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需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每個人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陳冰研
《你的名字》是新海誠導演於2016年導演的影片。該片自上映以來,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日本,這是第一部宮崎駿作品以外票房突破100億日元的動畫電影。而在全球票房中,《你的名字》超過了《千與千尋》的成績,成為日本電影史上票房收益最高的電影。
影片基於新海誠的原創劇本,講述了女主三葉和男主瀧在夢中相遇,卻意外地互換了身體,由此而產生羈絆,尋找彼此的故事。他們隔著時間與空間,不斷相遇又錯過,最終因為思念和執念,在茫茫人海中,再次重逢。故事細膩唯美,令人動容。
整部影片傳遞的,仍然是距離和思念的主題。但與新海誠以往作品稍有不同,在《你的名字》中,導演在影片中非常克制悲傷情緒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活潑、輕鬆、生活化的情感基調。影片中,有點粗心但成長的男主,有點膽小但善良的女主都讓人印象深刻。
拋開電影內容的完整豐富,導演呈現的高超技巧同樣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所以今天,我將從「敘述結構、象徵意義、電影價值」三個角度入手,多維度分析這部動畫影片。而在本文第三部分,我將結合電影情節以及自己的觀影感受,談一談新海誠動畫的獨特魅力。
01、敘事結構:雙線敘述貫穿全片,輔以蒙太奇表現手法,調動觀眾情緒,把控故事節奏
就影片的敘事結構來說,導演為女主三葉和男主瀧各自安排了一條支線,兩條支線平行推進,營造了兩個不同的時空。隨後,導演以男女主身體交換作為兩條平行線的交匯點,並輔以蒙太奇的剪輯手法,通過一波三折的情節,推動劇情的發展,達到情感的高潮。
該片雖然結構複雜,但經過導演精巧的敘事安排,脈絡流暢自然。接下來,我將細細解讀本片的敘事結構。
① 男女主兩條支線並行展開,結合時空穿越的情節,產生了情感的羈絆
女主三葉,居住在偏遠的系守村。作為宮水家族的傳承者,肩負著守衛神社的重任,卻也對都市生活心嚮往之。男主瀧,位於千裡之外的東京,性格大條,為人真誠。原本毫無交集的兩人 ,卻因為在夢中相遇,互換身體,而產生了交集。
穿越進入三葉身體的瀧,使三葉在他人眼中女子力爆棚,滑稽可愛,英氣逼人。而進入瀧身體的三葉,使瀧變得細膩可愛,成為了眾人眼中的暖男。此時男女主人公雙線並行,行為舉止兩相對比,妙趣橫生。隨著兩人頻繁地穿越,男女主逐漸互生情愫,產生了情感上的羈絆。
緊接著,在三葉的時空中,彗星碎片的墜落使系守村毀於一旦,三葉也因此喪生。瀧不再穿越,但為了尋找記憶中的三葉,來到了系守村,喝下口嚼酒,目睹了三葉的一生,也了解了一切的真相。這時,奇蹟發生了,瀧再次進入三葉的身體,並誓死要讓小鎮倖免於難。
縱觀整部影片,男女主人公的兩條線看似平等同時進行,但是無論是視點的分配,還是畫面所佔比重,都各有側重。在彗星到來之前,影片著重於三葉的日常和校園生活,以突出她對東京都市生活的憧憬。而在彗星到來之後,瀧再次穿越時空尋找三葉成了影片的重頭戲,以突出他對三葉的思念之情。
在我看來,影片中的雙線敘述與時空穿越的情節相得益彰,擴充了影片的信息量。可以說,兩條敘事線中,三葉的視角主導著本片的前半部分的節奏。而更為重要的後半部分,則以瀧的主視角的反轉做對比。與此同時,空間的互換與時間維度的導入,無一不體現新海誠超強的掌控能力。
② 蒙太奇手法的巧妙安排,推動劇情高潮,滿足觀眾期待
除了上文提及的雙線敘事外,精湛的蒙太奇表現方式,順序、倒敘、插敘的綜合應用,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
影片的開場有一段交叉剪輯,是成年的瀧和三葉生活在東京,各自早上上班的場景。但兩人心中隱隱有個聲音在對自己說,自己好像忘記了什麼。緊接著,影片開始使用倒敘蒙太奇,將故事緩緩,影片由此拉開序幕。我們看到了睡夢中的三葉,耳邊回想著一個女生再叫瀧的名字。隨著三葉的醒來,我們得知瀧穿越進入了三葉的身體,由此開始了影片的正題。
而隨著劇情的展開,瀧和三葉開始不斷地穿越進入彼此的身體,平行蒙太奇的運用,將前半部分的喜劇性和荒誕感鋪陳得恰到好處。突然增加男子力的三葉,英姿颯爽,無論是霸氣掀桌還是跳躍扣籃,皆引得眾人注目。而增加女子力的瀧,則一改往日的吊兒郎當,變得靦腆羞澀,獲得了暗戀女生的好感。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男女主互相助攻的前提下實現的。互換後回歸正常的兩人,藉助手機留言了解到對方用自己身體做過得種種荒唐之事,羞愧的表情讓人覺得滑稽可愛。
在影片的最後,交替蒙太奇的使用,推動了劇情,使影片達到了情感的高潮。瀧和三葉在方向相反的兩輛地鐵上匆匆一瞥,認出了彼此。此時,鏡頭隨著他們奔出地鐵站,穿過街道,越過人海尋找彼此而不斷切換。快速的節奏調動了觀眾的情緒,擔心他們就這樣再次錯過。
最後,無數次的擦肩而過以後,他們終於相遇在樓梯的兩端。一句「你叫什麼名字」連結了影片的開頭,讓人感慨萬千,原來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借用蒙太奇的表現方式,使整部影片的情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倒敘補敘插敘混合使用,將故事拆分成了一個個互相補充說明的碎片,最後因男女主的重逢形成了完美動人的圖畫。而影片前後的互相照應,完美地詮釋了「分別」與「重逢」的劇情發展,感動觀眾的同時,也達到觀眾所需要的心理滿足感。
02、象徵意義:「結繩」的出現契合主題,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引起觀眾的深度思考
在新海誠的動畫中,幾乎都有幾樣物品,作為暗線,支撐著劇情的發展。例如《秒速五釐米》中的櫻花花瓣,《言葉之庭》中的雨、日式庭院和鞋子等。這些物品在有力地推動情節發展的同時,作為意象,包含著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升華影片主題。
而在《你的名字》中,「結繩」作為全片的暗線,貫穿影片的細節,值得人們細細品味。這絕非導演的隨意堆砌,而是巧妙地刻意為之,接下去我就為大家一一分析:
① 導演以「結繩」為線索,推動人物情感的層層遞進
首先,在影片中,三葉綁頭髮的結繩,是劇情發展的推動力,也是男女主生命軌跡產生交集的聯繫;
如果觀眾稍加留意,就會發現不同情境下,男女主的相遇都離不開結繩這一關鍵物品。體現在影片中,有以下幾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三葉歷經艱辛,來到了瀧的時空與他見面。然而三年前的瀧並不認識三葉,三葉失落不已。在下車時,瀧脫口而出問三葉名字,三葉逆著人流,將自己的發繩解下,穿越人群,交到瀧的手中。瀧和三葉在黃昏時刻,前沿著諏訪湖的圓環平面,終於突破時空的壁壘見到了對方。瀧將三年來一直綁在手腕上的結繩結下,交給三葉。三葉將結繩綁在頭上,兩人相視而笑。瀧和三葉逐漸步入社會,但他們不記得對方的名字,卻成了彼此心底最深的執念。在街上的擦肩而過,三葉頭上綁的結繩,再次觸動了瀧的心弦,也暗示著兩人之後的久別重逢。可以說,結繩不是一件簡單的物品,它被導演賦予了特殊的使命。其創造了他們的首次相遇,又在冥冥之中參與了他們後續的會面,最後安排了他們的久別重逢。是整個故事有始有終,引人入勝。
其次,結繩也是主人公情感變化的重要載體,體現了人物情感的層層遞進。
在首次會面中,因為瀧在他此刻的時間線上並不認識三葉,雖然接受了三葉的繩結,但瀧卻不明所以,只覺得三葉這個女生有些奇怪。
而隨著劇情的發展,瀧在不斷穿越過程中,明白了一切,也對三葉暗生情愫。當他與三葉彼此呼喊名字,在黃昏這個時空交界的時刻終於見到了對方,瀧向三葉交還結繩。兩人雖然沒有說破,但已心照不宣,曖昧的情愫在空氣中迴蕩。
影片的最後,當時隔多年,兩人在街邊的擦肩而過,瀧瞥到了三葉頭上的結繩,心裡的某個角落再次被觸動。當兩人最終因為執念,穿越人海,終於在街角一隅的樓梯處相遇時,瀧猶豫過後轉身的一句「我是否在哪裡見過你」,兩人抑制不住淚流滿面,彰顯著兩人對彼此深深的思念。
在我看來,繩結的出現,在無形中一步步引領著瀧和三葉,穿越時空,阻斷隔閡,彼此相遇。它作為主人公愛情的載體,是折射不同情境下人物內心情感的最佳方式。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和行為,也不需要高潮的情節和快速的節奏,就讓觀眾體會到了瀧和三葉美好真摯的愛情,撩撥著人們的心弦。
② 「結繩」的背後蘊含著人與人之間的思念與羈絆,凸顯故事主題
影片中,三葉的祖母曾道出結繩的含義,她說:
「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可以叫做產靈,時間的流動也可以叫做產靈,全部都是神的作品,我們編制的結繩也是神的作品,體現了時間的流動,將絲線匯聚在一起編織成型,扭曲,纏繞,有時還原,斷裂,再次連接,那就是產靈,那就是時間。」
由此可以看出,絲線互相連接,是結。時間是線,相互交織是結。人與人之間思念是繩,羈絆和相聚,亦是結。
細細想來,影片男女主各自的平行時空是線,彗星的軌跡是線。而當兩人互相穿越時空,身份互換,兩個時空的時間線互相交織是結。兩人在黃昏那刻諏訪湖的圓環平面上,兩人突破時空的隔閡見到彼此,是結。原本平行的時空線,交織在一起,變成了結,將瀧和三葉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了一起,亦增加了互相的羈絆。
與此同時,對於三葉來說,解下綁在頭髮上結繩,將其以遞給瀧,是表達了對瀧的思念。而當瀧將繩子綁在手腕上,首尾相連,又再次變成了繩結。繩子形狀的改變,意味著兩人的情感聯繫在一起,互相羈絆。而繩結在此,預示著兩人終將相聚。
在我看來,新海誠賦予結繩多種意象,最終想要表達的,還是距離和思念的故事主題。在新海誠精巧細膩,而且比原來更加俏皮自如的影像世界裡,更多的人愛上了這個細緻的思念、距離與相遇的故事,為了瀧與三葉的錯過與相遇感慨萬分,並深深動容。
03、電影價值:基於故事情節,並結合自身的觀影感受,談談新海誠動畫的獨特魅力與現實意義
《你的名字》繼承了新海誠一貫的動畫風格,唯美的畫面,動人的旋律,細膩的旁白,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網絡以及科技,講一個分離和思念的故事娓娓道來。
所以為了讓大家更深層次地了解新海誠動畫的特點,我將結合自己的觀影感受,談談其動畫的獨特魅力。
① 畫面細膩,音樂婉轉,帶來視聽盛宴
與宮崎駿動畫電影中多為虛構的場景不同,新海誠動畫電影裡充斥著大量的真實場景。比如影片中三葉居住的系守村,取景於日本長野縣的諏訪市。鏡頭畫面切換到瀧居住的東京時,背景畫面中還出現了新宿警察局。這些一幕幕的畫面的精準還原,簡直可以和高清攝像所媲美。此外,無論是畫面光線的明暗對比,還是絢麗的色彩,每一幀畫面都是如此細膩,帶來極致的觀賞體驗。
除了畫面之外,新海誠動畫中的音樂緩慢純淨,也讓人過耳不忘。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電影最後,瀧和三葉兜兜轉轉,終於重逢。兩人異口同聲的一句「你的名字是」,伴隨著響起的悠揚的音樂,配合著男女主無法抑制的思念,每一個音符都直擊觀眾的淚腺,迴蕩在人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息。
在我看來,在唯美畫面以及純淨音樂的巧妙結合下,每一幀畫面每一段旋律都與電影思念的主題相契合。讓人在觀影后,一邊體會著戀愛時青澀的悸動,一邊又品味著愛情思念背後的玻璃渣。
②結合「原風景」概念,回歸日本傳統文化
「原風景」的概念興盛於1970年代的日本,以奧野健男的著作《文學中的原風景》為起始,涵蓋人文、地裡、文學等多個領域,反應了日本的傳統文化以及風土人情。
體現在影片中所展現的祭祀儀式,諏訪湖的風景,宮水神社的編織工藝等,無不體現了日本「原風景」的概念。這些場景喚起了人們對與日本傳統文化以及風貌的關注,達到了傳承文化的作用。
在我看來,新海誠在影片中融入了原風景的概念,是在向日本的傳統文化致敬。一個國家深厚的底蘊往往體現在它的傳統文化中,承載著一國人民對自身根源的探尋,對自身歷史的深深凝望。這種對傳統的回歸使作品有了真正的底蘊和原色。
③聚焦現代社會,凸出人心的隔閡,引起人們的反思
與宮崎駿動畫中表達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不同,新海誠的動畫所討論的卻是人心之間的隔閡與思念。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新海誠希望人們在欣慰著技術便利的同時,也能縮短心靈的距離。
在影片中,主人公起初在交換身體時,是手機成為了兩人通信的媒介。但信息網絡並沒有阻隔兩人心中的距離,他們對於彼此的思念和羈絆,讓他們穿越時空,兜兜轉轉,最終重逢。物理的距離並不可怕,若兩顆心真誠相待,以思念相連,人海之中,我們終會相遇。
在我看來,新海誠是伴隨網絡時代而崛起的導演,所以他更關注屏幕背後人們的生活狀態。網絡能夠最方便快速地幫助人們解決難題,卻唯獨不能帶來情感的慰藉。新海誠用這樣的故事去溫暖城市中每一個願意愛的人,時間和空間並不是束縛,唯有隔閡的心靈距離,才會阻隔愛。
總結一下:
《你的名字》作為一部科幻愛情的動畫片,向我們描繪了這個時代年輕人內心特有的細膩、距離、隔閡還有愛情。沒有高潮迭起,也沒有恢宏的敘事,卻有著很強的滲透力,牢牢抓住這個時代的情緒,直擊人心。
所以,為了向大家更好地欣賞這部動畫,我在分析完敘述結構、象徵意義這兩部分後,還專門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紹了新海誠動畫的獨特魅力,表達了我的所思所想。謝謝關注@阿牧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