口答道:「盲人肯定會這樣——」,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狀,聽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車修理工笑著說:「盲人想買剪刀,只需要開口說:『我買剪刀』就行了,他幹嘛要做手勢呀?」
請結合案例運用心理學知識分析:
(1)該案例反映了什麼心理學效應?
(2)該心理效應對學生的學習有什麼影響?
【參考答案】
(1)該案例反映的是定勢效應。
①定勢通常指先於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有時也稱為心向。定勢的形成往往是由於先前的反覆經驗,它發生於連續的活動中,前面的活動經驗為後面的活動形成一種準備狀態。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②該案例中阿西莫夫在回答了關於聾啞人的相關問題後,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在回答盲人的相關問題時便嘗試用同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體現了定勢思維。
(2)定勢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影響表現為兩種:促進和阻礙。定勢既可以成為積極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為阻礙學習產生的潛在的消極的心理背景。
①思維定勢是一種按常規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它可以將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與當前問題情境建立聯繫,利用處理過類似的舊問題的知識和經驗處理新問題,或把新問題轉化成一個已解決的熟悉的問題,從而為新問題的解決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從而省去許多摸索、試探的步驟,縮短思考時間,提高效率。
②但是思維定勢不利於創新思考,不利於創造,它容易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慣性,養成一種呆板、機械、千篇一律的解題習慣。當新舊問題形似質異時,思維的定勢往往會使解題者步入誤區,造成知識和經驗的負遷移。該案例中阿西莫夫藉助頭腦中的定勢思維回答關於盲人的問題體現了思維定勢的阻礙作用。
③定勢對學習究競是積極的影響還是消極的影響,這取決於許多因素,關鍵是學習者在解決問題時首先能意識到定勢的這種雙重性,具體分析學習情境,既要考慮如何充分利用積極的定勢解決問題,同時又要打破已形成的僵化定勢,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