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個好朋友向我訴苦,說自己已年過三十,在所在的國企還是一個小主任。平時,她忙忙碌碌、勤勤懇懇,但就是得不到升遷,自感升遷無望,很是煩惱。現如今,她如果繼續留在公司的話,沒有升遷希望,一來工資待遇上不去,二來感覺這一輩子似乎看到了頭。如果離職走人的話,畢竟這是國企,相比私企,比較穩定,壓力也沒那麼大,她又有些捨不得。她說想聽聽我的意見。
我聽完她的訴說後,問了她三個問題:
1.你確認真的想升職,進入中層嗎?我告訴她,公司中層幹部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得到的會多一些,但付出的更多,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在得到她確定要往上走的堅決態度後,我繼續問了第2個問題;
2.你分析了自己為什麼沒有得到升遷的原因嗎?她搖了搖頭。我繼續問了第3個問題;
3.面臨暫未得到升遷的現實後,有沒有考慮該如何應對?她又搖了搖頭,不知所措。
01 為什麼要升遷?意願是否強烈?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職場上,能得到升遷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它是對個人工作能力的一種認可,是讓繼續承擔更多責任的一種激勵,也是對個人工資待遇提高的一種體現。
然而,在職場上,並不是所有人都願得到升遷。也許有人會說,誰這麼傻,不想得到升遷?但通過這些年工作來看,還真不是所有的員工都想得到升遷。因為,職位越高,責任就越大,壓力就越大,付出的也就越多。人各有志,有人就願意拿一份自己覺得還過得過去的薪水就行,也沒有什麼大的追求。
這就是我問好朋友第1個問題的原因,只有自己有強烈的願望,想得到升遷,想通過升遷,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同時實現自己收入的提高,才會有動力,才會花一份心思來想第2個問題。在得到我的好朋友她有強烈的意願,確認自己真的想幹一番事業後,才繼續討論第2個問題。
02 為什麼升遷無望,原因是什麼?
想升遷,卻升遷無望,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問自己:為什麼自己得不到升遷?為什麼別人可以?是自己畫地為牢,固有的思想界定了自己的意願?還是真的存在很多原因,阻礙了前進的步伐,從而無法得到升遷。要反思出自己的問題,方可對症下藥。
對於國企員工來說,三十五歲是一個檻。因為,現在國企人才隊伍結構正趨於年輕化、知識化,這就很好解釋,為什麼在很多國企,中層管理者的年齡有一項要求就是原則上不超過三十五歲。
我安慰朋友,不是才三十歲嗎?離三十五歲還有五年,還是有希望的。再說,是原則上不超過三十五歲,不是絕對的。
為什麼升遷無望,我們得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1)眼睛向內看,從自身找原因
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夠。譬如:領導交待的工作,不能按期完成,或完成,但未達到領導的要求;思維方式不對。譬如:對待業務處理的方式和領導或同事大不一樣,而且完成後也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表達能力欠缺。譬如:向領導或會議匯報工作,條理不清楚,意思想表達但未表達出來,還老想問自己或他人「我說清楚了嗎?」;人際關係惡化導致。譬如:業務需要同事協同,但同事不配合;或工作需要團隊成員幫助,但得不到幫助。以上列舉的這幾種情況,都將會導致自己得不到上級領導的認可,得不到信任,升遷的概率就很小。
(2)環顧四周,從外部環境找原因
從外部環境來找原因。是否存在以下列舉的幾種情況:
是否是自己的職業上升遭遇天花板。譬如:已做到部門部長,再想往上升,就是公司副總經理,但自己評估後,升遷的概率極小;或技術方面已經做到公司某方面專家,想往上升遷,基本沒通道了。是否能力被低估。譬如:自己有能力承擔某個項目的某一種業務,有能力做好主管這個角色,但多次做出了成績,卻仍是一個小小業務員;是否自己從事的一直是邊緣化工作。譬如:某個項目的某個內容,自己以前做過,有經驗,能做好,但未被領導安排去做,而是被安排做一些收集資料、列印一些文件等技術含量不高,難以體現個人成績的邊緣瑣碎的工作。
03 升遷無望時,該如何應對?
(1)內因應對的方法
如果是內因,建議不要貿然離職,而是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能力。因為自己的內在問題未解決,走到哪裡都會是一樣的,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工作,毫不起作用。
美國的學習顧問、企業家布裡塞尼奧在TED的演講中指出,那些厲害的人之所以大家為他們厲害,是因為他們能夠在生活中刻意地在兩個區域中自由切換,這兩個區就是受習區和執行區。
布裡塞尼奧提到的「厲害的人」在這裡可以理解為,善於提升自已能力的人。他們善於在學習區和執行區自由切換,進行提升自己的能力。
學習區是用來學習的。在這個區域中,我們要做的是學習、嘗試、更新、反饋、總結反思、再總結,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們以改進,提升自我為目的,涉及到的都是沒有完全掌握的東西,要反覆的試錯,進而逐步提升自己。
執行區是我們的日常工作。在這個區域中,我們要做的是操作、重複、歸納、分類、完善,從而完成我們的工作。我們以完成任務為目的,涉及的都是已經掌握的東西,要反覆的操作,減少失誤。
這兩個區域很好理解,舉個例子:假如你是一名廚師,學徒時,師傅會教你做一些常見的菜餚。你每天努力練習,訓練技能。幾個月後,你做這幾個菜的水平將會越來越接近師傅。然而,你學會了做這幾個菜餚的同時,又有一些新菜餚出來。你就會發現,你炒出來的菜著根本滿足不了飯店的票求和客人的需求。怎麼辦?這個時候,你只有苦練技法,了解客人的喜好,不斷學習新的做菜的方法,從菜系、花樣、品種和做法等不同的方面,不斷更新自己的廚藝,才能滿足食客的需求,獲得更好的發展。
在這個學習階段,你需要不斷的試錯,作為廚師,你就需要注意,在這個「學習區」這個試錯階段,你炒菜炒壞了,遭到食客投訴,後果很嚴重,怎麼辦?你可以試著炒著自己吃,炒著同事吃飯,即使炒得不好也沒關係。通過學習,不斷的提高,達到熟練的程度,這個時候就進行「執行區」了,可以炒菜上桌了。
回到剛才的問題,升遷無望是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夠,或是思維方式不對,或是表達能力欠缺,抑或是人際關係惡化這些內因導致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一旦我們認為自己能較好的完成各項工作,我們就會停止在學習區花費時間和精力,而是將大部分或是全部的時間用來完成工作、每天重複地勞動,而這些並不能讓我們不斷前進。相反,當出現問題時,即工作能力不夠,思維方式不對或是表達能力欠缺時,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而是固有的思維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是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我們的固有動作一直在執行區活動,而執行區並沒有價值的。因為執行區是以完成任務為目的,涉及到的都是已經掌握到的東西,避免犯錯。它會讓我們想,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我一直這麼想的,我和同事一直是這麼溝通和相處的,而這些「這麼做的」是不是就是能力展現不夠的原因,「這麼想的」是不是就是思維方式陳舊、固化的原因,「這麼溝通和相處的」是不是就是人際關係惡化的原因所在。因為避免犯錯,因為很少犯錯,也就無法形成一個犯錯反饋,也就無法從錯誤中獲得成長。
話說諾基亞手機,在電信時代,諾基亞專注於傳統手機產業和功能的研發,具有極佳的用戶和品牌效應。1995年,諾基亞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從1996年開始,連續15年佔據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然而, 2014年4月25日,微軟宣布對諾基亞的收購正式完成。次日一早,諾基亞位於芬蘭的總部大樓便正式換上了「Microsoft」的標誌。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當諾基亞現任CEO約瑪奧利拉在記者招待會上公布同意微軟收購時,最後他說了一句話:「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說完,連同他在內的幾十名諾基亞高管情不自禁的落淚。
為什麼輸了,其實一個在諾基亞工作了幾十年的研發人員一語道破,他曾向公司發問,為什麼遲遲不做Android?為什麼要關掉MeeGo?一直呆在執行區,忽略了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的理念,導致其Symbian (塞班系統)不再適用於市場,甚至連智慧型手機系統也遭到了質疑。最終被iPhone和Android引導的智慧型手機完美擊垮。諾基亞的被收購,與過多的呆在執行區不無關係。
可以看出,在執行區時,可以出色地完成工作,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但執行區會讓人停滯不前,無法輸入新的知識,無法提升自己。
那如何加強自己的學習區呢?
1.養成閱讀的習慣:閱讀可以通過讀書或是網絡看電子書來實現。通過刻意閱讀可以強逼知識輸入。許多問題都可以從書中找到答案。工作能力不行,是工作中重點緊要的事不分,還是出現工作難題時,找不到工作方法。這些都可以從各類相關知識的書籍中找到解決方法。思維方式不對,是思維陳舊老一套,還是思路混亂所致,這些也可以從相關的思維方面的書籍中找到答案,通討知識輸入,再加以實踐,必定能有所提高。
2.做好自律: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工作,在下班前進行復盤,總結做的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並想好解決辦法,並長期滿看,牢記在心,總結,反思,再總結,只有這樣不斷循序漸進,才能實現知識翻盤。
3.向優秀的人學習: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一定有他優秀的道理。學習優秀人的長處,比如他的工作方法,他的處事態度、他的為人之道等等,通過和自己對比,發現不足之處,並就其長處進行嘗試,定期總結這麼做的好處,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自己能力的目的。
(2)外因應對的方法
如果是外因導致升遷無望,可以從下面兩方面考慮:
一是果斷離職。很多職場精英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在職業上,不斷進步,不斷突破自己,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待見識有了,能力有了,也有一定的管理職位,可卻發現,再往上升遷的可能性卻很小了,抬頭就能碰到職業的「天花板」,感覺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也就這樣了,再難以得到升遷。作為職場精英,他們不能忍受職場「平臺期」,不能「守業」。他們往往不再面臨吃飽肚子的問題,而是在不斷想追求卓越,而跳出這個圈子,另尋出路,也不失為一種新的選擇。
二是將就著工作,開闢第二職業。許多職場精英碰到職業天花板時,考慮到年齡的原因,再重新找一個機會的話,成本會比較大,不敢向前邁出一步,退縮在職業天花板的底下,逐漸失去工作的熱情,將就著工作,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空餘時間,嘗試開闢第二職業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這個第二職業可以是與本行業有關,也可以無關,最終目的是彌補主業的一種失落感,尋求在職業上的另一種突破,同時,對個人收入方面也是一個補充。
寫在最後:
職場上,當年過三十,升遷無望時,走抑或留,需要根據得不到升遷的內因和外因來進行分析,並針對內因和外因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從而更好地應對職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