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再熱愛籃球」

2020-12-09 國籃當自強

本文共8134字,閱讀約需25分鐘

寫在前面:從今天開始到之後幾天,我會慢慢把我在楊毅侃球上首發的文章轉過來,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下午6點多鐘,北京南護城河畔某公寓,瀋陽人齊俊傑高大的身影穿過幽深的走廊,他進門,換上拖鞋,把剛換下來的休閒鞋規規矩矩地塞進門邊的鞋架。他走到桌邊,吞下1片維生素和3片精氨酸。

「這樣可以幫我保持健康。別人秋天都困,我不困。」他先是很篤定地對我說,接著又自我顛覆,「也有可能是心理作用,嗨,管他呢。」他坐下,邊說話邊撿起掉在地上的碎頭髮和菸灰丟進菸灰缸裡,然後舒舒服服地往後一靠。

「我有什麼好寫的呢,我的生活沒有高潮。」他盯著亮如鏡鑑的木地板,像是自言自語,「如果我打進了CBA,倒是可以好好寫寫。」

2020-2021賽季,CBA聯賽一年級生共57人,本土球員總數360人。這也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籃球少年——無論專業還是業餘——會在進軍CBA的路上掉隊,有些掉隊者不會離開籃球場,而有些掉隊者會抹掉身上與籃球有關的痕跡,與籃球場漸行漸遠。

齊俊傑屬於後者。

小學時,他曾經場均30多分率領校隊奪得區冠軍,享受著眾星捧月的待遇,從此立志打進NBA。初中時「橫行」瀋陽野球場。高中短暫進入遼寧男籃青訓梯隊,跟遼籃在同一個館裡訓練。後又在阜新籃校接受周琦啟蒙教練李明點化,有幸與劉志軒同場競技。

同很多天賦一般,境遇一般的孩子相比,齊俊傑走得夠遠,因為他起碼摸到了CBA的最邊緣。但他又足夠不幸,因為籃球之路上一系列外力帶來的重挫足以讓他抱憾終生。

小時候,他夏練三伏,「皮一搓掉一把。」為籃球獻出過門牙的一角,一次被肘擊之後的不省人事,以及……但是現在,籃球被他藏在了最不起眼的角落,很少再碰。環顧他所居住的公寓,只有角落裡的幾雙籃球鞋和電腦屏幕上的NBA2K遊戲能讓人聯想到,他是一個與籃球有著極深淵源的人。

「你為什麼不再熱愛籃球?」我問他。

「何為熱愛?」他自問自答,「這歸根到底是一個墮落的故事吧。」

我要打NBA

齊俊傑家所在的小區有一塊籃球場,花壇地磚砌成的地面(有時會讓籃球的反彈軌跡難以捉摸),破舊的籃筐上吊著半截呈現出灰黑色的籃網,球場的一側是一個人工湖,球經常掉進去,如果掉得足夠遠,就得用石頭砸,利用蕩起的波紋把球「推」回來。

那塊球場是那一帶的籃球聖地,下午下班之後,人潮湧動,等著「接撥兒」的隊伍一個接一個。還是小學生的他總是拿一顆球在場邊觀察、模仿,那些不帶球的成年人為了獲得籃球的使用權,非常願意帶他一起打,也願意傾囊相授。

齊俊傑博採眾長,球技迅速精進,同時也徹底入迷。

從家裡去球場,一定是運著球去,胯下、背運,各種花活。從球場回家,有電梯他不坐,偏偏走樓梯,為的是邊上臺階邊練習體前變向運球。當同齡人還在使用「端尿盆」投籃或胸前推球的時候,他已經有意識地將球舉過頭頂——儘管他開始並不知道這樣做的目的何在。

有一年暑假,他幾乎是長在籃球場上的,每天中午12點半,他會準時穿上他爸爸送給他的那件黑色的艾弗森球衣,頂著火辣辣的日頭,自己到球場上運球、投籃直到那幫成年人下班,打到球場上人群幾乎散盡再運著球回家。

曬得褪了幾層皮之後,他的膚色變得黝黑。也磨穿了好幾雙滑板鞋的前掌。

那個暑假結束之後,再回到學校,齊俊傑「逮誰虐誰」,能突能投還能搶。在區聯賽上,他場均30多分率領校隊拿下冠軍。有次比賽,他聽到兩個體育老師議論:「這小子要是被球探看見,肯定能被選走。」他聽到之後暗自興奮,從此立志打進NBA。

他年紀小,身體瘦弱,在場上難免吃虧。

「你看我這牙,」他咧開嘴,用手指著右邊的門牙,「有個人傳球,我力氣小沒接住,『咣當』砸臉上了,牙掉了一塊兒。鼻子那個酸啊,眼淚、鼻涕、鼻血一起流,洗把臉接著打。」

又撩起左邊的頭髮,指著太陽穴附近的一道疤痕說道:「這裡,當時有個三十多歲的大哥拿到籃板,我從後邊去偷球,他一護球一掄肘,砸我這了。」痛感還沒來得及傳輸到大腦,他就不省人事了,再醒來已經在醫院,父母都站在病床邊上。

籃球在他的身體留下永久的傷痕,也將在他的心裡留下巨大的遺憾。

狗屎運,黴運!

俊傑此後的籃球道路相當順遂,升入初中後,他加入了校隊。校服褲子一卷,露出高幫鞋裡的球襪,沒人能攔得住他,那是他「最風光的時候」。直到第一次月考他「走了狗屎運」,在全年級500人裡考了70多名,從此老師和家長都篤定他在學習方面會是一匹黑馬。

但是接下來,齊俊傑再也沒能考出70多名的成績,隨之而來的是100多名、直到200名左右。

在他的父母看來,學習成績下降的罪魁禍首是下午最後兩節課的籃球訓練,於是背著他找到教練:「不要再讓齊俊傑參加訓練了。」當他再次興衝衝地來到訓練場的時候,教練就一個字:「滾!」他震驚之餘環視四周,隊友們的表情意味深長。

興趣愛好可以培養,前提是學習成績達標——這是許多中國父母根深蒂固的思想。

他的父母從來沒有看過他打比賽,反正有助於長身體,只要不影響學習成績,就放任他去打。齊父生意很忙,父子倆平時溝通較少,但只要他說要什麼玩具,第二天一定會看到那玩具就擺在桌子上。

之前他好好學習就是為了下午能踏踏實實訓練,現在他「精神支柱沒了,整個人是空的,每天坐在教室不知道該幹嘛」。下午第二節課之後,昔日的隊友們呼朋引伴,拎著包,抱著球從走廊裡經過。齊俊傑就靠在椅子上,透過那扇墨綠色的後門上的大窗戶往外看,窗戶上的柵欄如同囚牢,把他死死地困在書本之中。

也正是在那段時間,齊俊傑學會了抽菸。在那個充斥著尿騷味的老式廁所裡,他接過了幾個高中生遞過來的煙。他心一橫,把過濾嘴塞到了嘴裡猛吸一口,結果嗆得連連咳嗽。「你又不會抽,瞎抽什麼玩意兒啊。」幾個高中生揶揄道。

「我回去就發狠:我一定要練出來。回家路上拿那種細長條的女士煙練,後來就會過肺了,吸一口進去,鼻子嘴裡一起出。下次再去廁所,我給他們派煙。」齊俊傑大笑著說道。

「假設你還在打球,他們給你煙你會抽嗎?」我問。

他想了想,非常堅決地說:「我絕對不會接那根煙。因為我從小我爸媽就告訴我,煙對肺不好,抽了之後跑兩百米都跑不動。」

老A的野球隊

失落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轉機出現,齊俊傑被一支「野球隊」收留了。介紹他進去的人是隊長,名叫劉超。

他們訓練的球館在一個小學裡面,角落裡堆滿了各種破舊的運動器材。常年不開窗,布料黴變的味道,橡膠地面的味道,汗臭味全捂在裡面,「總之不是啥好味兒。」齊俊傑回憶說。

教練姓甚名誰,相貌如何,齊俊傑已經記不清了——姑且稱之為「老A」吧,只記得他當時約摸四五十歲,不修邊幅,花白的頭髮總是亂糟糟的。他經常說把誰誰誰往遼寧隊送,但齊俊傑自始至終也沒聽說有哪個遼寧隊的隊員跟著他練過。

籃球之外,老A有兩大愛好:抽菸、喝茶。他找來一張廢棄的講桌充當茶臺,幾個軟墊摞在一起靠在講桌側面,他就翹著二郎腿坐在那上邊,斜倚住講桌。他總是坐著,「我去的時候他坐在那裡,走的時候還坐在那裡。」齊俊傑回憶說。老A手不離煙,一根接一根地抽,隔三差五會用杯蓋從茶杯裡接水喝。墊子墊得太高,以至於他的腳總是夠不著地面,整個人看起來像是飄在煙霧裡。

「跑!劉超你帶著他們拉伸!八字圍繞!滑步!XX左腳抬得有點高,重心再低點,壓肩,走!」吞雲吐霧的同時,老A嘴裡也會吐出一連串指令。他輕易不下來示範,只有看不下去的時候,才會猛衝過來,狠狠地把隊員撥開,如是這般指導一番,接著坐回去繼續「飄著」。

齊俊傑當時在一家機構補課,焦急地等到老師點完名之後,他就從後門偷溜出去,騎上那輛公路自行車,屁股離開座子,伏在羊角似的車把上,奮力踩著腳蹬,路旁的餐館食肆飛速向後,不到十分鐘,他就能騎到那所小學。

在野球隊,他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下訓之後跟劉超一打一,他們不走,老A就不走。當齊俊傑或劉超胡扔進去一個「神仙球」,老A就會發出爽朗的笑聲,「我艹,你這球可以!」有時候該拿的籃板球沒拿下來,老A就破口大罵:「哎呦我艹,幹XX什麼呢?」齊俊傑罵人就是跟老A學的。

老A不收學費,也沒有設定什麼紀律,隊員誰有空誰去,他每天都在館裡等著——沒有人知道他其他時間在做什麼,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須得穿他給大家發的球衣。球衣放在球筐裡,打球的時候拎出來,打完了就扔進去,第二天接著穿。髒得不行了,劉超就把齊俊傑的球衣一起拿回去洗。齊俊傑不敢把球衣拿回家,因為「心裡有愧」。

就是這樣一支初中生雜牌軍,卻橫掃瀋陽野球場無一敗績,有一次甚至只讓對方得到8分,而他們拿了60多分。

「那一個多月過的,比任何時候都快樂。」齊俊傑說。

那天,他像平常一樣逃課到球館,又遲到了,他迅速換上球衣,跟隊友一起跑籃熱身。正當身體開始微微發汗的時候,「齊俊傑!」一聲怒吼在門口爆裂。他轉頭去看,父親200多斤的碩大身軀立在門口,旁邊站著的是母親,憤怒和失望寫在他們臉上。

齊俊傑既驚且懼,一點點往門口挪動,當走到距離父親一臂遠的時候,一下子就輕飄飄地被拎了起來,像極了一隻小雞仔。「我爸也沒怎麼打我,就是撥楞我,踹我屁股,罵我。」齊俊傑回憶說,眾目睽睽之下,「自信心給我打擊的啊,哎呦。」

齊父告訴老A說:「別讓我兒子再來了。」老A抽著煙賠著笑說了句:「嗨!」沒有再說別的。

那天下午,館裡館外陽光充足,但他內心暗了下來,並感到陣陣寒意。

墮落

為了讓齊俊傑徹底打消打籃球的念頭,齊父找來一個「籃球教練」——後來想想,那人或許是個託。「我到現在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爸媽歲數大了,我也不想問了。」

齊俊傑告訴那個「教練」:「我想打NBA。」對方語帶輕蔑地告訴他:「我通過你爸媽的身高觀察,你的身高不會達到1米85,你別想著打籃球了。」燒烤店裡燒烤味、煙味、酒味燻得齊俊傑天旋地轉,那是摯愛被外力強行奪走的滋味。

——後來齊俊傑的身高長到了1米91,「如果他現在在我面前,我就罵他,骨齡都沒測,你憑眼睛就能看到我長不到185?」

他開始頻繁逃課上網,因為怕回家挨打,還離家出走,「反正叛逆的事全乾過。」他成了坐在垃圾桶旁的學生,成績直落谷底。此後一年時間,齊俊傑徹底告別了籃球,也徹底墮入了他的父母所極力規避的那條路。以至於初中畢業後不得不花錢轉學到一所縣裡的高中。

新生軍訓的時候,他和同學們在籃球場邊休息,對面半場滾過來一個球,正好滾到他腳邊。他拿起球,看了看頭頂那個耷拉著的籃筐,鬼使神差地原地拔起來扣了一個。消息很快傳到校隊教練那裡,他找到齊俊傑的班主任,希望能放齊俊傑來校隊「試訓」,被嚴詞拒絕:「這孩子得學習,不參與這個。」再次交涉之後,班主任才勉強同意他去。

此時,他已經「戒掉」籃球一年有餘。

試訓那天,他穿著一雙帆布鞋,一上來就把隊裡的後衛連球帶人扇飛出了場外,教練極力想留下他,結果他非常無釐頭地說道:「我就是來玩來了,我還得學畫畫呢。」按照齊父的規劃,齊俊傑應該在高二分班時成為一名美術特長生。

他似乎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再也不逃課,每天乘大巴往返於瀋陽與那所縣高中。齊母每天變著花樣給他做宵夜。齊俊傑愛吃銅鑼燒,她就自學了用烤箱烤給他吃,時常要忙到夜裡十點多。「兒子,今天學得咋樣?」飯桌上,她總是這樣問,齊俊傑則含含糊糊地應付過去。

然而,他的叛逆註定了他沒辦法一直安分下去。高一下學期,他把走廊裡記名扣分的值日生給打了,接下來一不做二不休,又連打了兩次架,被學校「開」了回去。他父母帶著他到學校給老師賠禮道歉,結果他當著老師的面選擇了退學。

這是他怨氣積壓許久之後的集中爆發。無數人通過學習改變命運,齊俊傑心愛的籃球卻也是被學習逼得無路可走。

飄向阜新

齊俊傑以一種最激烈的方式與那個試圖規訓他的體系決裂了,沒成想卻又因此陰差陽錯被推回到了籃球身邊。

齊父找關係把他送到了瀋陽體育學院,跟著遼寧男籃的青訓梯隊訓練,張慶鵬、韓德君他們就在隔壁的場地。幾個月後,教練建議他的父母:「把他送到阜新籃校好好打打基礎。」於是,齊俊傑又輾轉到了200多公裡外的籃球城阜新,坐落於細河旁邊的阜新籃校,以挖掘並培養了周琦而聞名。

齊俊傑到籃校的時候,正好趕上下課,來來往往的高人刷新了他的世界觀。「我在我們那是最高的,來到這裡都比我高。」齊俊傑是一個被主流世界放逐的人,但他覺得自己在這裡找到了同類,跟籃校相見恨晚。

籃校校長李明(現任遼寧籃協副主席,上圖右)接待了父子倆,他坐在一個寬大的辦公桌後面,側著身上下打量了齊俊傑一番:「孩子,咱們體育人沒有留這樣頭髮的,把頭髮剪剪。」齊俊傑趕緊點頭。「會投籃嗎?下去投幾個籃。」齊俊傑就這樣留在了阜新籃校,進入了NBL聯賽遼寧三溝隊的二隊。

他感覺自己迎來了新生,買裝備、買護膝,打扮成一個職業籃球運動員的模樣。晚上他會跟幾個隊友一起去球館,叫大爺把燈打開,練習投籃,同學之間互相指點、補缺。投完籃打三對三。

然而他荒廢了兩年,已經落後隊友們太多太多,一切為時已晚。在電影院那個野球場,他隨便一搶籃板就是他的,而在籃校一搶,連人帶球都會飛出去。他只能歪歪扭扭地「勉扣」,而在籃校,多的是能蹦起來把球砸進籃筐的,齊俊傑比劃著做出扣籃的動作。劉志軒給過他最深的震撼,「他三分賊準,梗著個脖子,過了半場就投,還有拉杆,有時候也羨慕,覺得跟天神下凡似的。」

參加完第一次遼寧省錦標賽,他決心好好練,第二年爭取有個好的發揮。可真到了第二年,人家又來了一批新人,他還是打不過。連續的失敗、被虐之後,他的自信心越來越少,而且越來越懼怕對抗,越打越靠外,徹底變成了投手。

「我覺得,反正我再練也打不過這群人,我幹嘛整天累得跟王八蛋似的。」齊俊傑告訴我,「該練也練,只是練得沒那麼踏實了,開始在場上摸魚,在籃校的最後一年已經是個『混子』了。」

「我基礎太差,如果小學畢業給我送來就好了。」他補充道。

他的髮小對他說:「你還是不喜歡,你還沒到那個境界。」

齊俊傑說:「或許吧,但是當你從眾星捧月到孤苦伶仃,你再怎麼打也打不過他們的時候,就沮喪了,心態就變了。」

籃校是一個異於外界的生態系統,它有著自己的生存法則。

齊俊傑進隊不到一個月的時候,隊長叫他去打水,他不知深淺:「我是來訓練的,你讓我打水去?」結果當著20多人的面招來一頓拳打腳踢,面對著2米多高、一身腱子肉的隊長,他沒敢還手,但是他一滴眼淚都沒掉。

他給爸爸打電話:「爸,我不想在這呆了,太丟人了。」

齊父這次出奇地溫和:「兒子,你再不在這呆,你就沒地方去了,人間正道是滄桑啊兒子。」

「我過過低頭的日子,也過過不是人的日子。」齊俊傑接著說,最怕隊長突然在走廊嗷一嗓子「下午田徑場」。衝400,衝800,循環衝刺加速跑,跑完連澡都懶得洗,直接睡覺。有個哥們兒,按理說400米跑到1分鐘以內就不用繼續跑了,但他還是不要命地跑,最後跑到尿血。

忍辱負重堅持到老隊員們都走了,齊俊傑他們成了裡邊最大的一批,他們也開始欺負小隊員,「剛欺負到一半,就面臨上大學的問題了。」

籃校四五百人,天南海北的都有,最終真正能打上CBA的,掰著手指頭就能數過來。多數打不出來的能有個大學上,但也不乏回去賣菜、修車的,「倖存者」的光環又怎能掩蓋失意者的落寞呢?

北京,酒精

按照齊父的想法,齊俊傑應該在遼寧省內找一所高校,因為這樣相對穩妥。但齊俊傑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想浪費自己手裡的國家一級運動員證,「我這個證是拿血汗換回來的啊,我要拿著我的證,去敲大學的門!」

此時,之前一起加練的隊友們早已在北京體育大學紮下根來,他們向他描繪了一個烏託邦式的存在:好玩,211,不用像狗一樣訓練。齊俊傑決定去北京,儘管齊父對此表示深深的懷疑,「我那會兒在我爸眼裡是個二流子,畢竟文化課也好久沒學了。」

那天齊俊傑背著行李乘動車抵達北京時,已經是夜裡11點,幾個老隊友給他接風,他們在席上告訴他:「北京是一個你不喝酒就沒有朋友的地方。」從此他把這句話奉為圭臬,也逐漸迷上了酒精的味道。

如今齊俊傑家中的酒瓶。

通過體測並惡補了一番文化課之後,齊俊傑如願進入了這所中國體育最高殿堂,當然,它還有一個別名——青年療養院。「如果你上大學之前可以扣籃,畢業前能抓筐就不錯了,如果你上大學前能抓筐,畢業前基本上就摸不到籃板了。」貼吧裡,一位網友向萌新普及這個別名的含義。

齊俊傑用實際行動證實了這句話,大一時他還能輕鬆完成扣籃,畢業時已經跳不動了。

「那時候已經沒什麼熱愛不熱愛了,純是為了避免掛科而訓練,平平庸庸碌碌無為。」齊俊傑說,「我在泡妞和喝酒的造詣上還是挺高的,但是在籃球上沒啥了。抽菸喝酒,身體已經不行了。其實我要像楊皓喆那樣練的話,我也能進校隊,但我沒有。」

他還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些從高中上來的人,該怎麼練還是怎麼練,但那些從專業隊下來的人就傾向於不練,「因為我們想的是,職業夢想既然已經破滅,也累了這麼多年了,該放鬆就放鬆吧。」

在籃球上,徹底墮落了下去,但是他其他方面倒是很努力:在學校裡賣過衣服,巔峰時能月賺八千;在兩家機構做過籃球教練了;去山西打過野球,不過期間的一系列遭遇致使他「感覺像耍猴似的」。

漸漸地,籃球從他的生活中退出了,他不再穿籃球鞋,不想讓別人看出他曾經是籃球運動員。剛畢業時,那幾個老隊友還能每月組織一次全場五打五,現在大家都各有各的事業,聚在一起打球的機會越來越少,上一次他們打球還是「新冠」疫情爆發之前。

即便有球局,他也不能再像小學時那樣一打一整天了,因為體能跟不上。現在他更喜歡跑步,強度低卻能「出大汗」,對保持身材大有裨益。跑完步,洗完澡,在桌子上擺盤酸黃瓜,放上一部時興的電影,自斟自飲,喝到半醒半醉,再沉沉睡去。

尾聲

有天暑假的晚上,他試圖到小區裡的那塊球場尋找當年的記憶,卻發現當年一起打球的「老球痞子」們一個都不見了,球場上全都是新面孔,連地面和籃架都是新的。

劉超後來變成一個叛逆少年,現在已經結婚生子,「胖得不行不行的了都,籃球再也不碰了。」

齊父倒是還在堅持看球,還時不時會發微信語音跟齊俊傑交流,齊俊傑卻未必能搭上話,因為他基本不怎麼看了。

至於老A,齊俊傑再見到他已經是那次風波七年之後的暑假。他亂糟糟的頭髮掉了一大片,已經是徹頭徹尾的老人了,照舊是帶著一批小隊員,端著茶水,「但是那個館裡不讓抽菸,他就抽不了煙了。」從此以後,齊俊傑再也沒見過他。

齊俊傑在阜新籃校的主管教練對他們有兩句寄語,是在他那間小小的宿舍裡說的,二十多個光膀子的少年擠在四周。

第一句是:「未來你們走上工作單位,可能想拿那個球都拿不到,我希望你們未來能成為球能自動滾到你們腳下的人。」第二句是:「把肚子練成一層皮兒,再光著膀子過來。你看你們有的,肚子都一塊兒了。」

齊俊傑覺得慚愧,他沒能成為讓球自動滾到腳下的人,也沒能控制住體重,肚子從「一層皮兒」退化成「一塊兒」。但是他說,當他拿起球走到場上投第一個籃的時候,跟兒時的感覺是一樣的,從四肢百骸到每一個毛孔,都舒暢無比。

說著說著,齊俊傑又端起了面前那隻高腳杯,把裡邊剩的那點酒一飲而盡。

這是一個讓人感到無力的故事,因為故事裡誰都沒有錯,卻憑空多出來一個有遺憾的青春和一段荒唐的歲月。

他突然想起來,考大學那年跑籃老不達標,父親斥責(也有玩笑成分)他說:「你這個笨蛋,完蛋玩意兒。」齊俊傑用一句從網上看來的心靈雞湯反駁:「爸呀,我小時候愛打球,你不好好培養我,你曾經折斷了我的翅膀,現在卻怪我不會飛翔。

當看到校友楊皓喆和劉毅在CBA賽場上奔跑時,他心裡總不是滋味,他覺得,如果父母當初支持他打籃球,他未必就次於他們,「甚至可能會比他們更厲害。」

「現在真心感到遺憾,我一想這事就難受,每年回家都跟我爸媽說兩嘴,話不投機就吵起來。」齊俊傑把頭揚起,做仰天長嘯狀,「這兩年不怎麼說了,因為他們的價值觀就在那,你很難去改變他們。他們也不容易。我現在也能相對客觀地去看待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吧,能走出來的還是少。」

父母總是告訴他:「你以後有了孩子就懂了。」他則告訴父母:「假如我以後有孩子,我一定會讓他堅持自己的熱愛。我從那地兒走出來的,我知道那種奪你所愛的感覺。」

如果不談這點小小的遺憾,齊俊傑現在其實過得挺好,在北京有份穩定的工作,沒事了可以跟老隊友們出去喝喝酒。暫時不想未來,只活在當下,有沒有籃球又有何妨?

結束了採訪,齊俊傑要跑步了。他走出公寓樓,從路邊一個豁口下去20多級臺階,抵達那條休閒步道。河沿欄杆上的白色燈帶映在河裡,被粼粼波光拉扯著延伸到遠方。100米的慢跑過後,他將速度提了起來,經過那群在河對岸伴著喧天的音樂載歌載舞的大爺大媽,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同20年前一樣,運動仍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區別在於,現在他的手裡已經沒有籃球。

註:齊俊傑、劉超系化名。

相關焦點

  • (你為什麼熱愛籃球?)
    #我行我上#,就在8月23日上海FSBA籃球館。你為什麼熱愛籃球? 你想像麥可喬丹一樣飛上高空,在萬眾矚目下拉杆晃過四名對手將球投進? 看看你粗短的小腿,贅肉層疊的小腹。你為什麼熱愛籃球?你為什麼熱愛籃球? 你幻想像穆託姆博那樣蓋帽之後對著對手撅著嘴搖手指,嘴裡低聲念叨著:這裡是禁飛區? 伸出手自己看看,它是多麼細弱短小,只能夠支撐你被撞趴下後狼狽起身。你為什麼熱愛籃球?
  • 患上拇外翻,我告別了熱愛的籃球
    在得知患有中度的拇外翻並與熱愛的籃球徹底告別後,我的心像落入無底深淵,我反覆跟醫生確認這種病是否可以打籃球,而得到的答案依然是打籃球會加重拇外翻的病情,儘量不要去做。目前如果不想做手術只能告別籃球,然後儘量別穿皮鞋這類比較緊湊的鞋子,選擇寬鬆的運動鞋等,這樣可以減緩病症的惡化。
  • 熱愛籃球,熱愛你
    這可能就是愛情最初的樣子,你打球,我看著,你打完,我幫你擦汗。 可能每個愛籃球,打籃球的男孩都有自己孤獨的一面,因為只有籃球才能給他們最可靠的感覺。籃球不會背叛,也不會消失,一直默默陪在你身邊和你一起享受快樂。
  • 科比 因為有你,我才熱愛籃球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同我一樣剛睜開眼,拿出手機看時間,就看到了這個噩耗。41歲的科比陪同13歲的女兒Gigi參加她的籃球賽,卻逝世於直升機中。眼淚一直在打轉,還是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我知道有無數的男孩女孩都偷偷的流著眼淚,不僅僅因為科比,更因為經歷了了短短的27天,發生的這麼多的事情,不少的人們還在為著武漢疫情而努力,可還是不斷有人離去,我知道他們很難受,但還是選擇堅持相信未來的美好我是通過同班的男同學了解到科比的,他們都是一群熱愛籃球的男孩子,每次提起科比,他們總是很自豪,嘴角上揚著,那時候的他們眼睛裡真的有光。
  • 克服傷痛,重拾熱愛 | 我為籃球狂的日子
    我原本是不喜歡籃球的。我出生時家裡正處於困難時期,欠了一屁股債,我連奶粉都沒吃過幾罐,靠我媽用麵糊糊拉扯大,我自然就比同齡的孩子個子矮,體弱多病,也不喜歡運動。小時候我經常去表哥家玩,表哥家境寬裕,玩具更是數不勝數,一次他拿出幾個籃球,要跟我比拍球,看誰在一分鐘裡拍球次數多。
  • 籃球人物|易建聯:因為熱愛我選擇了籃球,因為堅持籃球選擇了我
    】專題系列,專門為大家介紹籃球領域裡的球星,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藏著許多刻骨銘心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聆聽!易建聯,這個名字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知道的,對於阿聯,許多人都喜歡把他和姚明、王治郅作比較,對於這一問題,一次阿聯也在採訪中說:「要說拿領袖來去套我的話,我覺得我很失敗。中國男籃的比賽自己在各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差的。在過往可能七八年裡面都沒有在世界大賽上贏過世界強隊,或者是在世界級的比賽上贏過比賽。
  • 2020,當籃球不再是籃球
    我們心愛的籃球,已經不再純粹了,誰都能進來踩上一腳,然後嬉皮笑臉離開,在這群入侵者中,以「政治」這頭巨獸為最喪心病狂。,總裁肖華「積極踐行」西方人引以為傲的價值觀,站出來力挺莫雷,聲稱支持莫雷,他的言論只屬於自己,籃球就是籃球。
  • 《親愛的籃球》:我用一生熱愛你——致敬科比
    2020年,有一位籃球巨星離開了人世,他就是科比。熱愛籃球的人崇拜他,哪怕是不喜歡籃球的肯定也知道他,因為他是那樣的耀眼,然而這麼一個耀眼的他卻輕易的隕落了。這部記載了他傳奇一生的短片動畫《親愛的籃球》將他的夢想與希望記錄了下來,可是主人公卻永遠地離開了。熱愛用什麼來詮釋呢?大概就像科比一樣,用他的一生追逐籃球。
  • (一個深度籃球熱愛者的自述)
    衷心希望熱愛籃球的你可以看完這篇文章,並不精彩絕對真實。受疫情影響,本該年味十足的春節被籠罩著一層陰影,我甚至可以清晰的回憶出那天的場景,八點多醒來,一打開手機,發現都是朋友們發來的未讀消息,沒打開之前我還在想為什麼這時候還有拜年的,半睡半醒的解鎖手機打算「臭罵」這些遲到者幾句,打開消息之後我整個人都愣住了,有截圖,有文字,有直接安慰的,一開始我並不十分確定這個消息是否準確,因為我父母在外面看著電視,我哥也已經坐在桌前打遊戲了,似乎這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節假日清晨了
  • 獨臂籃球少年!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足夠的熱愛
    為什麼喜歡打籃球?熱愛,對籃球無限的熱愛。喬丹和科比交手之後他深刻感受到了他們是同一類人。「他一門心思在進攻端要和我一對一單挑,這小子有意思,這小混蛋我喜歡」。於是賽場上喬丹遇到了科比。於是在科比追悼會上喬丹淚灑當場。2001年一場常規賽,科比對再次復出奇才的的喬丹砍下55分,賽後喬丹對科比說「你可以模仿我任何事,但是你成為不了我。」
  • 科比:一代籃球巨星隕落,無數男孩子的籃球夢,青春熱愛不褪色!
    「飛機急速下墜的瞬間,你會不會回想,這光芒萬丈的一生照亮了多少人的籃球世界啊……」這是網友們對一代籃球巨星科比最真摯的緬懷。我們非常難過地在今天一大早,就得知這一悲痛的消息。「我不敢相信,我希望這是謠言。一覺醒來,改變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是啊,一覺醒來,就得知這一噩耗,對於任何喜歡籃球,熱愛籃球的科迷來說,都無疑是晴天霹靂。多麼希望這一切都是假的,是謠言。我不想成為下一個喬丹,我只做我自己科比不是別人,他自己也說過:「我不想成為下一個喬丹。我只做我自己-科比·布萊恩特。」
  • 庫裡:「我熱愛籃球,我渴望回到賽場」
    近日,庫裡和湯姆森的身體都健康復出,在參加球隊訓練時衛史蒂芬-庫裡表示:我熱愛籃球,將近時隔9個月重新打上NBA比賽,我已經非常渴望回到場上庫裡說:「我當然關心( 賽季開幕),我想打球,這是我愛的事業。我想上場競爭,跟我的隊友在一起,顯然球迷們也想看球。
  • 科比的曼巴精神:源於他對籃球的熱愛
    對於科比來說,在NBA中打籃球的20年中,籃球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科比對籃球的熱愛成為了他曼巴精神的依託。對勝利的偏執,永不言棄,逆境中堅強,勇敢再勇敢,不停地創造奇蹟是對曼巴精神的最好詮釋。科比對籃球有多愛,可以從網上流傳下來的一些語錄中可以感受一下。1,如果你害怕失敗,那意味著你已經輸了。2,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
  • 有些熱愛是藏不住的,這些年我見證了中國籃球的一切,一起加油吧!
    熱愛有很多,有一些已經實現了,有一些還在路上。熱愛這件事真的是:即使你虐我千百遍,我依然待你如初戀。 這十多年的歲月讓我見證,中國籃球從巔峰到低谷,見證了中國籃球的改變,自救,和改革。中國籃球也見證了我,從少年到中年的這些歲月。
  • 送給熱愛籃球的你 | 第八屆JBA後記
    其實,就算高三,也不可能一天一天地花所有時間來學習,打會兒球不會讓你的成績退步。籃球不僅能使你緊繃的心態得到放鬆,還能讓你保持充沛的精力。 再者,為什麼你不能把周末回家看手機打遊戲的時間用來打一個小時球? 你失去的究竟是時間?還是你對籃球的熱愛?
  • 科比---每個熱愛籃球的人心裡的信仰
    但二十六號凌晨的一條消息,卻讓無數男人和男孩心裡痛心不已,有的可能會嚎啕大哭,因為他們的偶像一代籃球巨星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隕落了,以這樣殘忍的方式離開了他們。科比並不是很熟悉,是在兒子的影響下唯一能記住的籃球運動員。
  • 我為什麼不再堅持夢想了?
    # 我為什麼不再堅持夢想了?最近在看籃球綜藝節目,包括《這就是灌籃》和《我要打籃球》,經常聽到的一個詞是:「夢想」。有三十多歲還在打籃球的,有人說那是「堅持夢想」;有二十多歲籃球打得不錯的,但可能離職業聯賽還比較遠;當他們在談「夢想」的時候,你想到了什麼?反正我心裡冒出來的兩個字是「天真」。一談到「夢想」,我就會想起自己曾經追求的「體育夢」和「數學家夢」;每一個夢想都有他吸引人的地方,但基本上每一個夢想也都有他的不現實之處。
  • 每一個熱愛籃球的人都應為德裡克喝彩.
    今天「每一個熱愛籃球的人都應為德裡克喝彩。
  • 中國人就真的打不好籃球嗎?弄清楚這三個人物不再迷茫
    從小我們就接受這樣的教育,身高一直是選拔籃球運動員的重要指標。在體育課上,矮個子一對一單挑,或者團體賽中防守高個子球員的時候往往非常吃虧,身高碾壓,「我站著不動,你跳著都夠不著」往往打擊了許多熱愛籃球的同學。
  • 韋德談對詹姆斯的看法:詹姆斯對籃球的熱愛從始至終!
    韋德近期參加了美國的一檔節目,在節目中,主持人問到韋德對詹姆斯的看法的時候,韋德的回答再次證明了,籃球巨星絕對有我們看不到的努力。韋德這樣說詹姆斯:「首先,他這賽季的表現讓人難以置信。從健康的角度出發,他在比賽場上所能做的事情是不可思議的。