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的名字》解讀新海誠動畫創作背後的情感與人生哲思

2021-01-07 阿牧是誰

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需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每個人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陳冰研

《你的名字》是新海誠導演於2016年導演的影片。該片自上映以來,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日本,這是第一部宮崎駿作品以外票房突破100億日元的動畫電影。而在全球票房中,《你的名字》超過了《千與千尋》的成績,成為日本電影史上票房收益最高的電影。

影片基於新海誠的原創劇本,講述了女主三葉和男主瀧在夢中相遇,卻意外地互換了身體,由此而產生羈絆,尋找彼此的故事。他們隔著時間與空間,不斷相遇又錯過,最終因為思念和執念,在茫茫人海中,再次重逢。故事細膩唯美,令人動容。

整部影片傳遞的,仍然是距離和思念的主題。但與新海誠以往作品稍有不同,在《你的名字》中,導演在影片中非常克制悲傷情緒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活潑、輕鬆、生活化的情感基調。影片中,有點粗心但成長的男主,有點膽小但善良的女主都讓人印象深刻。

拋開電影內容的完整豐富,導演呈現的高超技巧同樣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所以今天,我將從「敘述結構、象徵意義、電影價值」三個角度入手,多維度分析這部動畫影片。而在本文第三部分,我將結合電影情節以及自己的觀影感受,談一談新海誠動畫的獨特魅力。

01、敘事結構:雙線敘述貫穿全片,輔以蒙太奇表現手法,調動觀眾情緒,把控故事節奏

就影片的敘事結構來說,導演為女主三葉和男主瀧各自安排了一條支線,兩條支線平行推進,營造了兩個不同的時空。隨後,導演以男女主身體交換作為兩條平行線的交匯點,並輔以蒙太奇的剪輯手法,通過一波三折的情節,推動劇情的發展,達到情感的高潮。

該片雖然結構複雜,但經過導演精巧的敘事安排,脈絡流暢自然。接下來,我將細細解讀本片的敘事結構。

① 男女主兩條支線並行展開,結合時空穿越的情節,產生了情感的羈絆

女主三葉,居住在偏遠的系守村。作為宮水家族的傳承者,肩負著守衛神社的重任,卻也對都市生活心嚮往之。男主瀧,位於千裡之外的東京,性格大條,為人真誠。原本毫無交集的兩人 ,卻因為在夢中相遇,互換身體,而產生了交集。

穿越進入三葉身體的瀧,使三葉在他人眼中女子力爆棚,滑稽可愛,英氣逼人。而進入瀧身體的三葉,使瀧變得細膩可愛,成為了眾人眼中的暖男。此時男女主人公雙線並行,行為舉止兩相對比,妙趣橫生。隨著兩人頻繁地穿越,男女主逐漸互生情愫,產生了情感上的羈絆。

緊接著,在三葉的時空中,彗星碎片的墜落使系守村毀於一旦,三葉也因此喪生。瀧不再穿越,但為了尋找記憶中的三葉,來到了系守村,喝下口嚼酒,目睹了三葉的一生,也了解了一切的真相。這時,奇蹟發生了,瀧再次進入三葉的身體,並誓死要讓小鎮倖免於難。

縱觀整部影片,男女主人公的兩條線看似平等同時進行,但是無論是視點的分配,還是畫面所佔比重,都各有側重。在彗星到來之前,影片著重於三葉的日常和校園生活,以突出她對東京都市生活的憧憬。而在彗星到來之後,瀧再次穿越時空尋找三葉成了影片的重頭戲,以突出他對三葉的思念之情。

在我看來,影片中的雙線敘述與時空穿越的情節相得益彰,擴充了影片的信息量。可以說,兩條敘事線中,三葉的視角主導著本片的前半部分的節奏。而更為重要的後半部分,則以瀧的主視角的反轉做對比。與此同時,空間的互換與時間維度的導入,無一不體現新海誠超強的掌控能力。

② 蒙太奇手法的巧妙安排,推動劇情高潮,滿足觀眾期待

除了上文提及的雙線敘事外,精湛的蒙太奇表現方式,順序、倒敘、插敘的綜合應用,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

影片的開場有一段交叉剪輯,是成年的瀧和三葉生活在東京,各自早上上班的場景。但兩人心中隱隱有個聲音在對自己說,自己好像忘記了什麼。緊接著,影片開始使用倒敘蒙太奇,將故事緩緩,影片由此拉開序幕。我們看到了睡夢中的三葉,耳邊回想著一個女生再叫瀧的名字。隨著三葉的醒來,我們得知瀧穿越進入了三葉的身體,由此開始了影片的正題。

而隨著劇情的展開,瀧和三葉開始不斷地穿越進入彼此的身體,平行蒙太奇的運用,將前半部分的喜劇性和荒誕感鋪陳得恰到好處。突然增加男子力的三葉,英姿颯爽,無論是霸氣掀桌還是跳躍扣籃,皆引得眾人注目。而增加女子力的瀧,則一改往日的吊兒郎當,變得靦腆羞澀,獲得了暗戀女生的好感。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男女主互相助攻的前提下實現的。互換後回歸正常的兩人,藉助手機留言了解到對方用自己身體做過得種種荒唐之事,羞愧的表情讓人覺得滑稽可愛。

在影片的最後,交替蒙太奇的使用,推動了劇情,使影片達到了情感的高潮。瀧和三葉在方向相反的兩輛地鐵上匆匆一瞥,認出了彼此。此時,鏡頭隨著他們奔出地鐵站,穿過街道,越過人海尋找彼此而不斷切換。快速的節奏調動了觀眾的情緒,擔心他們就這樣再次錯過。

最後,無數次的擦肩而過以後,他們終於相遇在樓梯的兩端。一句「你叫什麼名字」連結了影片的開頭,讓人感慨萬千,原來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借用蒙太奇的表現方式,使整部影片的情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倒敘補敘插敘混合使用,將故事拆分成了一個個互相補充說明的碎片,最後因男女主的重逢形成了完美動人的圖畫。而影片前後的互相照應,完美地詮釋了「分別」與「重逢」的劇情發展,感動觀眾的同時,也達到觀眾所需要的心理滿足感。

02、象徵意義:「結繩」的出現契合主題,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引起觀眾的深度思考

在新海誠的動畫中,幾乎都有幾樣物品,作為暗線,支撐著劇情的發展。例如《秒速五釐米》中的櫻花花瓣,《言葉之庭》中的雨、日式庭院和鞋子等。這些物品在有力地推動情節發展的同時,作為意象,包含著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升華影片主題。

而在《你的名字》中,「結繩」作為全片的暗線,貫穿影片的細節,值得人們細細品味。這絕非導演的隨意堆砌,而是巧妙地刻意為之,接下去我就為大家一一分析:

① 導演以「結繩」為線索,推動人物情感的層層遞進

首先,在影片中,三葉綁頭髮的結繩,是劇情發展的推動力,也是男女主生命軌跡產生交集的聯繫;

如果觀眾稍加留意,就會發現不同情境下,男女主的相遇都離不開結繩這一關鍵物品。體現在影片中,有以下幾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三葉歷經艱辛,來到了瀧的時空與他見面。然而三年前的瀧並不認識三葉,三葉失落不已。在下車時,瀧脫口而出問三葉名字,三葉逆著人流,將自己的發繩解下,穿越人群,交到瀧的手中。瀧和三葉在黃昏時刻,前沿著諏訪湖的圓環平面,終於突破時空的壁壘見到了對方。瀧將三年來一直綁在手腕上的結繩結下,交給三葉。三葉將結繩綁在頭上,兩人相視而笑。瀧和三葉逐漸步入社會,但他們不記得對方的名字,卻成了彼此心底最深的執念。在街上的擦肩而過,三葉頭上綁的結繩,再次觸動了瀧的心弦,也暗示著兩人之後的久別重逢。可以說,結繩不是一件簡單的物品,它被導演賦予了特殊的使命。其創造了他們的首次相遇,又在冥冥之中參與了他們後續的會面,最後安排了他們的久別重逢。是整個故事有始有終,引人入勝。

其次,結繩也是主人公情感變化的重要載體,體現了人物情感的層層遞進。

在首次會面中,因為瀧在他此刻的時間線上並不認識三葉,雖然接受了三葉的繩結,但瀧卻不明所以,只覺得三葉這個女生有些奇怪。

而隨著劇情的發展,瀧在不斷穿越過程中,明白了一切,也對三葉暗生情愫。當他與三葉彼此呼喊名字,在黃昏這個時空交界的時刻終於見到了對方,瀧向三葉交還結繩。兩人雖然沒有說破,但已心照不宣,曖昧的情愫在空氣中迴蕩。

影片的最後,當時隔多年,兩人在街邊的擦肩而過,瀧瞥到了三葉頭上的結繩,心裡的某個角落再次被觸動。當兩人最終因為執念,穿越人海,終於在街角一隅的樓梯處相遇時,瀧猶豫過後轉身的一句「我是否在哪裡見過你」,兩人抑制不住淚流滿面,彰顯著兩人對彼此深深的思念。

在我看來,繩結的出現,在無形中一步步引領著瀧和三葉,穿越時空,阻斷隔閡,彼此相遇。它作為主人公愛情的載體,是折射不同情境下人物內心情感的最佳方式。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和行為,也不需要高潮的情節和快速的節奏,就讓觀眾體會到了瀧和三葉美好真摯的愛情,撩撥著人們的心弦。

② 「結繩」的背後蘊含著人與人之間的思念與羈絆,凸顯故事主題

影片中,三葉的祖母曾道出結繩的含義,她說:

「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可以叫做產靈,時間的流動也可以叫做產靈,全部都是神的作品,我們編制的結繩也是神的作品,體現了時間的流動,將絲線匯聚在一起編織成型,扭曲,纏繞,有時還原,斷裂,再次連接,那就是產靈,那就是時間。」

由此可以看出,絲線互相連接,是結。時間是線,相互交織是結。人與人之間思念是繩,羈絆和相聚,亦是結。

細細想來,影片男女主各自的平行時空是線,彗星的軌跡是線。而當兩人互相穿越時空,身份互換,兩個時空的時間線互相交織是結。兩人在黃昏那刻諏訪湖的圓環平面上,兩人突破時空的隔閡見到彼此,是結。原本平行的時空線,交織在一起,變成了結,將瀧和三葉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了一起,亦增加了互相的羈絆。

與此同時,對於三葉來說,解下綁在頭髮上結繩,將其以遞給瀧,是表達了對瀧的思念。而當瀧將繩子綁在手腕上,首尾相連,又再次變成了繩結。繩子形狀的改變,意味著兩人的情感聯繫在一起,互相羈絆。而繩結在此,預示著兩人終將相聚。

在我看來,新海誠賦予結繩多種意象,最終想要表達的,還是距離和思念的故事主題。在新海誠精巧細膩,而且比原來更加俏皮自如的影像世界裡,更多的人愛上了這個細緻的思念、距離與相遇的故事,為了瀧與三葉的錯過與相遇感慨萬分,並深深動容。

03、電影價值:基於故事情節,並結合自身的觀影感受,談談新海誠動畫的獨特魅力與現實意義

《你的名字》繼承了新海誠一貫的動畫風格,唯美的畫面,動人的旋律,細膩的旁白,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網絡以及科技,講一個分離和思念的故事娓娓道來。

所以為了讓大家更深層次地了解新海誠動畫的特點,我將結合自己的觀影感受,談談其動畫的獨特魅力。

① 畫面細膩,音樂婉轉,帶來視聽盛宴

與宮崎駿動畫電影中多為虛構的場景不同,新海誠動畫電影裡充斥著大量的真實場景。比如影片中三葉居住的系守村,取景於日本長野縣的諏訪市。鏡頭畫面切換到瀧居住的東京時,背景畫面中還出現了新宿警察局。這些一幕幕的畫面的精準還原,簡直可以和高清攝像所媲美。此外,無論是畫面光線的明暗對比,還是絢麗的色彩,每一幀畫面都是如此細膩,帶來極致的觀賞體驗。

除了畫面之外,新海誠動畫中的音樂緩慢純淨,也讓人過耳不忘。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電影最後,瀧和三葉兜兜轉轉,終於重逢。兩人異口同聲的一句「你的名字是」,伴隨著響起的悠揚的音樂,配合著男女主無法抑制的思念,每一個音符都直擊觀眾的淚腺,迴蕩在人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息。

在我看來,在唯美畫面以及純淨音樂的巧妙結合下,每一幀畫面每一段旋律都與電影思念的主題相契合。讓人在觀影后,一邊體會著戀愛時青澀的悸動,一邊又品味著愛情思念背後的玻璃渣。

②結合「原風景」概念,回歸日本傳統文化

「原風景」的概念興盛於1970年代的日本,以奧野健男的著作《文學中的原風景》為起始,涵蓋人文、地裡、文學等多個領域,反應了日本的傳統文化以及風土人情。

體現在影片中所展現的祭祀儀式,諏訪湖的風景,宮水神社的編織工藝等,無不體現了日本「原風景」的概念。這些場景喚起了人們對與日本傳統文化以及風貌的關注,達到了傳承文化的作用。

在我看來,新海誠在影片中融入了原風景的概念,是在向日本的傳統文化致敬。一個國家深厚的底蘊往往體現在它的傳統文化中,承載著一國人民對自身根源的探尋,對自身歷史的深深凝望。這種對傳統的回歸使作品有了真正的底蘊和原色。

③聚焦現代社會,凸出人心的隔閡,引起人們的反思

與宮崎駿動畫中表達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不同,新海誠的動畫所討論的卻是人心之間的隔閡與思念。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新海誠希望人們在欣慰著技術便利的同時,也能縮短心靈的距離。

在影片中,主人公起初在交換身體時,是手機成為了兩人通信的媒介。但信息網絡並沒有阻隔兩人心中的距離,他們對於彼此的思念和羈絆,讓他們穿越時空,兜兜轉轉,最終重逢。物理的距離並不可怕,若兩顆心真誠相待,以思念相連,人海之中,我們終會相遇。

在我看來,新海誠是伴隨網絡時代而崛起的導演,所以他更關注屏幕背後人們的生活狀態。網絡能夠最方便快速地幫助人們解決難題,卻唯獨不能帶來情感的慰藉。新海誠用這樣的故事去溫暖城市中每一個願意愛的人,時間和空間並不是束縛,唯有隔閡的心靈距離,才會阻隔愛。

總結一下:

《你的名字》作為一部科幻愛情的動畫片,向我們描繪了這個時代年輕人內心特有的細膩、距離、隔閡還有愛情。沒有高潮迭起,也沒有恢宏的敘事,卻有著很強的滲透力,牢牢抓住這個時代的情緒,直擊人心。

所以,為了向大家更好地欣賞這部動畫,我在分析完敘述結構、象徵意義這兩部分後,還專門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紹了新海誠動畫的獨特魅力,表達了我的所思所想。謝謝關注@阿牧是誰

相關焦點

  • 從宮崎駿到新海誠,日本動畫電影發生了什麼
    登頂今年日本電影年度票房榜的《天氣之子》新海誠爆款作品《你的名字。》劇照新海誠另一作品《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劇照《涼宮春日的消失》劇照由日本著名導演新海誠執導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以143億日元登頂今年日本電影年度票房榜,並將代表日本角逐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 新海誠:動畫版的村上春樹
    累計票房達到189.7億,超過了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玉姬》,成為日本百億級動畫電影票房前五名之中唯一一部非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影片。該片導演新海誠因此備受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新海誠也許就是「宮崎駿接班人」的討論之中。然而,無論新海誠是否能夠成為宮崎駿第二,他的創作經歷已經呈現了繼反戰一代動畫導演逐漸老去後,新生代日本動畫導演所理解的日本人及日本社會。《你的名字。》
  • 你的名字:新海誠電影,自我滿足?也許是在邁向更高境界
    說起《你的名字。》這部電影的成功已經不消多說雖然其成功背後存在一些巧合和人為,但不管怎麼說,《你的名字。》都是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這也再次讓所有人見識到了動畫電影不容小視的威力。也讓我們知道了,擁有一個優秀劇本的新海誠是多麼的可怕了。 影片的導演兼劇本兼原作的新海誠,早年創作了不少短篇的動畫作品,比如《遙遠的世界》、《她和她的貓》等等。當時的新海誠還是個一名動畫初學者,畫面多為黑白,劇情也基本沒有多少故事性可言。
  • 新海誠《天氣之子》成遺憾,日本動畫電影在國內票房空間有限
    只是在同樣精美的動畫視覺表現之外,《天氣之子》的劇情幾乎被來自各個領域的觀眾們所指摘,愛情不夠自然,動機莫名其妙,結局備受爭議,轉折過於生硬,在《天氣之子》中少了很多《你的名字》裡令人會心一笑或者感同身受的情緒力量,畫面的衝擊力未能轉化為對劇情情感上的認同,這或許是《天氣之子》商業不及新海誠前作的最大原因。
  • 新海誠《你的名字》火,是因為各種利好都疊加在了一起
    新海誠成為了繼宮崎駿之後第二位電影票房過百億的動畫導演。憑藉著《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等一系列口碑作品,新海誠已在業界頗具名氣。然而《你的名字》其實是新海誠面向主流市場的「出道」之作,在這部電影裡他第一次採用了「動畫製作委員會制度」(即多個公司出資分散動畫製作風險的運作方式)。
  • 8.9分電影《返老還童》:三重視角解讀人生逆旅背後的情感與哲思
    在我看來,本片的用意遠不止於此,本文將從情感維度、價值維度和實踐維度去解讀影片背後的情感與哲思。《返老還童》的故事源於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如果我生下來就是八十歲,而慢慢長到十八歲的話,人生會更加快樂無窮。
  • 《你的名字》美則美矣 新海誠依舊沒講好故事
    ­  搜狐娛樂訊 (影吹斯汀/文) 《你的名字。》的確算得上一部佳作。­  可對不起,還是得給你們最心愛的片子和導演潑點冷水。­  《你的名字。》周末獲高票房 ­  新海誠導演的新作《你的名字。》12月2日正式在中國內地上映,在正式與觀眾見面之前,豆瓣的評分就已經高達8.9分。
  • 《尋夢環遊記》:兒童視角看動畫電影所承載的情感共鳴和生活哲思
    該片繼承了美國動畫的敘事傳統,從兒童角度將個人英雄之旅和墨西哥文化結合起來,創作出以尋找夢想、亡靈世界之旅、最終回歸家庭為主線的動畫影片。在豆瓣上,有超過100萬人為該片打分,評出9.1的高分,好於98%的動畫電影,在Top250電影排行榜裡排名第30位。
  • 《你的名字》是新海誠巔峰之作?《天氣之子》不服,5個方面比較
    ##新海誠是近幾年,後宮崎駿時代最令人興奮的動畫電影導演之一,但是《天氣之子》和《你的名字》哪部最好看呢?雖然兩部電影都很棒,但同屬新海誠的作品,很難不去比較。這裡有五個原因,證明《天氣之子》更好看,也有五個理由證明《你的名字》才是新海誠的巔峰之作。《天氣之子》:動畫給雨賦予生命似乎並不容易,大多數動畫和卡通似乎採取了最簡單的路線,但《天氣之子》卻傾盡所有,讓人耳目一新。
  • 《你的名字》被《鬼滅》超越:新海誠回應能否如宮崎駿般大氣?
    我們暫時尚未得知《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能否真的頂替《千與千尋》的冠軍之位,然而,另一部著名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就已經正式被《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超越,作為《你的名字》的監督新海誠的回應,又會否像宮崎駿般大氣呢?
  • 深度解析:《天氣之子》,你是一部非常「新海誠」的動畫
    大概是觀眾的期望太高,影片在上映後瞬間引發了很多爭議,首先便是沒有《你的名字》更好看,這些爭議不僅包含了誠哥在這部動畫中傳遞的觀念,甚至還有對他身為動畫導演水準的質疑。實際上,本作的敘事方面與《你的名字》如出一轍,得益於誠哥在製作上大體沿襲《你的名字》的團隊。畢竟《你的名字》是誠哥最成功的代表作,也許在他心中,這樣的敘事手法是觀眾最喜歡的。從《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到《你的名字》再到《天氣之子》,小場景中生活化的表現,一直是新海誠的長處,角色與場景中小道具小裝置的交互值得稱道。
  • 以《有你我不怕》為例,解讀高分影片的哲思與情感表達方式
    雖然關於這部電影的解讀有很多,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情感表現手法」和「導演想傳達的哲思」這兩方面來解讀這部經典的魅力。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分三個部分來剖析本部電影的精髓所在,並在最後談談幾點導演想表達的隱性情感。
  • 說一說新海誠的這部你的名字,清新的畫風讓我陷入遐想
    一直很喜歡新海誠的動畫,今天講講這部你的名字,清新的畫風覺得新海誠以後的地位應該是會越來越高,因為新海誠的畫風真的太美了,讓人目不暇接,現在看宮崎駿的動畫很多,第二的應該就是新海誠了,期待未來可以出更多更好的動畫,可以說新海誠的動畫每一幀都可以做截圖
  • 46分鐘新海誠經典之作《言葉之庭》:孝雄和雪野教會你愛的勇氣
    作為日本知名動畫導演新海誠,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陌生。2016年《你的名字》更是讓新海誠在中國名聲大作。新海誠是近年來日本動畫人中被譽為「宮崎駿接班人」的創作者,他之前的作品可能大家還不太了解。我們今天要帶大家來看的正是一部新海誠非常經典的作品《言葉之庭》,短短46 分鐘的時間裡講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與成長,畫面之精美,情節之簡潔,更是襯託出這個故事給我們帶來的情感的爆發。作為一部風格明顯的動畫短片,相當程度上代表了新海誠的一貫的風格,真實細膩的畫風、簡單緩慢的情節、大量的人物內心獨白。我們先了解一下新海誠這個人物,走進他後才更明白他的動畫風格和主題。
  • 《天氣之子》:新海誠關心未來,誰來關心少年?
    當男主說出這句話,卑微的少年之愛,新海誠執著的中年追憶,終於在《天氣之子》中找到了出口。指針撥回三年前,《你的名字》橫空出世,在日本締造了超越《千與千尋》的票房奇蹟,新海誠繼而被奉為新一代日本動畫大師的接班人。在一水之隔的中國,《你的名字》勢頭不減,上映後火速登上了日本進口電影票房冠軍,新海誠從此名震ACG圈。
  • 說你的名字新海誠,清新的畫風讓我陷入遐想
    我一直喜歡新海誠動畫,我想談談你的名字和新的繪畫風格我認為新海誠的地位在未來會越來越高,因為新海誠的繪畫風格太美了,人們看不到,現在有很多宮崎駿動畫,第二個是新海誠,將來,新海誠動畫可以製作出更多更好的動畫,太美了!
  • 新海誠的動畫世界觀,從一個無名小輩到著名大咖,新海誠壁紙牛批
    誰還記得《你的名字》,這部在2016暴起的動畫電影,瀧和三葉的故事吸引著每一個人,日本少有的百億票房的一部動畫電影,被日媒說是繼宮崎駿之後的新起之秀的新海誠,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新海誠主要接觸動漫領域的是在大學實習的時候,加入了日本的Falcom遊戲會社,在畢業後直接加入該公司,主要負責的是程序,美工,動畫與宣傳製作,真的挺難令人相信,大學選擇日本文學系的大學生會做這類工作,就像程式設計師是一個畫畫的,雖然不可置信,但是這些就是出現了。
  • 新海誠執導動畫電影大盤點,總有一部適合你!
    新海誠的動畫電影 大多都帶著一些奇幻色彩:身體交換,時空交錯,超自然力量等讓人百看不厭。他對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描繪得淋漓盡致,讓觀眾回味無窮。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介紹由他執導動畫電影,總有一部適合你!讓我們明白了時間的無情,懂得了如果你選擇了就不要後悔!
  • 十字路口:新海誠為高考創作的短片,和《昨日青空》各有優劣
    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一部仿製「新海誠式」的敘事模式作品,沒有仿製出別人的精髓。提到高考題材的動漫,新海誠還真的創作過這樣的作品,它的名字叫《十字路口》,雖然只是120秒的高考宣傳短片,作為高考生打氣的聲援片,新海誠的作品豆瓣評分8.1分,而國產《昨日青空》卻只有6.2分,到底兩部作品的差別有多大?同樣是高考動漫,兩者的表現形式和特點有什麼不同?
  • 新海誠這部動畫短片,獻給所有高考生,畫風唯美劇情勵志
    《十字路口》是新海誠導演與日本教育機構合作的動畫短片。開場的那句對白直接點開主題「不是期待獲得幸福,也並非想要明確的約定。比起那個來說,遙遠地方的某處,是我們嚮往前去的地方。」短短幾分鐘的廣告,卻還是將新海誠導演的風格完美演繹出來了,寫實的手法表現出夢幻的效果,每一幀都能成為壁紙。二次元的元素與現實的場景融合,所以菌菌看新海誠導演的作品時每一次都能獲得身臨其境般的效果。在情感的表達上,即便這是一部勵志短片,也用了日本文化裡的物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