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趙亞男)2019年10月12至13日,天津大學鄉村振興實踐隊暨2019博、2018碩四、2019碩五聯合黨支部,在建築學院副院長曾鵬老師、團委副書記謝舒老師的帶領下,赴天津市武清區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天津大學鄉村振興實踐隊為天津大學校級社會實踐團隊,該團隊由建築學院副院長、規劃系主任、小城鎮規劃發展研究所所長曾鵬教授領銜,協同建築學院黨委團委、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等多個部門的骨幹力量,專注於探索新時代背景下鎮村空間體系優化過程中的鄉村振興理論與實踐。目前,團隊成員在武清區負責京杭大運河武清段、高村鎮、南蔡村鎮、王慶坨鎮、大鹼廠鎮、丁家瞿阝村等多個鎮域鄉村的規劃研究,致力於為京津冀廣域腹地的城鄉發展做出長期貢獻。
12日上午,天津大學鄉村振興實踐隊來到武清區規劃與自然資源局進行參觀交流,在武清區規劃與自然資源局張印松副局長主持下,實踐隊與規自局的相關領導進行了座談會。座談就天津大學鄉村振興實踐隊在武清高村鎮、南蔡村鎮、王慶坨鎮等地成立實踐基地並開展調查研究的計劃進行討論,著重研究了在武清區丁家瞿村和田戶村的規劃實踐。在座談會上,建築學院團委副書記謝舒老師和部分青年學生黨員代表做專題匯報,深度闡述了新時代青年學生參與地方規劃實踐、在實際工作中踐行鄉村振興20字工作方針的初心和使命。
▲天津大學鄉村振興實踐隊與武清區規自局的領導合影留念
▲天津大學鄉村振興實踐隊在武清區規自局進行座談調研
12日下午,實踐隊成員分為兩組,分別對武清城區段運河沿線和高村鎮進行調研。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尤其在今年9月18日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再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出「有所為是發展、有所不為也是發展」的重要論斷。聯合黨支部的青年黨員對運河兩岸的風土人情、建設情況和文化氛圍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同時還深入到武清區規劃展覽館參觀學習。
在精細的武清區中心城區模型面前,建築學院2018級碩士第四、第五黨支部的青年黨員備受鼓舞,表示要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不忘為人民謀福祉的初心,牢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腳踏實地,刻苦學習專業知識,牢固專業基礎知識,田野調查和案頭工作相結合,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做事,時刻準備肩負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另一組實踐隊員來到了高村鎮人民政府,與高村鎮領導班子成員、田戶村村委和部分村民代表進行研討。會上,建築學院2019級博士生黨支部書記李晉軒代表實踐隊,就田戶村美麗鄉村規劃研究成果進行了匯報,全面地展示了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的青年黨員以專業技術實踐來踐行鄉村振興重大使命的熱忱與能力。
匯報結束後,實踐隊陪同領導考察了田戶村,這裡先進的黨建先鋒特色給實踐隊的學生黨員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在田戶村旁的田埂邊,田戶村黨支部楊書記對青年黨員親切地說道:「在田戶,支村兩委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加強黨員教育、嚴格黨員管理、完善黨員監督、強化黨員服務,村裡的每名黨員都會結對幫扶兩到三戶人家,無論是文化、生產還是生活,遇到困難找黨員在田戶村已蔚然成風。即使是年邁的老黨員,也會自動自發走進村民家中,向他們宣傳黨的新政策,不僅形成了友愛互助的良好風氣,也樹立了黨員服務人民的良好形象。」青年學生們深受感動,也更加堅定了通過鄉村振興不斷優化廣大農民生活品質的決心。
▲天津大學鄉村振興實踐隊在武清區高村鎮田戶村進行調研
13日,實踐隊又繼續深入到丁家瞿阝村和運河村莊沿線進行調研。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2013年來到南蔡村鎮丁家瞿阝村,向農民詳細詢問田間管理和預產情況,對丁家瞿阝村的農業生產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叮囑當地幹部加強農技服務,對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提出了要求。實踐隊員來到丁家瞿阝村村委會,與村委班子進行交流討論,丁家瞿阝村村黨委書記張寶軍介紹說,在習總書記考察後,村子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先後開設麵粉廠,建成丁家瞿阝村鮮食葡萄種植基地、大王甫蘭耕葡萄園、定福莊蓮藕種植基地、「一芳田」童趣農莊等,通過高效設施農業走出一條都市農業發展新路。實踐隊通過在村莊的走訪調研,表示這次深入到田野進行調研走訪,深深體會到了鄉村振興政策對新農村建設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大家更加堅定了加強專業學習,投身中國夢的偉大建設的信念。
▲天津大學鄉村振興實踐隊在丁家瞿阝村進行調研
13日晚,實踐隊的三十餘名師生在微微細雨的陪伴中回到天津大學,開展了專題調研的總結活動。建築學院曾鵬老師、許熙巍老師、蹇慶鳴老師、王雨老師、於冠一老師、謝舒老師等參加了會議,並對本次實踐取得的收穫與不足進行了總結點評。經過為期兩天充實的實踐和黨支部活動後,建築學院的青年黨員們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上收穫頗豐。大家認識到,只有在未來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傳揚基層人民踏實肯幹、艱苦奮鬥的精神,才能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圖文來源 天津大學鄉村振興實踐隊 編輯 趙暉 張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