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臺釣竿有使用50噸高碳製造的,高檔溪流竿有用60噸以上高等級碳布的,問題是:碳素越高魚竿越好用嗎?
其實不是,因為噸位越高,碳布越純,就越脆因此好的路亞竿都會把T值,設定在合理的數值內。不能說一個60T碳纖維的魚竿就比46T碳纖維魚竿更好。
我們知道碳素技術日本是領先的,但是日本更多的是把高噸位碳布用在溪流竿中,因為他們的釣法比較獨特,用活的香魚來垂釣香魚,需要通過魚竿控制魚的走向,隨後香魚會因為領地意識來攻擊這條「入侵者」,結果就被「掛」上來了。這類型魚竿是輕、硬的代表,但是脆得一塌糊塗,強度測試只有幾百克。
十年前,國內某品牌的傳統釣長竿曾經用上過超高噸位碳布(50噸以上),結果斷了噼裡啪啦,只能停產收場。所以不是T值越高,魚竿就越好用。
一個魚竿的製成其工藝並不簡單而且周期也漫長,從開始立項到最終成品,一般要經歷1-2年的周期,其中不斷的打樣,靜態測試、釣手試釣、提意見、改方案、周而復始,到最後的成品,更是經歷了豐富的「線長」檢查才能放入下一道,稍有不慎直接報廢。別看小小的魚竿,有大大的學問。
一款優秀的魚竿,首先看市場定位和調性設計、其次看材料和工藝。如果對於使用場景不了解,設計投機取巧,不管什麼樣的材料和工藝,那都是一根空心碳纖維棒子而已。很多釣友本末倒置,不考慮用途、不考慮調性,一門心思比較材料的高低,那勢必買不到稱心如意的魚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