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醫學知識分享網站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表示:「男人最適合穿的不是褲子,最適合穿裙子。因為男人穿褲子坐久了,局部高溫會影響生孩子。」
此語一出,瞬間衝上網絡熱搜。猛一聽李天天的講話覺得是奇葩怪論,但如果以歷史考究的態度來說,其實也沒錯,因為中國的男人,在古代很長的歷史時期裡,確實也穿裙子。讓那個我們看下古今中外南方人穿裙子的歷史。
英國的蘇格蘭裙讓全世界記憶深刻
發展到現代社會,裙子幾乎成了女性的專利,漂亮的裙擺註定會增添女性的風採,但是英國男人卻喜歡穿蘇格蘭裙。
世界著名電影《勇敢的心》裡就有一幕,蘇格蘭起義軍領袖華萊士和他的士兵們,撩起蘇格蘭裙的裙擺,用屁股對著即將開戰的英格蘭軍隊,以示羞辱。這給了觀眾深深地印象。喜劇演員小瀋陽的蘇格蘭裙也讓人記憶深刻。
穿蘇格蘭裙的華萊士
蘇格蘭裙實際上起源於16世紀。蘇格蘭裙名字的第一次出現,是在1727年後,一位被派駐到蘇格蘭的英格蘭軍官——愛德華·伯特的信札中出現的。格蘭裙在1746年時才完全形成,在議會法案中被清晰的命名。它的發明者是一位來自蘭開夏郡的英國貴格會教徒——託馬斯·羅林森。
英倫三島上的蘇格蘭人的居民在喜慶聯歡會時,總是穿上漂亮的方格裙,吹奏歡快的風笛,跳起「辛特魯勃哈斯」舞蹈。蘇格蘭裙不僅成為蘇格蘭民族特色的標誌,更成了英國的潮流。
英國王室就有穿蘇格蘭裙的習慣。查爾斯王子在出席很多活動時都會穿上心愛的蘇格蘭裙。他的父親菲利普親王也曾穿著蘇格蘭裙出席大型活動。
72歲的查爾斯王子身穿蘇格蘭裙
穿蘇格蘭裙跳舞的英國小夥子
中國三皇五帝至秦漢時期的裙子傳統,男女皆穿裙子
而除了英國人,古代的中國男子實際上也是長期穿裙子的。
據東漢末年劉熙撰寫的《釋名·釋衣服》上說:「裙」,「群」也,即把許多小片樹葉和獸皮連接起來。我們的老祖先在上古時代,禦寒冷,用樹葉或者獸皮連在一起,便成了裙子的雛形。而這是當時男女為了生存都必須穿的。所以可以說,男人自古就是穿裙子的。
易烊千璽著漢服
五代書籍《實錄》說:「古所貴衣裳連,下有裙隨衣色而有緣;堯舜已降,有六破(破者,析也,即皺褶。)及直縫,皆去緣;商周以其太質,加花繡,上綴五色。蓋自垂衣裳則有之,後世加飾耳。」
據傳在黃帝陛下的時代,黃帝陛下即定下「上衣下裳」的制度,規定不同的地位的人著不同顏色的衣裳。那時的「裳」,就是裙子。這個裙子是男女都穿的。
夏商周時期,中原華夏族(漢族)的服飾是上衣下裳,束髮右衽。河南安陽出土的石雕奴隸主雕像,頭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領衣,下著裙,腰束大帶,紮裹腿,穿翹尖鞋。這大體反映了商代服飾的情況。
西漢時的上衣甚短,裙子甚長。現存的漢代陶俑、舞伎俑所著服飾就有如此明確地反映。而在魏蜀吳的三國時代,男子也是穿裙子的。《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曾記載,「寧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
漢武帝著龍袍
在西晉時期,由於社會風氣的放浪形骸,裙子的式樣不斷增多,除了普通的長裙之外,還有絳色紗復裙,丹碧紗紋雙裙,紫碧紗紋雙裙,丹紗杯羅裙等名目。男人的穿著也是花裡胡哨,跟孔雀似的。
據《宋書·羊欣傳》載,王獻之當吳太守時,曾趁外甥羊欣睡覺時,在羊欣所著新白絹裙子上題書數幅而去。羊欣是男的。
而在唐宋時期,男子穿裙子的習俗也為改變。但是忽必烈統一中國後,傳統的漢族服飾得到了破壞,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才復興了漢族服飾化。《水滸傳》中就曾說過洪教頭穿裙子(水滸傳雖然寫的宋朝,但創作的參考背景可是明朝的)。
飛魚服繡春刀
明朝男子的裙裝非常的豐富,也是最漂亮的。錦衣衛的飛魚服非常的俊美。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京城時興一種「馬尾裙」。此外,紅裙、紫色、桃紅、綠色等裙子明朝男性都可以穿。實際上,皇帝的龍袍實際上也算是裙子的一種。
所以說,中國古代的男子是長期穿裙子的。人家李天天表示:「男人最適合穿的不是褲子,最適合穿裙子。」這句話簡直無法反駁。
古人什麼時候開始穿褲子呢?
傳聞,趙武靈王時代,趙國學習胡服騎射,因此開始學習匈奴人穿褲子。
但據考古實證,中原地區的古人穿褲子至晚在西周便已經開始,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已經有麻布褲實物出土。而在褲子產生前,男人們有長期的穿裙子的歷史。中國男子大規模穿褲子確實是趙武靈王起的頭。而此後,古代中國的士兵多是需要穿褲子的。但很長的時間內,褲子是作為內衣存在,並不能直接外露。
我國的塔裡木盆地的洋海古墓內發現的兩條褲子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最為悠久的褲子。這兩條褲子的年代可追溯到3300年前。這意味著中國人在西周時期已經有褲子了。
清朝剃髮易服,終結了中國男人穿裙子的歷史
那麼中國男子什麼時候不穿裙子了呢?要說清朝。
女真人是漁獵民族,他們是馬上民族,由於騎馬的特性,他們必須穿上褲子,而漢族那種寬大的袍子並不適合他們。因此他們形成了自己的穿衣習慣。
滿族服飾,確實沒有明朝服飾美觀
而在滿清入關統一中國後,為鞏固其在中原統治的穩定,強制施行「剃髮易服」,漢族"上衣下裳"的制度被破壞,裙子基本退出男裝領域,但按「男從女不從」規定漢族婦女仍沿襲明朝的服裝。朝鮮使者拜訪北京之時,就曾挖苦清朝是漢人的服飾和髮型。
但實際上清朝皇帝的龍袍就是裙子的變種。只不過滿族人確實強迫漢人改變了服飾習慣,其影響是深遠的,這導致現代漢族失去了民族服飾。現代人呼籲恢復漢服,但這個道路還很漫長。
而自民國開始,由於西方軍事化和經濟的全面強大,中國人的服飾深受西方影響。孫中山先生發明的中山裝實際上也是參考了西方和日本學生的服飾所設計的樣式。西褲更成為了化人的潮流。這實際上體現了國家的衰落和民族的不自信。
中國古代男子服裝經過5000年的的演變,從傳統裙裝演變為西式服裝。看完本,你信了嗎?古代中國男子穿裙子,那是相當認真的。
90後香港女孩愛上印度人,跨越3600公裡,並對印度大加讚賞
和貂蟬齊名的三國美人,年輕守寡,又被趙雲拒絕,最後不知所蹤
香港少婦隨丈夫回奈及利亞,她坦言:治安沒那麼差,物價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