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潭公園是昆明梅花種植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地方,是市民賞梅花的好去處。自2020年12月23日起,為期兩個多月的第25屆梅花節已開啟,逛公園、賞梅花,這陣子去黑龍潭公園,正是好時候。
公園裡梅花品種很多,主道上盆栽的梅花已陸續盛開,白的、紅的、粉的,都是精緻、好看的模樣。地栽的梅花還未到最佳花期,猜想再過10天、半月的,這裡的梅花就會更加迷人了。
雖然紅梅、白梅還未到最佳賞花期,元旦假期去黑龍譚公園,我們卻遇到了蠟梅盛開、馨香四溢,很美。
雖然也叫做梅,蠟梅與一般梅花似乎並不太相同。與紅梅、白梅開花時大多無葉子不同,蠟梅開花時卻與葉子同在。黑龍潭公園有一片蠟梅園,連片的蠟梅樹叢正開著黃色的花兒,葉子也是黃色的,小小的花兒分散在葉子間。
蠟梅的花兒不大,色澤金黃,與葉子有顏色有幾分相似。如果不認真細看,都找不到花兒的所在,卻有一股濃鬱的香氣襲來,遠遠就能聞到、卻不會有嗆鼻的感覺,讓人忍不住要深深地吸氣、想要留住它好聞的味道。
小小的黃色蠟梅花色如黃金,陽光照耀下,花瓣厚實、有質感,像是用蠟做成的假花一樣,而它卻是真真實實的存在。
我們一直弄不清它該是叫做「蠟梅」,還是「臘梅」,似乎都有些道理。看到公園裡有標牌介紹:它叫做「蠟梅」,是中國特產的觀花小喬木或灌木;代表吉祥富貴的黃色臘梅,濃鬱的花香在臘月綻放。
查詢後知道,植物學中蠟梅的正規寫法,應該是「蠟梅」。據記載,北宋元祐之前蠟梅被稱為黃梅。唐之前未見「蠟梅/臘梅」的記載,唐朝時有提及「臘梅」的詩句,但並未對這種寒冬開花的植物有細緻描述,不能確定是蠟梅還是臘月開花的梅花。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此得名。王世懋在《花疏》中也有一段糾正蠟梅名稱的記述:蠟梅是寒花,絕品,人以臘月開,故以臘名,非也,為色正似黃蠟耳。
雖然它們的名字中都帶有「梅」字,但是梅花與蠟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植物,梅花是薔薇科小喬木,早春開花;蠟梅是蠟梅科蠟梅屬灌木,深冬開花。雖然在昆明有些花期錯亂,但也符合蠟梅先開、梅花後開的規律。
所以,「如同蠟般的質感」是蠟梅最鮮明的特質,「臘」僅僅只能說明蠟梅的花期是臘月,對花本身的特質沒有任何體現 所以以「蠟梅」作為花名比「臘梅」更形象,也更具含義。
黑龍潭公園有一片蠟梅花林,有數百棵花樹正次第開放,葉子金黃、花兒正香,成熟的葉片與凋零的花兒混合著落在地上,樹下也是一片金黃,空氣裡瀰漫著好聞的花香。
目測公園裡的蠟梅花有好幾個品種,它們總體的色調一致,在花型、葉片上有些許差別,在陽光照耀下,顯得特別通透。
長長的葉片配上小小的花朵,不時有幾隻小蜜蜂在花間飛來飛去,動靜結合的畫面很美,從視覺、嗅覺上,我們獲得了全方位的享受。
昆明黑龍潭公園梅花節已經開啟了,2021新年假期去公園逛逛,蠟梅開得正好。去黑龍潭公園賞蠟梅,現在正是時候。
嬌豔欲滴的蠟梅花高低錯落、稀疏有致,用手機拍、用相機照,捕捉蠟梅妙曼的姿態、細嗅獨特的花香,甚好。(照片拍攝於2021年1月3日,昆明黑龍潭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