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別人點亮一盞燈」

2020-12-15 中國青年報

十年前,由光明日報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評選出的首屆「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教師」中,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曾讓億萬觀眾和讀者淚目。那時,本報以《張桂梅:最美的媽媽》《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百個孩子的最美『媽媽』》《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回家》《張桂梅:念念不忘做家訪》等為題,多次報導過張桂梅老師的事跡。

十年後,剛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張桂梅老師,再度感動國人。

已經63歲的張桂梅,現為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作為一個從黑龍江省來紮根邊疆雲南的外省人,她長期獻身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疾病纏身卻奉獻不止,教書育人,用愛心和智慧點亮大批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充分展現了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2008年以來,她已幫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用知識改變了貧困山區女孩命運,並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雲嶺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其動人事跡經本報等多家媒體再度報導後,在全國特別是雲南、四川、貴州、甘肅、湖南等省的教師、學生及幹部中受到了廣泛關注與讚譽。

老師們說:

要無私奉獻,立德樹人

曾任中國教育報駐雲南記者、雲南省高校工委宣傳部副部長的楊雲慧說:「認識張桂梅已有18年,早在2002年就採寫了張桂梅老師事跡,先後寫過6次。每次採訪,都會被她的事跡深深感動,她總會把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事變為現實。向張桂梅老師致敬!」

兩次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進行培訓的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張雅說:「張桂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深刻領悟到『一諾千金、抱柱之信』的脫貧攻堅中國精神。作為農民的子孫,張桂梅點亮鄉村女孩夢想、改變她們人生命運的善舉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她用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展示了時不我待、攻堅克難的擔當精神,是我們虛心學習的時代榜樣。」

「張桂梅老師數病纏身,忍受劇痛,卻堅守貧困山區40餘載;生活清苦,節衣縮食,卻甘將所有付之教育;事無巨細,起早貪黑,只願將代際貧困斬斷;家訪萬裡,苦口婆心,照亮大山女孩的追夢之路。」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曉蘭希望小學教師王力說,「作為城區小學一名普通教師,我從張老師身上學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教育信念不動搖。我們不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之使命,勇挑責任與擔當,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二是堅持清雅作風不懈怠。從熱愛自身工作做起,從踐行點滴做起,從關愛每一名學生做起。三是堅持自身修煉不放鬆。」

被張桂梅老師感動落淚的貴州省赫章縣羅州鎮尖山小學教師劉漢學說:「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人民教師的靈魂,更是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她用自己平凡的工作改變了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的命運。她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退縮,與病魔抗爭,與坎坷較量,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支撐著她那瘦弱的身軀。我是一名鄉村教師,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要把她的精神當作自己的精神財富,從中去汲取養分,竭盡全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學生們說:

學做照亮他人前進的一束光

12月11日,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社會各界代表、老師、學生通過電視收看了「時代楷模」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跡。

「張老師是照亮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束光。我很榮幸成為華坪女高的學生,今後會更加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若以後有幸成為一名醫生,我必當恪盡職守,為更多的人服務,像張老師一樣無私奉獻。」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陳興琳激動地說。

作為湖南師範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章海晨已經來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第一初級中學支教三個多月了,每當他走上講臺都能想起大山深處的「張媽媽」。他說:「這是我來到湘西的第108天,也是我投身教育扶貧最前沿、志願支教的第108天。這裡同樣是大山深處,山路十八彎,同樣有著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望、對未來懷揣憧憬的孩子們。我要像張桂梅一樣承擔起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更應肩負起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紮根鄉村教育扶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教育走得更深,走得更遠。」

西南民族大學學生肖倩說:「從教十二年,張桂梅老師每天都在為改變貧困學生命運而努力。一步一步,她走過山間小路,走進每家每戶,幫助每一個孩子順利上學;一步一步,她用自己的雙腳硬生生走出了一條路,一條讓孩子們走出大山的路,一條讓孩子們擺脫貧困陰影的路。她,就是孩子們的光。我也很快就要畢業走向社會,不管從事什麼行業,我都將努力學好本領,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別人點亮一盞燈,帶來一點光亮。」

幹部們說:

不忘初心,擔當敬業

「學習完張桂梅校長的感人事跡,我熱淚盈眶!作為教師,她用一生詮釋了『立德樹人』的真正內涵,作為黨員,她時刻踐行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她的光輝,像太陽一樣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心田;她的精神,像山嶽一樣撐起了我們的信仰;她的愛,像春風,溫暖了邊疆、溫暖了教育!她消瘦的身軀和沙啞的聲音,在我的腦海裡永不消散!」甘肅省秦安縣隴城教育園區主任、學區校長王旭升這樣說道。

貴州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院長、貴州省「青年英才」陳豔波認為,張桂梅校長感動時代的精神恰恰是時代所需要和弘揚的。他動情地說:「身患23種疾病,12年家訪覆蓋1552名學生,行程累計11萬公裡,將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送進大學……給缺少教育資源的偏遠地區建設免費高中,為受到陳舊觀念束縛的農村女孩找到出路。張桂梅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東西與其說是知識,不如說是這種無私的關愛,學生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社會的回報則是在回應這份愛,傳遞這份愛,散播這份愛。」

「我認真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跡,對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她是新時期堅持在基層工作者的楷模。她和我們一樣紮根於最基層最貧困地區,可她堅強的毅力卻是我所不能及的,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工作一線而感動。」甘肅省鎮原縣融媒體中心幹部、下派新城鎮惠溝村黨支部書記閆鈺這樣告訴記者。

令人高興的是,為以實際行動大力弘揚張桂梅精神,讓更多貧困山區的女孩能夠走出大山,繼續完成高中學業,華坪縣已經成立了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助學會經費來源於會費、捐贈、政府資助等,資金主要用於女高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及華坪縣的教育助學活動。麗江市委、市政府和華坪縣委、縣政府已為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籌集了第一筆助學金200萬元。

(本報記者任維東、呂慎、宋喜群、周洪雙、趙嘉偉)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聚焦時代楷模張桂梅:「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別人點亮一...
    12月14日《光明日報》的報導:《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跡受到廣泛關注與讚譽「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別人點亮一盞燈」》「張老師是照亮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束光。我很榮幸成為華坪女高的學生,今後會更加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若以後有幸成為一名醫生,我必當恪盡職守,為更多的人服務,像張老師一樣無私奉獻。」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陳興琳激動地說。
  • 《光明日報》關注時代楷模張桂梅:「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別人點亮一...
    12月14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刊發了題為《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跡受到廣泛關注與讚譽「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別人點亮一盞燈」》 以下是報導原文—— 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跡受到廣泛關注與讚譽 「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別人點亮一盞燈
  • 每個人頭上都有一盞燈,伸手就能點亮
    第二個人想到:「路途不知道有多遠,我選擇財富,這樣在途中好換取別人的幫助。」這個人選擇了財富後,也迫不及待地走了。剩下了第三個人,他沒有選擇,也不肯離開。命運之神問他道:「你想要什麼?」這個人說道:「我想要一盞燈,可是你這裡沒有。」命運之神說道:「我從不為人準備燈,因為每個人自己都有一盞燈,那盞燈就在你的頭上,伸手就能點亮。」
  • 【雲法動態】夜幕下的金海路1號:每一盞燈,都為「案結事了」點亮
    【雲法動態】夜幕下的金海路1號:每一盞燈,都為「案結事了」點亮 2020-12-12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羊皮卷》:愛是一盞燈,照亮別人也使自己溫暖
    愛字是有新心的,愛從心裡發出然後流到別人的心裡,在人與人之間搭建起一條長長的愛心之橋,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力量。世界上有流血、死亡、欺詐、虛偽,也有腐敗墮落的,也有金迷紙醉,聲色犬馬。雖然這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無法去掃清一切不美好,但是我們能在自己的心裡把這些東西清掃乾淨,還自己一片潔淨的空間,我應該堅信我們的生活是由我們的思想造就的,若我們每個人都能愛自己,愛自己善良樸實的天性,愛自己懂愛並珍視愛的心靈,讓自己的內心始終純潔清澈,仁愛無私,永不放棄對真誠的情感和對美好的人生堅定的追求。
  • 點亮一盞又一盞燈
    為你奉上今日精彩!媽媽餵食寶寶母親餵食幼兒的美妙時刻,你能看見魚兒被送進幼兒的嘴裡。攝影:Souvik Dutta點亮蠟燭在寮國的龍坡邦,僧侶們歡慶著結夏安居的尾聲。在這三個月的雨季期間,僧侶們不可以隨意離開寺廟去旅行,必須專注地冥想修行。
  • 諸葛亮死前點亮49盞燈,表面上是在續命,其實他心生兩大毒計
    諸葛亮之後被命為丞相,當時劉備也在成都建立自己的蜀漢政權。然後這裡也有一個典故就是「他用49盞燈北鬥七星大陣給自己續命」,其實當時的司馬懿也是聽說知道了,就派人四下打聽到底是病倒什麼程度了。諸葛亮一生智多謀,既然點亮49盞燈為自己續命,肯定有自己的道理。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去世的消息讓司馬懿知道了,他肯定會攻打蜀國。
  • 拉什福德:我已經盡了自己最大努力,會在家裡為英格蘭加油
    隨後,他也是更新了自己的社交平臺,表示:「好難過的😔,我從不希望讓這支球隊因為我而失望,但是最近的賽程對我有點太密集了,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我必須集中精力,以自己最好的狀態去迎接俱樂部和國家隊的新賽季,好運小夥子們,我將在家為你們加油🦁。」(編輯:姚凡)
  • 請為樓上的鄰居點亮一盞夜行的燈
    為什麼我們這些低層住戶不捨得點亮自家的門燈,給樓上的鄰居夜行回家照個路呢?第一個原因可能是經濟上的考慮,怕費電,耗了自家錢。按理說住在這裡的住戶,沒有哪一家缺這麼點電費。事實上,門燈那點功耗一年下來也不過幾度電,大功率空調用上一小時,差不多就夠門燈用上幾年了,這樣算起來,電費確實也花不了幾個錢。
  • 姜玉驊: 不卑不亢,不驕不躁,儘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閃耀著獨特光芒我們在這裡等你將小宇宙點亮人物介紹姜玉驊,2018級工程管理學院自動化專業本科生。最好能騰出一整塊時間來做比賽,比賽過程中專注度往往會很高,需要不斷激勵督促自己,另外參加競賽也是一個學習新東西很好的平臺。對於工管同學來說,主要的競賽就是各個系能加保研學分績的比賽和數學建模比賽,除此之外,也會有很多交叉學科的比賽,比如數據挖掘比賽、商賽等,自己感興趣可以多收集信息,找隊友參加,總之一定要做好準備,抓住機會,並且為之付出努力。
  • 正中國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公益
    鄭州正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正中國際"),是一家以"人人財富增值,人人互利互惠"為使命和宗旨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  每一個企業都有責任向社會奉獻公益,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公益,去服務用戶和回報社會,是每一個企業,尤其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最重要的使命。
  • 一盞燈,溫暖的不只是一節車廂
    過了一會,邊上站了一位面容清秀、20歲左右的女生,一手抓著公交車拉手,一手在看手機,但她的手機卻開著手電筒模式,端端正正給寫作業的小女孩打著燈。(1月2日《海峽導報》)這樣的片段讓冬日的寒意都弱了幾分,從這條信息來看,又是一個陌生人之間相互關懷的正能量場景,溫暖著我們柔軟的心靈。
  • 傷都是別人給的,但痛都是自己好的
    傷都是別人給的,但痛都是自己好的1:我不過是你生命中的一個選擇,而你卻是我這輩子唯一的答案;別因為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而使自己活得畏手畏腳。4:每天給自己一個笑臉,告訴自己要開心,因為比起那些在死亡線上掙扎的人,健康地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5:除夕到了,我送你一碗水餃:以幸福為餡,以快樂為皮,以健康為湯,以吉祥為料,再用好運之碗裝著。願你品嘗之後,永遠開心快樂,健康幸福,除夕快樂!
  • 「我的扶貧故事」點亮一盞燈,照亮鄉親們的未來丨印江自治縣新寨鎮...
    就拿「四改一化」項目,為群眾修建「連戶路」這件事來說,在我們看來,肯定是好事啊,它對於改變群眾出行時「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的現狀,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心想肯定會得到大家的支持。  但實際情況卻是紛繁複雜的。具體到每家,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嫌佔了他家的地方;有的不滿意路線的規劃;有的跟左鄰右舍鬧起了矛盾……總之,各種情況層出不窮。
  • 延平郡王祠 點亮一盞燈
    戊戌年一個金風送爽的午後,由廈門市鄭成功研究會與武當真武堂聯合舉辦,以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第四屆鄭成功民間信仰研討會暨武當真武堂中秋聯誼會」就在延平郡王祠廣場隆重舉行。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鄭成功民間信仰研討以及書法書畫、古典漢服舞蹈、歷史悠久的古音樂—南音、傳統樂器—古琴、武當太極等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場演繹,精彩紛呈,好戲連臺。
  • 總有一盞燈,為你而亮
    它們是教二草坪一勺池畔明亮的一撮像螢火蟲閃耀出金綠的微光它們是百家廊下運動場邊溫柔的一束從梧桐樹縫間篩下婆娑月影它們是秋冬交際時穩穩佇立於路邊的一列和銀杏葉一起編織出一張暖和的被為前行的我們隔離開寒冷的風刃它們,就是人大校園裡的燈。
  • 嫻妃的五盞燈竟是黑化後的復仇大計 滅一個人剪一盞燈
    嫻妃的五盞燈竟是黑化後的復仇大計 滅一個人剪一盞燈時間:2018-08-18 14:04   來源:百家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嫻妃的五盞燈竟是黑化後的復仇大計 滅一個人剪一盞燈 劇中佘詩曼飾演的嫻妃真的比吳謹言飾演的魏瓔珞的戲份還要重啊,而且嫻妃一開始就表現出一種與世無爭的感覺,但是在自己家破人亡的時候就徹底的變了一個人一樣
  • 河南息縣李強:撥亮一盞燈 引領一大片
    如今,作為農場負責人,他不但脫了貧,致了富,還承擔起更加光榮的任務——利用自己掌握的反季果蔬種植技術,帶領全村群眾共同致富。「不服貧,不認輸!」昨日,記者在息縣欣茂果蔬示範園家庭農場見到李強時,他正在甘蔗大棚裡忙碌,談起致富法寶,他果斷地給出了六個字。李強至今仍難忘2012年前後在杭州打工的歲月。
  • 拼盡全力撕掉別人給自己貼的標籤,突破自己,戰勝自己!
    拼盡全力撕掉別人給自己貼的標籤,突破自己,戰勝自己!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研究認為人們只要被貼上某種標籤,那麼就會成為標籤內容所標定的人,這種心理現象被稱為標籤效應。愛迪生拼盡全力用事實結果證明了自己。突破了所有人給自己下的結論,成功撕掉了人們給他身上貼的精神病和異想天開的標籤。音樂家貝多芬在徹底喪失了聽覺後,所有人都認為他完了,從今往後只能當個聾子了。
  • 王奕博:我們存在很多問題,回去儘自己最大力量去努力
    王奕博寫道:「一個艱難的賽季,感謝每一位醫務人員,感謝所有為聯賽複賽付出的工作人員。感謝蔣導,劉導,教練組你們辛苦了,謝謝球迷的鼓勵與支持。確實是有點遺憾,我們也確實有很多問題。回去會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