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前夕,蘇聯紅軍步兵師編制的調整

2020-12-14 鐵血戰史1927

導語:本文接二戰蘇聯陸軍部隊的編制發展史(1941~1942)

蘇聯紅軍步兵師編制的調整

蘇聯紅軍的步兵師也是個多兵種的混合體,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夕,1941年4月份的時候,蘇軍步兵師的規模還是挺大的,這個時候蘇軍剛剛通過了一個新的步兵師編制。新步兵師的編制下轄三個步兵團、兩個炮兵團、一個反坦克營、一個防空營、一個偵察營、一個通信營、一個工兵營、一個汽車運輸營以及一個醫護營,總人數約有1.5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步兵師的編制表上還有1200餘支衝鋒鎗,但它只是個紙面數據,實際上衝鋒鎗大多配屬給人民委員會跟邊防軍,陸軍步兵師裝備的賊少;兩個炮兵團,其中一個團有三個炮兵營合計裝備12門76mm加農炮和24門122mm榴彈炮,另一個炮團有兩營,合計裝備12門122mm榴彈炮和12門152mm榴彈炮,另外每個團還有3挺重機槍,這些都是紙面數據,實際上能擁有這個數量火炮的步兵師很少;反坦克營裝備的是18門M1937型45mm反坦克炮;防空營下面三個連,每連四門高射炮,合計8門M1939型37mm高射炮和4門M1931型76mm高射炮;步兵團還下轄一個防空連3個排裝備的都是重機槍。

另外步兵師還裝備16輛輕型坦克、13輛裝甲車、3000多匹馬以及500多輛汽車,當然這也是紙面數據;在1941年6月上旬的時候,每個步兵班的編制表上又多了兩把半自動步槍,實際上沒幾個裝備的,大多都給了海軍;另外很多步兵師都不是滿編狀態,戰爭爆發的時候很多步兵師的滿編率只有百分60~85之間。可以這麼說,這個編制蘇聯剛剛通過,戰爭就爆發了,本來蘇軍是想通過五年計劃加速整軍的,但是希特勒沒給他們這個機會。

蘇德戰爭爆發一個月後,蘇軍又重新弄了個新編制,把炮兵團去掉了一個,只留下一個擁有24門火炮的炮兵團,8門122榴彈炮加16門76炮,反坦克營也被取消了,輔助部隊也有一定情況的縮編。另外步兵團直屬的步炮連只剩下兩個排,裝備4門76mm炮,原先三個排;直屬迫炮連改為4門120mm迫擊炮。步兵營下面的反坦克炮排取消了,原先裝備2門45mm反坦克炮;步兵營下面的迫擊炮連改為排,裝備2門82mm迫擊炮,原先是6門三個排。步兵連的輕機槍也被減少了約一半,重機槍排被撤銷,原先步兵連有3個步兵排和1個重機槍排,重機槍排倆班各裝備一挺1910型馬克沁機槍。改編後的步兵師人數只有原先編制的百分之75,火炮數量減少了約一半,從火力密度來說比戰爭爆發前的步兵師火力減少了約一半。

本文的時間在1941年初到1941年七八月份之間,因為步兵師編制調整的很頻繁,可能只隔了一個月就調整了,所以我劃分的比較詳細,如果有數據不準的話,大家可以在評論裡面留言。

本文由鐵血戰史1927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相關焦點

  • 二戰蘇聯陸軍部隊的編制發展史(1941~194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陸戰最慘烈、規模最龐大的就是蘇德戰場,雙方的戰役動輒就是上百萬人的大會戰。蘇聯的軍力最高的時候更是超過了1100萬人,要指揮如此大規模的軍隊,其編制是非常複雜的,而且隨著戰事的發展,蘇聯陸軍編制也一直在發生變化,本系列將會簡單講解一下二戰中蘇聯陸軍的編制變化史。
  • 野戰尖兵:淺談二戰德軍步兵師編制的中期發展
    《二戰初期德軍步兵師人員編制和裝備的發展》本文接這篇文章,繼續講解二戰德軍中後期的步兵師編制影響二戰德軍中後期編制的原因包括兵源的數量、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以及戰爭的失利,戰爭的失利主要指前線慘敗導致損兵折將、武器丟失或者損耗嚴重等。
  • 蘇德戰爭前,希特勒的哪些準備,讓史達林認為德國不會進攻蘇聯?
    蘇德戰爭前,希特勒的哪些準備,讓史達林認為德國不會進攻蘇聯?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帶著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等國家,開始巴巴羅薩行動,一共集中550萬軍隊,兵分3路向蘇聯發動全面進攻。
  • 看看蘇德戰爭前蘇聯在幹啥,就知道德國為何要打蘇聯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軍隊全面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對於蘇德戰爭爆發的原因,人們向來眾說紛紜,一直爭執不休。但實際上,看看蘇德戰爭前蘇聯在幹什麼,就知道德國為何要打蘇聯?首先,在戰略態勢上,蘇聯人表現的非常強勢。
  • 蘇德戰爭中,蘇聯紅軍和德國國防軍如何獲得乾淨的飲用水?
    眾所周知,蘇德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陸戰規模最大,也是最血腥的戰場。而交戰雙方如何獲得乾淨的飲用水其實是個比較冷門卻很有趣的話題。由於蘇聯紅軍在整個戰爭中的大多數時間裡是在本土作戰,因此行軍過程中的紅軍各單位基本是就地取材,從當地的可用水源取水,可能是從城市供水系統、村莊的水井中取水,也可能是從就近的河流、溪流或湖泊中取水。但是從河流、溪流和湖泊中取水,對其衛生控制就十分講究了。軍事衛生學家必須確定水質,選擇對其淨化和消毒的方法,然後方可飲用。
  • 蘇聯紅軍最想毀掉的老照片,蘇德戰場最不堪的一幕幕,恥辱至極!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軍兵分三路突入蘇聯蘇聯在戰前雖然從多個渠道獲得過戰爭可能爆發的情報,但很多情報之間是互相矛盾的,具體入侵時間的情報相差非常大,使蘇聯政府不知道德國入侵的具體時間甚至都不知道德國是否會入侵蘇聯。
  • 蘇聯戰爭期間的黑麵包,為何會受到人們如此歡迎呢?
    按照紅軍1941年9月制定的標準,野戰部隊每天的配給士兵糧食包括800-900克黑麵包,150克肉,100克魚,油脂30克,菸葉20克,不過隨著條件惡化,配給量也在減少,一度減少到了每天只有225克黑麵包。在蘇聯的衛國戰爭中一直都是蘇德雙方士兵的主要口糧,特別是蘇聯紅軍非常重視黑麵包的供應,每個步兵師都要配備一個野戰麵包房,隨時供應新鮮的黑麵包。
  • 紅軍時期,我軍為何不採用蘇聯編制?曾經使用過,有幾點不適合
    紅軍時期,我軍很多方面都向蘇聯學習,然而部隊編制卻一直沿用黃埔軍校的編制,這裡面還有一段故事。1927年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後,經過兩年時間,紅四軍已經發展壯大,開闢了大片遊擊區域和根據地。井岡山的紅軍部隊主力,無論源自南昌起義還是秋收起義,其前身都是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國民軍革命軍部隊編制源自黃埔式軍隊編制。1924年9月,依靠蘇聯援助的8000支步槍,黃埔軍校正式組建教導團。這一時期,軍隊受蘇聯早期軍制影響,以「三三制」為原則。1925年8月,第一軍正式組建,下轄三師九個團,團轄三營、營轄三連、連轄三排直至各步兵班。
  • 蘇德戰爭前德國全面碾壓蘇聯,蘇聯被吊打並非偶然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大軍突襲蘇聯,蘇德戰爭一觸即發。蘇德戰爭是一場鋼鐵洪流的決戰,是一場世界頂級工業強國之間的對決。戰爭拼的是工業,打的是國力,德國在戰爭初期打的蘇聯毫無還手之力,蘇聯丟掉了半壁江山。那麼德國為何能吊打蘇聯?
  • 籤了互不侵犯條約的蘇德,為何還是爆發戰爭?蘇聯又為何毫無防備
    二戰時期,蘇聯遭到了來自納粹德國的攻擊。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聯合其諸多僕從國對蘇聯發動了攻擊。面對納粹德國的攻擊,蘇軍顯得毫無招架之力,被打的節節敗退。然而如果縱觀二戰史,我們會發現為了這次進攻,納粹德國密謀多時,蘇聯紅軍也有所察覺。但為什麼最終蘇聯紅軍全無防備,被打的損失慘重呢?
  • 蘇聯戰損巨大都沒事,何以德國損失一個集團軍就斷了東線脊梁?
    對陣雙方是: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署西南方面軍、南方面軍共計6個集團軍,69個步兵師、11個騎兵師和28個裝甲旅,由西南方向總司令蘇聯元帥布瓊尼指揮,對抗以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的39個師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
  • 蘇聯這麼強大,德國為什麼還要發起蘇德戰爭?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了五百五十萬軍隊,對蘇聯進行全面攻打,蘇德戰爭爆發。德國引以為傲的閃電戰也就在這時失效,戰無不勝的德軍就此全盤皆輸,最後被蘇聯反攻柏林。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在歐洲戰場節節勝利的德國,非得和蘇聯硬碰硬呢?要知道,當時的蘇聯人口高達2億,國土面積達到了2000多萬平方千米,是全球第二大工業強國。德國一個月能造出二百三十輛坦克,但蘇聯卻可以製造1500輛。
  • 二戰蘇聯衝鋒鎗編制
    註:本文翻譯自Battleorder於2020年8月發布的視頻「Soviet Stormtroopers: WW2 Submachine Gun Units | Organization & Tactics」(蘇聯突擊隊:二戰衝鋒鎗單位編制與戰術,但這篇只說編制),我為啥不直接搬視頻呢
  • 蘇德戰爭中德國為何兵敗蘇聯?主要原因是準備不足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大軍分三路全面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戰爭初期,德國一路勢如破竹,打的蘇軍節節敗退,一直打到莫斯科郊外。不過最終德國人還是功虧一簣,在戰爭中被蘇聯人翻盤,輸掉了戰爭。德國失敗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德國人準備不足。
  • 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50萬精銳德軍被消耗殆盡
    在研究二戰期間的蘇德戰爭期間,你會發現,這場戰爭中有三場戰役非常關鍵,即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會戰。像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知名度就非常高,被譽為是二戰的轉折點,蘇聯實際上也是通過這場戰役徹底粉碎了德國的「巴巴羅薩」的戰略進攻計劃。但這場戰役真的就是二戰轉折點嗎?
  • 蘇德戰爭爆發的第一天,遭到突然襲擊的蘇聯統帥部是怎樣的混亂?
    此前他就曾懷疑德國人有進攻蘇聯的意圖,並且已經實質做出了準備,只是缺乏能夠說服蘇聯總參謀部的證據。事情緊急,基爾波諾斯不敢怠慢,連忙讓自己的參謀長馬克西姆·阿列克謝耶維奇·普爾卡耶夫中將向莫斯科的國防人民委員會進行報告。
  • 步兵師番號太多造成補充困難
    戰爭初期蘇軍野戰師的編制雖然略遜於德軍和美軍,但是差距並不是特別明顯,造成軍事愛好者「視覺誤差」的主要原因是蘇軍在戰爭的中前期戰損太大,而補充又不及時。美軍步兵師編制人數為15200餘人,主要作戰單元也是三個步兵團,但是有五營炮兵和一營防空部隊,同時輔助人員較多,各師實際人數都突破了18000人。而蘇軍的步兵師在戰爭爆發時編制人員約在14500人左右,雖然比德軍和美軍略少,但差距並不明顯,畢竟歐美軍隊的編制都有互相學習和借鑑的成分,出入不會太大。
  • 蘇德戰爭不到半年,蘇軍29個機械化軍損失殆盡,誰該承擔責任?
    但是歷史的發展並非如此,在蘇德戰爭爆發的第1年,以20個裝甲師為核心的德國陸軍給予了以29個機械化軍為核心的蘇聯陸軍以嚴重的打擊,蘇聯損失了全部的機械化軍,而德軍1個裝甲師都沒有被殲滅!蘇聯對於自己的錯誤直到1940年法國戰爭爆發時才有所認識到,德軍裝甲部隊強大的進攻能力令蘇聯驚嘆不已,直到此時才意識到此前解散機械化軍是一個嚴重的錯誤。當年7月份,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就下令組建9個新型機械化軍,並從1941年2月開始組建另外20個機械化軍。
  • 蘇聯為什麼會和德國籤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在 20 年代中期,蘇聯對外關係的指導思想有兩大主題。一是帝國主義在為爭奪全世界的資源而互相鬥爭,因此戰爭不可避免。戰爭將在帝國主義國家之間進行,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因此對蘇聯的利益和社會主義革命事業是有益無害的。但是帝國主義野心家也肯定會對蘇聯賊心不死,戰爭會直接威脅蘇聯。
  • 蘇德戰爭爆發,日軍曾想出兵蘇聯,為何最後又放棄了?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襲擊蘇聯,蘇德戰爭爆發。這一下東京頓時亂成了一鍋粥,德國閃擊蘇聯,這件事讓日本大為意外,作為盟友,德國根本沒有通知日本,歐洲大戰擴大後,剛與史達林籤訂中立條約的外務大臣松崗洋石喊出一個口號:不必向南洋進軍了,可以北攻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