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娥】洛惠渠,洛南人民的精神象徵 ——「緬懷歷史,不忘初心」紀念洛惠渠建成60周年全國有獎徵文大賽 作品展播43

2021-03-05 禹平文學
——「緬懷歷史,不忘初心」紀念洛惠渠建成60周年全國有獎徵文大賽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洛南縣作協舉辦「緬懷歷史,不忘初心,紀念洛惠渠建成60周年徵文活動」。許多老師文友都完稿發送了,我卻遲遲難以動筆,總想著洛惠渠修建完成時自己才剛出生,什麼也不知道,餓了有娘奶,哭了有人哄,從小到大,日子再苦,就是沒有缺過水喝。

可是,拜讀了幾位文友的佳作,以及翻閱了洛惠渠有關資料,我的心才久久不能平靜……

知道了在我們洛南縣保安鎮對面的懸崖峭壁之上,蜿蜒盤曲著一條長63公裡、寬深各1.7米的人工「天河」,這條「天河」就是被洛南老百姓譽之為「生命線」的洛惠渠。它是洛南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築造成的。

掀開歷史華章六十年前,洛南梁塬的人們吃水比吃油還艱難,洛南梁塬丘陵起伏連綿四十餘裡,溝壑縱橫,素有「四十裡梁塬七十二窪」之稱,自古卻是個乾旱塬,幾千年來,梁塬群眾飽受無水之苦。由於缺水,日常吃水全靠澇池蓄集雨水。每年莊稼收成只能靠天吃飯,「十年九旱」,百姓苦不堪言。每逢乾旱的年月,村民們往往成群結隊擔著水桶到洛河挑水,人們行走在曲折的山溝小路上,一晌子往往只能挑一兩回水。那時沒有鐵桶、塑料桶,用的都是木桶,有時一不小心被石頭撞著,水就不停地漏掉,等擔到家裡時,一擔水所剩無幾。生活的苦愁,沒有水的苦焦,已經成了當地老百姓的心病!

回憶我小時去過一位親戚家,那個家就住在土塬上,吃的就是澇池裡下雨聚集的渾濁水,擔回來的水得用石灰撒進沉澱後才能飲用,有時還有青蛙卵,一股泥土怪味,實在難下喉。後來還聽媽媽說,那家伯伯出去討生,(討飯)有一天下著濛濛細雨,大媽把不滿周歲的孩子綁在自己背上去提水,一不小心腳下滑倒,連桶帶人一起掉進那大澇池裡,可憐那鮮活的小生命和苦命的大媽等有人擔水發現喊來大夥救上來時,已無生機……

「苦瓜梁塬黃柏川,人畜飲水都困難,天旱塬上乾瞪眼,雨澇衝刷不得安。」天不降雨,靠天吃飯的日子太難熬。當時有句民謠「四十裡梁塬黃柏川,有女不嫁苦梁塬」高度地概括了那個年代此地人們生活的艱難與困苦!

1957年,當時任洛南縣縣委書記馮培智、縣長張東,看到梁塬的群眾,飽受著「吃水更比吃油難」的疾苦,一心想著解決群眾生活用水困難問題。張東縣長帶領著技術人員,踏遍了洛源保安、梁塬的山梁溝窪,經過勘察測量後驚奇地發現,洛河上遊的地勢居然比梁塬還要高,張縣長激動地向馮書記進行了匯報。經過縣委會議研究討論,最終做出決定引洛河之水上梁塬。

在得到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和肯定後,他們帶領來自全縣各地精壯勞力3300人,說幹就幹。而那個年代是困難時期,人們缺吃少穿,常常餓著肚子,吃了上頓沒下頓,整天出大力、掄大錘的工人們餓了喝稀糊湯,啃豆渣饃。渴了自飲洛河水,最難熬的是晚上,大部分人睡在草棚裡、光席上,草鋪上人擠人,兩三個人才蓋一條被子。冬天飽受寒冷侵襲,酷暑忍受蚊蟲叮咬。

艱苦的生活條件,絲毫沒有動搖他們修建洛惠渠的堅強意志,大家誓死都要鑿出一條活路。要在懸崖峭壁上砌渠、鑿石,需要大量的炸藥、石灰和水泥,可這些都是奇缺的物資,哪裡有呢?炸藥少,工人們就用硝銨和木炭炒制,沒有導火索,就用綿紙包上黑火藥來充當。

有一天,當工程進展到老虎嘴時,遇到了一個大難題,老虎嘴山就像一個龐然大物,橫擋在施工隊員的面前,沒有工作面,只能在山頂打下粗木樁,用一根長繩系在施工隊員的腰間,憑著感覺,一錘一錘地打炮眼。大多數隊員的腰間,都磨出了血痂,胳膊也不能正常彎曲了。在放炮那天,年輕的工人張明哲,自告奮勇擔任起了本次任務,他被吊在半空中,一心專注著拿著火繩,正在由前往後倒退著點炮眼,點了十幾個炮之後,突然發現離他數丈遠的另一個點炮處點著了炮,眼看就要炸了,危急時刻,他用力甩開繩子,腳順勢一蹬,藏在了一顆大石頭下。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之後,煙塵翻滾,巨大的老虎嘴,瞬間垮塌,工人們都喊:「張明哲、張明哲.」,都以為他死了。過了一會兒,煙塵還未散盡,只見張明哲咬著牙爬了上來,黑乎乎的臉上,露出一排牙齒,他顫抖著說:「我命大著嘞,我還活著」。看到張明哲說話,工友們激動地哭了。

天天緊張驚險地打炮眼、裝炸藥,對工人們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傷殘和死亡更是洛惠渠戰鬥團躲不開的陰影。在這個偉大而艱巨的「洛惠渠」工程中,有16人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有6人落下了終身殘疾。洛南的父老鄉親永遠懷念故去的英雄們!永遠會記住勞苦功高的大功臣們!永遠感激急為群眾所急,想為群眾所想的好縣長、好書記。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戰鬥團隊先後打通懸崖26處,峻岭29座,歷盡了艱難險阻,最終開闢出了一條盤山石渠一一「洛惠渠」!

1959年12月16日,是洛惠渠建成通水的大喜之日,一泓清甜的洛河水,從洛惠渠奔湧而出,流進了梁塬的家家戶戶;流進了乾渴已久的土地。從此,梁塬人再也不用奔波勞累、肩擔桶挑洛河水了;再也不用為生活用水而焦愁;再也不用為天旱無收成而逃荒了。擁有了水澆地,旱澇保豐收。解決了縣城10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

60年的滄桑巨變,洛河水依舊在這裡靜靜地流淌,一如既往地發揮著灌溉和洛南城區水源供給作用。今天的洛惠渠,已不再單純的是解決了全縣人民生活飲用與土地灌溉問題了,它已經成為洛南人的一種精神象徵,它象徵著洛南人民艱苦奮鬥、團結協作、永不放棄的精神。勤勞勇敢的洛南人民,用鋼釺、用鐵錘、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現在重新翻閱洛惠渠建築史,使我們深刻領會到老一輩洛南領導和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在當年生產、生活水平和技術水平相當低劣的條件下,勤勞的洛南人民和有擔當的幹部能夠克服種種困難「引洛水上塬」這一宏偉壯舉,真正體現了我們先輩們勤勞勇敢,重新安排山河的偉大氣魄!為徹底改變洛南40裡旱塬群眾祖祖輩輩乾旱缺水的生存狀況,以縣長張東為代表的共產黨員,以大無畏的氣概和卓越的膽識,帶領洛南人民,歷經艱辛;他們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地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他們把黨的任務、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徹底改變窮山惡水。在懸崖峭壁上建成了「人工天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座艱苦奮鬥的豐碑。洛惠渠是洛南人民戰天鬥地、團結拼搏的一座裡程碑,是激勵後輩人創業的巨大精神財富。是洛南人的精神象徵!

相關焦點

  • 全國首屆沂蒙精神金河文學獎徵文大賽在濟啟動
    大眾網記者 王長坤 攝  大眾網濟南4月8日訊(記者 樊思思) 4月8日下午,「全國首屆沂蒙精神金河文學獎」徵文大賽啟動儀式在山東新聞大廈舉行。自即日起至2015年8月1日,該活動面向全國徵集描寫沂蒙抗戰題材的文學作品,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弘揚沂蒙精神。
  • 密雲區石城鎮開展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慶祝活動
    8月31日上午,密雲區石城鎮「牢記囑託·接續奮鬥」慶祝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文化活動在鎮文體活動中心禮堂舉行。鎮黨政班子成員、各科室負責人、各村書記、主任及第一書記參加了慶祝活動。伴隨著記錄了旱澇永別、潮白改觀的《建設密雲水庫》宣傳片的播放,紀念慶祝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整場活動共分為回顧水庫建成史、緬懷謳歌水庫建成者、牢記囑託·接續奮鬥三個部分。
  • 牢記遵旨,不忘初心!「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延安精神」主題故事大賽成人組複賽圓滿完成!
    牢記遵旨,不忘初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延安聲音。
  • 不忘初心繼往開來,中國紅牛25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韶山市舉辦
    全體約150名與會人員舉行了向偉人銅像敬獻花籃儀式,深切緬懷偉人的豐功偉績。隨著激昂的音樂響起,威武的武警禮兵邁著堅定有力的正步,護送著花籃走向偉人銅像,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仔細整理了花籃上的紅色緞帶。全體在場人員向偉人銅像鞠躬,表達對一代偉人的無限敬意和深切懷念。
  • 「2010笹笹川杯•感知日本」有獎徵文大賽啟動
    由中國青年報社、日本科學協會、人民中國雜誌社共同發起的「笹川杯·感知日本」有獎徵文大賽,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成功舉辦,共有16位獲獎者(包括人民中國雜誌社評選出的4名日文徵文獲獎者)順利地赴日本進行了參觀和交流。
  • 首屆「中華情·中國夢」全國中小學生有獎徵文大賽作品選登(61)
    但連續趕路產生的疲憊又讓出遊的想法不是那麼的強烈,我不斷地在想,要是我們家附近有一個這樣的地方,我能夠很方便的來來去去的,那該有多好啊。今天這個夢想實現了,一個嶄新的公園已經建成了,我們可以來踏青遊玩,也能在裡面學習到很多知識。在鳥語花香中看著面露笑容充滿幸福感的人來人往;再抬眼往前看,還有一個新的兒童樂園也建成了。爸爸不斷說起的國泰民安是不是就是這個樣子呢?
  • 「彧華杯"徵文大賽作品展示(格律詩)(二)
    1921年,在南湖紅船上中國共產黨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發圖強、砥礪前行,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徵程上闊步前進,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百年壯麗史詩。
  • 首屆「中華情·中國夢」全國中小學生有獎徵文大賽作品選登(151)
    我特別喜歡這八個人物的團隊精神,如果有一個同伴被壞人抓走了,它們也一定不拋棄、不放棄這個同伴,既使對手太強大或某種原因暫時的離開,但它們也會找合適的機會再救回同伴,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其實,我還做過一個和美食有關的夢呢!
  • 不忘初心,攜手前行——我院參加新區紀念「五一口號」發布70周年系列活動
    今年是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0周年。4月19至20日,新區政治部開展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0周年座談會和考察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一系列活動,我院四名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代表參加座談會後,赴遵義學習交流,重溫多黨合作歷史,弘揚優良傳統。
  • 我省兩部劇目參演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展播活動
    9月2日晚,隨著音樂會《黃河大合唱》在國家大劇院的奏響,由文化和旅遊部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展播活動拉開帷幕。山東共有民族歌劇《沂蒙山》、舞劇《紅高粱》兩部作品參加此次展演。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紀念黃麻起義勝利九十周年
    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美好未來 中共黃岡市委常委,紅安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餘學武中共紅安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田勝輝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時刻,迎來黃麻起義勝利90周年的紀念日。
  • 牢記遵旨,不忘初心!「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延安精神」主題故事大賽青少年組複賽圓滿完成!
    牢記遵旨,不忘初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延安聲音。
  • 致敬人民英雄·牢記初心使命 | 遼陽市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參觀結束後,政協委員紛紛表示,這次教育活動讓他們詳細了解了那段艱難的歷史,思想受到極大的觸動,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捍衛祖國主權、捍衛正義和平的精神,恰如統一戰線的凝心聚力。作為政協委員,要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合作初心,牢記歷史使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奮鬥!
  • ​庫爾勒市開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五周年紀念活動
    今年的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為緬懷先烈豐功偉績、紀念抗戰偉大勝利、弘揚抗戰偉大精神,庫爾勒市各街道社區、部門、單位開展了系列主題活動。在天山街道天山社區,幹部群眾一同觀看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並進行默哀。活動中,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王成幫為大家上了一堂微黨課,通過講述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再現了中華民族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
  • 廣東啟動第二屆「體育彩票·紅色日記徵文大賽」
    「不忘初心」和「紅色傳承」「不忘初心」以歷史遺蹟和英雄人物等為主要寫作內容。「紅色傳承」以奮進新時代為內容主題,具體包括:紅色文化旅遊觀感、紅色文化經典圖書觀感、紅色文化影視作品觀感、紅色文化舞臺劇觀感、紅色經典音樂歌曲欣賞感受、紅色文化研究思考心得、紅色經歷奮鬥戰鬥日記、紅色生活老日記、紅色文化活動經曆日記、參觀本地改革開放40周年成果展覽觀感、新時代奮鬥人物故事觀感、奮進新時代日記(包括扶貧攻堅、鄉村振興、體育精神、為國爭光等日記)。
  • 李天豪(陝西洛南)||故鄉在洛南
    正因如此,它才留下了積澱千年的農耕文化,留下了大量珍貴文物,留下了古秦人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留下了中國最原汁原味的鄉土世界。這裡交通閉塞,卻留下了一片綠水青山,這裡與世隔絕,卻為傳統文化的發展留下了一片淨土。    早在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了猿人活動的痕跡。花石浪洛南猿人的出土,把整個商洛的文明向前推進了100萬年。
  • 「全國首屆沂蒙精神金河文學獎」徵文啟動
    □記者 於國鵬 報導  本報濟南4月8日訊 「全國首屆沂蒙精神金河文學獎」徵文評選活動今天在濟南啟動,將於8月1日截稿。屆時,活動組委會將邀請全國知名作家、評論家組成評委會,評選出獲獎作品,並於9月中旬頒獎。
  • 體彩「紅色日記」徵文大賽 戰「疫」日記優秀作品出爐
    5月16日下午,第二屆體育彩票「紅色日記」(戰「疫」日記)徵文大賽頒獎典禮在廣東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舉行。  本次徵文活動共評選出突出貢獻獎等5個獎項。其中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等12家單位獲得突出貢獻獎,許欽松等9人獲得特別貢獻獎,廣東作協《廣東文壇》等28家單位獲得優秀組織獎,馬芸等600人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此外,還有1萬名日記作者獲得特別紀念獎。
  • 滕州市馬河水庫建成6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5月28日,市馬河水庫管理服務中心舉辦紀念建庫60周年活動。市委副書記蘇學鋒、市城鄉水務局局長李長瑞、副局長荊震,巖馬水庫、東郭、龍陽鎮負責同志,城鄉水務局相關科室負責人,馬河水庫退休幹部、老同志代表40餘人參加活動。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張也:永遠忘不了陝西人民出版社
    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陝西人民出版社立足陝西,面向全國,出版圖書逾萬種,行銷圖書40多億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繁榮我國出版事業,豐富人民文化生活作出了自己的貢獻70年來,該社以高標準的出版追求,高水準的業務隊伍,高度負責的職業精神,為陝西及國內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有影響的作家、作者,出版了各個時期眾多專家學者的優秀作品,積累了龐大的作者隊伍和讀者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