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感控-以人為本的感染控制架構

2020-12-12 健康界

院內感控-以人為本的感染控制架構

文: 臺灣臺北榮民總院醫院桃園分院內科部感染管制室主任 劉震龍 醫師

      在2003年SARS期間,許多感控經驗是在摸索中前進,每隔幾天就有新措施或建議事項,令人有目不暇給之感。時至今日,又為了因應各式新興傳染病,例如H7N9甲型流感,乃至於這次2019年底發生的新冠病毒疫情,又有許多更新措施。面對未來不可預知且複雜的疫情或群突發時,要配合的措施勢必更多,許多醫療人員,不禁覺得漸無頭緒。

      而如何提綱挈領、掌握切入點,有效並快速進行感染控制,就成為必須面對的課題。因此,我以「病人、醫療人員、醫院團隊」在感染控制的角色做為切入點,發展使用「以人為本」之觀念,形成一套處理流程。若了解三種角色實務運作及其互動關係,將有助於以簡馭繁。

一、醫療人員如何掌握感染鏈三要素

感染的發生必依於感染鏈三要素,故本架構以醫療人員為核心,其實務操作以掌握感染鏈三要素進行。

1、清除感染源:可避免疫情持續擴大。感染源的儲存窩可存在於人或物,儲存窩如果在人就要進行隔離或治療個案至其無傳染性,另外,除治療感染個案以外,對接觸者也必須進行觀察隔離或投以預防性用藥,這是因為有些傳染病在潛伏期就具有傳染病,例如此次的新冠病毒就已經證明在潛伏期就具有傳染力;感染源如果在物,就必須對其進行完整的消毒或滅菌處理。

2、了解傳播途徑:能知道採用何種隔離措施來阻斷傳播途徑。在醫院內感控或小區疫情處理都是相同的,例如:流行性感冒及肺結核必須各自配戴「適當的口罩」,而登革熱是由病媒蚊傳播,所以其控制措施在於「監測病媒蚊指數、撲殺病媒蚊和杜絕病媒蚊孳生源」。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傳染病具有不只一種傳播途徑,例如:流行性感冒有飛沫傳播及接觸傳播兩種途徑,所以除了使用「外科口罩」來阻斷飛沫傳播之外,也要以「洗手」來阻斷接觸傳播。

3、易感宿主:因其」易被感染」故稱」 易感宿主」。去除其危險因子,轉變「非易感染」,是這要素核心精神。在疫情中接觸者是發病風險的易感宿主,並不是一定會發病,所以接觸者的隔離場所務必和病患完全區隔,不可以將其隔離在同一區域,以免讓原本未被感染的接觸者增加被感染風險。

以上感染鏈三要素是醫療人員在實務操作時必須掌握的,後續在「以人為本」架構中的病人和醫療團隊面向,則在下一部份繼續為大家說明。

二、在「以人為本」架構中病人面向及醫院團隊的感控重點

面對病人」

感控重點以病人正確分類、適當處理、檢體採集與送驗、接觸者處理及解除隔離時機等為實務重點。

1.正確分類

必須依照「診斷標準」將病人分類成傳染性與非傳染性;診斷標準可以有症狀、影像學、檢驗值、旅遊史、接觸史等,必須注意的是診斷標準會隨著疫情擴大常會再進行修正。

2.適當處理

必須有正確分類才能進行下一步驟適當處理。適當處理的目的在以某種特定方式來阻斷致病微生物傳染給健康人員,適當處理可歸納分區隔離(靜態隔離)及防護措施(動態隔離)兩種。有關空間、建築物等靜態硬體措施,屬「靜態隔離」;醫療人員穿著防護設備來執行醫療行為屬「動態隔離」。

3.檢體採集與送檢

在採集病人檢體與送檢流程中,必須依不同危險程度準備防漏容器、或第二層容器,而採檢後,器材必須以感染性廢棄物處理,以免形成環境汙染,增加感染風險。

4. 接觸者處理:

必須注意接觸者可能成為潛在感染源,尤其是大流行時的接觸者和病人的隔離,二者應先分開地點隔離,若接觸者後來發病,再轉入病患隔離區。有些傳染病可以對接觸者進行預防性投藥,例如流行性感冒接觸者,可以使用Tamiflu作為預防性投藥。

5. 解除隔離時機:

現行解除隔離條件通常有兩個因素組成

(1)是症狀改善,例如已經退燒在一定天數之後。

(2)檢驗呈現陰性需達一定次數。此次有些新冠肺炎病患發現有解除隔離後又復陽的情形,因此有人主張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修改為『連續 3 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

「面對醫院團隊」

感控重點以分區分流、動線規劃及直接(間接)保護團隊等為實務重點。

1. 分區分流、動線規劃:

決策者應知道如何規劃硬體分區、分流及人員動線和分組。結合動靜態隔離,就會發展出分區分流與動線規劃;靜態隔離應先決定汙染區、緩衝區與清潔區,隔離區塊或樓層決定後,要同時決定醫病如何分流,分區分流就會形成動線規劃,和不同專業人員在不同區塊應穿著的防護裝備。因應疫情,分區分流,平時宜有事先準備及演練,以免設想不周,臨時難以更改。在分區分流動線規劃時除了感控人員外,最好有各單位負責人參與,例如病房之護理長、清潔人員負責人、工務主管、供膳主管等。

2. 直接(間接)保護團隊:

靜態隔離是在保護隔離區以外所有未著防護裝備的人;動態隔離則在直接保護進入隔離區的醫療人員。動靜態隔離結合所衍生的分區分流、動線規劃,則在直接保護團隊、間接保護個人,避免因交叉感染而引發群突發。

      以上是以人為本架構病人面向及醫療團隊面向。另外,醫院團隊可以自行運用check list分類作為輔助工具,進行快速檢視工作準備是否完整。在「病人、醫療人員、醫院團隊」的三種關係架構分類下,逐次加入細項,依據自身需求事先製作此類表格,就可以在有狀況發生之時,進行全面性稽核查檢,避免感控產生漏洞。

      本人歷經SARS和新冠肺炎病毒兩次防疫經驗,提供從以人的角色為思考方向,介紹「以人為本的感控架構」原意在以簡馭繁,故只涵蓋主要的主幹本體部分。面臨新興傳染病,無論複雜程度多高,仍可依照醫院或機構不同特性在各個枝幹項目加入所需細節。相信,無論如何增加細節,應該都可以在「醫療人員、病人、醫院團隊」三個項目下找到適當歸屬,進行有效且快速的感染控制。

相關焦點

  • 夯實感控基礎,築牢感控疫線!
    後疫情時代,感控工作如何落地?醫務科郭旋主任建議:醫防結合,加強培訓,以人為本,聚焦重點,平戰結合,學科建設。臨床與感控的關係是什麼?援鄂感控醫生汪志方這麼說:臨床與感控相互促進,合作共贏,新冠之後,院感防控也將會由理念變為醫院的「新時尚」。離開大本營,感控工作如何推進?
  • 北京兒童醫院嚴控疫情 實現院內零感染
    實現了院內零感染、服務跟得上的整體目標。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介紹,醫院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嚴格按照院感要求,實現患兒分級分區管理。門診嚴格採取預檢初篩、診臺再篩、醫生問診三篩的「三防三控」流程,確保不漏篩一個患兒。
  •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年會暨醫院感染管理崗位...
    2020年全區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年會暨醫院感染管理崗位培訓班勝利閉幕「講科學,抓基礎,築文化——做好基礎感控,築牢疫情防控網」2020年全區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年會暨醫院感染管理崗位培訓班於2020年11月26日-28日在塞外青城首府呼和浩特舉辦,在知識的海洋裡徜徉兩天後完美落幕。
  • 患者全治癒全院零感染 這家縣級醫院的感控工作是這樣做的
    17年前的「非典」給社會和醫務人員帶來的影響和傷害仍歷歷在目,醫院領導班子深感疫情背景下感控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深感肩上的責任和壓力。隨著我省感染患者的出現,醫院領導班子深深地認識到疫情防控與日常的疾病救治有著天壤之別,必須一手抓救治,一手抓院內感控,甚至院內感控比疾病救治更為重要。基於此,醫院進行了精準防控布局。
  • 李六億:從綏芬河疫情思考我國現階段醫院感控的策略
    哈爾濱新冠肺炎院內感染事件後,多地將新冠病毒檢測作為住院患者的必查項目,這一舉措可否提升感染防控的能力和效率?隨著全面復工復產復學,疫情防控將進入常態化,在此背景下,醫院流程需要作出那些改變?「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已成為目前國內疫情防控的關鍵策略,面對境外輸入性病例,國內醫院感控應採取什麼策略?李六億教授與大家分享的《從綏芬河疫情思考我國現階段醫院感控的策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李教授的講授會給我們感控人以思考與警示。
  • 石家莊市第一醫院感控人:行走在疫情前哨的「特種兵」
    本報河北採編中心 融媒體記者 何良偉 王希榮 劉亞楠 無論是院內還是院外戰「疫」中感控人開啟一鍵無休模式成為行走在疫情前哨的 | 特種兵2月5日,石家莊市第一醫院感染管理控制處副主任護師陳紅巖接到指令,作為河北省新冠肺炎防控指導小組成員,到外市進行感控工作督導檢查。
  • 魯山「感控人」張亞利:女兒口中最好的榜樣
    張亞利是魯山縣婦幼保健院感控科主任、婦委會主任、產房主任,她的愛人在疾控中心工作。自1月21日以來,夫妻倆一直奮戰在抗疫第一線。張亞利是該院疫情防控督導宣傳組的負責人,既要統籌協調,又要親臨一線,督查指導醫院重點部門及科室醫務人員防護情況,奔赴轄區防控點進行防控知識宣教與督導。
  •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爆發,院內感染預防控制怎麼做?
    希望這些經驗分享,對醫務部、護理部和院感部門在進行工作規劃、協調及日常實踐落地時能有所參考。一、醫療機構應成立應急防控指揮系統>>醫療機構常出現的問題:1.人員構成不合理,崗位職責不明確2.未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組織體系僅停留在書面文件上,指揮官和成員的應急素質及醫院整體應急能力反饋不及時,系統整體運行不夠穩健>>應急指揮系統完善建議:1.成立院長直接領導下,醫院感染控制科
  • 我院成功舉辦2020年度感控年會暨感控理論知識和技能競賽決賽
    黨委書記王卉曉,副院長周春、周道平,工會主席於琳娜,院長助理邢桂枚,部分職能科室主任、臨床科主任、護士長和各科室院感監控人員等150餘人參加。會議由院感科主任王雲主持。 黨委書記王卉曉首先致辭,對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全院感控專兼職人員的辛苦付出表示肯定和讚揚,並提出院感工作要繼續完善制度,落實責任,加強培訓,提高所有職工防範醫院感染的能力。
  • 獲獎背後,是衡水市人民醫院感控人不懈的努力
    日前,在「河北省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規範及行業標準解讀」優秀課件評選活動中,衡水市人民醫院(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感控處的趙黎、李華分獲三等獎及優秀獎,這是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代表衡水市參賽首次在省級比賽中獲獎。
  • 安內攘外,長治久安 ——淺談院內/院外長期控糖的胰島素方案
    隨著住院期間血糖控制的好轉,多數患者需積極調整胰島素滴定方案,然而,院內胰島素強化治療通常由於複雜的注射方案難以堅持,使患者在院外長期治療的依從性面臨困境。那麼,如何藉助住院期間的良好契機,來實現院外的長期控糖目標?院內短期強化治療是否依然必要?
  • 青島疫情追問:院內不同樓層,為何會感染?反思養老院常態化管理制度
    2.青島市民政局:關於做好養老服務機構疫情防控的緊急通知3.分享騰訊醫典聯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制定了這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養老院的管理建議」,關於衛生管理部分的節選供各地養老機構負責人、從業人員參考。
  • 臺灣院內感染再擴大 第34病例三次採檢才確診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首起院內感染再擴大!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再新增2確診個案,其中第46例為先前引發院內感染的第34例的兒子,曾到醫院陪病,直到第三次採檢才確診;該起院內感染已是1傳8。第47例則為首例荷蘭境外移入個案。
  • 謹防院內感染:手術期間做好醫護三級防護
    謹防院內感染:手術期間做好醫護三級防護 訪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科副主任韓鳳娟針對近期出現的多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哈爾濱市各大醫院均對門診及病房的患者接診量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她舉例說,對於婦科平診非手術患者,可採用中西醫結合診治,進行網絡遠程就診,減少聚集性接觸,避免交叉感染,日常做到少出門、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對於平診手術患者,醫生結合患者的病情進行分級處理,判斷手術時限類型,以降低患者的健康損失。同時,患者在傳統手術治療基礎上,結合中醫辨證給予中醫藥特色治療,兼顧扶固正氣,增強免疫力,以做到有效抵禦病毒侵襲。手術期間做好醫護三級防護,謹防院內感染。
  • 6000+醫院都在用,藍蜻蜓院感閉環解決方案是如何做到的?
    我國感控從業者不得不加快技術更新的速度,利用信息化手段來提高感染監測水平。2006年,國內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健康160」成立院感事業部,專注於醫院感控軟體的研發和銷售。隨著醫院感染管理的發展,以及醫院計算機信息化的實現,醫院感染信息化管理已成必然趨勢。正是看到了院感軟體在信息化市場的寬闊前景,健康160決定專門成立一家公司來經營院感業務。
  • 草根挑戰權威第二場丨醫院感染暴發控制指南(劉聚源VS侯鐵英)
    整理丨杜鳳霞審稿丨張靜來源丨2018全國感控與耐藥感染大會
  • 把好嚴防疫情院內傳播監督關訪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紀檢監察室副...
    6月11日以來,隨著北京的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局部波動,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醫療保障組明確要求,各醫院進一步加強院內感染防控。嚴防疫情院內傳播是疫情防控中極重要的工作。疫情院內傳播,在人員上,既包括醫患之間、患者之間也包括醫院職工之間的交叉感染;在地域上,涵蓋門診、急診、住院等各區域;在內容上,涉及醫務人員培訓、人員防護、醫療廢棄物管理、消毒管理等方方面面。醫院感染防控工作歷來遵循從嚴、從細、從實的原則,任何細微環節的疏漏都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 臺灣北部一醫院院內群聚感染:累計2名醫師1名護理師確診
    臺灣地區北部某醫院新冠肺炎群聚感染又有新增病例。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月17日通報稱,日前,臺灣北部某醫院一名醫師(病例838)在照顧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時感染,後在家中傳染給其護理師女友(病例839,非院內感染),又在醫院內傳染給另一護理師(病例852)以及曾經一同照顧病人的醫師(病例856)。目前,該起醫院內群聚感染已導致累計2名醫師1名護理師感染新冠肺炎。
  • 手術室舉辦「疫心手護」感控知識競賽
    為落實醫院感染防控舉措,進一步強化手術室護理人員感染防控思想意識和實踐能力,預防手術相關感染,保護患者安全,12月24日下午,由院工會和外科分工會主辦,主體大樓手術室承辦,集團各院區手術室聯合參與的「疫心手護」感控知識競賽在綜合樓四樓會議室舉行。
  • 南京家庭醫生團隊省級感控技能競賽奪冠
    記者了解到,為了能讓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加強自主學習、主動參培訓練,提高感控能力水平,南京市基層醫療機構總動員,積極組織全員職工開展線上新冠肺炎等感控知識學習。該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處每月通報各區基層衛生人員在「江蘇省基本公共衛生綜合技術服務平臺」學習、訓練情況,形成「每日一練」的學習氛圍,在全省組織的網絡練兵和網上競答中,南京市取得全省第一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