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鳳銘
郭嘉,字奉孝,高富帥一枚,是曹操陣營中有名的謀士,官至軍事參謀—軍師祭酒,民間傳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可見他在三國中的地位有多重要,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很多人常把他跟諸葛亮一起來寫,看看誰是三國第一謀士;也會把他跟荀彧、程昱、荀攸等一起來寫,看看誰是曹營第一謀士。今天本菇涼把他跟許攸一起寫,他會不會在地下很生氣?因為許攸在他心裡真的不太上得了臺面。
許攸是誰,也是曹操的謀士之一,為什麼說他上不了臺面,因為我們所有的事情都是「蓋棺定論」,許攸之死,可以說是輕於鴻毛,而郭嘉之死卻是重於泰山。我之所以冒著嘉哥之不快而寫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大家通過他倆的對比而明白更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咱們從三個維度來對他們進行比較:
第一個維度:如何進曹營第二個維度:有哪些功績第三個維度:如何去天堂
第一個維度:如何進曹營
郭嘉:
嘉哥21歲時,去投奔袁紹,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後對旁人說:「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
於是從此離開了袁紹,賦閒了六年,此間除了飽讀詩書、觀察形勢,還在尋找一個屬於他的主公。(六年不幹活,可見家底子挺厚啊。)
這個機會終於到了,好友荀彧給他推薦了一份差事,老闆就是曹老闆。曹老闆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興奮地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嘉哥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從此,嘉哥正式跟著曹老闆上戰場,當上了曹老闆的軍事參謀—軍師祭酒,主要任務為陪同四方徵戰、隨機應變。
許攸:
許攸原也為袁紹的謀士,而且在袁紹陣營裡也是排在前幾位的,但是袁老闆有個特點:剛愎自用、變化無常,喜歡摸順毛的人。所以養了一身言不聽計不從的毛病。又逢同事審配參他家人貪汙,越發不受待見,一氣之下連夜投奔曹老闆。
曹老闆對許攸非常熟悉,因為他倆是同鄉和發小,聽說許攸來了,赤腳相迎,因為他知道許攸肯定是來送糖果的,這時候的他正在著急如何破袁,已到糧草將盡的地步,所以看到許攸來了,知道救命稻草來了,於是同席而坐,高興地說:"子遠肯來,乃天助我也!"。
就這樣許攸跟著曹老闆,成為曹老闆的謀士。
總結:這是他們二人進曹營的情景,我們可以看出來一個是寧缺毋濫等明主,一個是乘人之危邀功勞。
第二個維度:有哪些功績
郭嘉:
嘉哥最擅長的是揣摩人心,往往能根據敵人的性格特點而分析出他們的作戰風格,從而制定相應的攻守策略,所以,曹操的每一次戰爭勝利都與他的奇謀有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哪些戰爭:殺呂布、討張繡、「言」孫策、平袁紹、滅袁氏。
除了第一次跟張繡作戰於宛城時,因為還處於試用期,曹老闆對他還沒刮目相看,加上曹自己迷上了張繡的嬸娘鄒氏,春宵一刻導致大敗而歸。其他的戰爭都是勝利的,可以說是常勝謀士。
然而最讓人不是不敬佩的是他預言中了幾個大事:
第一件大事:孫策之死
他聽到孫策想趁曹老闆出戰袁紹時偷襲許都的計劃後說: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神巧合有沒有?把孫策必死以及如何死法都描述出來了。孫策於不久後被許貢門客而刺殺,死法跟郭喜描繪的一模一樣。
第二件大事:袁紹之亡
袁紹四世三公、家大業大,曹老闆的事業又剛處於起步期,勢力只有袁紹的十分之一,所以不敢輕易作戰。這時嘉哥寫了一篇議論文,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勝十敗》,讓曹操下定決心與袁紹作戰,果然取得了最後的勝處,而且處處如他十勝十敗中所言。
給大家看一下《十勝十敗》的原文,譯文太長就不展示,大家在網上查一下就有了。
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仔細研究一下袁紹官渡大敗的原因,就是這十個方面而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第三件大事:袁氏之滅
袁家運氣不好,碰到嘉哥這個剋星,官渡之戰擼了老子,後面也沒放過兒子。官渡大敗而歸的袁紹不久就上西天了,曹操趁機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這個時候,嘉哥說:STOP。
他給曹老闆的理由是:「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徵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
於是曹老闆假裝向南攻擊劉表,實則「以待其變」。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家兄弟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此時,嘉哥建議乘機回軍北上,不費吹灰之力,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真乃神人也,沒錯,嘉哥就是這麼牛,所以人稱「鬼才」。毛主席曾贊郭嘉: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許攸:
說起許攸的功績,我想也就只有官渡之戰了,當然這一戰對曹老闆很重要。
曹袁交戰之際,許攸來投,並獻計:"今孟德孤軍獨守,既無援軍,亦無糧食,此乃危急存亡。現在袁軍有糧食存於烏巢,雖然有士兵,但無防備,只要派輕兵急襲烏巢,燒其糧草,不過三天,袁軍自己敗亡!"
果真如他所說,烏巢一破,袁老闆就亂了方寸,愈加變得不會用人,把張郃、高覽這樣的大將都逼降了,曹老闆又得糧又得將,一舉破袁,以少勝多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但這哥們的品性有點問題,自恃功高,每次出席,不分場合,直呼曹老闆小名,說:"阿瞞,沒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老闆表面上雖嘻笑,說:"你說得對啊。",實際心裡氣得半死,他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人的丞相啊。
他沒事的時候,還喜歡搞點小聰明,妄自猜測曹老闆的心思,比如有名的「門闊了」、「一人一口酥」都是經典的段子,曹老闆手下的人都不太喜歡他。
由此可見,功能是有,但極其不會做人。
第三個維度:如何去天堂
郭嘉:
嘉哥跟隨曹老闆出徵11年,風餐露宿,書生底子扛不住,在跟著曹老闆平定北方之時,由於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裡的地段乾旱無水,嘉哥水土不服,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不幸染病去世,年僅38歲。
曹老闆得知他的死訊後悲傷不已,大聲哭道: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並說: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疑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
大概意思就是表彰了他的兒孫後代,同時因為他們倆的相知,他痛心無比又無可奈何。據說著名的《觀滄海》也是曹老闆以示紀念他所作。
郭嘉之死,真可謂是重於泰山。
許攸:
許攸的死,沒有什麼驚濤駭浪的過程。
官渡之戰後,許攸跟隨曹老闆到達鄴城,天天居功自傲、口無遮攔,經常直呼曹老闆的小名「阿瞞」,已經讓曹老闆心裡非常不悅,曹營中的其他小夥伴也不悅。
有一日,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在曹老闆的得力幹將「虎痴」許褚面前又自吹自擂,貶低武將的功勞,被許褚一怒之下殺死,曹操見後並無多言,只下令厚葬許攸,可能此時,也正好符合了他的心意吧。
許攸就這麼死了,好像不曾來過,輕如鴻毛。
以上就是《三國演義》中的「郭嘉和許攸」和故事,與正史是否有偏差未可知,咱們暫且以熟知的《三國演義》片斷進行討論。
在此案例中,我們通過對比法,分析了為什麼郭嘉的死重如泰山,而許攸的死卻輕如鴻毛。當然,僅僅是我的淺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高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
這個案例故事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我想主要是帶給我們更多對為人處事的思考:
思考一:學習郭嘉挑明主,磨刀不誤砍柴工
郭嘉原本投了袁紹,見其非明主,寧缺毋濫,哪怕不工作也不跟著袁老闆幹。這種骨氣不愛錢財、不趨勢力,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要知道,東漢剛亂那會,袁家勢力大得驚人,十八路諸侯的盟主就是袁紹。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等到了真正的明主曹操,曹老闆在三國中實力是屬一屬二的,尤其在對待人才方面確實無人能比肩。下次我們專門寫篇文章來介紹一下曹老闆的用人之道。郭嘉是聰明的,袁紹手下著名謀士田豐、沮授、審配都沒善終就說明了他的選擇是明智的,雖然賦閒六年,但磨刀不誤砍柴工,幫助曹老闆掃平北方,自己也獲得世襲功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發展,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思考二:學習郭嘉察人性,不戰而屈人之兵
郭嘉洞察人性,研究心理的段位非常高,以致於讓他從無敗績,而且總是能神預言。讓現代的人不由得不感嘆,該不會是學習《九型人格》了吧?開玩笑的,應該是研究了《周易》,同時也研究了《孫子兵法》。戰爭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勝,百姓免遭塗炭。在現實的商場中也一樣,商務談判的最高境界是共贏,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思考三:學習郭嘉鞠躬盡瘁的工作精神
郭嘉死在作戰途中,而且死前還留一錦囊妙計幫助曹操消除了掃平北方的最後一點障礙,實在是讓人欽佩不已,怪不得曹操悲痛欲絕並善待其後代。現實生活中的勞動模範也是鞠躬盡瘁的人、令人尊重的人。勞動不分尊卑,但是勞動精神高尚無比,正值五一勞動節寫此文章,獻給千千萬萬的高尚人們。
思考四:謹防像許攸一樣見風使舵
許攸判袁來曹,本就是跟袁紹賭氣,再回想起他曾經在袁紹面前的嘴臉,真的是不堪入目啊。因為曹操的厚待,便傾心諂媚,形勢下各取所需罷了。現實生活中見風使舵的人口碑極差,人人都避而遠之,部分不把企業當事業的人除外。
思考五:謹防像許攸一樣居功自傲
許攸把居功自傲表現到了極致,認為官渡的勝利所有的功勞都歸他一人所有,似乎上陣殺敵的是他,衝鋒陷陣的也是他,甚至總指揮的功勞也是他,所以導致了所有人都不喜歡他,最後被殺死,無人憐惜。在現實工作中,也有不少居功自傲的人,往往也是只能逞一時之威風,後果很差,值得我們重視。
思考六:謹防像許攸一樣口無遮攔
許攸死在自己的一張嘴上,居功自傲加口無遮攔,簡直就是索命的黃金搭檔。真是搞不明白,好歹一排得上名號的謀士,怎麼能犯如此低極的錯誤呢?誰能幫我分析分析。在實現生活中口無遮攔的人也是有的,看似自己嘴上佔了上風,可知道在別人心裡種下了多少憎恨或厭惡的種子?所以千萬不可取。
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啟發,也期待您留言分享自己的智慧,更希望您能轉發此文幫助更多的人受益,謝謝!
註:本文章的題材選自《三國演義》,與真實歷史如有衝突,還請見諒,謝謝!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即刪,謝謝!)
#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