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一個重於泰山,一個輕於鴻毛,三國中郭嘉和許攸之死

2020-12-23 龍鳳銘成長部落
《三國演義》劇照

文|龍鳳銘

郭嘉,字奉孝,高富帥一枚,是曹操陣營中有名的謀士,官至軍事參謀—軍師祭酒,民間傳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可見他在三國中的地位有多重要,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很多人常把他跟諸葛亮一起來寫,看看誰是三國第一謀士;也會把他跟荀彧、程昱、荀攸等一起來寫,看看誰是曹營第一謀士。今天本菇涼把他跟許攸一起寫,他會不會在地下很生氣?因為許攸在他心裡真的不太上得了臺面。

《三國演義》劇照

許攸是誰,也是曹操的謀士之一,為什麼說他上不了臺面,因為我們所有的事情都是「蓋棺定論」,許攸之死,可以說是輕於鴻毛,而郭嘉之死卻是重於泰山。我之所以冒著嘉哥之不快而寫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大家通過他倆的對比而明白更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咱們從三個維度來對他們進行比較:

第一個維度:如何進曹營第二個維度:有哪些功績第三個維度:如何去天堂

第一個維度:如何進曹營

郭嘉:

嘉哥21歲時,去投奔袁紹,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後對旁人說:「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

於是從此離開了袁紹,賦閒了六年,此間除了飽讀詩書、觀察形勢,還在尋找一個屬於他的主公。(六年不幹活,可見家底子挺厚啊。)

《三國演義》劇照

這個機會終於到了,好友荀彧給他推薦了一份差事,老闆就是曹老闆。曹老闆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興奮地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嘉哥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從此,嘉哥正式跟著曹老闆上戰場,當上了曹老闆的軍事參謀—軍師祭酒,主要任務為陪同四方徵戰、隨機應變。

許攸:

許攸原也為袁紹的謀士,而且在袁紹陣營裡也是排在前幾位的,但是袁老闆有個特點:剛愎自用、變化無常,喜歡摸順毛的人。所以養了一身言不聽計不從的毛病。又逢同事審配參他家人貪汙,越發不受待見,一氣之下連夜投奔曹老闆。

《三國演義》劇照

曹老闆對許攸非常熟悉,因為他倆是同鄉和發小,聽說許攸來了,赤腳相迎,因為他知道許攸肯定是來送糖果的,這時候的他正在著急如何破袁,已到糧草將盡的地步,所以看到許攸來了,知道救命稻草來了,於是同席而坐,高興地說:"子遠肯來,乃天助我也!"。

就這樣許攸跟著曹老闆,成為曹老闆的謀士。

總結:這是他們二人進曹營的情景,我們可以看出來一個是寧缺毋濫等明主,一個是乘人之危邀功勞。

第二個維度:有哪些功績

郭嘉:

嘉哥最擅長的是揣摩人心,往往能根據敵人的性格特點而分析出他們的作戰風格,從而制定相應的攻守策略,所以,曹操的每一次戰爭勝利都與他的奇謀有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哪些戰爭:殺呂布、討張繡、「言」孫策、平袁紹、滅袁氏

《三國演義》劇照

除了第一次跟張繡作戰於宛城時,因為還處於試用期,曹老闆對他還沒刮目相看,加上曹自己迷上了張繡的嬸娘鄒氏,春宵一刻導致大敗而歸。其他的戰爭都是勝利的,可以說是常勝謀士。

然而最讓人不是不敬佩的是他預言中了幾個大事:

第一件大事:孫策之死

他聽到孫策想趁曹老闆出戰袁紹時偷襲許都的計劃後說: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神巧合有沒有?把孫策必死以及如何死法都描述出來了。孫策於不久後被許貢門客而刺殺,死法跟郭喜描繪的一模一樣。

第二件大事:袁紹之亡

袁紹四世三公、家大業大,曹老闆的事業又剛處於起步期,勢力只有袁紹的十分之一,所以不敢輕易作戰。這時嘉哥寫了一篇議論文,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勝十敗,讓曹操下定決心與袁紹作戰,果然取得了最後的勝處,而且處處如他十勝十敗中所言。

《三國演義》劇照

給大家看一下《十勝十敗》的原文,譯文太長就不展示,大家在網上查一下就有了。

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仔細研究一下袁紹官渡大敗的原因,就是這十個方面而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第三件大事:袁氏之滅

袁家運氣不好,碰到嘉哥這個剋星,官渡之戰擼了老子,後面也沒放過兒子。官渡大敗而歸的袁紹不久就上西天了,曹操趁機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這個時候,嘉哥說:STOP

他給曹老闆的理由是:「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徵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

《三國演義》劇照

於是曹老闆假裝向南攻擊劉表,實則「以待其變」。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家兄弟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此時,嘉哥建議乘機回軍北上,不費吹灰之力,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真乃神人也,沒錯,嘉哥就是這麼牛,所以人稱「鬼才」。毛主席曾贊郭嘉: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許攸:

說起許攸的功績,我想也就只有官渡之戰了,當然這一戰對曹老闆很重要。

曹袁交戰之際,許攸來投,並獻計:"今孟德孤軍獨守,既無援軍,亦無糧食,此乃危急存亡。現在袁軍有糧食存於烏巢,雖然有士兵,但無防備,只要派輕兵急襲烏巢,燒其糧草,不過三天,袁軍自己敗亡!"

果真如他所說,烏巢一破,袁老闆就亂了方寸,愈加變得不會用人,把張郃、高覽這樣的大將都逼降了,曹老闆又得糧又得將,一舉破袁,以少勝多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三國演義》劇照

但這哥們的品性有點問題,自恃功高,每次出席,不分場合,直呼曹老闆小名,說:"阿瞞,沒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老闆表面上雖嘻笑,說:"你說得對啊。",實際心裡氣得半死,他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人的丞相啊。

他沒事的時候,還喜歡搞點小聰明,妄自猜測曹老闆的心思,比如有名的「門闊了」、「一人一口酥」都是經典的段子,曹老闆手下的人都不太喜歡他。

由此可見,功能是有,但極其不會做人。

第三個維度:如何去天堂

郭嘉:

嘉哥跟隨曹老闆出徵11年,風餐露宿,書生底子扛不住,在跟著曹老闆平定北方之時,由於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裡的地段乾旱無水,嘉哥水土不服,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不幸染病去世,年僅38歲。

曹老闆得知他的死訊後悲傷不已,大聲哭道: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三國演義》劇照

並說: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疑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

大概意思就是表彰了他的兒孫後代,同時因為他們倆的相知,他痛心無比又無可奈何。據說著名的《觀滄海》也是曹老闆以示紀念他所作。

郭嘉之死,真可謂是重於泰山。

許攸:

許攸的死,沒有什麼驚濤駭浪的過程。

官渡之戰後,許攸跟隨曹老闆到達鄴城,天天居功自傲、口無遮攔,經常直呼曹老闆的小名「阿瞞」,已經讓曹老闆心裡非常不悅,曹營中的其他小夥伴也不悅。

《三國演義》劇照

有一日,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在曹老闆的得力幹將「虎痴」許褚面前又自吹自擂,貶低武將的功勞,被許褚一怒之下殺死,曹操見後並無多言,只下令厚葬許攸,可能此時,也正好符合了他的心意吧。

許攸就這麼死了,好像不曾來過,輕如鴻毛。

以上就是《三國演義》中的「郭嘉和許攸」和故事,與正史是否有偏差未可知,咱們暫且以熟知的《三國演義》片斷進行討論。

在此案例中,我們通過對比法,分析了為什麼郭嘉的死重如泰山,而許攸的死卻輕如鴻毛。當然,僅僅是我的淺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高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

這個案例故事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我想主要是帶給我們更多對為人處事的思考:

思考一:學習郭嘉挑明主,磨刀不誤砍柴工

郭嘉原本投了袁紹,見其非明主,寧缺毋濫,哪怕不工作也不跟著袁老闆幹。這種骨氣不愛錢財、不趨勢力,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要知道,東漢剛亂那會,袁家勢力大得驚人,十八路諸侯的盟主就是袁紹。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等到了真正的明主曹操,曹老闆在三國中實力是屬一屬二的,尤其在對待人才方面確實無人能比肩。下次我們專門寫篇文章來介紹一下曹老闆的用人之道。郭嘉是聰明的,袁紹手下著名謀士田豐、沮授、審配都沒善終就說明了他的選擇是明智的,雖然賦閒六年,但磨刀不誤砍柴工,幫助曹老闆掃平北方,自己也獲得世襲功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發展,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思考二:學習郭嘉察人性,不戰而屈人之兵

郭嘉洞察人性,研究心理的段位非常高,以致於讓他從無敗績,而且總是能神預言。讓現代的人不由得不感嘆,該不會是學習《九型人格》了吧?開玩笑的,應該是研究了《周易》,同時也研究了《孫子兵法》。戰爭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勝,百姓免遭塗炭。在現實的商場中也一樣,商務談判的最高境界是共贏,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思考三:學習郭嘉鞠躬盡瘁的工作精神

郭嘉死在作戰途中,而且死前還留一錦囊妙計幫助曹操消除了掃平北方的最後一點障礙,實在是讓人欽佩不已,怪不得曹操悲痛欲絕並善待其後代。現實生活中的勞動模範也是鞠躬盡瘁的人、令人尊重的人。勞動不分尊卑,但是勞動精神高尚無比,正值五一勞動節寫此文章,獻給千千萬萬的高尚人們。

思考四:謹防像許攸一樣見風使舵

許攸判袁來曹,本就是跟袁紹賭氣,再回想起他曾經在袁紹面前的嘴臉,真的是不堪入目啊。因為曹操的厚待,便傾心諂媚,形勢下各取所需罷了。現實生活中見風使舵的人口碑極差,人人都避而遠之,部分不把企業當事業的人除外。

思考五:謹防像許攸一樣居功自傲

許攸把居功自傲表現到了極致,認為官渡的勝利所有的功勞都歸他一人所有,似乎上陣殺敵的是他,衝鋒陷陣的也是他,甚至總指揮的功勞也是他,所以導致了所有人都不喜歡他,最後被殺死,無人憐惜。在現實工作中,也有不少居功自傲的人,往往也是只能逞一時之威風,後果很差,值得我們重視。

思考六:謹防像許攸一樣口無遮攔

許攸死在自己的一張嘴上,居功自傲加口無遮攔,簡直就是索命的黃金搭檔。真是搞不明白,好歹一排得上名號的謀士,怎麼能犯如此低極的錯誤呢?誰能幫我分析分析。在實現生活中口無遮攔的人也是有的,看似自己嘴上佔了上風,可知道在別人心裡種下了多少憎恨或厭惡的種子?所以千萬不可取。

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啟發,也期待您留言分享自己的智慧,更希望您能轉發此文幫助更多的人受益,謝謝!

註:本文章的題材選自《三國演義》,與真實歷史如有衝突,還請見諒,謝謝!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即刪,謝謝!)

#教育故事#

相關焦點

  •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聞訊後,給任安寫了一封書信,書信中表成了自己無論在多麼困難的情況下,仍然有著不屈的鬥志和著寫《史記》的決心,書信中寫道「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成為千古名言!中華文明,自古為公,為人民利益而犧牲是重於泰山,為一己私利而死便是輕於鴻毛。古訓如此,我們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中華兒女,理應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才不至於死輕於鴻毛。
  • 司馬遷所說的重於泰山輕於鴻毛,跟我們的理解恰好完全相反
    人們經常這樣說:張三同志捨身救人,他的死真是重於泰山;隔壁老王坑蒙拐騙無惡不作,昨晚喝水的時候突然被嗆死了,他的死真是輕於鴻毛。這麼說沒問題吧?當然沒問題。偉大領袖教導過我們:「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 面對疫情,選擇輕於鴻毛還是重於泰山
    鞍山的小夥伴,面對疫情我們選擇輕於鴻毛還是重於泰山。政府對黨員幹部疫情防控期間,最嚴要求來了,我跟小夥伴們一起分享。不允許有以下行為:一、防控期間聚集賭博、飲酒。二、不服從管理,並在微信工作群發表不當言論。三、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四、疫情期間違規操辦婚喪喜宴。
  • 不為人知:俗話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歷史上的郭嘉,到底有
    三國之境地,若非郭嘉才長氣短,或許,從一開始,三國之勢便不會形成。曹操,一方雄主,為人求賢若渴,奈何曹操生性多疑,手下謀臣猛將,大多都要被曹操多次猜忌,死在曹操手下的英魂不在少數。便是如此的曹操,唯獨對郭嘉禮遇非常,兩人甚至到了同寢同食的地步,郭嘉能夠讓如此曹操為之折服,足以看出郭嘉的才能之高。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若是郭嘉並未因病身亡,臥龍根本也不會有出山的必要,劉備必敗!
  • 自然陽光經營理念:輕於鴻毛,卻也重於泰山
    原標題:自然陽光經營理念:輕於鴻毛,卻也重於泰山齊魯晚報濟南10月20日訊:自然陽光,全名」NSP——Nature’s Sunshine Products」是一家已擁有44年悠久歷史的美國健康產品企業。在國內提起可能尚並無太多人知曉,然而在美國乃至全球其它很多國家它卻有著不小的知名度。這家1978年即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以專注產品品質著稱。
  • 三國時「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中的志才是誰,為何受曹操推崇?
    有他三國是另一個樣曹操手下聚集一群能臣良將,也為曹操後來三分天下,而且實力最強奠定了人才基礎。我們無論讀《三國演義》,或者看《三國志》都能看到曹操起家歷程,正是得益於這些人的輔佐。但曹操成就霸業的過程中,有許多文臣武將前僕後繼為曹操霸業做出貢獻,有的早逝,有的戰死。但在曹操眼裡,喜歡的謀臣和將官也不少。
  •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這些都是郭嘉的強悍、詭計、可恥。讓我們先談談郭嘉死後曹操的所作所為吧,這些我以前在聊別歷史題材的時候也講過,郭嘉一死,曹操就一敗塗地,馬騰打了一個小皇帝,還被追得落花流水,有人會說馬騰手下有兩名猛將啊,馬超,龐德。但你也許忘記了,當時郭嘉與呂布對戰,呂布在北面,劉備在東面,難道只說呂布是當世猛將嗎?
  • 奉孝不死,臥龍不出?郭嘉和諸葛亮到底誰是三國第一軍師?
    那麼,作為《三國演義》前半程的智力擔當——郭嘉,和我國千百年來智慧的象徵——諸葛亮,這兩人之間到底誰是三國第一軍師?治政治理地方方面,在短短幾年之內,諸葛亮就將人心浮動且處於四戰之地的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並且在劉備遠徵西川期間,坐鎮荊襄,總領後方。
  • 重於泰山的天秤座,卻藏著輕於鴻毛的灑脫,一字「崇」已解釋所有
    崇就這樣與其字形一道,不僅堅實有力,更正宗無比,踏踏實實一層不變著著其中最正的意義,這也是崇之所以能代表我們天秤座的原因,因為在天秤座身上,你能看到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的所謂,更能看到他們的價值和修養的一種傳遞。
  • 輕於鴻毛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太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輕於鴻毛的例句:1、為民族敵人而死,輕於鴻毛。2、他力氣很大,兩百斤重的東西背上還覺得輕於鴻毛。3、一個人的死,或者輕於鴻毛,或者重於泰山。4、為敵人利益而死,輕於鴻毛。
  • 《X三國》郭嘉今日開放覺醒
    《X三國》魏國勢力迎來了陣營希望,今日郭嘉覺醒登場亮相,與其他三大陣營的法師同臺競技。作為備受期待的大法師,郭嘉的覺醒又將給《X三國》玩家們帶來什麼驚喜? 曾經在《X三國》中風靡一時的郭嘉這次帶給諸位玩家一個不一樣的他。開啟覺醒後,郭嘉擁有了出色的自保能力和保護隊友的能力,那保護能力從何說起呢?
  • 三國死得最可惜的謀士:龐統第二,郭嘉第三,第一你們都猜不到
    龐統對於剛剛起步的劉備以及蜀漢政權來說,龐統的死亡著實對劉備集團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也使得龐統10倍於諸葛亮的才能並沒能全部展現。如果龐統多活10年定然可以為劉備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早日實現恢復漢室的大計。
  • 郭嘉死前曾勸曹操,除掉一人必將一統三國,此人究竟是誰?
    上面說的這些,其實根本沒有發生過,郭嘉何許人也?其是曹操麾下的第一謀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堪稱是無一不通,無一不精,別說是三國了,就算是放眼世界上下五千年,都沒有一位能和郭奉孝比肩的人物。
  •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真的那麼厲害嗎?
    在郭嘉死前,雖然天下已大亂,各路諸侯都來招才引智,但自比管仲、樂毅,一直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信,諸葛亮也沒有出山,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史書中的郭嘉,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諸葛亮真的怕郭嘉嗎?郭嘉來自潁川郡。
  • 三國荀彧與郭嘉誰更厲害?荀彧是怎麼死的?
    曹操身邊有兩位重要謀臣,一個是鬼才郭嘉,另外一個是王佐之才荀彧,很多朋友都有疑問,荀彧和郭嘉兩人,誰會更厲害一點?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厲害?
    郭嘉未死之前,雖然天下已經大亂,各諸侯都在招攬人才,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卻始終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戚,諸葛亮也沒有出山輔佐他,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麼厲害?為何會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諸葛亮真的害怕郭嘉嗎?
  • 司馬遷為什麼要寫「人固有一死,或輕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知道司馬遷的人,一定會對他所說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念念不忘,司馬遷為什麼會寫這樣的話?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言明他不怕死,只是不想這麼無意義地死去。
  • 三國志11老玩家驗證歷史:假如郭嘉不死,曹操是否就能打贏赤壁?
    不知何時開始,郭嘉在歷史上的地位就被不斷抬升,甚至一度到了號稱三國第一軍師的地步,而且由於郭嘉去世那年,恰好是諸葛亮出山幫助劉備那年,所以更是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謠言,那麼如果郭嘉真的不死,諸葛亮還能把劉備抬到三國之一的地位,曹操耿耿於懷的赤壁慘敗能夠逆轉嗎?
  • 生命,重於泰山!
    ——紫魚會飛寫於2020清明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漢·司馬遷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和老公沿著北京市沙河水庫徒步行走了二十幾公裡,一共走了36600步。因為我們是北漂,沒有回老家自然沒有祭掃活動。徒步過程裡,路過豆各莊的一個公墓,我特意去大門口看了幾眼,於是有了本文的思考,關於生命和死亡。)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 歷史過往:「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後面還有一句,道破三國誰
    ,他任人為賢,廣納賢才,手下的謀士"厚度"在也是三國之最。蓴歊息蓴喣掩夓礐嶌凃秈窏焷佢頢廦怡但泭廐茮釳絩佾杁啌浦璊堒漗顎儖巋沺與搗薰鞕潻楏颭臯耈醂鴞飈釃嶺晴枩也就是這時,誕生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