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什麼用?

2021-01-09 雨果的書房

你小時候是不是也經常聽到這句話:讀書有什麼用?能當飯吃,還是能當錢花?

昨天在微信上跟一個發小聊天,悔恨當時怎麼不聽我的話,讀完初中就混社會去了,應該跟著我一起讀高中考大學,否則也就不會數十年都在小縣城裡待著坐井觀天了。特別強調一句,沒有一點點瞧不起的意思,我們同學關係一直很好,二十多年一直往來,只是討論這個話題,不用對號入座。

我到現在才算理解,為什麼當初很多小學或初中同學,讀著讀著書就休學了,混社會去了。因為,學習的苦是自己找的,生活的苦不用找,自己就來了。當然,有些是因為碰到一個就業的機會而輟學另當別論。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回憶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自己,我當時也很痛苦,學習不拔尖,老師不待見,長得也不帥,家境也不好,家長大多數精力都放在一家人的吃飯、穿衣,經常抱怨沒錢,看人臉色、生意不好幹,領導不待見等。沒有太多精力去了解孩子的心態,學習成績,在學校的情況. .

那個時候,我的身邊朋友沒有幾個愛學習的,如果自己突然學習成績好起來,肯定會顯得很不合群,為了保持步調一致也不能好好學習。這是句玩笑,其實自己內心還是知道好歹的,但是初中階段接觸很多學習不相關的人和事,分心了。青少年階段,一旦分心就很容易學習成績下降,成績下降老師和家長就批評,好同學就不待見,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但是差生歡迎你啊,於是自然而然地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了。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小時候,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讀書有什麼用?能當飯吃,還是能當錢花?是啊?誰能回答這個問題。老師說能,誰信啊。家長說呢,肯定也是騙人的。我們身邊就沒有憑藉讀書混得好的。現在想想,多狹隘的思想啊,讀書出來的,哪能還回我們這個窮縣城啊,早飛到大城市發展了,哪能在我們身邊給我們做榜樣。

事實上,我有些朋友說,求學階段一直到博士,自己也沒有想清楚讀書到底有什麼用處,能換錢花還是能當官。知道工作之後,才發現,能啊,真能當飯吃,當錢花。

還是要正面回答一下讀書有什麼用這個問題。當然,這裡的讀書是泛指學習的意思,不單指閱讀。因為家鄉的人小時喜歡把讀書和學習混為一談,故沿用這種說法。

說回正題。我認為讀書的價值是,讀書開闊了內心世界,能接受更多東西;讀書打開了眼界,能看到看懂很多原本看不懂;讀書改變了性情和脾氣,能用更加智慧的方式待人接物;讀書延伸了自己的邊界,能產生更多的機遇;最主要的是讀書能給我們提供更多選擇而不是被迫選擇。(應該還有很多價值,我暫時只想到這麼多,歡迎各位朋友補充…… ……)

最後一個觀點,取來自於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她給孩子的書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你覺得有意義的工作,而不是被迫工作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時,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都會帶給你快樂。所以,你想要獲得未來的快樂,都需要你現在多花時間花心思在讀書這件事情上。

所以,讀書是一個長期投資項目,於己換取的是一個富足的生活,於家換取的是一個美好的聲譽,於國換取的是一個穩定的未來。

實際上,我看到讀書學習的價值,也是大學畢業之後。找工作的時候,談薪資的時候,我突然覺得,當初多學點多考幾分,就能上個好大學了,好大學求職的時候就不好被人挑挑揀揀的,就可以選東家了。

讀書學習,就好像當初把自己的時間、努力、熬夜、汗水和淚水都存到銀行裡一樣,到取出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增值了,而且是數百倍甚至萬倍的增值。

讀書也能讓人當官。有些高中同學,現在就在縣城當官、有些還當法官、檢察長,還有一個同學在扶貧辦、發改委。很有諷刺意義的是,青村年少時,我們認為是異想天開的讀書用途,現在都變成了現實。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時候想想挺可笑的,我是被逼著稀裡糊塗走上高中,然後復讀2年才上了一個普通大學的,找了一個普通的工作,接了一次普通的婚,買了一套普通的房子,過上了普通的北漂生活。僅此而已。聽起來,一定都不讓人興奮,也不讓人羨慕只是活著。偶爾,當我因為工作或考研等原因要學習一門很知識的時候,仍然會暗自想,學這個玩意有什麼用處啊。

但是最近1年,我才有所感悟,讀書學習帶來的知識和文化是人這臺機器的軟實力,專業訓練出來的技能可能就算是硬實力了,將肉體與靈魂碰撞之後,就能誕生出一個卓越的人才。人才是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價值的,也能給社會和國家帶來社會貢獻。

有些人是天生的人才,只要隨便練習一下都比普通人專業,比如韓國當紅足球明星孫興慜,老爸就是職業球員;古代蘇家三父子;可以想像,如籃球明星詹姆斯兒子。但是,大部分沒有先天基因的人,還是需要付出大量的練習和專注力。

現在回想起來,只是以前我們的父輩大多數是泥腿子或小學初中畢業,自己的精力全放在一家人的戶口問題,根本就沒機會教孩子怎麼讀書,無法告訴我們讀書多有用,因為他們自己也沒有因為讀書而獲得增值和收益。沒人告訴你我,讀書就是儲蓄,未來的某個時間這些知識和技能會N倍的增值。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次跟一位已經移民澳洲的高中同學聊天,我問:澳洲的兒童教育和中國有什麼差異嗎?答曰:都是用來固化階級的。補充道:在哪裡都需要靠父母,但是在澳洲,如果你的小孩不夠聰明,不願意學習,長大後一樣過得不錯,社會福利好。我驚呼,資本主義國家怎麼這麼墮落?難道他們國家不提倡萬眾創新創業嗎,不鼓勵奮鬥嗎?回覆:沒那事!我羨慕了,讓我也墮落一回吧。

這個小段談話,讓我能明顯感覺,當一個社會經濟發展還不夠富足的時候,很難有太高的精神文明發展。不過,還好中國自1980年至今40年的經濟發展,已經在2020年徹底實現了脫貧的帽子,人民物質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實話說此時相比於30多年前的小時,物質水平簡直富足太多倍了。

誠如前面說的,物質發展已經得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時候,在人的內心對精神文明的追求將會是突飛猛進的時候。同樣是度過了30多個年頭,因為生活在不同城市,經過不同生活洗禮的人,在思想意識和涵養上的差異,這都會變成寶貴的物質和精神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優化自己的種族(反之則可能被淘汰),進而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朋友就問了,怎麼讀書學習,實在是沒空啊?!哪有時間啊,白天上班工作,有時候還要加班,周末還要帶孩子,偶爾還要帶老人去看病。我很忙唉,你不忙嗎,整體就是讀書學習。其實,每個人何嘗不是24小時。我們看看有些人是怎麼做的?當然我也只是知道皮毛,做得更不好,簡單分享一點權當是交流,歡迎拍磚。

對生活做減法。能不去的應酬就不去了,能花錢讓別人代勞跑腿的就花錢,能少買件衣服就少買一件,能不逛街的就不逛街。對工作做提效,能不去現場的就遠程支持,能問清楚的工作確認了再做,能3分鐘做完的事情絕不拖到5分鐘。做到這些了時間就被擠出來不少了,剩下的就是合理利用時間。時間就在平時的一點一滴,在輔導班外面等孩子的時候在做什麼,在你等車的時候想什麼,在你地鐵坐著的時候在聽什麼,在你等著一份大餐的時候你在看什麼,在你睡前翻開的是什麼…… ……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實話說,說了這麼多擠時間的場景,我自己也做不完全能做到這些。但是一旦做到了,你就會發現在工作之餘還是有很多時間可以擠出來的。在職場和生活中,發現短板及時充電不要再說:等有空了再學,這句話在我這裡就相當於,這件事不重要我壓根不想學。

囉嗦了2000多字,也不知道有沒有共鳴。感謝您能看到這裡。2021年初也給自己的新年立上幾個Flag,怕什麼,誰沒被Flag打過臉,萬一實現了呢。

與您共勉。

相關焦點

  • 人們為什麼讀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又有什麼作用?
    人們為什麼讀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又有什麼作用?我想,這個問題也比較難回答,其實讀書的真正意義和目的很模糊,很難界定。有些人將讀書當作一種消遣,譬如讀武俠、言情、修仙等書。而有些人則又帶著功利心去讀書,表現的求知慾過甚,急功近利,而適得其反。
  • 關於讀書:讀書到底有什麼意義?
    讀書到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到底有多複雜 1一直很喜歡一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大多飽讀詩書的人,舉手投足裡也處處都透露著優雅和迷人。只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些書得以免去糊牆的命運被保留了下來。不過裡面也是五花八門什麼書都有,從畜牧業養殖到乾坤大挪移,我呢,基本上也是有什麼看什麼。後來就連我媽撿來糊牆的報紙也不放過。
  • 讀書有什麼用?這是最現實又最有力的回答
    讀書無用論已經過去很久了,我們也漸漸回歸了理性。讀書能帶來什麼,究竟怎樣才能讓人接受?我想,如果從利益的角度,應該會有更多人聽吧。2,但是唯有讀書是最快最有價值的提升方式。書中早就有了答案,那是經過無數科學研究和實驗證明的。所以很多時候,當面臨選擇,你本有機會知道怎麼做。現在,若有人再說讀書無用論,你應該可以大聲反駁了。能說出這話的人,無思想可言,他們最終會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 考研人數達新高引討論,讀書還有用嗎?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他們那裡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家長省吃儉用,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在校裡校外校外學習,但孩子就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有的孩子還叫囂道:上學有什麼用?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不如一個明星掙得錢多?有這時間還不如去開公司賺大錢。甚至還有學生還質問他的父母:你讀了這麼多書,你不依舊很窮?讀書無用論,很早就在社會上流傳。
  • 讀書究竟有什麼用?僅僅是為了賺錢?這首詩就給出了最好的詮釋!
    相信不少人親耳聽過或者在電視劇、故事裡看到過類似的話吧,其實說這種話的人,一是為了安慰那些讀不好書的學生,二是以他們"過來人"的身份間接肯定了"讀書無用論"的觀點。那麼,讀書究竟有沒有用呢?為什麼社會上會出現"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呢?
  • 學生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好處?聽聽過來人的說法
    讀書能陶冶情操,能夠讓人增長很多見識。記得之間在《讀者》上看見這樣一篇文章。,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小時候的夢想——《小時候的夢想哪去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裡面的故事,給我的感悟最深刻,從此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讓我找到的人生努力的目標,人生就是應該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奮鬥的目標。第一個故事:肖肖時候一個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南方的冬天是沒有暖氣的,非常是寒冷。
  • 秦始皇:讓我告訴你,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即使不蹲監獄的時候,作為敵對國質子的兒子,我也飽受趙國公子們的欺負,時常有性命之虞。即便是在這麼惡劣的處境之下,我父親還問我選了老師,讓我跟隨和他一起出使趙國的申越來做我的老師,申老師給我講的啟蒙教材是助秦國發跡的《商君書》。當時我很困惑,我的處境可謂朝不保夕,他給我讀《商君書》有什麼用呢?
  • 董卿一火再火,範閒使莊墨韓吐血: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董卿再上熱搜,又一次引發我們的思考,讀書到底有什麼用?01範閒穿越到古代,能當「文抄公」,全靠他穿越前看的書。她的經歷告訴同樣我們,讀書可以改寫命運,改變人生。我自己就是通過讀書,參加高考上了大學,有了喜歡的職業。像我一樣通過高考實現身份改變的人,應該比誰都能明白到讀書的意義。
  • 讀書有什麼用?讓你始終擁有追夢的自由
    劉副主任對班組青年職工愛讀書、好讀書的良好習慣高度讚揚,並囑託廣大青年職工要: 1.保持班前十分鐘讀書的品牌2.堅持讀書習慣的養成 3.做好示範帶頭作用,樹立優秀典型
  • 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那些喜歡談「讀書無用論」的人,一般都是不怎麼讀書的人。或者是只看到了個別讀書沒有成功的人,卻忽視了那些讀書成功的人。當一個人內心信奉什麼的時候,他就會找到屬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話又說回來,中國悠久文化的傳承靠的還是讀書者,正是這樣一個愛讀書,信奉讀書的民族才讓我們的文化傳承五千年沒有斷層。讀書的目的有很多,對於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生活都有不同的目的。
  •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科舉制的長期實施,也讓讀書成為中文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宣揚讀書無用論。比如搞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北大畢業之後賣豬肉的。尤其是當我們看到人學歷不高、讀書很少,卻能通過開工廠賺到幾百萬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心裡不平衡。所以今天這篇內容要討論的就是,經常讀書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 人為什麼喜歡讀書,讀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你要問他們為什麼喜歡讀書?那得分什麼書。教科書、參考書從來沒人喜歡讀。這就好像很少有成年人喜歡讀說明書一樣,知識增長類的書籍是反人性的。人性本質就是自我中心,只以自己喜歡的事情為目的。如果你喜歡讀書,那麼也是你喜歡的書中寫的東西正合了你的胃口。
  • 哪個瞬間,突然覺得讀書真有用?
    經常有人問我平時主要讀些什麼書,讓我推薦一下書單。其實,我讀的書包括好多類別,並不局限在單一領域。前面提到,閱讀更深遠的價值在於引領精神成長。而精神成長包括兩方面,科學與文化。在讀書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兩條腿走路,科學與文化都不能落下。
  •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時間:2020-12-17 11:58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有初中教師在自己的班級做了比較有意思的一個問卷調查,問卷中只有一個問題:你讀書是為了什麼?
  • 女孩子讀書和不讀書有什麼不同?這3方面令人無法反駁
    前兩天,重新開了一遍朗讀者,第二遍再看,忽然覺得董卿完美闡述了什麼叫:美與靈魂。她的氣質裡真正藏著讀過的書,那個「腹有詩書氣自華」背後,是從小堅持的讀書習慣。董卿曾說,自己的父親非常的嚴苛,從小她不能看鏡子、很少穿新衣服。把時間都花在了讀書和學習上,從識字起就開始抄成語故事,初中開始每4、5天就讀完一本名著,同齡女孩子收到的禮物都是裙子、發卡,而自己收到的永遠都是書。
  • 讀書的無用之用|老戚外傳
    「我讀不讀書管你什麼鳥事呢?」「你讀不讀書管我什麼鳥事呢?」自己讀書不管別人鳥事,別人讀書也不管自己鳥事,但戚相元還是覺得讀書有用!讀書的有用分兩種:一種是實用只用,另一種是無用之用。就這種讀書來說,是有用的,這種用稱為實用。這就像戚相元在大學裡讀的那些書,物理的,數學的,大氣科學的,等等,是為了做好天氣預報這份工作,這些東西很實用,現在依然在用。看設計類的書最後成為設計師,看烹飪類的書最終成為廚師,看汽車類的書最終成為修理師,看時尚類的書最終成為理髮師,看大氣科學類的書最終成為了天氣預報員……這是有用的,但讀一本小說,有什麼用呢?
  • 問渠那得清如許,大教育家朱熹告訴您,讀書有什麼用
    「觀書」,就是讀書。什麼叫「觀書有感」?不是說朱熹拿一本書在那讀著,然後心裡就生發出種種感觸和想法。「有感」,不是簡單的感想,而是深刻體會。這個體會也不是具體的閱讀體會,比如這本書講什麼思想啊,刻畫了什麼人物啊,或者表達了什麼情感。朱熹想寫一種閱讀、學習的普遍規律。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寫的。
  • 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是什麼?大部分都忽略了
    我們今天討論一個問題: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是什麼?讀書多了,容易遇見更多的想法,碰撞出更多不同的火花,一不小心就可能改變世界,也可能被世界改變。聽TA。F說:讀書是貴族的最低門檻。G說:倪萍的奶奶沒讀過什麼書,比讀了一輩子書的人更懂得大道理。E說"不讀書的人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他們說讀書無用「F說:讀書最大的用處就是消除自己無用的時間。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呢?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這是我見過對讀書的意義最好的回答,也令我記憶深刻的一段話。董卿說:讀書的「用」,不在眼前,不在當下,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潤萬物之後,萬物所呈現的那種清新、新鮮、水靈時的生機勃勃,是看不見和摸不著的。
  • 讀書有什麼用?查理·芒格:我見過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閱讀的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網上常有人問:讀書有什麼用?閱讀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查理·芒格與巴菲特閱讀能給孩子帶來什麼?1.(2)吊孩子胃口讀書其實也是需要誘惑的,聽完故事的開頭,就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甚至還會想要馬上知道故事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