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到喜陰的植物,綠蘿並不是最喜陰的,合果芋、滴水觀音和萬年青也不算,觀賞竹芋卻是能被叫做「喜陰植物」,而且它就喜歡生長在陰涼的地方,光照過強反而會導致葉子被曬傷。
上面這些就是波浪竹芋了,很容易長分櫱。
觀賞竹芋的品種很多,每個品種都各有特色,看起來都非常美麗。就比如常見的孔雀竹芋、紫背竹芋、飛羽竹芋、雙線竹芋、魅力之星竹芋、箭羽竹芋、貓眼竹芋、美麗竹芋或青蘋果竹芋等。
很多人養護觀賞竹芋都有自己的心得,但卻不知道如何繁殖,這種植物很少開花,更別說用種子繁殖,想要買它的種子都不知道在哪有,而且很少長側芽,也沒有枝條,那要如何繁殖呢?
一、用分櫱繁殖
觀賞竹芋雖然不會長側芽,但是在根莖底部卻會長出很多的分櫱,有很多人都不理解分櫱是什麼,就比如我們種小麥或水稻的時候,根莖底部,就會長很多分櫱,每個分櫱都可以長出一些新的麥穗,分櫱越多,這些穀物的產量才高。生活中各種雜草也會有很多分櫱,掰開了丟地上還能重新長。而我們養護觀賞竹芋也很容易長分櫱,每一個分櫱都可以長成新的植株,讓我們養的觀賞竹芋看起來葉子旺盛。
我們想要繁殖觀賞竹芋的時候,一般是在春暖之後,或在夏季溫度還沒升高之前,可以進行換盆分株。
我們就需要在盆土半乾半溼的時候將植株拔起來,去掉舊土,並且讓它的根部露出來,將根莖底部的分櫱掰開,或進行切割。在換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賞竹芋的根是非常脆弱的,一定要小心切割。要避免弄傷根部,否則會對它的以後多肉恢復生長產生較多的負面影響。
用鋒利的刀子將觀賞竹芋底部長的比較健壯的分櫱切開之後,稍微晾乾傷口,可以抹上一些生根粉,用新的盆土進行扦插,要用較小的花盆扦插,土壤保持微潤,維持較高的空氣溼度,可以提供早上柔和的光照,或就養在通風透光處,過了3~4周左右,這些重新分株的分櫱就可以重新恢復生長。
二、觀賞竹芋分株的好時機
並不是每一株觀賞竹芋都可以分株繁殖的,我們只能等觀賞竹芋的根莖底部長出較多分櫱,植株長得比較旺盛,就可以進行分株繁殖,一般是每隔兩三年換盆一次,不需要換盆太頻繁。
繁殖觀賞竹芋的最佳時間是在春暖之後,在這個階段,觀賞竹芋是準備恢復生長的,一直到夏季初期都可以進行換盆移栽。只不過在初春的時候,換盆可以使觀賞竹芋儘快地恢復生長。
三、繁殖觀賞竹芋的簡單步驟
在進行分株繁殖的前一天,要給觀賞竹芋的盆土中澆透水一次,減輕換盆的壓力,讓觀賞竹芋在換盆後能快速恢復。
一定要提前準備好新的盆土,用來培育觀賞竹芋的花盆要有較多的排水口,花盆不要太大,只需要比分出來的植株大一點點就可以了,花盆太大反而會很難恢復生長。
可以在盆底排水孔處墊上碎瓦片或紅陶盆的碎片,避免土壤堵塞排水孔。可以預先在盆土裡裝入1/3左右的盆土,之後再準備一些疏鬆排水好的泥炭土和珍珠巖,具體的土壤配置方案可以用到泥炭土珍珠巖和堆肥土,以3:2:1的比例混合。
在前一天澆過水的觀賞竹芋,直接抓住根莖底部,花盆傾斜,就可以輕鬆的將整棵植株拔出來,去掉根部周圍鬆散的土壤,小心地將根分開。
接著我們就可以仔細查看觀賞竹芋底部的分櫱,並且用手指輕輕的將土壤撥開。有一些分櫱長得特別健壯,是可以直接用手掰開的,如果根部長得比較密集,則可以用鋒利的刀子切割,刀子在切割前要預先消毒,不過一般都是建議用手掰開。
在分株繁殖觀賞竹芋的時候,一旦發現受損或患病的根,一定要及時切除,並且要浸泡殺菌溶液3小時之後,再重新移栽。
觀賞竹芋分出來的小植株移栽到新的花盆中,要往裡面填充土壤,盆土不要裝太滿,起碼要在頂部留出1/10左右的空間,避免澆水的時候盆土溢出來。
分株繁殖後的觀賞竹芋,種好後要馬上澆透水一次,盆底緩慢有水滴出來,接著可以用透明的塑膠袋將植株罩起來,這樣是為了保持溫度和溼度,每天中午和下午的時候掀開通風,保持有適當的空氣流通。等植株稍微恢復之後,就要及時將透明的塑膠袋取下來,保證養在通風透光處,空氣溼度維持在40%以上。
總結:
繁殖觀賞竹芋還是比較簡單的,只要觀賞竹芋根莖底部長出較多的分櫱,要等分櫱長得足夠健壯,就可以直接進行分株繁殖,將長得較為健壯的分櫱直接掰開,甚至都不需要用到刀子。
從品種上來說箭羽竹芋、貓眼竹芋和波浪竹芋會比較容易生長旺盛,它們也比較容易繁殖。而對於一些植株比較大,葉子比較薄,且葉片比較少的品種就比較難繁殖,就比如常見的孔雀竹芋、紫背天鵝絨竹芋和青蘋果竹芋等。
這些分株繁殖後的觀賞竹芋小植株,一般需要2~4周的時間重新恢復生長,在這個期間溫度要維持在18~26度之間,養護的環境要保持通風透光,空氣溼度維持在40%~65%,有較高的空氣溼度它們會更容易生長。土壤要經常澆水,維持微微溼潤,但不要過度潮溼。要避免空氣乾燥,否則葉子邊緣處會變成棕色或乾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