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蔡英文任臺當局領導人後,在兩岸關係上的挑釁動作接連不斷。為了推進「臺獨」進程,蔡當局一面在島內自研自產武器,另一面加緊與美國狼狽為奸,耗巨資從美國購買裝備,妄圖「拒統謀獨」。不過,蔡英文的執政話語無法化解臺灣的內憂外困,卻出現了臺海軍事均勢一面倒向中國大陸的態勢。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積極進行軍事備戰。央視12月10日在軍事節目《軍事紀實》詳細記錄了一場「城市巷戰」作戰演習。在當前臺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解放軍出動96A主戰坦克進行巷戰警告意味非常明顯。
在此次巷戰演訓活動中,解放軍以紅藍對抗的形式進行,紅方為進攻方,藍方為防守方,其兵力裝甲、兵力分布是相當懸殊的,紅方共有6輛坦克裝甲車和70人,而藍方則擁有30輛裝甲車和230人,在地理位置上,藍方已經佔據制高點,並做好了一切準備。最終的結果是,僅有6輛裝甲車的紅方藉助裝甲優勢,經過激戰,將藍方指揮官全部包圍並獲得了勝利。
央視這次播放解放軍巷戰演習,就是在回應臺灣所稱的「反登陸」。大陸軍機在12月幾乎天天進入臺西南空域,大陸採用這種方式可謂明白告誡臺灣「大陸的軍事優勢」。
解放軍此前已經抹掉了所謂的「海峽中線」,現在臺所謂的「防空識別區」已經形同虛設,而大陸這是在用行動來宣誓領土主權。解放軍對自己的實力越來越有信心,而且針對性越來越明顯,動作也越來越大,只要美國有近距離騷擾大陸的行為,大陸軍隊必定會有相應動作進行回應。
但是,臺灣分裂勢力還死不悔改,依然一意孤行。12月15日,臺灣海軍第二艘「沱江」級飛彈巡邏艦下水,被臺灣冠之為「航母殺手」。蔡英文在致辭時說,因應敵情威脅、「國防」科技進步及戰場環境等因素,臺灣軍隊要有不對稱作戰能力,發展具精準打擊武器,用於嚇阻敵人來犯。蔡英文還指出,快速布雷艇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海域防守等作戰地點佈置任務,由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的自動布雷系統,是「全球首創技術」。
「沱江」級巡邏艦是臺灣自己研發、具備雷達隱身功能的穿浪型雙體船型巡邏艦,設計概念類似於美國海軍最初的600噸瀕海戰鬥艦,滿載排水量約685噸。武器與系統方面,坨江艦配有「雄風二型」「雄風三型」反艦飛彈以及「海劍二型」防空飛彈,臺灣軍方預計,同一級別的巡邏艦將建造8-12艘,2023年前將再打造2艘。
臺灣對抗大陸上,可謂下了血本,除了自造巡邏艦、潛艇外,其大購美國武器裝備更是達到了無極的地步。
今年以來,美國向臺灣出售了6次武器裝備,約合60億美元。2021年,美國還打算向臺灣地區出售總價值52億美元的軍事武器。
隨著中國軍事裝備力量的不斷發展,以及美中關係的日益緊張,美國出售給臺灣的武器種類也發生了變化。此前的軍售武器主要以防禦戰為主,不過最近的幾次軍售,美國做了一些明顯的轉變。
10月21日,宣布售臺3項武器系統,包括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遠程精準火力打擊系統及F-16新式傳感器吊艙等3項,價值達18億美元。
10月26日,售臺由波音與麥道等公司共同研發的「魚叉」飛彈岸置防衛系統,價值高達23.7億美元。
11月3日,售臺價值6億美元的4架MQ-9B無人機。
12月7日,售臺價值2.8億美元的「野戰資訊通信系統」。
臺灣今年自產和向美國定購的武器,是所謂「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戰略指導思想決定的,就是想提高臺灣對祖國大陸的攻擊能力,以此來嚇阻祖國的統一決心,達到臺灣獨立的目的。但這是痴心妄想,購買任何武器都是一堆爛鐵,不可能有發射的機會;如果敢開頭一槍,那麼臺灣所有軍事基地都會變成焦土。(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