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創新創造的保護傘,是企業發展的定心丸。近年來,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興起,智慧財產權保護已經成為一種廣泛的社會需求。對企業來說,智慧財產權能讓企業在競爭市場中佔領高點,使企業在複雜的經濟形勢中站穩腳跟。對國家來說,智慧財產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智慧財產權作為創新發展戰略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突出。
12月30日,數秦科技聯合杭州智慧財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舉辦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沙龍活動暨第三屆數秦開放日在數秦科技數字展廳圓滿結束。
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處副處長吳國倉、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創新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王燕萍、數秦科技董事長高航、杭州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總經理張磊、杭州網際網路公證處主任徐小蔚、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數字圖像實驗室負責人張宏鑫、杭知橋(智慧財產權)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王梨華、數秦科技副總裁、司法事業部負責人陳豪鳴、數秦科技品牌顧問孫玉傑、杭州華進聯浙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賀才傑等各界專家作為嘉賓出席了此次沙龍。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智慧財產權管理和保護面臨著新環境、新挑戰。各位嘉賓共同探討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現狀和前景,為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出謀劃策。
看點一:三位重量級大咖精彩致辭
首先,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處副處長吳國倉為本次活動帶來開場致辭。
吳國倉表示,目前中央到地方各界都越來越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要實現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更大地依託智慧財產權保護。傳統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仍存在著取證難、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無論從司法角度考慮還是從行政管理角度考慮,都需要對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加以改造。
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處副處長吳國倉
本次活動的主辦方之一杭州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總經理張磊也發表了講話。
張磊介紹,杭州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開展的工作,一是因應國內形勢發展的需要,二是出於杭州市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需要,三是杭州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工作內容的需要,四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他表示,在過往走訪未來科技城企業的過程當中,很多企業都提出了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需求。
杭州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總經理張磊
隨後,浙江數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航也為大家帶來精彩的致辭。
高航介紹,數秦作為一家區塊鏈+大數據公司,一直堅持創新驅動的戰略,先後上線了保全網和數融平臺兩個核心產品,目前已經完整的業務閉環。他表示,當下以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蓄勢待發,構建智慧財產權全鏈條保護格局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
浙江數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航
看點二:杭州網際網路公證處智慧財產權服務平臺正式更名為「簡證」
在活動現場,杭州網際網路公證處主任徐小蔚介紹道,旗下的智慧財產權服務平臺正式更名為「簡證」,寓意該平臺使取證、存證、公證等流程變得簡便,人人可用,而且不限於服務智慧財產權領域,而是更廣泛地促進各領域電子證據的利用。「簡證」平臺由杭州網際網路公證處運營,數秦科技提供技術支持運用區塊鏈、實名認證、加密算法、電子籤名等技術,提供在線存、取證,在線申辦公證等功能,為權利方提供在線公證法律服務,打破傳統公證效率低、成本高、取證不及時困境,為用戶提供快速確權、取證通道。
徐小蔚還介紹了杭州網際網路公證處的公證懸賞取證平臺。該平臺的使用場景除了可用於執行懸賞、失蹤人口懸賞、特定需求懸賞,還適用於智慧財產權領域的侵權打假懸賞,運用「區塊鏈+公證」技術從證據固定、線索合適、優先線索認定等方面優化懸賞取證流程。
數字時代數位化、碎片化、高頻化的特點,使得智慧財產權侵權更容易,而侵權取證工作量和法院審理工作量則以幾何級數倍增。徐小蔚表示,傳統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時代已經過去,模式創新和科技賦能將帶來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新時代,最終達到「天下無賊+天下無訟」的目標。
杭州網際網路公證處主任徐小蔚
看點三:三位專家深入解讀
在主題演講環節,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數字圖像實驗室負責人張宏鑫分享了他對數字確權的新思考。
張宏鑫為與會嘉賓介紹了數字版權管理(DRM)的歷史發展。一方面,DRM的需求是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又促進了DRM產業的發展。
張宏鑫早在2011年就主導研製阿里雲的渲染雲系統,在數字資產管理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張宏鑫表示,數字資產管理是一個綜合性的難題,無法以單個的技術突破得以解決。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之後,張宏鑫也發現了區塊鏈方案的一些潛在問題:共識算法代價高、智能合約不「智能」、數據存儲策略效率低、應用場景落地難等等。帶著這些問題,業界需要不斷優化技術、推進與應用場景的結合。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數字圖像實驗室負責人張宏鑫
隨後,杭知橋(智慧財產權)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王梨華發表了主題為「從專業到專業化——智慧財產權律所發展探索及證據思考」的演講。
王梨華介紹道,智慧財產權案件對社會資源依賴小、專業性強、級別高。專利訴訟勝訴主要取決於三個問題:是否落入保護範圍、專利權是否穩定、取證是否成功。智慧財產權案件對證據保全機構,有機構中立性、技術穩定性、司法認可性等要求,對網際網路證據保全有及時性、便利性和經濟性要求。
王梨華所在的杭知橋(智慧財產權)律師事務所已經與數秦科技的保全網達成合作關係。作為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存證案判例的獨家技術支持方,保全網持續為用戶提供可靠、便利的一站式電子數據權益保護解決方案。
杭知橋(智慧財產權)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王梨華
隨後,數秦科技副總裁、司法事業部負責人陳豪鳴為與會嘉賓解讀了區塊鏈技術如何驅動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升級。
陳豪鳴表示,在現實世界,司法體系是世界秩序的守衛者;網際網路世界也相應有著網際網路司法體系,絕不是法外之地。區塊鏈技術,則是網際網路司法的基石。從證據的角度看,在過去,電子證據儲存到硬碟、U盤和光碟等存儲介質,通過線下傳遞,通過線下公證等形式固定電子數據,效率比較低,而且易篡改、易滅失。而現在,電子數據可以實時上傳至區塊鏈,通過技術手段確保數據不被篡改與刪除。
作為司法區塊鏈的開拓者,數秦科技保全網至今已經服務超過105萬用戶,保全了超過7300萬條數據,積累了超過200例司法判例。
數秦科技副總裁、司法事業部負責人陳豪鳴
看點四:圓桌環節思想碰撞
活動的壓軸環節,由來自學界、公證處、律所、智慧財產權保護界、區塊鏈企業的多位嘉賓共同參與,圍繞「新經濟時代下,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策略和技巧」的主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各位嘉賓結合案例,分析了目前企業在智慧財產權管理和保護領域的短板、漏洞,圍繞智慧財產權保護策略技巧、模式創新、技術發展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