煢煢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最近BIDU不得了。
沒錯,說的就是納斯達克上市的百度,不僅股價連漲,市值創下年內新高,而且熱潮好像才剛剛開始。
什麼原因?資本市場波詭雲譎,精準原因咱可不知道(手動狗頭)。
但可能與百度近來的新進展密切相關。
巧的是一系列新進展,都集中在自動駕駛領域。
在持續7年之久的研發投入之後,百度Apollo,開始厚積薄發、沿途下蛋,整體商業化都在提速。
為什麼這麼說?不妨來看看有關Apollo的最新評價:
在全球知名金融服務機構瑞銀集團的研報中,瑞銀強調,自動駕駛業務是百度最重要的資產之一。並且,還對標Waymo估值,給予Apollo 100億美元的估值——約為Waymo估值的三分之一,與Aurora估值持平,為Pony.ai估值的近兩倍。放到國內一眾自動駕駛初創公司裡,妥妥地佔據領頭羊的角色。
而且不要以為自動駕駛就只涉及車……
如果你希望全面了解百度Apollo,那現在得從三大賽道、三駕馬車來審視。
百度Apollo是什麼?「三駕馬車」
在不久前召開的第二屆百度Apollo生態大會現場,Apollo全面展示了其在智能交通、智能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最新進展。
這也是百度Apollo的「三駕馬車」。而它們最新的能力又如何呢?
在智能汽車方面,「樂高式」的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讓人大開眼界:
從自主代客泊車到智能助手,從給人看的車機導航地圖到給車看的高精地圖,主機廠們想怎麼組裝,就怎麼組裝。
駕駛艙外,「智駕」系列產品將能適應國內複雜城市道路的L4級純視覺感知解決方案Apollo Lite降維釋放,讓汽車的智能化不僅在泊車域(AVP)得以實現,更進一步被拓展到了行車域(ANP)。
自主泊車,是能自主跨層的那種:
輔助駕駛,是能適應城市道路的那種:
這套方案之所以亮眼,一方面因其易用性,另一方面因其適用性。
易用性,是指純視覺方案相較於雷射雷達,成本更低,更利於大規模上量,這也是特斯拉等車廠堅決要走純視覺方案的關鍵原因。
適用性,則是國內自動駕駛廠商紛紛聚焦的一個難點:如何適應中國複雜的城市道路?在這方面,Apollo Lite不僅在技術能力上可與特斯拉比肩,也比「外來和尚」更適應中國的路況和場景。
駕駛艙內,百度Apollo智能車聯也曬出了最新戰績:70家車企合作,1500萬車主相伴,156億累積公裡。
目前,Apollo已實現超過100萬臺的小度車載OS前裝量產搭載,在2020年智能新車市場佔比第一。並且,官方預計2023年搭載Apollo智能車聯AI能力的車將超過1億輛。
高精地圖方面,Apollo也已經蟬聯市佔率第一名多年,本田、廣汽、長城、北汽、蔚來、威馬等頭部車企紛紛pick。
值得一提的是,Apollo這一套「樂高式」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不僅適用於電動車,同樣也適用於燃油車,可以同步推動電動車、燃油車的智能化進程,堪稱智能汽車殺手級應用。
而從智能駕駛出發,Apollo也正在走向更大的智能交通及城市數字交通運營的舞臺。
在交通智能化方面,如今,Apollo率先在廣州黃埔區當起了數字交通「運營商」。
數字交通運營商模式,與傳統智能交通建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將一次性的技術輸出,改為了持續性的技術運營。基於「ACE智能交通引擎」,Apollo通過貼合實際場景持續升級車路智行算法,給廣州黃埔帶來了創新的智能交通管理體驗。
這既是百度ACE智能交通引擎的首個體系級落地,亦是智能交通新基建提升城市通行效率的一個經典案例。
而在自動駕駛的技術能力上,最新數據顯示,Apollo已獲得北京、長沙兩地無人駕駛開放道路測試牌照,測試裡程超過5.2萬公裡。
同時,Apollo發布的全球首個多場景無人駕駛運營報告顯示,Apollo Go是全球唯一在多城開展Robotaxi與Robobus運營的出行服務,接待乘客超過21萬名。
這樣的成績單,你覺得能打幾分?
但這,還不是今年的全部。
說起來,百度Apollo今年的發布,可以用「頻頻落子」來形容。
AI老司機、5G雲代駕、前裝量產車
還是從自動駕駛講起。
「AI老司機」、「5G雲代駕」、「前裝量產車」,這三個登上央視直播的熱詞,高度概括了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在2020年最重要的進展。
AI老司機,指的是L4級完全無人駕駛能力。
簡單一點講,就是拿掉無人車上的安全員。
人類老司機是由多年駕駛經驗煉成的。AI老司機也一樣,其展現出的能力背後,是超過700萬公裡路測、接待乘客21萬名的安全歷練。
並且,Apollo在這期間保持著零事故率。
不過,正如許多人擔心的,AI能把常規情況處理好,但如果出現了它沒見過的特殊場景呢?
百度Apollo給出的答案是5G雲代駕。
比如在路上遇到了臨時交通管制,按下Robotaxi後座屏幕上的求助按鈕,求助信息就會顯示在「5G雲代駕控制艙」的屏幕上。
在接到求助請求後,「5G雲代駕」可以接管無人駕駛車,改為平行駕駛狀態,幫助車輛解決問題。
基於5G、智慧交通、V2X等新基建設施,5G雲代駕就成了全無人駕駛系統的最強後盾。如此配套服務,無疑將真·無人駕駛的落地商用又往前推進了一步。
而Apollo的前裝量產車,早已在北京、長沙、滄州等多地開跑,並開啟了部分區域無人駕駛測試。其中,在北京和長沙兩地,Apollo是獨家獲得了無人駕駛測試許可。
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會現場,百度表示,相比於改裝自動駕駛車輛,前裝量產車在流水線上就整合了自動駕駛模塊,減少了改裝、拆裝帶來的信號幹擾等問題,極大的保證了車輛的一致性和安全穩定性。
現在,Apollo已經推出了第五代自動駕駛套件。
據Apollo介紹,在成本方面,基於此前四代車型的迭代經驗,Apollo每更新一代車,成本會下降一半,能力卻能提升十倍。
車路行融合的「ACE智能交通引擎」
單車智能很重要,但有了新基建重要一環車路協同的加持,從個人用戶的智能化體驗到整體城市的交通運營效率,無疑都能更快上到新的臺階。
在國內自動駕駛廠商紛紛聚焦V2X(車聯網)之際,在交通智能化方面,今年,百度Apollo率先發布了全球首個車路行融合的全棧式智能交通解決方案「ACE智能交通引擎」。
這一成果還拿下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最高榮譽——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什麼是ACE智能交通?
A,即Autonomous Driving自動駕駛;C,即Connected Road車路協同;E,即Efficient Mobility高效出行。
也就是說,ACE智能交通引擎就是百度在交通領域的所有產品服務所形成的生態,是網際網路+交通、AI+交通的一切產品和服務。
ACE智能交通引擎的底層,指的是包括車、路、雲、圖在內的基礎設施,比如在車內提供智能交互的小度車載,在雲端提供存儲計算等功能的百度智能雲,在底層提供各種AI技術服務的飛槳平臺,還有我們常用的百度地圖。
在這些基礎設施之上,Apollo自動駕駛引擎和車路協同引擎這兩大智能引擎,在技術層面保證了智能出行的能力基礎。
前面已經提到,這一套系統已經在廣州黃埔區實現體系級落地。但其實不止於廣州,「百度ACE智能交通引擎」還在北京、長沙等近20個城市展開了落地實踐:
車主可以通過度小鏡、百度地圖等車內服務觸點,享受到高精度實時道路信息等網聯化服務——具體到下一個紅綠燈應該以怎樣的時速通過的那種。
城市管理者通過場景化的車端、路端和雲端算法聯動,能實現對例如泥頭車等商用車的監管升級。
……
根據百度在北京、廣州、長沙、滄州、重慶、合肥、陽泉、南京等城市開展的實踐經驗,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能夠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這基本上也意味著對於GDP絕對值2.4%-4.8%的增長。
通過ACE智能引擎,百度儼然搭建出了一幅未來城市交通新圖景。
「領先一代」的智能車聯
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是智能車聯。
去年在長沙的第一屆「百度Apollo生態大會」上,Apollo官宣將其自動駕駛開放平臺擴展為三個部分:自動駕駛開放平臺、車路協同開放平臺、智能車聯開放平臺。
其中,智能車聯包括小度車載和Apollo智能車雲兩大解決方案。
歷經一年,商業化落地效果如何?直接來看數據:
整體來看,小度車載日均使用時長120分鐘,日均交互40次。導航方面,小度車載每天為1000+萬用戶提供導航服務,平均每天為車主提供57分鐘的導航服務,伴隨用戶行駛超過10億公裡。AR導航方面,有AR導航功能的車機,車主使用AR導航時間佔總導航時間的56%。這樣的成績,也得到了商業夥伴的認可。目前,百度Apollo智能車聯已經和70多家汽車企業展開了合作,合作車型超過600餘款。
同時,攜手的頭部生態夥伴,例如喜馬拉雅、QQ音樂、蜻蜓FM等,也已達到300家之多。
根據IHS Markit發布的《中國智能網聯市場發展趨勢報告》,目前「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成為智能網聯平臺的重要服務供應商」。而數據進一步顯示,僅今年1-7月,百度實際搭載新車銷量佔比達49%;而其他兩家分別為35%和16%。
產品方面,百度Apollo智能車聯也在持續迭代升級。
比如小度助手,如今不僅可以根據用戶上傳的照片,生成專屬虛擬形象,更強悍的是,基於Feed流交互框架、全雙工多模融合交互、Smlta離在線語音模型等技術,實現了多輪無喚醒式交互。
比如百度地圖汽車版2021,一口氣解決了GPS信號丟失、面對複雜路況應對不足等傳統手機導航的痛點,做到了「快」、「準」、「穩」。
連山城重慶「走錯一個出口,便是重慶一日遊」的盤龍立交橋,都難不住的那種。
有了數據和產品的支持,百度Apollo智能車聯如今有足夠的底氣,打出「領先一代」的標籤。
智能車雲同樣也有重量級升級。
圍繞OEM的三大核心價值鏈,「造好車」、「賣好車」和「用好車」,Apollo推出了自動駕駛中臺、汽車AI中臺、營銷大腦、安全大腦等一些列完整的汽車雲解決方案。在汽車營銷、汽車智能化、用戶用車安全等諸多方面,全面降本增效。
7年投入,厚積薄發
梳理完Apollo的全年成績單,你還覺得百度的自動駕駛,僅僅是無人車嗎?
實際上,在7年堅定的技術投入之後,百度無人車如今在商業化落地新階段,已然展現出一種獨樹一幟的調性。
區別於其他的自動駕駛力量,長沙、滄州、廣州……Apollo所到之處,無不是高舉高打——
自動駕駛、交通智能化、智能車聯三駕馬車齊發,全棧式推進智能交通的變革,跟新基建緊密結合,在To G之路上越走越穩。
7年耕耘,厚積薄發,2020年對於百度Apollo而言,是商業化落地穩步發展的一年,也是實力越來越受市場認可的一年。
但這或許還僅僅是個開始。
當智能汽車越來越成為人們眼中的大勢所趨,伴隨著國家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持續投入,百度Apollo還將如何加速,值得關注。
而百度在技術上的堅持,以及Apollo自動駕駛開源開放的態度,在得到應有的市場嘉獎之後,也成為了鼓勵技術研發、鼓勵創新的最好案例。
原創不易,總要有動力讓工程師們繼續努力。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