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王悅
由湖南衛視、中國青年報聯合主辦的首檔青春勵志城市接力唱演秀《青春萬歲—五四接力大直播》將於2020年5月3日19:30現場直播。節目由特別年輕、特別有創造力的王雯團隊操刀,以「天台接力,聲浪出擊」為唱演主題,採用「雲合演」的方式,邀請青春榜樣、能量藝人匯聚城市天台表演,藉助前沿科技體現綜藝思維的創新,將各地分會場聯結,通過隔空合唱等獨特的表演形式,和全球觀眾朋友們共同打造一場「天涯共此時」的青年節全新盛事!
節目選取長沙、北京、上海、深圳、武漢這五座城市的標誌性天台,以城市夜空為背景,化天台為舞臺,將都市夜景與舞檯燈光的巧妙融合,突破以往封閉式場館的局限性,站在開闊的城市高地——天台,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優秀青年代表,以多種互動形式與各城市表演嘉賓接力共同完成直播大秀,用唱演的方式展現青春的力量,將青春能量傳遞到最遠方!
多位青春榜樣組成能量藝人最強陣容,實力歌手、青年偶像、跨界大咖、體育健將都將參與跨城接力大直播,展現自己所在領域的別樣風採和積極向上的青春面貌。據悉,長沙會場有何炅、黃明昊、大張偉、彭昱暢、周深、鞠婧禕、新褲子、聲入人心男團、張杰一同吶喊青春;北京會場邀請王源、白宇、魏大勳、尤長靖、周筆暢展現青年的傳承、創新;上海會場將有王一博、韓雪、張碧晨、劉濤呈現青春與熱血;深圳會場將由宋茜、R1SE、易建聯、杜海濤、《創造營2020》學員、黃子韜秀出青年的潮流與活力。
《青春萬歲—五四接力大直播》將通過「給青春一個舞臺」「給青春一個選擇」「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三大主題秀,展現全國各行各業的優秀青年的風採,謳歌有志青年熱血事跡和奉獻精神。在穹頂之下張揚青春風採,唱出青春激情,青年的吶喊將無時差通過電波傳遞到各地城市,以一腔熱血全新定義中國新時代青年風貌,以獨具匠心的創意形式引領青春新潮流。
目前,直播秀演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中,在間隙記者採訪了節目監製沈欣,揭秘了臺前幕後的故事。
記者:五地接力直播的節目形態是出於怎樣的考量?五座城市是如何遴選的?
沈欣:首先,這個青春的接力是希望能擴散到最多最大範圍的青年,在全國範圍內,所以我們選擇了五個城市發起接力。第二,我們是選擇五個城市的樓頂進行青春的接力,把它定義成天台青春的接力,在天台上人自然就會有一種非常豪邁地想說出自己的心聲想法,同時表達自己理想的氛圍。
關於五個城市的遴選,因為長沙是湖南衛視的大本營所在地,同時也是革命熱土,我們選擇在湘江邊,因為湘江是當年毛主席青年時期暢遊的一個地方;選擇北京,是因為北京首先是我們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時在北京我們也做了一個概念,就是青年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那上海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在這裡我們呈現的更多的是無限的創意;深圳是我們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在這裡有非常多新銳的青年人,他們有無限的激情和創造力;武漢是今年最特殊的一個城市,同時,武漢也是中國所擁有大學數量最多的一個城市,所以我們就選擇在了武漢。
記者:作為聚焦「五四」青年節的一場直播,「青春」具體在直播中如何體現?
沈欣:我們邀請了非常多的各行各業的年輕人的代表,有醫護人員、也有運動員等等,我們會用他們的故事來體現青春的一種活力和向上、以及不懈追求的精神。
記者:在直播互動方面,節目具體採取了哪些新鮮有趣的玩法?
沈欣:我個人會覺得是嘗試樓頂之間的接力,這是節目當中最大的一個亮點,也是一個創意的原點,每個節目每個環節做完後,五座城市之間會互相的呼喚來形成一種銜接,通過無限的天空和聲音進行一種銜接。
記者:這個節目和以往有什麼不同?
沈欣:今年大部分的節目,我們是採取普通的青年群體和明星嘉賓來共同完成。比如:有王源和北京的青年京劇演員的互動,也有像張碧晨和一些青年的美術設計師共同完成的表演等等。其中有一個最特別的設計是張杰的一首歌,我們會跟在武漢的各行各業的在戰疫的工作當中做出傑出貢獻的青年進行一個互動。
記者:「點燃城市復甦」,這一看點具體是如何在節目中體現的?
沈欣:關於城市復甦點亮,晚會中也有特別的設計。首先是從環境上來說,幾個城市的城市亮化燈光會跟我們的節目一起互動,會在樓宇當中打出青年加油,中國加油等字樣。第二,節目當中也設計了專門的關於復工復產當中青年人所做出的貢獻的環節。
記者:接力大直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又是如何克服困難的?
沈欣:在這種直播中,難度最大的是各個會場的信息的直接對等以及溝通,這在直播的銜接和流暢度上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會助力於這個主題的表達。
今年我們的直播主要採取兩個手段來進行連線,第一是比較傳統的衛星的方式,這個是相對安全的,同時也是質量最高的一種聯繫;第二種呢,我們同樣採用了網絡推流的方式,這個方式在於它非常便捷。
記者:「雲合演」藉助了怎樣的前沿科技,來實現綜藝創新?
沈欣:在整個直播過程中,我們採取了傳統的手段和當下的這種比較先進的網絡手段同時進行,既有網絡又有衛星,同時也安排了有線電話四地進行溝通聯動來進行執行。
記者:站在創作者的角度,希望藉助這樣一場直播向受眾傳遞什麼?
沈欣:一是直播突出對戰疫青年的致敬,此外,突出強國一代青年的使命和擔當。
記者:《青春萬歲》可以說是在一個大空間的範疇內大手筆協調各種資源,這是不是一種產業升級的具體體現,為什麼?
沈欣:產業升級的問題,我覺得可能這是基於這個時代,以及環境以及技術革新的狀況下,電視人也好,然後文藝工作者也好,他們的思維的開放度的一個問題,我們在技術的基礎上可以無限的擴大自己的思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把以往可能我們會在演播廳完成的一些事情擴散到全國各個地方各個領域,你原來覺得做不到的東西,其實都可以通過新的技術手段來實現。
因為在今年這個特殊的環境下,影視行業,特別是這個電視或者視頻行業,其中有一點是大家都在特殊的情況下進行了主動的創新。在這個時期湧現出了非常多不同門類不同形式的節目,我覺得其實這是電視人也好,媒體人也好就變被動為主動的一個非常良好的時機。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