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光纖雷射器的工業化應用無疑成了雷射產業發展的最大動力,中國的巨大市場則是光纖雷射器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然而,自2018年開始,我國光纖雷射器市場整體增速開始下降,據《2020中國雷射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兩年我國光纖雷射器市場增長率均為個位數,2019年銷售總額超過82.6億元。
在這82.6億元的市場中,前三甲依然是IPG、銳科雷射、創鑫雷射,而隨著國產品牌的強勢崛起,IPG的市場份額較2018年有了明顯下滑,雖仍為霸主但差距正漸漸縮小。此外,nLIGHT在華銷售額超過Coherent,成為中國市場上第四大光纖雷射器供應商,Coherent則從第四退至第五。
數據來源:2020中國雷射產業發展報告
OFweek雷射網製圖
市場份額增長最快的是銳科雷射,有趣的是,銳科增長的份額恰好填補了IPG流失的份額。兩大巨頭的此消彼長折射出市場競爭的慘烈:在貿易戰和價格戰的雙重背景下,兩大光纖雷射器巨頭的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IPG 2019年全年毛利率為46.1%(第四季度為40.5%),比2018年下降8.7個百分點;而銳科雷射2019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為31.9%,比2018年前三季度下降18.4個百分點。
OFweek雷射網製圖
註:左側標籤標註的銷售額系根據《報告》披露的總銷售額及各企業份額估算,如與企業財報披露數據衝突以企業財報為準。
除銳科雷射外,創鑫雷射的市場份額也有所擴大(比2018年增加3個百分點)。但面對覆蓋全行業的價格戰陰雲,創鑫雷射也未能倖免,2019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6.24個百分點,為32.12%。市場份額基本穩定的企業有聯品雷射、飛博雷射、海富光子、傑普特和nLIGHT,其中聯品雷射和飛博雷射有小幅提升,海富光子、傑普特和nLIGHT則略有下降。而除了IPG份額下降最為明顯外,Coherent以及其他品牌總體市場份額同樣有所下降。
進口替代趨勢下,三大美國雷射器企業在華份額均下降,那麼中國市場的下降對他們自身的業績而言又有什麼影響呢?
對IPG而言,中國是其最大的單一市場。2019年IPG在華營收同比下降21.9%,失去了中國光纖雷射器市場7.1%的份額,但中國市場營收仍佔其總收入的四成。最終,IPG全年營收13.15億美元,同比下降10%。IPG執行長Valentin Gapontsev博士曾表示,在新冠病毒肺炎大規模爆發前,IPG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已出現好轉勢頭,12月和1月的訂單量有所增加。但新冠病毒爆發使得IPG在中國的持續業務遭到中斷,預計2020年一季度將因此減少大約4500萬美元的收入。隨著美國大規模爆發疫情,損失有可能繼續加重。
對中國市場較為依賴的還有nLIGHT。2019年nLIGHT在華營收超過其總收入的30%,其中用於工業市場的產品佔比達52%(銷售額同比下降19%)。最終,nLIGHT全年營收1.77億美元,同比下降7.7%。nLIGHT總裁兼執行長Scott Keeney曾表示,中國市場上大功率光纖雷射銷售組合持續增長讓他看到了這個市場的長期機會。但隨著新冠病毒肺炎爆發,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將減少大約800萬美元。
相比之下,Coherent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則小得多。2019財年Coherent銷售額達14.31億美元,同比下降24.8%。Coherent公司總裁兼執行長John Ambroseo表示,由於材料加工市場的疲軟以及中國雷射製造商的激進定價,導致其市場份額出現下降,但由於中國光纖雷射器製造商要在所有功率級別上與進口產品競爭,需要有更高性能的不同波長的器件,這為美國及德國半導體雷射製造商提供了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