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前進農業科技在發展,機械化種田入住農村。種田的成本也在成翻番增長,用老農的話說地裡的莊稼長勢喜人,也是漲勢逼人啊!糧食收成好是件大好事,一家老小長年累月的在田裡勞作,三百多天沒有休息日,盼的就是糧食增產大豐收,賣了糧食換些錢改變家裡的困境!可糧食豐收也抵不過糧價太低,除去種田的成本幾乎不剩什麼了,樸實的老農能不心酸落淚嗎?農民心底的痛,心底的苦,也只有他們心裡清楚!
如果給農民一個選擇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可惜沒得選擇。春耕季節也是播種希望的季節,一串現實的數字讓農民心裡彷徨。有心農民以玉米為例算了一筆帳:大量收購玉米的價一噸約一千八至一千九的樣子,合九毛錢左右,低的不足八毛。得是沒有災害雨水順遂的年景,一般一畝大概能收一千斤左右,一千斤玉米啥含義?一畝地收穫不足九百元;可種一畝玉米的工、本費用是多少呢?(xuan二聲)地費、種子費、澆地費、化肥費、收割機費、打農藥費.....
依照一畝地收穫九百塊,成本費差不多六百元了,按這樣不算所有人工一畝地才收穫三百元。人工費怎麼算,有多少呢?從播種到收貨內有多少天需要在田間勞作:(xuan二聲)地、(jiang三聲)地、打農藥、上化肥、澆水、收穫,保守計算也得三十天在田裡忙活。以人工最低一天算四十五塊,二十天就是九百塊啊!算到最後種一畝玉米還得賠六百塊!!!!
辛苦勞作幾個月,玉米希望大豐收換些錢,孩子讀書要錢、家裡父母看病買藥要錢,全家四口人生活要錢,咱得加油掙錢!玉米九毛錢一瓶,礦泉水一塊錢一瓶,一斤玉米都換不了一瓶水,就是不減出去人工,三百瓶水按一人一天三瓶,也不夠四口人喝一個月!遇上不景氣的年頭連本錢也收不上來,種地一年的收成不夠孩子讀書的費用。在外面打工兩三天就拿到種地一季的收成了,還不需在田裡勞作幾個月。孩子讀書的費用,家裡老人看病買藥的錢也有了著落。
許多人憧憬著農村清淨悠閒的生活,不過沒人知道種地農民的心酸之處。由於種田賺不了錢沒法保障全家人吃飯問題,他們需要養家餬口,只好撇下家裡孩子和老人,撂下地裡的農活走出農家院到城裡打工,因為普遍文化低,只得去賣低價的體力,建築工地做水毛,工廠裡是既辛苦又危險的活,自己歷盡辛苦只為能是湊合著解決一家人的溫飽....
雖然辛苦些可一個月的收入抵得種地一年的進帳了,有了錢就能為家裡老人看病買藥,交孩子讀書的費用,改善生活條件。為了老人的晚年,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讓日子過得好點,沒得選擇只有加油幹吧!有人會說既然是白忙活那為什麼大部分農民幹嘛還種地呢?打工是比種田收入多一些,不過一家人若是買糧食吃也是不小的開支,自己有田投入點時間種撒上種子,好歹收些糧食一家人吃飯還是夠的,自家種的吃著也放心。農業原本就是特殊的行當,原先要必須交公糧的,而今不用上交了,也有相關補貼了,可等轉到農民這裡已是少得可憐丁兒點兒補貼,一點點的補貼遠不如給予經濟化種田技術的扶持,讓農民在這塊土地上得到真正的實惠,種地可以給他們富足的好生活,那些在外面打拼的農民們也都會回來的,畢竟家鄉富裕美好是所有農民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